作者:《东北亚财经》主编 濠江客
一周前,11月2日,国产大飞机C919总装下线。据称是中国航空的里程碑事件。
虽然个别网友也有“组装货、造壳子、攒机“等风言风语,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否认是,C919绝对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中国的整体设计,是中国制造业水平的集大成者。很多正面的评论认为,国产大飞机将与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一样,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出去的标志。
巧合地是,日本也在发展自己的大飞机,首先问世的也是与C919同类的支线客机。但是发展节奏比中国稍快一些。
11日上午,日本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MRJ首飞成功。
我们来扒一扒这一款据称是日本50年来首架国产商用飞机的MRJ,看看这架飞机的含金量有多高。尤其要跟中国的C919比划比划。
研发10多年后,日本国产喷气客机成功首飞
据日本共同社11月11日报道,三菱飞机公司(位于日本爱知县丰山町)正在研发的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MRJ”11日上午进行首飞试验,从爱知县营名古屋机场起飞。在太平洋一侧的远州滩上空飞行约1个半小时后,该机按计划在名古屋机场降落,成功完成首飞。
这是自1962年8月首飞的螺旋桨客机“YS-11”以来,时隔约半个世纪日本再次实施国产客机首飞,力争让凝聚日本技术实力、具备最先进性能的MRJ打入全球客机市场。
报道称,日本国产喷气客机启动研发10多年后,终于迎来了首飞,实现迈向商用的一大步。三菱飞机公司的母公司、三菱重工业公司董事长大宫英明在MRJ首飞后向记者表示,“接下来还有一些必须确认的事项,但我认为取得了巨大成功”。
报道中提到一个细节,MRJ于9点35分起飞后,为减少降落时的风险,飞机未收起落架。11点01分,MRJ成功着陆。
首架MRJ将于2017年6月交付
路透东京11月11日的报道称,日本50年来下线的首架国产商用飞机周三完成首飞,在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工业上实现重要突破。MRJ在空中飞行了1小时,以检验三菱在生产这种100座级别飞机方面的能力。
曾在二战时生产零式战斗机的三菱飞机公司希望能够借这种价值4,700万美元的支线客机取代加拿大的庞巴迪,成为全球第二大小型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是生产这种小型支线客机的全球领军企业。
三菱飞机公司计划在2017年6月向全日空交付首架。该公司计划在竞争激烈的支线飞机市场最终销售逾2,000架飞机。
截至目前,三菱飞机公司已经获得223架企业订单,其中包括日本航空在1月订购的32架。
三菱飞机称,MRJ较同型号飞机节油20%,这得益于来自普·惠公司(P&W)的新一代发动机。
MRJ的27家一级供应商当中仅有几家是日本国内厂商
前面两篇外媒的报道中,关于MRJ的产品细节透露的不够多。我们再看看英国《金融时报》 11日下午的一则报道。文中提到这一款飞机的型号是MRJ90,设置88个座位,是该系列面向较短航线的机型中的头一款。
报道称,三菱在支线客机市场存在机会,但这也是一次大胆的商业赌博,因为福克(Fokker)等其他在历史上负有盛名的公司曾在这块市场遭遇惨败。
俄罗斯的苏霍伊(Sukhoi)和中国的中国商飞(Comac)也在努力打入支线客机市场,但并未引起太大的购买兴趣。
日本政府的目标是在日本境内打造零部件供应商队伍,但这与三菱对可靠性的需求相冲突,也有违三菱希望能在全球采购零部件的想法,所以,在MRJ的27家一级供应商当中,仅有几家是日本国内厂商(这一点与中国商飞差不多)。
波音(Boeing)的供应商Nabtesco将为MRJ生产飞控作动器(作用是驱动飞机的襟翼和副翼),庞巴迪的供应商住友精密工业(SumitomoPrecision Products)将为MRJ供应起落架。
其他大多数零部件将从成熟的欧美公司采购,比如航电设备将来自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机舱门将来自空客直升机公司(AirbusHelicopters)。
综合以上报道,罗列一下日本MRJ90与中国C919的主要元素:
1,研发时间:MRJ90为10多年,C919则为7年;
2、生产企业:MRJ90的生产商为日本老牌企业三菱重工,C919的生产商则为大型国企。前者可说是企业行为,报道中甚至中提到三菱与日本政府的意见相左。后者则绝对的国家行为;
3、首飞和交付时间: MRJ90的首飞时间为2015年11月,首架交付时间为2017年6月。C919本月总装下线,首飞时间据称为2016年上半年,而首批交货时间目前说法不一,从2018年至最晚2020年。有报道称,中国民航局将在2018年左右给C919飞机颁发合格证。
4、知识产权:关于飞机的知识产权和整体设计,中日应该相同,即都是自主研发。
5、主要配件:关于飞机的零部件供应,均是全球采购和自己组装。具体如下:
MRJ90:飞控作动器(波音供应商Nabtesco),起落架(庞巴迪供应商住友精密工业),航电设备(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机舱门(空客直升机公司AirbusHelicopters),发动机(美国普·惠P&W)。
C919的机头、机身、机尾、机翼等外面的“壳子”来自中国成飞、洪都、沈飞、西飞等企业。其他关键部分来自外国企业,发动机(美国GE)、航电设备(RockwellCollins、Honeywell、Parker),飞控(MOOG)、起落架(Liebherr)。
6、销售价格:MRJ90为4,700万美元,C919,有报道称为5000万美元。
应该说,中日对于自主支线客机的研发和生产,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上。时间上或有先后,技术含量上也有细微的差距。
关于飞机发动机,这是大型飞机的最核心技术和部件,中国正在研发自己的飞机发动机,目前选用的是美国产品。日本选用的也是美国产品。
但是在检索美国普·惠公司(P&W)时发现,这家世界主要的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制造商,其为配合短程而频繁起降的中小型飞机而开发的PW6000系列发动机(应用于空客A318,于2005年开始服役),是由德国的MTU公司以及日本的三菱重工合作生产的。MTU生产PW6000的高压压气机和低压涡轮,三菱重工提供发动机增压器组件。
或许在飞机发动机的研发上,日本略占优势。但是在获得本国签发的适航证方面,C919可能占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