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家外商独资公募,两步走直取中方51%股权,“小摩”志在必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家外商独资公募,两步走直取中方51%股权,“小摩”志在必得

对摩根大通而言,其全资控股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之后,后者多年来的规模增长“瓶颈”恐怕也是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文|新经济e线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桥头堡”,上海已然成为外资入华的福地。今年4月1日,资管巨头贝莱德与路博迈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其主体就位于上海。当天,中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这标志着中国金融开放迎来新的里程碑。

此前,瑞银、野村、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等国际资本巨鳄均已实现了对在华合资券商的绝对控股,且总部多数也在上海。

时隔一个多月后,注册地同样位于上海的国内首家外资独资公募也即将落地。2020年5月9日,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预披露信息表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上海国信)将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

新经济e线获悉,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的接盘者正是有着“小摩”之称的摩根大通旗下资管公司摩根资管。摩根资管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股权至100%。

摩根大通“All In”中国

新经济e线注意到,就在一个多月前的4月3日,摩根资产管理宣布与上海国信初步达成一项商业共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股权至100%。如今,这一收购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来源:上海产权交易所

就在5月9日当天,上海国信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预披露,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根据公告信息显示,截止挂牌日的股权结构为,上海国信持有上投摩根基金公司51%的股权,摩根资管持有上投摩根49%的股权。不过,这也意味着去年上海信托向摩根资管转让2%的股权交易尚未完成过户。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摩根资管全资控股上投摩根的计划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拿下上投摩根的绝对控股权,即从此前持股49%变成51%;第二步,进一步增持上投摩根股权直至100%。

早在2019年5月8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布的一则产权交易信息表明,上海国信拟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2%股权,信息披露起始日期为2019年5月8日至6月4日,披露时长共计26天。

2019年8月6日,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资管成功竞拍上投摩根基金2%股权。此次竞拍以底价成交。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此前公布的信息,上投摩根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7.29亿元,2%股权对应评估值为1.80亿元,转让底价2.413亿元,溢价幅度33.88%,也就是说,上投摩根的整体估值达到120.65亿元。

收购完成后,摩根资管将持有上投摩根51%的股权,成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由此,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也将成为基金业首家被外资绝对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不过该交易仍有待中国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截至目前,尽管这2%的股权仍在审批当中,尚未获得正式过户的许可。但摩根资管仍在加速推进收购进程,并直接寻求100%全资控股上投摩根。

实际上,摩根大通远不止是拿下首家外商独资公募这么简单,而是“AllIn”中国。2020年3月20日,摩根大通宣布由摩根大通控股的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正式开业,坐落于陆家嘴的上海中心,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自营、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承销与保荐,集齐四块主要牌照。

4月29日,摩根大通宣布,旗下期货和期权业务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有意将其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持至100%。据了解,摩根大通期货的本次申请也是自2020年1月1日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相关申请。一旦申请通过,摩根大通期货大概率将成为国内首个外资独资控股的期货公司。

鉴于中国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摩根大通已通过数个法律实体在华展开金融业务。截至目前,摩根大通基本通过绝对控股的四个主体(法人银行、证券、期货、资管)在华展开全条线业务,足见其中国野心。

规模增长“瓶颈”待解

业内认为,外商独资基金公司的获批有望为资产管理行业注入新的市场活力,加快公募基金的竞争融合。同样,摩根资管、贝莱德、路博迈等海外老牌大资管公司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成熟的管理体系和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对投资者来说也是利好,可以不出国门亲身体验到全球一流资产管理机构的优质服务。

新经济e线观察到,不同于贝莱德、路博迈和富达等由私募转向公募业务的是,摩根资管之所以采取股权收购方式,很大可能是为了保留合资基金在国内积攒下的客户群体和影响力以及避免投研框架和管理人员在不同市场可能产生的水土不服问题,从而免去大量试错成本。

来源:上海产权交易所

从上海产权交易所公告还详细披露的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财务状况来看,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在2019年实现的营业收入达到10.96亿元,报告期内的净利润达到2.9亿元,较2018年公司净利润情况同比下降13.7%。另据上海产权交易所此前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3.35亿元、3.36亿元。

5月9日当天的公告进一步披露了2020年前两个月的盈利情况,截至2020年2月29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79亿元,净利润为4989万元。

不过,作为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老牌合资基金公司,眼下的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似乎有些止步不前。面对公募行业激烈的竞争,不进则退。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历年来的财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较201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逾5亿元的巅峰期相比,公司盈利能力已出现持续滑坡。

此外,对摩根大通而言,其全资控股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之后,后者多年来的规模增长“瓶颈”恐怕也是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来源:Wind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在全行业规模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资产规模逆势出现缩水。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行业基金管理规模总计16.73万亿元,规模较上年末增加19255亿元。其中非货币理财基金资产规模总计8.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62亿元。

同期,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却下降至1229亿元,较2019年年末1297.30亿元相比,仍缩水68.3亿元。这一规模已退回至2017年上半年的水平。截至目前,其行业排名也从去年年末的31位后退至36位。

其中,上投摩根瑞益纯债A、上投摩根瑞益纯债C、上投摩根纯债丰利C、上投摩根安丰回报C、上投摩根领先优选、上投摩根安丰回报A、上投摩根量化多因子等7只基金在今年一季度份额缩水比例均超过五成以上。居首的上投摩根瑞益纯债A当季遭赎回5019万份至6025万份,缩水率高达近七成,达66.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摩根大通

4.3k
  • 摩根大通美国国债客户净多头升至三周最高水平
  • 摩根大通CEO减持3300万美元公司股票,完成百万股出售计划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家外商独资公募,两步走直取中方51%股权,“小摩”志在必得

对摩根大通而言,其全资控股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之后,后者多年来的规模增长“瓶颈”恐怕也是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文|新经济e线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桥头堡”,上海已然成为外资入华的福地。今年4月1日,资管巨头贝莱德与路博迈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其主体就位于上海。当天,中国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这标志着中国金融开放迎来新的里程碑。

此前,瑞银、野村、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等国际资本巨鳄均已实现了对在华合资券商的绝对控股,且总部多数也在上海。

时隔一个多月后,注册地同样位于上海的国内首家外资独资公募也即将落地。2020年5月9日,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预披露信息表明,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上海国信)将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

新经济e线获悉,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的接盘者正是有着“小摩”之称的摩根大通旗下资管公司摩根资管。摩根资管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股权至100%。

摩根大通“All In”中国

新经济e线注意到,就在一个多月前的4月3日,摩根资产管理宣布与上海国信初步达成一项商业共识,拟收购取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股权至100%。如今,这一收购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来源:上海产权交易所

就在5月9日当天,上海国信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预披露,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权。根据公告信息显示,截止挂牌日的股权结构为,上海国信持有上投摩根基金公司51%的股权,摩根资管持有上投摩根49%的股权。不过,这也意味着去年上海信托向摩根资管转让2%的股权交易尚未完成过户。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摩根资管全资控股上投摩根的计划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拿下上投摩根的绝对控股权,即从此前持股49%变成51%;第二步,进一步增持上投摩根股权直至100%。

早在2019年5月8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布的一则产权交易信息表明,上海国信拟转让上投摩根基金公司2%股权,信息披露起始日期为2019年5月8日至6月4日,披露时长共计26天。

2019年8月6日,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资管成功竞拍上投摩根基金2%股权。此次竞拍以底价成交。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此前公布的信息,上投摩根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7.29亿元,2%股权对应评估值为1.80亿元,转让底价2.413亿元,溢价幅度33.88%,也就是说,上投摩根的整体估值达到120.65亿元。

收购完成后,摩根资管将持有上投摩根51%的股权,成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由此,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也将成为基金业首家被外资绝对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不过该交易仍有待中国相关监管部门的审批。截至目前,尽管这2%的股权仍在审批当中,尚未获得正式过户的许可。但摩根资管仍在加速推进收购进程,并直接寻求100%全资控股上投摩根。

实际上,摩根大通远不止是拿下首家外商独资公募这么简单,而是“AllIn”中国。2020年3月20日,摩根大通宣布由摩根大通控股的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正式开业,坐落于陆家嘴的上海中心,业务包括证券经纪、自营、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承销与保荐,集齐四块主要牌照。

4月29日,摩根大通宣布,旗下期货和期权业务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申请,有意将其在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9%增持至100%。据了解,摩根大通期货的本次申请也是自2020年1月1日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的首个相关申请。一旦申请通过,摩根大通期货大概率将成为国内首个外资独资控股的期货公司。

鉴于中国分业经营的监管要求,摩根大通已通过数个法律实体在华展开金融业务。截至目前,摩根大通基本通过绝对控股的四个主体(法人银行、证券、期货、资管)在华展开全条线业务,足见其中国野心。

规模增长“瓶颈”待解

业内认为,外商独资基金公司的获批有望为资产管理行业注入新的市场活力,加快公募基金的竞争融合。同样,摩根资管、贝莱德、路博迈等海外老牌大资管公司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成熟的管理体系和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对投资者来说也是利好,可以不出国门亲身体验到全球一流资产管理机构的优质服务。

新经济e线观察到,不同于贝莱德、路博迈和富达等由私募转向公募业务的是,摩根资管之所以采取股权收购方式,很大可能是为了保留合资基金在国内积攒下的客户群体和影响力以及避免投研框架和管理人员在不同市场可能产生的水土不服问题,从而免去大量试错成本。

来源:上海产权交易所

从上海产权交易所公告还详细披露的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财务状况来看,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在2019年实现的营业收入达到10.96亿元,报告期内的净利润达到2.9亿元,较2018年公司净利润情况同比下降13.7%。另据上海产权交易所此前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净利润分别达到了3.35亿元、3.36亿元。

5月9日当天的公告进一步披露了2020年前两个月的盈利情况,截至2020年2月29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79亿元,净利润为4989万元。

不过,作为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老牌合资基金公司,眼下的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似乎有些止步不前。面对公募行业激烈的竞争,不进则退。而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历年来的财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较2015年全年实现净利润逾5亿元的巅峰期相比,公司盈利能力已出现持续滑坡。

此外,对摩根大通而言,其全资控股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之后,后者多年来的规模增长“瓶颈”恐怕也是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来源:Wind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在全行业规模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资产规模逆势出现缩水。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全行业基金管理规模总计16.73万亿元,规模较上年末增加19255亿元。其中非货币理财基金资产规模总计8.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62亿元。

同期,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却下降至1229亿元,较2019年年末1297.30亿元相比,仍缩水68.3亿元。这一规模已退回至2017年上半年的水平。截至目前,其行业排名也从去年年末的31位后退至36位。

其中,上投摩根瑞益纯债A、上投摩根瑞益纯债C、上投摩根纯债丰利C、上投摩根安丰回报C、上投摩根领先优选、上投摩根安丰回报A、上投摩根量化多因子等7只基金在今年一季度份额缩水比例均超过五成以上。居首的上投摩根瑞益纯债A当季遭赎回5019万份至6025万份,缩水率高达近七成,达66.6%。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