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东鹏饮料官网
文|翠鸟资本
功能饮料,向来是快消品领域的一块必争之地。这不,“年轻就要醒着拼”的东鹏特饮刚回过神,就迫不及待的冲刺IPO了。
日前,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鹏饮料”)递交了招股书明书。首先能看到的是东鹏饮料这次上市还是有些着急。毕竟,这家企业,距离股改完成也不过两年之久。
招股书显示,2018年1月15日,东鹏饮料的前身东鹏有限股东作出决议,将东鹏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时,林木勤持股占56.85%,君正投资和鲲鹏投资分别占股10%、7.36%,其余均为自然人控股。
其实,东鹏饮料是一家于1987年就诞生的深圳老字号饮料生产企业,于2003年完成国有企业向全民所有制转变,2018年完成股份制改革。
那么,这个靠差价跟红牛竞争的企业,到底经营状况如何?这次冲刺IPO会成功吗?从招股书里,能看出东鹏饮料不少有意思的地方。
一边握巨资,一边借巨款
截至2019年年末,东鹏饮料账上货币资金为9.45亿元,单纯相比2017年末和2018年末的1.9亿元和3.39亿元,货币资金余额增加不少。
但是,货币资金只是表面现象。东鹏饮料的实际情况如何呢?
从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负债端来看,2019年的数据显示应付账款和预收款项都在增加。其中,应付账款从2018年末的1.95亿元增加到2019年末的3.04亿元;预收款项从5879.9万元增加到2.65亿元,上升一个数量级。
非流动负债中,长期借款从2018年末的5000万元,上升到2019年末的2.37亿元。
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到,东鹏饮料的现状很有意思。手握着大笔的现金,长期借款却大幅增加。这样的数据,东鹏饮料的现金状况是否真的如此美好,长期借款所做何用?
与此同时,应付账款和预收款项大额增加,应收款项同比下降。是东鹏饮料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的刻意强势?还是说在努力地回笼资金?
值得注意的还有存货的变动。
2018年末,公司存货为1.19亿元,但到了2019年末存货额度为2.14亿元,几乎翻了一倍。
这种看似有些玄机的财务数据,东鹏饮料并没有在招股书中予以说明。
而利润表中也同样有意思。
在营业成本中,管理费用在节节攀升,从2017年的8927万元,上升到2019年的2.01亿元。其中,2019年职工薪酬占管理费用还不到一半,只有9574万元。2019年,股份支付成为了管理费用的增加的因素,金额为4539万元。
除此之外,东鹏饮料2019年4月进行了股权激励,其中还有1513万元股份支付费用计入了销售费用。
这还不算完,东鹏饮料上市之前的分红可谓大方。
2020年4月9日,东鹏饮料派发现金股利3.6亿元,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木勤合计持有东鹏饮料56.41%的股份,以此计算,林木勤大约可拿走2.03亿元。
相比于2017年8732万元和2019年1.4亿元,本次上市前3.6亿元的股利分配是东鹏饮料报告期内额度最高的一次分红。
募投项目可有必要?
招股书显示,东鹏饮料计划募集资金近15个亿。
通过本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实施相关投资项目,东鹏饮料拟建设华南、重庆西彭生产基地,升级营销网络,加强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升级公司信息系统,整合资源并增设研发中心,增强技术储备。
其中,投资最大的当属两个生产基地,共投资金额12.37亿元,拟用募集资金投入金额8.09亿元。
不过,扩充产能对于东鹏饮料来说真的有必要吗?
报告期内,东鹏饮料按照生产吨数计量的总产量分别为55.6亿吨、64.8亿吨及101.6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5.1%、62.03%及66.38%。
目前,东鹏饮料的全产品线产能约为150万吨/年,在建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能为240万吨/年。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能量饮料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红牛、东鹏特饮、乐乎、体质能量、战马等品牌。近年来,一部分饮料巨头也纷纷推出新型能量饮料产品,统一旗下的够燃、安利旗下的XS、伊利旗下的焕醒源等,竞争激烈。
产能利用率不足,在激烈的竞争之下还要扩大产能,带来的风险将由谁来买单呢?
累了困了就睡觉,别喝饮料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