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世上有无缘无故的伤害与被伤害,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世上有无缘无故的伤害与被伤害,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世界,还是人的世界。所谓的社会秩序和世界秩序,恐怕也逃不掉人对人,人对物,人对事的爱与恨。

文/华商名人堂主编 毕亚军

巴黎的恐怖事件让世界震惊,得知消息的每个人内心都不平静。

朋友圈里,也有很多关于事件的讨论。因为既无调查研究,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除了为遇难者哀悼,受伤者祈福,实在说不出什么专业的道理,更不敢以专业或我是正确的姿态来长篇大论地解读事件本身以及背后的原因。但实实在在的,却又有一些想法,强烈地希望与大家分享,和大家交流,向大家请教。

看到消息,第一个联想到的是,去年年末,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应华商韬略邀请,出席“PKU Speech |华商名人堂”活动并发表演讲时谈到的一个观点。

陈先生说,理性地思考,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而他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回望走过的岁月,我对这几年世界的变化感触非常深,这种变化比我过往几十年所经历的都大。我认为这世界上有七个大问题,任何一个都可以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他说,“我不知道这些问题什么时候来,但它一定会来,过去几年,让我看到它提早到来的信号。很多事情往下走得很厉害,这是我的忧虑。”

他还说,自己曾经告诉儿子,“好多人都会跟你说,你们的年代比我们的年代好多了,你不要信以为真。你看看你们的环境,想想这7个问题,虽然这些在任何时代都有,但在你们这里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比过去多得多。”

恐怖主义正是陈先生担忧的七大问题之一。谈到这一点,他的一个观点是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非国家组织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力,甚至可能超越国家组织。

▲陈启宗出席应华商韬略邀请在“PKU Speech |华商名人堂”发表演讲

“以往二、三十年,特别是十多年来,一个新现象对世界秩序造成很大影响——非国家组织。什么是911?它不是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的战争,而是一个非国家组织打到了美国本土去。”陈先生说,美国很特别,周围都是朋友,没有邻居是他的敌人。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打到他的本土去,最靠近的一次是1941年的珍珠港,但是也没有真正打到它的本土与核心。但911,一个力量打到了他的本土造成极大破坏,而且是一个非国家组织。“科技的发展推动非国家组织的崛起。有些非国家组织比国家组织能力更强,而且不受国际法律制约,将在未来世界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这是一个不可不注意并重视的事情。”

巴黎的事件,是因为对非国家组织的能量不够重视(都还在固有架构下思考着国家与国家的利益博弈),还是重视但没有找到更好解决的问题?

谈到解决问题,又想起另外一位香港企业家的观点。去年以来,因为某些工作的需要,曾与香港嘉华集团,也是澳门银河娱乐主席吕志和博士有过多次深入的交流。这位以“澳门赌王”为被外界熟知的企业家,同样对今天的世界有深深的忧虑和自己的思考。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德育和良好价值观的建立,缺乏对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包容心,则是吕老先生心目中,当今世界存在的最大问题。

▲吕志和(中)“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成立典礼

在道德、价值观、文化和文明的层面,吕先生的一个观点也令我印象深刻。他认为,仁爱、和谐、中庸,和而不同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国家社会都有可贵的价值,而且它不光适合中华民族,也适合全世界,能为整个人类造福。他认为,东西方的矛盾与冲突,根源在价值观和文化的不同,并且缺少相互的包容,也就是和而不同。

为此,他今年特被捐出20亿港币作为首期资金,设立了单项奖奖金比诺贝尔奖还高的“世界文明奖”。在其三个奖项中,其中一个重点,也是他在全球范围的重大创新就是,关注对人类社会有正能量的普世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的推广与弘扬。他希望通过此奖,将西方的先进文明更好地介绍到中国,也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到世界,继而以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中西方的交流融合。他还尤其强调,要让仁爱、和谐、中庸、和而不同的精神滋润更广阔世界,促进人与人的关系、减少国与国的矛盾和纷争。

在业务创新与经营管理上,都强调要以“中西合璧”适应全球化新时代的吕志和,还特别希望通过此奖,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上,寻找和建立适应东西方的中西合璧的新观念、新文明,来服务已经同在一个村落的紧密联系的地球人。而这种东西方彼此尊重下的中西合璧的新观念,新文明,才是他心中应该推行的新的,适合人类社会未来的普世价值观。

推动东西方的文化和文明交融,形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中西合璧的人类新文明,也是陈启宗先生的期待,以及他认为的让世界新秩序更趋和谐的解决之道。在北大演讲的最后,谈到对北大的期待,他特别强调的就是,“北大在社会人文方面,在推动东西文化和文明交流方面,有独特优势,也应做出独到的贡献。”

陈先生说,东西方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紧密里同时进入强盛时代,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世界新格局。“上一次东西方共同繁荣大概是2000年前。西方以罗马帝国为代表,中国是汉朝也是盛世。2000年以来很长一大段时间里,再无这种东西方同时强盛的格局。先是罗马帝国首先衰落,亚洲在中国领导下,还是可以的。之后是大概200年以前开始,中国开始往下走,早先衰败的西方则开始恢复,从文艺复兴到理性主义再到工业革命。而现在,尤其1978年12月,邓小平先生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开始复兴,带领亚洲向上走。虽然在此前,有日本、四小龙,但他们体量都比较小,无法代表亚洲主流,中国起来,才是东方真正崛起。由此也早就今天西方以美国为主,东方以中国为主,再次回到盛世的格局。”

陈先生的意思是,2000年以前,东西两边彼此没有什么交集,大家的文化和文明不同,对世界的影响不大,各走各的路也可以共同繁荣。但今天,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时代。因此,东西方如何在这种相互紧密联系,甚至必定有分歧的环境,相处,共荣。

“变成一个新问题,而是大问题。”他理想的解决之道是,在这个新格局里,大家都是学生,要相互适应和学习,而不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都固执己见,只以为是。这与吕老先生所讲的寻找和建立适应东西方的中西合璧的新观念、新文明,几乎是一个道理。

巴黎的事件和两位企业家谈到的东西方的差异,以及东西方如何在紧密联系里共建和谐的繁荣社会没有关系,但这个事件背后,是不是也和对彼此文化、文明的尊重,以及在尊重下寻找和而不同的相处多少有些关系。

还有,西方政治家在为此焦头烂额,甚至过于文化自信地向世界推销西方精神的同时,是否应该重视一下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认真想想中国人强调的求同存异的智慧,甚至向坚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习大大请教一下,如何更圆满地解决问题。

这么多年行走江湖,对所谓世界格局和秩序没有什么观察,更谈不上有什么话可以说。但对人的本性、以及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和结果却有一滴滴的体会。个人的观感包括:世界上有天生的聪明者和愚钝者,但却没有天生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世界上纵然有天生的善良与邪恶,但没有绝对天生且不可逆转的好人和坏人;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伤害与被伤害,但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世界,还是人的世界。所谓的社会秩序和世界秩序,恐怕也逃不掉人对人,人对物,人对事的爱与恨。多想想这个事情,并且尽可能在不同的爱恨之间搭建和解的桥梁,或许会有助于避免更多无缘无故的伤害与被伤害,乃至世界的和谐。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欢迎搜索关注“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华商名人堂APP”,阅读华人商界更多“有价值的人物、事件与思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世上有无缘无故的伤害与被伤害,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世界,还是人的世界。所谓的社会秩序和世界秩序,恐怕也逃不掉人对人,人对物,人对事的爱与恨。

文/华商名人堂主编 毕亚军

巴黎的恐怖事件让世界震惊,得知消息的每个人内心都不平静。

朋友圈里,也有很多关于事件的讨论。因为既无调查研究,也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除了为遇难者哀悼,受伤者祈福,实在说不出什么专业的道理,更不敢以专业或我是正确的姿态来长篇大论地解读事件本身以及背后的原因。但实实在在的,却又有一些想法,强烈地希望与大家分享,和大家交流,向大家请教。

看到消息,第一个联想到的是,去年年末,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应华商韬略邀请,出席“PKU Speech |华商名人堂”活动并发表演讲时谈到的一个观点。

陈先生说,理性地思考,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而他理性思考的结果是,“回望走过的岁月,我对这几年世界的变化感触非常深,这种变化比我过往几十年所经历的都大。我认为这世界上有七个大问题,任何一个都可以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他说,“我不知道这些问题什么时候来,但它一定会来,过去几年,让我看到它提早到来的信号。很多事情往下走得很厉害,这是我的忧虑。”

他还说,自己曾经告诉儿子,“好多人都会跟你说,你们的年代比我们的年代好多了,你不要信以为真。你看看你们的环境,想想这7个问题,虽然这些在任何时代都有,但在你们这里发生的可能性和频率比过去多得多。”

恐怖主义正是陈先生担忧的七大问题之一。谈到这一点,他的一个观点是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非国家组织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力,甚至可能超越国家组织。

▲陈启宗出席应华商韬略邀请在“PKU Speech |华商名人堂”发表演讲

“以往二、三十年,特别是十多年来,一个新现象对世界秩序造成很大影响——非国家组织。什么是911?它不是一个国家和另外一个国家的战争,而是一个非国家组织打到了美国本土去。”陈先生说,美国很特别,周围都是朋友,没有邻居是他的敌人。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打到他的本土去,最靠近的一次是1941年的珍珠港,但是也没有真正打到它的本土与核心。但911,一个力量打到了他的本土造成极大破坏,而且是一个非国家组织。“科技的发展推动非国家组织的崛起。有些非国家组织比国家组织能力更强,而且不受国际法律制约,将在未来世界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这是一个不可不注意并重视的事情。”

巴黎的事件,是因为对非国家组织的能量不够重视(都还在固有架构下思考着国家与国家的利益博弈),还是重视但没有找到更好解决的问题?

谈到解决问题,又想起另外一位香港企业家的观点。去年以来,因为某些工作的需要,曾与香港嘉华集团,也是澳门银河娱乐主席吕志和博士有过多次深入的交流。这位以“澳门赌王”为被外界熟知的企业家,同样对今天的世界有深深的忧虑和自己的思考。过度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德育和良好价值观的建立,缺乏对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包容心,则是吕老先生心目中,当今世界存在的最大问题。

▲吕志和(中)“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成立典礼

在道德、价值观、文化和文明的层面,吕先生的一个观点也令我印象深刻。他认为,仁爱、和谐、中庸,和而不同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国家社会都有可贵的价值,而且它不光适合中华民族,也适合全世界,能为整个人类造福。他认为,东西方的矛盾与冲突,根源在价值观和文化的不同,并且缺少相互的包容,也就是和而不同。

为此,他今年特被捐出20亿港币作为首期资金,设立了单项奖奖金比诺贝尔奖还高的“世界文明奖”。在其三个奖项中,其中一个重点,也是他在全球范围的重大创新就是,关注对人类社会有正能量的普世道德、文化和价值观的推广与弘扬。他希望通过此奖,将西方的先进文明更好地介绍到中国,也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到世界,继而以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中西方的交流融合。他还尤其强调,要让仁爱、和谐、中庸、和而不同的精神滋润更广阔世界,促进人与人的关系、减少国与国的矛盾和纷争。

在业务创新与经营管理上,都强调要以“中西合璧”适应全球化新时代的吕志和,还特别希望通过此奖,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基础上,寻找和建立适应东西方的中西合璧的新观念、新文明,来服务已经同在一个村落的紧密联系的地球人。而这种东西方彼此尊重下的中西合璧的新观念,新文明,才是他心中应该推行的新的,适合人类社会未来的普世价值观。

推动东西方的文化和文明交融,形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中西合璧的人类新文明,也是陈启宗先生的期待,以及他认为的让世界新秩序更趋和谐的解决之道。在北大演讲的最后,谈到对北大的期待,他特别强调的就是,“北大在社会人文方面,在推动东西文化和文明交流方面,有独特优势,也应做出独到的贡献。”

陈先生说,东西方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紧密里同时进入强盛时代,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世界新格局。“上一次东西方共同繁荣大概是2000年前。西方以罗马帝国为代表,中国是汉朝也是盛世。2000年以来很长一大段时间里,再无这种东西方同时强盛的格局。先是罗马帝国首先衰落,亚洲在中国领导下,还是可以的。之后是大概200年以前开始,中国开始往下走,早先衰败的西方则开始恢复,从文艺复兴到理性主义再到工业革命。而现在,尤其1978年12月,邓小平先生改革开放后,中国又开始复兴,带领亚洲向上走。虽然在此前,有日本、四小龙,但他们体量都比较小,无法代表亚洲主流,中国起来,才是东方真正崛起。由此也早就今天西方以美国为主,东方以中国为主,再次回到盛世的格局。”

陈先生的意思是,2000年以前,东西两边彼此没有什么交集,大家的文化和文明不同,对世界的影响不大,各走各的路也可以共同繁荣。但今天,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时代。因此,东西方如何在这种相互紧密联系,甚至必定有分歧的环境,相处,共荣。

“变成一个新问题,而是大问题。”他理想的解决之道是,在这个新格局里,大家都是学生,要相互适应和学习,而不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都固执己见,只以为是。这与吕老先生所讲的寻找和建立适应东西方的中西合璧的新观念、新文明,几乎是一个道理。

巴黎的事件和两位企业家谈到的东西方的差异,以及东西方如何在紧密联系里共建和谐的繁荣社会没有关系,但这个事件背后,是不是也和对彼此文化、文明的尊重,以及在尊重下寻找和而不同的相处多少有些关系。

还有,西方政治家在为此焦头烂额,甚至过于文化自信地向世界推销西方精神的同时,是否应该重视一下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认真想想中国人强调的求同存异的智慧,甚至向坚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习大大请教一下,如何更圆满地解决问题。

这么多年行走江湖,对所谓世界格局和秩序没有什么观察,更谈不上有什么话可以说。但对人的本性、以及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和结果却有一滴滴的体会。个人的观感包括:世界上有天生的聪明者和愚钝者,但却没有天生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世界上纵然有天生的善良与邪恶,但没有绝对天生且不可逆转的好人和坏人;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伤害与被伤害,但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世界,还是人的世界。所谓的社会秩序和世界秩序,恐怕也逃不掉人对人,人对物,人对事的爱与恨。多想想这个事情,并且尽可能在不同的爱恨之间搭建和解的桥梁,或许会有助于避免更多无缘无故的伤害与被伤害,乃至世界的和谐。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欢迎搜索关注“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华商名人堂APP”,阅读华人商界更多“有价值的人物、事件与思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