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周冬雨不想隐藏的,是所有女孩共同的生命体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周冬雨不想隐藏的,是所有女孩共同的生命体验

从蓝色到红色,女性经历了太多。

文|橙雨伞公益

“男人打不到猎,可能是碰了经期的女人;士兵打了败仗,可能是碰了经期的女人;家里养的牛瘦了,可能是吃了经期女人吃饭用过的芭蕉叶等等。总之,一切都是因为女性来了大姨妈。”

月经,需要隐藏吗?

周冬雨在最近推出的一款卫生巾广告里提出了这个问题。

广告中,她穿红色西装,站在深红色的滤镜下,镜头不时还会穿插红色颜料注入水中绽放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看起来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这抹红色承载着女孩们共有的生命体验;陌生的是,几年前的卫生巾广告中,流动在屏幕上的液体还是蓝色的。

回溯到80年代初,电视广告刚开始盛行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电视台都有个叫“品味和体面”(Taste and Decency)的规定,其中就有一条声明是:经期产品里面不准出现血(红色液体)。

所以很多商家就选择倒蓝水,一倒就是四十年。

从蓝色到红色,女性经历了太多。

月经为何成为一种禁忌?

周冬雨在广告里说:

月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禁忌,是上不了台面的事,在大众的眼光里,就像NG的镜头,要被删掉。

每个女生一生会来四百多次月经,四百多个生理期。这一正常的生理行为,却被视作禁忌,成了不可言说的秘密,就像卫生巾广告上的蓝色液体一样。

在人类的各类文化中,关于月经的禁忌数不胜数。

现代人类学奠基之作《金枝》中,有一节专门记述了“月经和怀孕期妇女的禁忌”。

以乌干达为例,人们认为妇女在分娩或经期接触过的物品都遭到了亵渎,因此壶、盆等东西必须销毁,而枪盾等物即使不被毁掉,也必须加以净化。

△乌干达卢韦罗地区的女性

而在美洲的徳内以及其他大多数氏族部落中,人们最怕遇到经期女性:

“一旦少女出现这种征兆,必须马上与所有异性隔离,独自居住在一个偏僻小屋内,避免被本村男人或者来往行人中的男子看见。

在那种不适状态下,她不但不可以接触任何男人用过的东西,甚至不可以接触任何猎获的鸟兽与其他动物的皮肉,以免那些动物被玷污,被玷污的鸟兽会愤怒地报复,让猎人们在下次打猎时一无所获。

她的食物只有干鱼,只能通过饮水管喝凉水。另外,就连她的出现,都可能给人们带来危险。

即使她月经过后恢复正常也必须戴一种镶边的薄皮软帽,饰边从头上一直垂到胸口,这样人们便无法看见她的面孔了。”

在哥斯达黎加,处于生理期的女性更被布赖印第安人视为不洁:

月经期间,她的食物只能用芭蕉叶盛放,用完后还要处理叶子。如果(这个叶子)不幸被牛吃掉,牛就会瘦弱而亡。她也只能用专用器皿喝水。使用她用过的杯子的那个人一定会死亡。”

人类很容易对未知的东西产生恐惧。但关于经期的禁忌,并不能单纯用“无知”来理解。

它本质是权力掌握者、规则制定者对于被统治者的压迫和控制。

其实只要看清这种禁忌关注的是谁的利益、惩罚的又是谁,就能看清背后的权力关系——月经禁忌中,被惩罚、限制和压迫的,无疑都是女性。

影片《印度合伙人》男主为了妻子的健康,一心钻研生产卫生巾,结果被村里人当成疯子

这种压迫是冷酷的,在规则形成过程中,女性作为“人”的需求是被无视的:

她痛经时,可能需要药品;她免疫力弱时,可能需要洁净舒适的环境;她缺乏营养时,可能需要健康的食物。

但父权社会不会以她们的需求为中心,他们在乎的是“其他人”(也就是男人)的利益。

所以月经污名化,顺理成章地限制了女性人身自由,还让女性成了各种灾难的背锅侠。

男人打不到猎,可能是碰了经期的女人;士兵打了败仗,可能是碰了经期的女人;家里养的牛瘦了,可能是吃了经期女人吃饭用过的芭蕉叶等等。总之,一切都是因为女性来了大姨妈。

甚至今天的信众众多的佛教文化中,对经期女性的迷思依然存在。

污名、贬低、限制和惩罚,是男性主导的世界对待女性的一贯套路,而这种套路有无数的借口,月经只是其中之一。

电影《太坏了》中,男孩嘲笑流经血的女孩

相比之下,男性对自己身体、生理特征的羞耻感是很少的。

比如传统文化里的那句“一滴精十滴血”,同样是身体分泌物,男人对自身特征的命名和评价方式,是充满自豪和赞美的。

有人说,男女不可能真正平等,因为生理构造不同。

但显然,制造不平等的从来不是差异,而是我们对待差异的方式。

德国曾经为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认错,但是女性在月经这件事上所承受的污名化,从没有人为此道歉。

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集体犯罪。

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多地区的女性深陷月经带来的苦难中。

父权体系下,需要改变的还有太多

男人在世界上已经拥有那么多资源,女性还在为考驾照(沙特在2018年6月才第一次允许女性自己驾车)、进球场看球赛(2018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伊朗女性自1980年以来第一次允许女性去球场观看足球比赛)、上厕所(印度女性为争取在家里如厕而展开“厕所革命”)、公共空间谈论月经这样的基本权利,而不懈奋斗。

不过,奋斗还是要奋斗的。

月经羞耻和禁忌,也在奋斗之下一步步被打破。

很多艺术家都曾尝试用摄影、展览或行为艺术等方式,来扩大月经——这个“女性话题”的讨论空间。

月经博物馆创始人哈里·芬利 图/www.mum.org

很多广告人与品牌方也行动起来,共同反抗对月经的“美化”。

2011年,护舒宝在美国的一副海报广告在卫生巾中间加了一个红点,引发了广告界的轰动。

英国国卫生巾品牌Bodyform的电视广告,展现了一群在鲜血中奋战的女运动员,获得了无数赞美与欢呼,“我们终于在卫生巾广告里看到血了!”

表情包则是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2019年2月,全球妇女权利慈善机构英国国际计划组织(Plan International UK)官网显示,历时两年多推动的“月经表情”Emoji终于获批——一滴红色的液体。

我们需要看见女性这种重要、日常、痛苦且复杂的生命体验,被作为一种常态的符号,加入互联网语言的数据库。

即使进步已经显而易见,但如电影《月事革命》中所说:

“在父权体系下,讨论女性议题,需要时间,仍然有许多东西需要改变。”

对此,要用新的文化消解旧的文化,用新的现象驱逐旧的现象。

消除月经羞耻不该成为个人的责任,而应是社会的工作。这不仅需要媒体工作者的专业与自觉,更需要从生活内部去打破羞耻:报刊、广播的正当宣传,社区布告栏的图文科普,学校开设的性教育课程,超市里不避嫌的卫生巾包装与摆置……

直到红色的卫生巾广告成为平常,直到月经羞耻不再被拿出来说事;

直到每一位女性都从羞耻中脱身,得到自由。

P.S. 本文特别鸣谢翩翩的《月经Emoji能否对抗世界给女性的污名、限制与惩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周冬雨不想隐藏的,是所有女孩共同的生命体验

从蓝色到红色,女性经历了太多。

文|橙雨伞公益

“男人打不到猎,可能是碰了经期的女人;士兵打了败仗,可能是碰了经期的女人;家里养的牛瘦了,可能是吃了经期女人吃饭用过的芭蕉叶等等。总之,一切都是因为女性来了大姨妈。”

月经,需要隐藏吗?

周冬雨在最近推出的一款卫生巾广告里提出了这个问题。

广告中,她穿红色西装,站在深红色的滤镜下,镜头不时还会穿插红色颜料注入水中绽放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看起来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这抹红色承载着女孩们共有的生命体验;陌生的是,几年前的卫生巾广告中,流动在屏幕上的液体还是蓝色的。

回溯到80年代初,电视广告刚开始盛行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的电视台都有个叫“品味和体面”(Taste and Decency)的规定,其中就有一条声明是:经期产品里面不准出现血(红色液体)。

所以很多商家就选择倒蓝水,一倒就是四十年。

从蓝色到红色,女性经历了太多。

月经为何成为一种禁忌?

周冬雨在广告里说:

月经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禁忌,是上不了台面的事,在大众的眼光里,就像NG的镜头,要被删掉。

每个女生一生会来四百多次月经,四百多个生理期。这一正常的生理行为,却被视作禁忌,成了不可言说的秘密,就像卫生巾广告上的蓝色液体一样。

在人类的各类文化中,关于月经的禁忌数不胜数。

现代人类学奠基之作《金枝》中,有一节专门记述了“月经和怀孕期妇女的禁忌”。

以乌干达为例,人们认为妇女在分娩或经期接触过的物品都遭到了亵渎,因此壶、盆等东西必须销毁,而枪盾等物即使不被毁掉,也必须加以净化。

△乌干达卢韦罗地区的女性

而在美洲的徳内以及其他大多数氏族部落中,人们最怕遇到经期女性:

“一旦少女出现这种征兆,必须马上与所有异性隔离,独自居住在一个偏僻小屋内,避免被本村男人或者来往行人中的男子看见。

在那种不适状态下,她不但不可以接触任何男人用过的东西,甚至不可以接触任何猎获的鸟兽与其他动物的皮肉,以免那些动物被玷污,被玷污的鸟兽会愤怒地报复,让猎人们在下次打猎时一无所获。

她的食物只有干鱼,只能通过饮水管喝凉水。另外,就连她的出现,都可能给人们带来危险。

即使她月经过后恢复正常也必须戴一种镶边的薄皮软帽,饰边从头上一直垂到胸口,这样人们便无法看见她的面孔了。”

在哥斯达黎加,处于生理期的女性更被布赖印第安人视为不洁:

月经期间,她的食物只能用芭蕉叶盛放,用完后还要处理叶子。如果(这个叶子)不幸被牛吃掉,牛就会瘦弱而亡。她也只能用专用器皿喝水。使用她用过的杯子的那个人一定会死亡。”

人类很容易对未知的东西产生恐惧。但关于经期的禁忌,并不能单纯用“无知”来理解。

它本质是权力掌握者、规则制定者对于被统治者的压迫和控制。

其实只要看清这种禁忌关注的是谁的利益、惩罚的又是谁,就能看清背后的权力关系——月经禁忌中,被惩罚、限制和压迫的,无疑都是女性。

影片《印度合伙人》男主为了妻子的健康,一心钻研生产卫生巾,结果被村里人当成疯子

这种压迫是冷酷的,在规则形成过程中,女性作为“人”的需求是被无视的:

她痛经时,可能需要药品;她免疫力弱时,可能需要洁净舒适的环境;她缺乏营养时,可能需要健康的食物。

但父权社会不会以她们的需求为中心,他们在乎的是“其他人”(也就是男人)的利益。

所以月经污名化,顺理成章地限制了女性人身自由,还让女性成了各种灾难的背锅侠。

男人打不到猎,可能是碰了经期的女人;士兵打了败仗,可能是碰了经期的女人;家里养的牛瘦了,可能是吃了经期女人吃饭用过的芭蕉叶等等。总之,一切都是因为女性来了大姨妈。

甚至今天的信众众多的佛教文化中,对经期女性的迷思依然存在。

污名、贬低、限制和惩罚,是男性主导的世界对待女性的一贯套路,而这种套路有无数的借口,月经只是其中之一。

电影《太坏了》中,男孩嘲笑流经血的女孩

相比之下,男性对自己身体、生理特征的羞耻感是很少的。

比如传统文化里的那句“一滴精十滴血”,同样是身体分泌物,男人对自身特征的命名和评价方式,是充满自豪和赞美的。

有人说,男女不可能真正平等,因为生理构造不同。

但显然,制造不平等的从来不是差异,而是我们对待差异的方式。

德国曾经为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认错,但是女性在月经这件事上所承受的污名化,从没有人为此道歉。

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集体犯罪。

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很多地区的女性深陷月经带来的苦难中。

父权体系下,需要改变的还有太多

男人在世界上已经拥有那么多资源,女性还在为考驾照(沙特在2018年6月才第一次允许女性自己驾车)、进球场看球赛(2018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伊朗女性自1980年以来第一次允许女性去球场观看足球比赛)、上厕所(印度女性为争取在家里如厕而展开“厕所革命”)、公共空间谈论月经这样的基本权利,而不懈奋斗。

不过,奋斗还是要奋斗的。

月经羞耻和禁忌,也在奋斗之下一步步被打破。

很多艺术家都曾尝试用摄影、展览或行为艺术等方式,来扩大月经——这个“女性话题”的讨论空间。

月经博物馆创始人哈里·芬利 图/www.mum.org

很多广告人与品牌方也行动起来,共同反抗对月经的“美化”。

2011年,护舒宝在美国的一副海报广告在卫生巾中间加了一个红点,引发了广告界的轰动。

英国国卫生巾品牌Bodyform的电视广告,展现了一群在鲜血中奋战的女运动员,获得了无数赞美与欢呼,“我们终于在卫生巾广告里看到血了!”

表情包则是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2019年2月,全球妇女权利慈善机构英国国际计划组织(Plan International UK)官网显示,历时两年多推动的“月经表情”Emoji终于获批——一滴红色的液体。

我们需要看见女性这种重要、日常、痛苦且复杂的生命体验,被作为一种常态的符号,加入互联网语言的数据库。

即使进步已经显而易见,但如电影《月事革命》中所说:

“在父权体系下,讨论女性议题,需要时间,仍然有许多东西需要改变。”

对此,要用新的文化消解旧的文化,用新的现象驱逐旧的现象。

消除月经羞耻不该成为个人的责任,而应是社会的工作。这不仅需要媒体工作者的专业与自觉,更需要从生活内部去打破羞耻:报刊、广播的正当宣传,社区布告栏的图文科普,学校开设的性教育课程,超市里不避嫌的卫生巾包装与摆置……

直到红色的卫生巾广告成为平常,直到月经羞耻不再被拿出来说事;

直到每一位女性都从羞耻中脱身,得到自由。

P.S. 本文特别鸣谢翩翩的《月经Emoji能否对抗世界给女性的污名、限制与惩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