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证券时报 李师胜
华熙生物作为世界透明质酸龙头企业,于2019年11月6日登陆科创板。华熙生物的上市还带火了透明质酸行业的热情。截至5月19日中午收盘,公司股价为108.25元,市值为519.6亿元。
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收18.86亿元,同比增长49.28%;归母净利润5.86亿元,同比增长38.16%。2020年一季度,在疫情冲击下,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为加强与投资者交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支持下,公司于5月19日上午举行2019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副总经理刘爱华、首席科学家郭学平、首席运营官郭珈均、首席战略官林伶俐、首席财务官栾依峥、董事会秘书蒋瑞出席并回答投资者提问。
从B端走向C端
业绩说明会开始,赵燕先介绍了公司2019年业绩情况。随后,赵燕回答了投资者提问的公司如何从原料企业转型到医疗终端再到消费终端的问题。
赵燕称,华熙生物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从原料业务起家,能够实现B端走向C端,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的转变。
从内部而言,第一是根据实际业务变化进行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第二是对人才架构进行调整,而组织架构调整是人才架构的基础。从外部而言,在C端采取多品牌、多渠道的战略,解决消费者功能性诉求,针对不同人群开发了不同品牌,打造产品力。通过社群媒体投放、网上直播推广、行业KOL活动、顶级IP合作等方式进行营销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
走C端,离不开品牌力的加持。公司称要在未来加大资源投入,将公司核心品牌润百颜打造为战略品牌,最终成为玻尿酸领域第一品牌。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向赵燕提问了公司的品牌战略和资源投入主要方向。
赵燕称,润百颜是公司的第一个终端品牌,2012年“润百颜”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获得CFDA批准上市,是国内首家获得批准文号的国产交联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打破了国外品牌对市场的垄断。在医美机构与消费者中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客户粘性,决定其拥有成为战略主品牌的基础。
还有,公司利用两大技术平台与核心技术,推出次抛产品,首次将用于眼药水生产的B.F.S.吹灌封一体化无菌灌装技术用于功能性护肤品领域,开创了无菌、无防腐剂、无添加剂的“次抛原液”新品类。用科技力保障了产品力,从而塑造了品牌力。最后,2018年12月,公司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了 “润百颜·故宫口红”,掀起了国货文创新风潮,成为现象级的网红产品。充分展现了公司产品的文化内涵。赵燕总结,基于以上原因,公司会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润百颜在透明质酸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在医疗终端方面,公司2019年表现超过同行业增长水平。赵燕认为公司优势有三,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力与产品力作为支撑,是医美行业中产品序列最为全面的企业之一,通过多场景、多频次的产品组合、服务组合可以为下游机构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使下游机构受益;公司积极加强研发与市场的联系,了解市场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鼓励研发人员成立个人工作室和联合工作室,激发团队创新性,保障公司研发契合市场需求;公司可以整合资源为下游机构赋能,利用华熙学院,为下游机构提供产品、服务、美学的全方位培训,建立客户信任与依赖,打造良性生态业务链。
疫情带来的危与机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是离不开的话题,线下实体零售受到巨大冲击,但华熙生物线上业务有着快速增长,那么,疫情对公司有何机与危?
赵燕表示,这次疫情对中国企业都造成很大冲击。得益于20年来对研发的不断投入和长期的产品储备,公司于疫情爆发初期火速成立疫情应对领导小组,决定生产“润百颜医用免洗消毒凝胶”。在生产期间,公司克服了原材料紧缺、交通受阻、物流暂停、员工放假等困难,在春节期间恢复生产,并在第一时间将防疫物资提供到多地防疫一线。截至3月底,公司将润百颜医用免洗消毒凝胶等防疫和生活物资,先后12批次向湖北、山东、北京等地2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医疗机构、交通场站、公共场所及学校等单位无偿捐赠,累计捐赠物资逾1000万元。疫情发生后,公司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原料业务,抢先在国际物流停摆前,向海外子公司发货,增加海外库存储备,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际物流限制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医疗终端业务,公司积极进行团队建设及客情管理,为客户提供线上产品培训服务、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线上技术培训,增强与客户的联结,增进信任感的建立;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润百颜和BM肌活以电商为主,受影响较小,在消毒凝胶产品满足捐赠后,积极回馈客户和粉丝,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目前功能性护肤品的四大主要品牌,除润百颜外,BM肌活、米蓓尔、夸迪均为新锐品牌,其中米蓓尔及夸迪以往主要通过经销商模式进行销售,市场环境变化推动品牌从经销商模式向电商模式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同比增长 0.77%。公司原料、医疗终端、功能性护肤品三大业务长期发展前景并未发生改变。
赵燕称,良好的自身基础、对市场反应迅速、团队执行力强大,使公司足以应对此次疫情危机。
来源:证券时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