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虽然66个人创造了近3亿利润 但要上新三板的朱雀投资盈利结构单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虽然66个人创造了近3亿利润 但要上新三板的朱雀投资盈利结构单一

从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资的浮动业绩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07%、75.14%、92.27%。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阳光私募奔赴新三板已经不算是新鲜事了。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仅10月份就有包括架桥资本、合晟资产、方富资本、菁英时代等多家私募正式挂牌,而进入11月份后,鼎润投资也跻身新三板私募方阵。如果纯粹依靠原来的“看天吃饭”、死磕行情,私募的机会恐怕越来越小。而新三板所提供的影响力、融资环境、渠道拓宽等机会,将会为私募发展带来契机。就连老牌私募朱雀投资也已经在股转系统官网上挂出了公开转让说明书(下称说明书)。这家管理资金达百亿规模的老牌私募进军新三板,或许可以更能说明新三板之于私募行业的重要意义。

朱雀投资成立于2007年7月,并于2009年9月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正式设立朱雀股权投资。截至2015年6月30日,朱雀投资管理资金达177.94亿元(不含旗下参股公司),覆盖77支产品。此外,根据说明书显示,今年1-6月份,朱雀投资的营业收入为4.53亿元,净利润达2.73亿元。那么,头顶着“巨无霸私募”、高收入、高知名度的朱雀登陆新三板的原因是什么呢?其说明书列出了当前朱雀投资的竞争劣势——“人才储备紧张”、“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进一步提升”。

从说明书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前朱雀投资的员工情况。界面新闻发现,截至2015年6月30日,朱雀投资的在册员工为66人,而同期公司净利润接近3亿元。“60多人撬动近3亿利润”的背后实则反映了当前私募业的利润空间巨大。随着大量资金自2014年四季度开始涌入资本市场,私募业迅速迎来强势发展。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今年以来私募业累计发行产品规模达2097.42亿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显然,行业的发展需求更加强调私募机构的对平台效应的重视,而新三板为此提供了可能。不少私募机构“抢滩”新三板的原因正是看重了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评价。于10月9日挂牌新三板的合晟资产,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新三板这个平台是可以用来展示的。”当然,产生平台效应前提的是对私募机构“透明化”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市场将会对登陆新三板的私募进行严格的监督,这其实与私募较保守的信息公开特征相悖。于是,在登陆新三板,提升知名度之外,私募或许也正在寻求业务模式的拓宽,以力改“看天吃饭”的命运。

界面新闻从说明书中看到,今年1-6月份,朱雀投资实现了4.53亿元的营业收入与2.73亿元的净利润。与前两年相比较,朱雀投资的业绩可以说是飞速增长。2013年全年度,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0.58亿元,这个数字到了2014年度增长为1.85亿元,而单单今年上半年它的业绩就比2014年全年度上升了144.86%。在营业收入中,浮动业绩报酬占据了绝大一部分比例。所谓的浮动业绩报酬指的是朱雀投资从所管理的产品投资业绩中收取一定比例作为报酬的部分,从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资的浮动业绩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07%、75.14%、92.27%。逐年升高的比例一方面显示出浮动业绩报酬所带来的收益愈发增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盈利结构趋于单一化。

今年6月中旬开始的股市下跌调整较为严重地打击了私募业,而8月份的再次探底也进一步引起了市场的恐慌。尽管市场在9月份进入修复期,但投资者对于股市的热情已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磨耗。9月中旬,朱雀投资被曝出巨额赎回事件。上半年业绩斐然的朱雀通过赎回以期让资金紧急避险,这也正是在不稳定的行情下,私募面临着不稳定的营收模式的写照。

此外,即便是朱雀投资这样的老牌私募也会出现旗下产品的收益呈现较大分化与波动的特征。以股票型产品为例,朱雀投资目前旗下收益最好的是“朱雀1期”、“朱雀2期”,它们的累计收益均达到250%以上,但也不乏受益为负的产品,如“朱雀20期”系列产品目前就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朱雀1期”是朱雀投资旗下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根据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该产品的净值为394.41元,这与其6月15日的峰值434.82元相比,则出现了明显下滑。目前,该产品的最新净值为352.00元(10月15日),且从6月15日到10月15日期间,该产品的净值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在投资新三板的产品中,朱雀的一些产品也表现平平。“朱雀新三板4号”自今年6月29日成立以来,其净值正围绕着初始值徘徊,该产品最高净值是8月21日的1.009元,而10月30日的最新净值仅为0.9890元。

以朱雀投资为代表的私募登陆新三板的背后,是为寻求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在新三板这样一个平台,除了可以“展示”自身、扩大影响力之外,其带来的“资本市场的力量”或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只是围绕着“看天吃饭”的A股市场而“穷极一生”,那么势必会走向死胡同。此外,私募还面临着如何能提高私募自身的营销能力和渠道的问题,登陆新三板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虽然66个人创造了近3亿利润 但要上新三板的朱雀投资盈利结构单一

从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资的浮动业绩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07%、75.14%、92.27%。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阳光私募奔赴新三板已经不算是新鲜事了。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仅10月份就有包括架桥资本、合晟资产、方富资本、菁英时代等多家私募正式挂牌,而进入11月份后,鼎润投资也跻身新三板私募方阵。如果纯粹依靠原来的“看天吃饭”、死磕行情,私募的机会恐怕越来越小。而新三板所提供的影响力、融资环境、渠道拓宽等机会,将会为私募发展带来契机。就连老牌私募朱雀投资也已经在股转系统官网上挂出了公开转让说明书(下称说明书)。这家管理资金达百亿规模的老牌私募进军新三板,或许可以更能说明新三板之于私募行业的重要意义。

朱雀投资成立于2007年7月,并于2009年9月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正式设立朱雀股权投资。截至2015年6月30日,朱雀投资管理资金达177.94亿元(不含旗下参股公司),覆盖77支产品。此外,根据说明书显示,今年1-6月份,朱雀投资的营业收入为4.53亿元,净利润达2.73亿元。那么,头顶着“巨无霸私募”、高收入、高知名度的朱雀登陆新三板的原因是什么呢?其说明书列出了当前朱雀投资的竞争劣势——“人才储备紧张”、“知名度和美誉度需进一步提升”。

从说明书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前朱雀投资的员工情况。界面新闻发现,截至2015年6月30日,朱雀投资的在册员工为66人,而同期公司净利润接近3亿元。“60多人撬动近3亿利润”的背后实则反映了当前私募业的利润空间巨大。随着大量资金自2014年四季度开始涌入资本市场,私募业迅速迎来强势发展。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今年以来私募业累计发行产品规模达2097.42亿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显然,行业的发展需求更加强调私募机构的对平台效应的重视,而新三板为此提供了可能。不少私募机构“抢滩”新三板的原因正是看重了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评价。于10月9日挂牌新三板的合晟资产,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新三板这个平台是可以用来展示的。”当然,产生平台效应前提的是对私募机构“透明化”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市场将会对登陆新三板的私募进行严格的监督,这其实与私募较保守的信息公开特征相悖。于是,在登陆新三板,提升知名度之外,私募或许也正在寻求业务模式的拓宽,以力改“看天吃饭”的命运。

界面新闻从说明书中看到,今年1-6月份,朱雀投资实现了4.53亿元的营业收入与2.73亿元的净利润。与前两年相比较,朱雀投资的业绩可以说是飞速增长。2013年全年度,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0.58亿元,这个数字到了2014年度增长为1.85亿元,而单单今年上半年它的业绩就比2014年全年度上升了144.86%。在营业收入中,浮动业绩报酬占据了绝大一部分比例。所谓的浮动业绩报酬指的是朱雀投资从所管理的产品投资业绩中收取一定比例作为报酬的部分,从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资的浮动业绩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07%、75.14%、92.27%。逐年升高的比例一方面显示出浮动业绩报酬所带来的收益愈发增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盈利结构趋于单一化。

今年6月中旬开始的股市下跌调整较为严重地打击了私募业,而8月份的再次探底也进一步引起了市场的恐慌。尽管市场在9月份进入修复期,但投资者对于股市的热情已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磨耗。9月中旬,朱雀投资被曝出巨额赎回事件。上半年业绩斐然的朱雀通过赎回以期让资金紧急避险,这也正是在不稳定的行情下,私募面临着不稳定的营收模式的写照。

此外,即便是朱雀投资这样的老牌私募也会出现旗下产品的收益呈现较大分化与波动的特征。以股票型产品为例,朱雀投资目前旗下收益最好的是“朱雀1期”、“朱雀2期”,它们的累计收益均达到250%以上,但也不乏受益为负的产品,如“朱雀20期”系列产品目前就基本处于亏损状态。“朱雀1期”是朱雀投资旗下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根据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该产品的净值为394.41元,这与其6月15日的峰值434.82元相比,则出现了明显下滑。目前,该产品的最新净值为352.00元(10月15日),且从6月15日到10月15日期间,该产品的净值则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在投资新三板的产品中,朱雀的一些产品也表现平平。“朱雀新三板4号”自今年6月29日成立以来,其净值正围绕着初始值徘徊,该产品最高净值是8月21日的1.009元,而10月30日的最新净值仅为0.9890元。

以朱雀投资为代表的私募登陆新三板的背后,是为寻求突破行业发展的瓶颈。在新三板这样一个平台,除了可以“展示”自身、扩大影响力之外,其带来的“资本市场的力量”或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只是围绕着“看天吃饭”的A股市场而“穷极一生”,那么势必会走向死胡同。此外,私募还面临着如何能提高私募自身的营销能力和渠道的问题,登陆新三板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