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港币薪水的打工仔奋斗成香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的杨钊,如掏心掏肺般分享了自己40多年商旅历程最核心的经验与体会,带来了华商韬略史上最简单、最接地气、最实用、也最有价值的一堂创业课。
11月15日,应华商韬略邀请,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作为“PKU Speech |华商名人堂”新一期演讲嘉宾,以创新与创业为主题,在北京大学发表主题演讲。从6港币薪水的打工仔奋斗成香港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的杨钊,如掏心掏肺般分享了自己40多年商旅历程最核心的经验与体会,带来了华商韬略史上最简单、最接地气、最实用、也最有价值的一堂创业课。
听惯了高谈阔论、高深理论的北大学子听完讲座后,纷纷感慨道:“在北大几年听了这么多讲座,头一回感觉收获这么大。”
文/华商韬略 华商名人堂 华商文
【观念:年轻人创业,首先要有“一心三肯”,一心:挑担子的心,也就是承担心;三肯:肯吃亏、肯吃苦、肯学习】
背景:杨钊1947年出生于广东惠州的一个商人家庭。1967年,受“文革”风波所累,家道中落、物质极度匮乏,为求生路,20岁的他冒死偷渡,只身从深圳赤膊游泳至香港。
▲上世纪60年,在熙攘的香港街头,杨钊是不起眼的一员
“我来自一个穷家庭,想吃饱饭都不容易。我对自己说:必须要挑起家庭的担子。这样的责任心让我奋发图强。做人要有大志,发愿要改变家庭生活之后,我整个人的状态就不一样了,到了香港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
“对于衣食无忧的你们而言,创业就更需要’心’。首先要扪心自问:有没有大志要挑起担子?你毕业后要养活自己,但是有没有想过还要养活家庭、带动朋友?这样的承担心和责任心一定要成长、坚定,才能应付创业之后的种种困难。”
“你们在念大学,有没有问问自己为什么来念大学?是父母叫你念,还是老师让你念?如果这样想,就会觉得很苦,但如果意识到是为自己而念,那就不得了了。我希望大家今天能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为谁而学。”
背景:在香港流浪一个多月后,杨钊才找到一份在制衣厂打杂的差事,日薪6港币。
“我刚到香港,没有读过大学,没有钱,没有社会关系,一无所有。我想来想去:我到底有什么优势?当时的感觉就是:我的个天呐,我什么都没有哇。后来我终于想通了,我有两个字:年轻!年轻就有力气,人家不愿意做的,我来做,别人怕吃苦,我来吃。”
“我的日薪是6港币,但是只做了10天,我就被调到另一个部门,日薪提升到了15港币,涨了150%。我后来想,为什么要调用我这样一个新人呢?因为上司看中了我的勤劳。其他的工友,上司在,他们就干活,上司不在,他们就休息。我是上司在不在都拼命干活。其实,你哪里可以骗到你的上司呢?他稍微想想就知道谁勤奋了。所以有了新的机会,他就给了我。10天时间,我的薪水涨了150%,而其他人,一年涨10%最多了。”
“当时在香港有这样一个比方形容人吃苦耐劳的程度:一般人是1马力的干劲,有4马力干劲的人就很厉害了。我成功了之后,有人说杨钊你知道为什么你能成功吗?因为你有20马力!因为我肯干,别人看我做事的态度,说:‘小伙子了不得,一定能成功’。所以他们愿意和我合作,给我机会,我就是靠这些’幸运’的机会,才走上了成功之路。”
▲杨钊与华商名人堂主编毕亚军
背景:吃苦耐劳、随时都在埋头干活的杨钊,逐渐升迁,用7年的时间从杂工成长为厂长,期间,包容和“吃亏学”令他裨益良多。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习怎么做事、怎么做人,要包容。做事情可以斤斤计较,做人千万不能这样。未学做事,先学做人。前辈告诉我们: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要怎么学做人呢?我的经验是先学吃亏,吃亏能够做好事,慢慢才能体验人生的真谛。吃亏了,才能和人进一步相处。”
“我不怕吃亏。以前有一个朋友,我和他只见过一次面,他后来给我介绍工作,职位和薪水比我的要高。我当时就想:他那么多朋友,为什么偏偏把机会给我?后来我意识到,第一次认识他时候,我请他吃了一顿饭。这顿饭就为我带来了一个机会,我把握住机会继续勤劳苦干,就又有了新机会。在吃亏和吃苦间,幸运女神往往就会看中你。”
▲杨钊为“PKU Speech |华商名人堂”题词
【观念:要学习,要以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在工作中学会工作,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背景:1974年,杨钊决定自己创业,他拿出5万元积蓄,又找朋友借来5万,创立了旭日制衣厂。工厂成立之初,很久没有订单,险些撑不下去。危难之时,他接到一份美国的牛仔裤订单。裤子上面有4英寸见方的格子,在香港没人会做、没人敢接。杨钊心一横,接手了订单,然后一门心思用在攻克技术难题上。
“第一点,创业必须要学习,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学习。要学习首先要谦虚。孔子给我们的案例是‘不耻下问’,遇到不明白的,马上问别人,孔子不看身份,只问结果,这就是谦虚精神。”
“第二点,有机会要找一个好的老师,那种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他愿意和你分享经验,会帮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语里说‘名师出高徒’。”
“第三点,怎么样快速学习?在工作之中学会工作,在生活之中学会生活。只要有学习的心态,到处都可以学习,很多人没有这种心态。有这种心态的人,3年之内保证和其他人拉开差距。为什么一般人进步缓慢,就是因为没有处处学习的心态,没有反思自己的学习路径。”
背景:接下订单后,杨钊带着工友们反复研究,四处寻找有经验的人请教,经过生产线上的敲敲打打,旭日研发出了一种能将格子固定住的小模具,为业界新添了一项颇具开创性的发明。依靠这一发明,随着格子牛仔裤风行世界,旭日集团的规模迅速成长。2年间,工厂由600平方米扩大至超过1万平方米,工人从100人扩充到超过1000人,期间,格子牛仔裤为杨钊带来了600万港币的利润,以及“牛仔裤大王”的称号。
【观念:如何创新?12字箴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背景:旭日规模化后,杨钊开始国际化战略,先后在菲律宾、印尼、孟加拉、柬埔寨等国建立庞大的服装生产基地。做大代工的同时,资本日益雄厚的他决定往品牌转移,摆脱完全“受制于人”的局面。1990年,杨钊收购了澳大利亚服装品牌,拥有18年历史,主打牛仔系列的JEANSWEST(真维斯),不到2年的时间内,真维斯品牌影响力迅速蔓延至新西兰,分店数目超过200家,成为当地第二大服装品牌。
杨钊是最早看好内地前景并投资内地的香港企业家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他便在广东顺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补偿贸易的工厂,90年代时,该厂的年营收已经高达4亿美元。
同时,杨钊还将真维斯的重心从海外市场迁移至内地。1993年,他便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力求打造中国自己的市场品牌。此后,真维斯又与I.T公司合作,引进日本等国际服装品牌。
“我们集团走过40年,靠的就是这12个字。第一步是人无我有,做人家做不了的,填补市场空白。第二步是人有我优,你做起来了,别人也跟上来了,就必须提高质量,占领市场。第三步,别人的质量也跟上来了,怎么办?人优我转,转到市场的空白点去,找新的机会。围绕这12个字,不断经营、不断转型、不断创新,才能成功。”
“我们企业有4次转型,都是被环境变化‘逼’出来的。第一次是纺织业,纺织在香港有配额,有天花板,我就马上找没有配额的地方,去菲律宾、印尼、内地等地开厂。”
“其次,香港的人力成本太高,在香港发展的几年内,我们的速度不算快,就是因为扩充规模需要的人力太贵。怎么解决?1978年改革开放,内地的人力成本便宜,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
“第三次转折是,代工需要订单。不停地找别人要订单很辛苦,我们就扩充产业链,自己创造订单。我们在美国做开发商,去澳洲收购品牌,自己做品牌商、零售商,用这些方法来给工厂创造订单。”
“第四次转折从劳动力密集型向人才、资本密集型转变。企业发展快了,劳动力成本上升,赚的钱就变少。从1万人到10万的同质发展,对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模式。要想效率更好、利润更高,必须由劳动力密集向人才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人才结合资本,效率才会高很多。”
背景:在服装零售产业开疆拓土的同时,杨钊也以先知般的敏锐洞察力,在香港地产界攻城拔寨。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多次于香港地产低潮期大手笔入资,为集团赚取了高额利润。此后,他锐意发展地产业务,使之成为集团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如今,旭日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集自行策划、投地、兴建、销售、租务、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地产商,业务更从中国香港、内地,扩展至新加坡、澳洲、加拿大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每年仅物业租金收入就高达数亿港元。
“1984年,我将资本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发展服装产业,另一半投资房地产。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我多有远见,而是因为我看不清形势。零售和地产究竟会怎么发展,我看不懂,但是我不愿意当输家,所以干脆就两个行业一起发展。如今,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厉害,这是后知后觉,当时我是看不清的,所以今天我既是赢家又是输家,但整体而言算是个赢家。”
▲香港北京道1号是旭日集团旗下产业之一
【观念:上善若水,有钱并不一定就开心】
背景:目前,真维斯已经在内地300多个城市开设了超过2600家零售店,拥有最大的休闲服装销售网络,稳居内地休闲服装市场的领导地位。
“相较房地产,零售特别是服装零售的回报是比较低的。真维斯如今的利润率也很低,就集团而言,我们已经不太依赖零售。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服装产业,因为零售的效益,可以转变为社会价值。零售业需要更多人力,我们有那么多员工,让大家有工作,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零售业的效益就从企业效益转变为社会效益,由事业上的责任变为社会责任。”
▲因为杰出的社会贡献,杨钊在2012年被推选为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背景:纵横商界40多年,杨钊最迷茫的时候,不是生意上遭遇挫折,而是20多岁就坐拥2亿财富,却不知道该怎么花,他曾一度因此失去奋进的动力。
从虔诚向佛的堂叔那里,杨钊找到了答案。堂叔送给他《佛教真面目》及《佛教要论》,这两本书对杨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意识到:财富或许于自己已不重要,但是有很多人需要。既然自己有助人的微力,何不以己之力帮助别人?
此后,杨钊便将渡人向善、助人即助己视为人生信仰,力行慈善。至今,仅在香港和内地,杨钊已累计捐出18亿港币的善款,公益项目涉及医院、敬老院、希望小学、佛教、大学生助学基金、希望教师计划、西部志愿者计划、青年创业就业计划、农民工子女活动等多个方面。
“我经常问自己,今天的财富和成功,靠的是什么?答案是靠社会、靠员工、靠朋友,人必须有一颗报恩的心。我将人生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追求名利,成功的标准就是你有没有名声和你的财务状况。有名有利之后呢?人生的成功和事业的成功不一样,名利只代表事业成功。很多人以为,有名利就会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就会很开心,我跟你说:这是一个误区。”
“我做慈善,是因为我已经进入人生的下半场,追求成功的人生。”
【观念:可以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但千万不能不知不觉。】
“创新分三种。第一种,你的天赋好,又遇上了机会,运气也好,这叫生而知之。第二种,你的运气一般,但是通过学习不断靠近目标,这叫学而知之。第三种,你经历了很多苦难,运气非常差,你不断在困难中创造机会,成为后知后觉的人。三种成功时间有差别,但千万不要做一个听之任之、不知不觉的人。”
“在知之方面,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量力而为。我刚提到20马力的勤劳度,这并不是叫你每天去搬东西。可以用到勤奋的地方很多,不一定每天要干16个小时。另外,一定要找准机会再下苦工,你的优势不在这里,兴趣也不在这里,那就应该马上转行。有那么一句话:男怕入错行,一定要认准优势和兴趣。”
【观念:十年磨一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现在年轻人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会。但是老生常谈一句话:万丈高楼平地起,千万不能好高骛远。要一步一个脚印。你可能有很多伟大的理想,但是一没经验,二没资本,甚至什么都没有。那你怎么成功?你需要从实践中慢慢积累,以学习之心、吃亏的态度,去磨剑,每天多花时间去总结、思考。”
“不要将成功看得迫不及待。过去讲十年磨一剑,实际上3年就够,3年积累,你的剑就够用了。如果你坚持3年还没有效果,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坚持就会有成绩。”
【观念:成功要有“三心三善”:事业心、决心、恒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挑担子心的基础上,必须要有事业心、决心和恒心,才能创业成功。同时,还必须坚持三个善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当你进步缓慢时,多问问自己有没有用眼睛去发现,用脑袋去思考,不断总结和思考,才能有所提升。古人是怎么做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打拳的人,一天到晚修炼,唱歌的人,每天都在练声。平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多花时间学习,人和人的差别就体现在这里。”
【观念:年轻人三大忌: 忌懒、忌散、忌骄。年轻人三大要:要勤、要专、要谦】
“年轻人有三个忌讳,千万不要犯!第一是懒,很多年轻人都需要跨过这个门槛,不要被懒控制自己,否则你很难有所作为。第二点是散,目标太多、理想太多,每天胡思乱想,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第三点是骄,有点成绩就骄傲,不懂得谦虚使人进步。”
“对应的,年轻人要做到三要:要勤、要专、要谦,对付懒惰必须勤快,要将懒惰视为错误,做事要雷厉风行。第二点要专,集中兵力做事业,不要让自己的目标超过3个。第三点是谦,要处处找老师,别人教导你,你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END-
版权归“华商韬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获取授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