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根是什么?是海量数据。海量异构数据的问题,即数据孤岛。数据烟囱问题,是整个行业的痛点,政府和行业为此承受着巨大的代价和成本。”成都青云之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涛这样说道。这个有着12年IT从业经验,先后任职联想集团,中国惠普的行业精英,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福利下,凭借着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优势,抓住行业风口,投身于大数据产业市场的商海中。仅在短短一年内,就从白手起家完成了年收千万的销售业绩。前不久,成都青云之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光大投资,清华创投的青睐,共同签署了战略投资意向协议。

深耕技术研究
致力打通信息孤岛最后一厘米
据严涛介绍,青云之上团队是由一群在软件和信息化领域辛勤耕耘了十年以上的资深工程师组成。团队以“重新定义大数据中心”为目标和使命,为政府机构和企业构建全新的大数据中心及数据治理平台,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推各产业转型升级,无缝对接行业业务专家核心算法,快速构建城市大脑、交通大脑、工业大脑等行业大脑,为决策者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推进。打通数据孤岛、数据共享已经在各行各业被广泛提及,市场体量巨大。但不管是大型软件开发企业还是广大中小型软件公司,目前开发的框架还是以传统的“拿来主义”为主,用国外框架来做二次开发,基础软件缺乏,更没有核心的原研技术,很难突破创新,做起来费时费力。而在大数据产业的第一层“数据源层”里,如何把数以亿计杂乱无章的数据条目进行精准快速高质量的处理,就显得尤为关键。在严涛的带领下,青云之上团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的研发了被专家称之为国际先进的流式大数据框架及数据虚拟化技术,完美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让数据中心真正做到“数据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技术理念。
严涛表示,正是因为看到了信息孤岛以及普遍使用的开发框架在整个行业里的瓶颈和制约,这才使得他放弃在知名外企的高薪工作转而“下海”创业,并为打通信息孤岛最后一厘米的理想目标而艰苦奋斗。
突出科技创新
为数据中心重新命名
科技要创新,技术就要有思想!可由于组建新的部门,需要结合行业最顶级的技术和产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成了新部门主要考察的目标。为此,严涛和他的团队成员在几年间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广泛接触各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和高校专家,从中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和技术。也正是在此时,这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结识了一大批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大咖,接触和学习到了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为后来的科技创新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成都,严涛认识了软件技术狂人刘洋。此前,为了解决这个“软件业的癌症”,刘洋一直带领着他的小团队在不断地做着各种研发。有了严涛的到来,刘洋团队的技术和业绩得到了稳步上升。后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云计算系宋怡老师的加入,更是弥补了产品在客户体验端的不足,产品、解决方案的价值和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
与市面上普遍存在的“拿来主义”不同,青云之上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流式大数据框架,对信息系统中广泛存在的数据孤岛及数据烟囱难点问题,提升跨数据库对接、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清洗等在内的数据资源服务能力。在不改变现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快速有效的解决数据资源综合服务、数据治理及数据目录梳理上架,数据资源挂接等一系列难题。不仅如此,青云之上团队还运用人工智能机器编程技术,创造性的解决了数据接口及协调问题:仅使用用户权限,全程不依赖原有软件开发商,让客户自由选择二次开发。通过机器编程生成接口,降低了部门数据的维护难度,整个信息使用的体系更稳健、更可靠。
勇于突破自我
在平凡岗位上成就非凡人生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青云之上公司重新设计用户界面,增加相应功能,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迅速声名鹊起。在获取了大量服务订单的同时,也在全国快速建立起了核心合作体系。此后,销售业绩高速增长,草创一年签约额突破千万大关!严涛和他的团队不仅获得了各政府大数据部门的广泛认可和使用,还与国内顶级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了互利互惠的友好合作。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四川省经信厅,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川投信产集团,中科院计算所,电子科技大学等。
“钻研技术,创新创业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严涛说道:“技术人(创业者)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勇于突破自我,这样才能在原本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
或许,正是有了像严涛这样的技术人才和青云之上这样出色的团队,才让原本复杂的行业难题得到了完美解决,也让那些曾被“行业难题”折磨已久的用户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文/冉景天)
来源:界面四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