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让人想不到!400亿资本围猎医药股,市值前十中七家公司背后是同一资本大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让人想不到!400亿资本围猎医药股,市值前十中七家公司背后是同一资本大佬

下一个被高瓴看中的会是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梅岭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卫生健康工作任务时指出,要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等。

嗅觉灵敏的资本,早已开始大手笔布局医疗生物产业。A股市场上,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已有41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总额近400亿元。

这其中,以高瓴资本为代表,年内已斥资50亿元砸向医药生物产业,其中包括23.11亿元承包凯莱英(002821.SZ)定增,联手淡马锡包揽凯利泰(300326.SZ)10.96亿元定增,13.2亿港元增持微创医疗(00853.HK),12.42亿元战略投资华兰生物疫苗公司。除了不断加码医疗健康二级市场,高瓴资本还投资百亿成立高瓴创投以布局医药领域,引起市场强烈关注。

对此,曾任NEA全球合伙人,现任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的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4年以前,中国的医疗健康投资占比很低,并不是风险投资的主要战场,比较边缘化。2014年以后,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逐步成为风投主战场。未来五年,生物医药会和TMT成为风投最重要的两极,并驾齐驱。”

“生物医药行业的火热,对整个大健康领域都会起到正面作用,比如服务、互联网医疗等,近期不仅会有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就我了解,未来6~9个月,会有几个比较大的,包括医疗服务和互联网医疗企业也会上市。”蒋晓冬表示。

全面“攻城略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短期内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但另一方面,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为“沸腾”了近五年的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加了一把火,带来了更大笔资金的入场。

风投在生物医药领域方面的大举进攻,从高瓴围绕生物医药二级市场布局上可窥见来势之凶猛。

5月,高瓴资本携手淡马锡认购凯利泰10.6亿元非公开发行,这家以医疗器械制药业为主营的公司在一季度期间已获得高瓴资本加仓1762.37万股;一季度凯利泰成本均价约在18.59元/股,以凯利泰最新收盘价27.3元(5月25日)计算,高瓴已经获益颇多。

同月,高瓴宣布全额认购以临床研究阶段新药开发等为主营的凯莱英非公开发行的全部股份数量,斥资23.1亿元,并承诺为凯莱英带来订单累计不低于8亿元。

3月,高瓴以12.42亿元成为华兰生物(002007.SZ)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战略投资者,入股估值138亿元。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表示,引入强有力的战略投资者,能够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同在3月,高瓴资本旗下基金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出资13.2亿港元增持微创医疗,后者以心血管介入产品、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等为主。

3月16日,泰格医药(300347.SZ)宣布拟发行H股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5月22日,泰格医药旗下控股企业在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上市。这家公司为高瓴资本在2018年携手淡马锡进行投资,多次加仓后,到2020年一季度,高瓴位列泰格医药第九大股东席位。

泰格医药专注于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实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简称CRO,截止目前,高瓴资本在CRO领域握有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包括泰格医药、凯莱英、以及CRO领域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等。

今年以来,医疗新基建的加速升级也在推动着下游检测机构的发展。占我国第三方医学检测市场30%份额的金域医学(603882.SH)在5月20日宣布将逐步建立医学检测服务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大样本大数据共享平台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金域医学也是高瓴资本介入不久的个股,在2019年第四季度新进成为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除在二级市场“攻城略地”之外,今年2月份,高瓴资本宣布成立高瓴创投,首期规模100亿元,生物医药为重点覆盖领域之一。

高瓴资本向界面新闻提供的信息显示:高瓴创投推出两个月,已收到超过1300份BP,并投资了其中9家公司,在医疗领域,高瓴创投在3月23日领投驯鹿医疗6000万美元B轮融资。

3月,高瓴创投参与联合领投了瑞博生物4.7亿元人民币的C2轮融资,本轮融资距瑞博生物完成C1轮融资仅三个月时间,两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6.7亿元。

高瓴创投持股9.11%的沛嘉医疗-B(9996.HK)5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2020年以来首个登陆港交所的高端医疗器械公司,该股发行价15.36港元,6个交易日后,沛嘉医疗-B股价已涨至27.3港元/股,高瓴账面获益颇丰。

沛嘉医疗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对此,高瓴资本表示,我国医疗器械的使用渗透率还非常低,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进口器械,国产化的程度也不高,集中度也比较小。高瓴资本希望通过对这些公司进行资金布局,帮助公司做进一步的垂直整合。

近1/3医药企业背后站着高瓴

“资本对于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投资热情是从2014年-2015年开始涌现,近年已经上市或者将要上市的创新药企业,都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无论创新药、互联网医疗、新型医疗服务的新模式,都是在2014年开始出现,更多的风险资本进入,退出通道逐步打通,这些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从这个时间节点来看,高瓴几乎是踩准了中国生物医药投资的大体步伐。

2014年,高瓴资本以A轮7500万美金投资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用于治疗癌症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百济神州(06160.HK),并且从A轮的7500万美金连投7轮,成为百济神州在中国唯一全程投资人。

截止2020年一季度,百济神州仍然为高瓴资本前五大重仓股,多季度位列高瓴资本前三大重仓股,持有市值达到6.7亿美元。连投7轮被业内看作是高瓴资本生物医药领域的经典战役。

“资本投资生物医药,重点会看研发管线,研发团队实力,商业化能力。百济神州是很好的例子,欧雷强的营运管理商业化能力很强,王晓东带领的研发团队也很强,所以吸引资本的能力很好。”深圳一私募基金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几年前就表达过医药行业的青睐,并表示会坚定看好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也具备充分的资本持续长期投入。张磊近期表示: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生物医药,目前看来是高瓴重仓中国最为重要的板块之一。

经过六年的布局,高瓴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上均有所斩获。最新数据显示,高瓴资本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累计投资160家企业,国内企业100家,海外企业60家。

根据2019年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的高瓴资本美股持仓情况,在高瓴资本持仓的全部54家公司中,有25家生物制药公司。2019年以来,高瓴资本在医疗领域投资的10余家企业成功实现港股及美股IPO。

胡润研究院3月18日发布了《2020胡润中国百强大健康民营企业》,有近三分之一的上榜医药医疗行业,背后都站着高瓴资本,其中市值前十的企业,高瓴资本投资了其中的7家。

(图片来源:胡润)

规模以外,从细分赛道上来看,高瓴资本偏向于CRO/CMO/CDMD,以及创新药领域。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高瓴资本在CRO持有的公司包括凯莱英、方达医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CMO/CDMO持有合全药业;创新药领域,高瓴资本持有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科望医药、海和药业、百济神州、天境生物、基石药业等多家公司。投资从A轮到IPO、新三板定增均有。

“生物医药这块非常火,但也比较鱼龙混杂,创新药市场很活跃,但新药研发成本,风险都高,所以我们都看一些旱涝保收的CRO/CMO类似‘淘金卖水’和‘卖铲子’的企业。这波疫情相对风险小一点的,血制品、疫苗、高端原料药会好一些。”上述深圳私募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并不适合所有人来干”

“整个医疗健康产业,无论是新技术的发展,还是商业模式的迭代,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在过去五年一直非常活跃,每年一月份摩根大通全球医疗会议,都会有好几个大的并购重组案件,这是一个延续的大趋势,国内生物医药以及医疗大健康行业的火热,从2015年就开始了,港股开了生物医药IPO通道后,更是加速了这股趋势。”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2020年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生物医药以及大健康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蛋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共发生420起融资事件(包括未透露融资金额事件54起),融资总额120.1亿美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3%。

“疫情以后,二级市场钱更多了,有一段时间市场严重动荡,资本冷眼旁观并没持续太长时间,全球央行扩表后,各国大规模购买资产,大量的钱进入了各种金融资产。但疫情导致实体经济遭到重挫,至少2020年,很多行业盈利能力都受到影响,钱多了,可投标的更少了,造成更多的钱一窝蜂的涌入某些行业,作为现金比较充沛的生物医药行业,负债率较低,抗风险能力更强,吸引力会比较强。”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蒋晓冬看来,新冠疫情带来的还有投资情绪的影响,“投资总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虽然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和新冠关系并不大,但是包括投资人在内,对健康的感受和一年前完全不同”。

多方因素结合下,以过去五年以来全球医疗领域投资的大趋势为背景,疫情之下导致的资本供需关系影响,以及情绪影响,造成了2020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以及大健康行业空前热闹。

以蒋晓冬掌管的长岭资本为例,其主投新型医疗服务、新医疗科技、新医疗基础设施、大健康消费、老龄化消费等五大领域,2020年一季度,长岭资本投资的10多家新医疗科技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14%,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经过六年的发展,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中国制药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约1943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2363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3226亿美元,2019年-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4%。

研发开支上,中国制药行业从2015年的105亿美元大幅增至2019年的211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476亿美元,2019年-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7%。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研发是高风险,新型模式的探索都是需要很多尝试错误的过程。”蒋晓冬表示,试错的过程,另一个方面就是“烧钱”的过程,资本愿意承受这一风险。在蒋晓冬看来,研发比投资规模更为重要。

“我个人一级市场之前主要关注CRO,CMO/CDMO领域,创新药市场很活跃,但风险很大,资本参与的话,退出渠道不外乎IPO、被并购,所投公司回购等,风险不仅存在在临床上,商业化能力是更大风险,同一种新药有可能恒瑞能买10个亿,其他企业却只能做到三分之一。”前述深圳私募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因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行业特点,因此在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中,多位人士均提及,进入这一市场,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作背景。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新药研发基本流程》文件,新药研发需经过:药物作用靶点以及生物标记选择与确认、先导化合物确定、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制剂开发、临床研究、批准上市IV期临床研究(药物上市后监测)等多个步骤。

在上述如此复杂的过程中,药品研发项目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至取得上市批准,平均成功率仅为9.6%。

“创新药当然是个很大的投资机会,对很多行业会带来影响,有很多投资者,过去五六年一直在重磅投入这个领域,但做生物医药的投资,我认为需要两个东西,一是需要很多钱,第二个更重要的,需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背景。”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蒋晓冬强调,“生物医药和TMT的打法是不同的,TMT的打法是两三年换一个赛道,生物医药不是这样的,这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因此并不适合所有人来干。”

有市场消息指出,高瓴资本正在进行高瓴5期美元基金的募集,目标规模达130亿元美元,这其中,有100亿元美元将投入到并购领域,30亿美元分配给成长型和风险投资,并且将主要瞄准疫情之下出现的新机会。

下一个被高瓴看中的会是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让人想不到!400亿资本围猎医药股,市值前十中七家公司背后是同一资本大佬

下一个被高瓴看中的会是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梅岭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卫生健康工作任务时指出,要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等。

嗅觉灵敏的资本,早已开始大手笔布局医疗生物产业。A股市场上,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已有41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披露定增预案,拟募资总额近400亿元。

这其中,以高瓴资本为代表,年内已斥资50亿元砸向医药生物产业,其中包括23.11亿元承包凯莱英(002821.SZ)定增,联手淡马锡包揽凯利泰(300326.SZ)10.96亿元定增,13.2亿港元增持微创医疗(00853.HK),12.42亿元战略投资华兰生物疫苗公司。除了不断加码医疗健康二级市场,高瓴资本还投资百亿成立高瓴创投以布局医药领域,引起市场强烈关注。

对此,曾任NEA全球合伙人,现任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的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4年以前,中国的医疗健康投资占比很低,并不是风险投资的主要战场,比较边缘化。2014年以后,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逐步成为风投主战场。未来五年,生物医药会和TMT成为风投最重要的两极,并驾齐驱。”

“生物医药行业的火热,对整个大健康领域都会起到正面作用,比如服务、互联网医疗等,近期不仅会有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就我了解,未来6~9个月,会有几个比较大的,包括医疗服务和互联网医疗企业也会上市。”蒋晓冬表示。

全面“攻城略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短期内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但另一方面,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在某种程度上为“沸腾”了近五年的生物医药及大健康领域加了一把火,带来了更大笔资金的入场。

风投在生物医药领域方面的大举进攻,从高瓴围绕生物医药二级市场布局上可窥见来势之凶猛。

5月,高瓴资本携手淡马锡认购凯利泰10.6亿元非公开发行,这家以医疗器械制药业为主营的公司在一季度期间已获得高瓴资本加仓1762.37万股;一季度凯利泰成本均价约在18.59元/股,以凯利泰最新收盘价27.3元(5月25日)计算,高瓴已经获益颇多。

同月,高瓴宣布全额认购以临床研究阶段新药开发等为主营的凯莱英非公开发行的全部股份数量,斥资23.1亿元,并承诺为凯莱英带来订单累计不低于8亿元。

3月,高瓴以12.42亿元成为华兰生物(002007.SZ)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战略投资者,入股估值138亿元。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华兰生物董事长安康表示,引入强有力的战略投资者,能够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同在3月,高瓴资本旗下基金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出资13.2亿港元增持微创医疗,后者以心血管介入产品、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等为主。

3月16日,泰格医药(300347.SZ)宣布拟发行H股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5月22日,泰格医药旗下控股企业在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上市。这家公司为高瓴资本在2018年携手淡马锡进行投资,多次加仓后,到2020年一季度,高瓴位列泰格医药第九大股东席位。

泰格医药专注于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实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简称CRO,截止目前,高瓴资本在CRO领域握有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包括泰格医药、凯莱英、以及CRO领域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等。

今年以来,医疗新基建的加速升级也在推动着下游检测机构的发展。占我国第三方医学检测市场30%份额的金域医学(603882.SH)在5月20日宣布将逐步建立医学检测服务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大样本大数据共享平台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金域医学也是高瓴资本介入不久的个股,在2019年第四季度新进成为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除在二级市场“攻城略地”之外,今年2月份,高瓴资本宣布成立高瓴创投,首期规模100亿元,生物医药为重点覆盖领域之一。

高瓴资本向界面新闻提供的信息显示:高瓴创投推出两个月,已收到超过1300份BP,并投资了其中9家公司,在医疗领域,高瓴创投在3月23日领投驯鹿医疗6000万美元B轮融资。

3月,高瓴创投参与联合领投了瑞博生物4.7亿元人民币的C2轮融资,本轮融资距瑞博生物完成C1轮融资仅三个月时间,两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6.7亿元。

高瓴创投持股9.11%的沛嘉医疗-B(9996.HK)5月15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2020年以来首个登陆港交所的高端医疗器械公司,该股发行价15.36港元,6个交易日后,沛嘉医疗-B股价已涨至27.3港元/股,高瓴账面获益颇丰。

沛嘉医疗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对此,高瓴资本表示,我国医疗器械的使用渗透率还非常低,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进口器械,国产化的程度也不高,集中度也比较小。高瓴资本希望通过对这些公司进行资金布局,帮助公司做进一步的垂直整合。

近1/3医药企业背后站着高瓴

“资本对于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投资热情是从2014年-2015年开始涌现,近年已经上市或者将要上市的创新药企业,都是从那个时代开始。无论创新药、互联网医疗、新型医疗服务的新模式,都是在2014年开始出现,更多的风险资本进入,退出通道逐步打通,这些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从这个时间节点来看,高瓴几乎是踩准了中国生物医药投资的大体步伐。

2014年,高瓴资本以A轮7500万美金投资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用于治疗癌症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百济神州(06160.HK),并且从A轮的7500万美金连投7轮,成为百济神州在中国唯一全程投资人。

截止2020年一季度,百济神州仍然为高瓴资本前五大重仓股,多季度位列高瓴资本前三大重仓股,持有市值达到6.7亿美元。连投7轮被业内看作是高瓴资本生物医药领域的经典战役。

“资本投资生物医药,重点会看研发管线,研发团队实力,商业化能力。百济神州是很好的例子,欧雷强的营运管理商业化能力很强,王晓东带领的研发团队也很强,所以吸引资本的能力很好。”深圳一私募基金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几年前就表达过医药行业的青睐,并表示会坚定看好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也具备充分的资本持续长期投入。张磊近期表示: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现在是重仓中国最好的机会。

生物医药,目前看来是高瓴重仓中国最为重要的板块之一。

经过六年的布局,高瓴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上均有所斩获。最新数据显示,高瓴资本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累计投资160家企业,国内企业100家,海外企业60家。

根据2019年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布的高瓴资本美股持仓情况,在高瓴资本持仓的全部54家公司中,有25家生物制药公司。2019年以来,高瓴资本在医疗领域投资的10余家企业成功实现港股及美股IPO。

胡润研究院3月18日发布了《2020胡润中国百强大健康民营企业》,有近三分之一的上榜医药医疗行业,背后都站着高瓴资本,其中市值前十的企业,高瓴资本投资了其中的7家。

(图片来源:胡润)

规模以外,从细分赛道上来看,高瓴资本偏向于CRO/CMO/CDMD,以及创新药领域。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高瓴资本在CRO持有的公司包括凯莱英、方达医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CMO/CDMO持有合全药业;创新药领域,高瓴资本持有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科望医药、海和药业、百济神州、天境生物、基石药业等多家公司。投资从A轮到IPO、新三板定增均有。

“生物医药这块非常火,但也比较鱼龙混杂,创新药市场很活跃,但新药研发成本,风险都高,所以我们都看一些旱涝保收的CRO/CMO类似‘淘金卖水’和‘卖铲子’的企业。这波疫情相对风险小一点的,血制品、疫苗、高端原料药会好一些。”上述深圳私募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并不适合所有人来干”

“整个医疗健康产业,无论是新技术的发展,还是商业模式的迭代,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在过去五年一直非常活跃,每年一月份摩根大通全球医疗会议,都会有好几个大的并购重组案件,这是一个延续的大趋势,国内生物医药以及医疗大健康行业的火热,从2015年就开始了,港股开了生物医药IPO通道后,更是加速了这股趋势。”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2020年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生物医药以及大健康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蛋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共发生420起融资事件(包括未透露融资金额事件54起),融资总额120.1亿美元,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3%。

“疫情以后,二级市场钱更多了,有一段时间市场严重动荡,资本冷眼旁观并没持续太长时间,全球央行扩表后,各国大规模购买资产,大量的钱进入了各种金融资产。但疫情导致实体经济遭到重挫,至少2020年,很多行业盈利能力都受到影响,钱多了,可投标的更少了,造成更多的钱一窝蜂的涌入某些行业,作为现金比较充沛的生物医药行业,负债率较低,抗风险能力更强,吸引力会比较强。”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蒋晓冬看来,新冠疫情带来的还有投资情绪的影响,“投资总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虽然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和新冠关系并不大,但是包括投资人在内,对健康的感受和一年前完全不同”。

多方因素结合下,以过去五年以来全球医疗领域投资的大趋势为背景,疫情之下导致的资本供需关系影响,以及情绪影响,造成了2020年以来生物医药行业以及大健康行业空前热闹。

以蒋晓冬掌管的长岭资本为例,其主投新型医疗服务、新医疗科技、新医疗基础设施、大健康消费、老龄化消费等五大领域,2020年一季度,长岭资本投资的10多家新医疗科技企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14%,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经过六年的发展,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中国制药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约1943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2363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3226亿美元,2019年-2024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4%。

研发开支上,中国制药行业从2015年的105亿美元大幅增至2019年的211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增至476亿美元,2019年-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7%。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研发是高风险,新型模式的探索都是需要很多尝试错误的过程。”蒋晓冬表示,试错的过程,另一个方面就是“烧钱”的过程,资本愿意承受这一风险。在蒋晓冬看来,研发比投资规模更为重要。

“我个人一级市场之前主要关注CRO,CMO/CDMO领域,创新药市场很活跃,但风险很大,资本参与的话,退出渠道不外乎IPO、被并购,所投公司回购等,风险不仅存在在临床上,商业化能力是更大风险,同一种新药有可能恒瑞能买10个亿,其他企业却只能做到三分之一。”前述深圳私募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因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行业特点,因此在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中,多位人士均提及,进入这一市场,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作背景。

根据界面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新药研发基本流程》文件,新药研发需经过:药物作用靶点以及生物标记选择与确认、先导化合物确定、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候选药物(candidate)的选定、制剂开发、临床研究、批准上市IV期临床研究(药物上市后监测)等多个步骤。

在上述如此复杂的过程中,药品研发项目从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至取得上市批准,平均成功率仅为9.6%。

“创新药当然是个很大的投资机会,对很多行业会带来影响,有很多投资者,过去五六年一直在重磅投入这个领域,但做生物医药的投资,我认为需要两个东西,一是需要很多钱,第二个更重要的,需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背景。”蒋晓冬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蒋晓冬强调,“生物医药和TMT的打法是不同的,TMT的打法是两三年换一个赛道,生物医药不是这样的,这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因此并不适合所有人来干。”

有市场消息指出,高瓴资本正在进行高瓴5期美元基金的募集,目标规模达130亿元美元,这其中,有100亿元美元将投入到并购领域,30亿美元分配给成长型和风险投资,并且将主要瞄准疫情之下出现的新机会。

下一个被高瓴看中的会是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