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梵高到毕加索 上海现在流行在购物商场里看艺术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梵高到毕加索 上海现在流行在购物商场里看艺术展

你不用再带着膜拜的姿态去看艺术展了,在这里你可以尽情自拍。

传奇毕加索大展现场 图片来源:上海环球港

11月14日,星期六,忙碌了一周的上海白领陈瑾把和男友的约会地点选在了上海环球港购物中心,除了吃饭,陈瑾还提前花了188元购买了两张“毕加索传奇大展”的门票。

“是有些贵,但还是想来感受一下大师的艺术氛围。”陈瑾对界面记者说,“谁不知道毕加索呢?”

环球港“毕加索传奇大展”现场

曾经的艺术展览对于大众来说难免有些望而兴叹,它们大多举办在博物馆或者美术馆,有着高挑的空间和简洁的室内设计,前来观展的也大多是一些从事与艺术相关工作的人士,而展馆内肃静的文艺气息让不少门外汉敬而远之。

不过最近在中国举办的艺术展变得不一样了,比如10月底在环球港开幕的这场“传奇毕加索艺术大展”,尽管展示内容依然是这位西班牙艺术家的油画、版画、手稿、陶瓷等作品,但不论是从展场的设计规划,还是对展览的宣传推广,都充满了娱乐趣味性。

毕加索生前好友摄影师爱德华奎恩记录毕加索生平的摄影作品。 摄影:苏建勋
毕加索的陶瓷作品 摄影:苏建勋

“我们在和设计团队前期沟通的时候,就要求他们不要当成博物馆或美术馆去布展,而是要当成商业空间来操作。”担任此次“毕加索艺术大展”主办方的源谷传媒CEO陈伟杰说道。区别于大多艺术展馆单调素净的装修配色,毕加索展览位于上海环球港四楼的出口就被刷成了天蓝——为了搭配这位艺术家赫赫有名的“蓝色时期”。

毕加索展览入口处 摄影:苏建勋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在灯光的采用方式上实行内打灯光与背打灯光的交替呈现,以便让作品更抓眼球;对艺术家的重要画作采取45度角的板墙构造,为观众留出单独的欣赏空间;展区中设有VR(虚拟现实)互动体验技术,人们可以借助设备更真实地接触毕加索的名画。

VR(虚拟现实)互动体验技术 摄影:苏建勋

通过对展场设计细节上的改造,毕加索展览试图降低自己的观看门槛,而且上海环球港作为购物中心的休闲氛围也让展览变得更大众化。

“在商场里举办艺术展是商业地产的一个发展方向。” 上海环球港总经理叶凯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商业中心在在品牌、餐饮、电影院这些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办艺术展似乎成了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新途径。

观众在环球港的“毕加索传奇大展”入口排队

曾在公关行业工作十余年的陈伟杰运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开始做起艺术展览的生意。在毕加索展览之前的三个月,陈伟杰用同样的思路在上海南京东路的悦荟生活广场完成了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展览。

在上一次展览中,有波普艺术成像装置、还与安迪沃霍尔著名的作品形象——金汤力公司合作,直接把一千个罐头搬到现场,做成另一个十分适合拍照的装置艺术品。

安迪沃霍尔展览中,使用金宝汤罐头制作的大型艺术装置。 摄影:苏建勋

这种接地气的策展方式配合艺术家本身的知名度,安迪沃霍尔和毕加索展览都获得了不错的门票收益,尽管源谷传媒不愿意透露具体的参展人数,但仅从格瓦拉这一平台的公开数据,关注安迪沃霍尔展览的人数超过3.2万,而开展仅两周的毕加索展览已累计关注达4.2万人。

对于观众来说,吸引他们前来观展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都是天价的艺术家“真迹”。

拿毕加索展览来说,展出的《火枪手》、《水壶和水杯》、《一块哈密瓜》等油画作品估值达3亿元;而在之前的安迪沃霍尔展览中,第一次来到中国的《玛丽莲·梦露》、《金宝汤罐头》、《二元美金》等艺术家代表作品更是达到10亿元的拍卖价格。

毕加索1901年作品《巴塞罗那系列》 摄影:苏建勋
毕加索1959年作品《水壶与水杯》 摄影:苏建勋

为了保证原作在运输环节“万无一失,”办展方不仅使用了专门的恒温车厢运送画作,还在展览现场布置了红外线监控与24小时的警卫值守。

不过比起这些,更令人好奇的还是策展方如何从收藏家手中得到许可,舍得让自己的画千里跋涉到中国的商场中展出。

让这些收藏家动心的,与所有商人的动机一样,就是中国庞大受众基数与高知识阶层的不断增长。对于艺术品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将手中的艺术作品通过合理流通获取更高的关注度与美誉度,就能为作品的升值埋下更多潜力。

不过用娱乐大众的方式办艺术展览,自然在艺术界引起了不少质疑。

“很多同行会认为我们把毕加索展览放在环球港里是不合适的,他们会有一个定论,说商业空间不适合做高雅艺术,但我的论调是,艺术是不分高和低,全在于你的理解。”陈伟杰表示。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梵高、达利、莫奈等艺术家作品相继在上海新天地、K11购物艺术中心等多个商业空间中展示,在12月初,马上要来临的还有达芬奇展。逛艺术展像逛街、美食、电影一样逐渐变成一项休闲娱乐活动。就像陈瑾,在花了半个小时游览完毕加索展览之后,把拍下的照片连同中午的美食一起发到了朋友圈,“多么有意义的一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梵高到毕加索 上海现在流行在购物商场里看艺术展

你不用再带着膜拜的姿态去看艺术展了,在这里你可以尽情自拍。

传奇毕加索大展现场 图片来源:上海环球港

11月14日,星期六,忙碌了一周的上海白领陈瑾把和男友的约会地点选在了上海环球港购物中心,除了吃饭,陈瑾还提前花了188元购买了两张“毕加索传奇大展”的门票。

“是有些贵,但还是想来感受一下大师的艺术氛围。”陈瑾对界面记者说,“谁不知道毕加索呢?”

环球港“毕加索传奇大展”现场

曾经的艺术展览对于大众来说难免有些望而兴叹,它们大多举办在博物馆或者美术馆,有着高挑的空间和简洁的室内设计,前来观展的也大多是一些从事与艺术相关工作的人士,而展馆内肃静的文艺气息让不少门外汉敬而远之。

不过最近在中国举办的艺术展变得不一样了,比如10月底在环球港开幕的这场“传奇毕加索艺术大展”,尽管展示内容依然是这位西班牙艺术家的油画、版画、手稿、陶瓷等作品,但不论是从展场的设计规划,还是对展览的宣传推广,都充满了娱乐趣味性。

毕加索生前好友摄影师爱德华奎恩记录毕加索生平的摄影作品。 摄影:苏建勋
毕加索的陶瓷作品 摄影:苏建勋

“我们在和设计团队前期沟通的时候,就要求他们不要当成博物馆或美术馆去布展,而是要当成商业空间来操作。”担任此次“毕加索艺术大展”主办方的源谷传媒CEO陈伟杰说道。区别于大多艺术展馆单调素净的装修配色,毕加索展览位于上海环球港四楼的出口就被刷成了天蓝——为了搭配这位艺术家赫赫有名的“蓝色时期”。

毕加索展览入口处 摄影:苏建勋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在灯光的采用方式上实行内打灯光与背打灯光的交替呈现,以便让作品更抓眼球;对艺术家的重要画作采取45度角的板墙构造,为观众留出单独的欣赏空间;展区中设有VR(虚拟现实)互动体验技术,人们可以借助设备更真实地接触毕加索的名画。

VR(虚拟现实)互动体验技术 摄影:苏建勋

通过对展场设计细节上的改造,毕加索展览试图降低自己的观看门槛,而且上海环球港作为购物中心的休闲氛围也让展览变得更大众化。

“在商场里举办艺术展是商业地产的一个发展方向。” 上海环球港总经理叶凯在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商业中心在在品牌、餐饮、电影院这些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办艺术展似乎成了吸引消费者的一种新途径。

观众在环球港的“毕加索传奇大展”入口排队

曾在公关行业工作十余年的陈伟杰运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开始做起艺术展览的生意。在毕加索展览之前的三个月,陈伟杰用同样的思路在上海南京东路的悦荟生活广场完成了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展览。

在上一次展览中,有波普艺术成像装置、还与安迪沃霍尔著名的作品形象——金汤力公司合作,直接把一千个罐头搬到现场,做成另一个十分适合拍照的装置艺术品。

安迪沃霍尔展览中,使用金宝汤罐头制作的大型艺术装置。 摄影:苏建勋

这种接地气的策展方式配合艺术家本身的知名度,安迪沃霍尔和毕加索展览都获得了不错的门票收益,尽管源谷传媒不愿意透露具体的参展人数,但仅从格瓦拉这一平台的公开数据,关注安迪沃霍尔展览的人数超过3.2万,而开展仅两周的毕加索展览已累计关注达4.2万人。

对于观众来说,吸引他们前来观展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都是天价的艺术家“真迹”。

拿毕加索展览来说,展出的《火枪手》、《水壶和水杯》、《一块哈密瓜》等油画作品估值达3亿元;而在之前的安迪沃霍尔展览中,第一次来到中国的《玛丽莲·梦露》、《金宝汤罐头》、《二元美金》等艺术家代表作品更是达到10亿元的拍卖价格。

毕加索1901年作品《巴塞罗那系列》 摄影:苏建勋
毕加索1959年作品《水壶与水杯》 摄影:苏建勋

为了保证原作在运输环节“万无一失,”办展方不仅使用了专门的恒温车厢运送画作,还在展览现场布置了红外线监控与24小时的警卫值守。

不过比起这些,更令人好奇的还是策展方如何从收藏家手中得到许可,舍得让自己的画千里跋涉到中国的商场中展出。

让这些收藏家动心的,与所有商人的动机一样,就是中国庞大受众基数与高知识阶层的不断增长。对于艺术品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将手中的艺术作品通过合理流通获取更高的关注度与美誉度,就能为作品的升值埋下更多潜力。

不过用娱乐大众的方式办艺术展览,自然在艺术界引起了不少质疑。

“很多同行会认为我们把毕加索展览放在环球港里是不合适的,他们会有一个定论,说商业空间不适合做高雅艺术,但我的论调是,艺术是不分高和低,全在于你的理解。”陈伟杰表示。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梵高、达利、莫奈等艺术家作品相继在上海新天地、K11购物艺术中心等多个商业空间中展示,在12月初,马上要来临的还有达芬奇展。逛艺术展像逛街、美食、电影一样逐渐变成一项休闲娱乐活动。就像陈瑾,在花了半个小时游览完毕加索展览之后,把拍下的照片连同中午的美食一起发到了朋友圈,“多么有意义的一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