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视频】界面全程直击:“海峡组合”北美30座荒漠高塔攀爬进行时(7)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视频】界面全程直击:“海峡组合”北美30座荒漠高塔攀爬进行时(7)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刘赟卿和易思婷登顶他们第25座荒漠高塔“教区长”。截至目前,女子组合已经完成全部30座荒漠高塔的攀登,但攀爬还在继续……

女子组合台湾攀登者易思婷和中国凯乐石赞助运动员刘赟卿将在2015年10月到11月的单一攀爬季,连续攀爬北美科罗拉多高原30座荒漠高塔。这不仅将开创国内攀爬的新纪录,在全球也属创举。

和她们同行的还有美国摄影师Dave Anderson,中国户外摄影师王松和媒体记录蔡志杰。这个自发组织的5人团队来自中、美、台三个国家和地区,将从四面汇聚,一起在北美荒漠中生活50天。

界面将全程记录这两个女孩的高塔攀登故事,同时也会介绍高塔历史,荒漠环境以及整个团队荒漠生活的点滴。北美荒漠的独特地貌和肆虐气候,两个女孩的超耐力攀爬和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都将在此一一展现,敬请关注,让我们跟随她们的脚步,一起感受高塔攀岩和荒漠生存的极限体验。

第七站——高塔攀爬发源地:城堡谷(Castle Valley)

城堡谷是高塔攀爬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宗教一样的地位。美国攀岩资料库Mountain Project上讲:“城堡谷是一个你可以介由此洗礼而走进沙漠高塔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条经典攀爬路线,除了此前攀爬过的大修女Jah Man,凯乐石赞助运动员刘赟卿携手台湾女子攀登者易思婷,还攀爬了两座更为经典的上乘之作:North Face(北面)和Fine Jade(美玉)。

神奇城堡谷:Castle Valley

城堡谷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一面是一览无余的沙漠地貌,一面是连接天际的高山景观。而城堡谷中的高塔也是突兀林立,无论是高塔峰景,还是日出日落,甚至暴雨闪电,都有独特的魅力。远观城堡谷高塔群,从左到右依次是城堡塔(Castleton)、教区长(Rectory)、修女(Nuns)、教父(Priest)、大修女(Sister Superior)塔群,威严壮观。

远观的城堡谷高塔群,摄影:王松

除了独特的景观,城堡谷在攀爬历史上也有厚重的一笔。它是高塔攀爬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宗教一样的地位。美国攀岩资料库Mountain Project上讲:“城堡谷是一个你可以介由此洗礼而走进沙漠高塔的地方”。

这个地位的树立,起源于60年代先驱者们来到城堡谷,认为城堡塔也许可以尝试,完后就有了第一条高塔线路Kor-Ingalls,开启了高塔攀爬的时代。Kor-Ingalls也是包含了两位首攀者的姓氏,同时也入选北美50大经典路线之一。

城堡谷除了这样高塔攀爬发源地的地位,也的确是攀爬者的天堂。这里有很多条经典攀爬路线,不仅有很多条高塔攀爬先驱们开辟的经过时间检验的“老经典”:Kor-Ingalls、Fine Jade、Honeymoon Chimney;还有现代开发的“新经典”:Jesus Saves、Voodoo Child……

因为现代攀爬水平的进步,这次刘赟卿和易思婷选择攀爬两座难度系数高于Kor-Ingalls的经典:城堡塔North Face(北面)和教区长塔Fine Jade(美玉)。

金色城堡谷,摄影:蔡志杰

城堡塔(Castleton Tower)之北面

城堡塔是城堡谷中的标志性高塔,在全球也是享誉盛名。因为四四方方,突兀独立,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前来膜拜,线路也是遍布四面,一座单塔包含了13条传统线路。

而这条叫做北面的线路,顾名思义在城堡塔北向岩壁,几乎终年隐没在阴影之中。全称叫做North Face with Webster Variation,难度5.11a,也是13条线路之中的上乘路线。

从营地到城堡塔的步道曲曲折折,先是要走过一大段冲刷溪床,然后走过高低起伏的荒漠路线,再从狭隘的岩石通道跻身而过,才会踏上砖红色的红土石块,蜿蜒上升。跟大修女接近路线相比,尽管步道已经整理得很不错,但还是很不好走,陡峭、狭窄。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城堡塔一直在头顶,可是总也还很远。

不过坚持约1个小时,你就真正来到了城堡塔的脚下,再随环山碎石路的踪迹就可以绕到北面岩壁,差不多爬上一个三五米高的平台,就可以到达北面线路的起点。

傲视独立的城堡塔,摄影:王松

北面线路第一段是裂缝,然后翻过小屋檐进入宽缝,再翻一下小屋檐,之后一个大的运动攀动作以后,经由烟囱登顶。

“这是我的第一座高塔”,刘赟卿说,“线路很有意思,除了不同类型的缝,还有很多的变化,比如第一个小屋檐以后是一个约三米的Layback,需要通过手脚对抗向上攀爬,对肩、背、臂力的要求都比较高,而最后一个运动攀的动作除了技巧,更需要的是果断和胆量。”

攀爬中的刘赟卿,摄影:Dave Anerson 

教区长(The Rectory)之美玉

教区长是一座狭长的屏障式群塔,在城堡塔北面与其相向而立,相隔只有几百米。在抵达碎石环路的时候,不继续向上而径直向北,就可以抵达教区长山脚。 

城堡塔看过去的教区长,摄影:蔡志杰

教区长的攀爬和城堡塔的攀爬相隔两周,但气候已经大不相同。沙漠平静的时候非常宜人,变脸的时候也真是非常可怕,在我们攀爬城堡塔的时候刮了很大的风,在我们攀爬教区长,又是一片雪国景色。当然很幸运的是,我们先爬了处于阴面的北面,没有后来这么冷,又爬了处于阳面的美玉,没被刮到太飘。倘若这个顺序颠倒,就算可以完成线路,也会是吃了很多的苦头。

白雪皑皑的城堡谷,摄影:王松

美玉位于教区长的长峰之上,是一条被《High on Moab》誉为“Extra Classic(特别经典)”的线路,在美国攀岩资料库也将其列入必爬的沙漠高塔线路,可见其地位之高。而著名攀登运动员Alex Honnold曾徒手攀登过此线路,创造了令人嗔目的不到9分钟登顶的纪录,更令此线路名声大噪。

攀爬中的刘赟卿和易思婷,摄影:王松

 

美玉共4段,第一段被很多攀登者誉为难题,不是因为它的难度系数,而是这段从宽缝起步后有一个陡峭的宽凸起,而这个凸起离起步平台不远,如果攀爬稍有不慎,有可能会直接冲坠到平台上受伤。这不仅需要攀爬技术,更需要经验和谨慎入微的动作处理。 

第二段的裂缝变窄,有很长一段的指缝攀爬,之后翻一个小屋檐;第三段难度不算高,只有5.9的难度系数,爬起来感觉更像是漫步,但岩质不是很好,很沙,常常会看到两位攀爬者“噗噗”的吐沙景象。

第四段有两条线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向左,5.7-5.9的难度系数,顺着手缝、宽缝可以抵达顶峰;一条是向右,也是最为爱好者热衷的,是右向,5.11难度,顺着Face面进入到一个缝隙转角登顶,这也是刘赟卿的选择登顶路线。

历时近两个小时,两位攀爬者顺利登顶。

登顶瞬间的刘赟卿,摄影:菜胖胖

▲登顶时刻 拍摄/剪辑:王松

彩蛋——扁带狂人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正如前面所说,城堡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除了壮丽独一无二的景观,攀爬者、摄影师的天堂,更是各种户外爱好者青睐的地方。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正当全世界都在为法国人祈祷的时候,法国扁带狂人Théo Sanson在美国犹他城堡谷挑战新的世界纪录。

高空扁带诞生新的世界纪录,摄影:Renan Ozturk

Théo Sanson此次在城堡谷The Rectory和Castleton Tower两座高塔的顶峰架设高空扁带,长度493米(此前的世界纪录是由瑞士人创造的477米)。他第一次尝试在起步时不慎失足,第二次尝试在两塔的中间位置掉了一次。当时他的团队告诉我们,有时候“掉”可能是为了休息,两天之后他们还会再来继续尝试。

此时我们北美30座荒漠高塔攀爬计划的女子组合正在攀爬她们的第25座高塔——教区长。攀爬过程中甚至会共用一条主绳。刘赟卿说,在她在即将登顶的攀爬过程中,还不断得到法国团队的鼓励和肯定。

两天以后,当Théo Sanson再次尝试,他成功了。在他的Facebook主页上这样写道:“当我们还在Castle的山顶,听到巴黎恐怖事件这个不幸的消息……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恐怖事件,甚至会感觉做高空扁带或其他没用的东西似乎显得毫无意义。但如果你放弃了你的爱,那他们就已经赢了……”

恭喜法国人的胜利!也为我们女子组合继续攀登感到骄傲。

行走中的Théo Sanson,摄影:蔡志杰

我们成功攀爬了北美30座荒漠高塔,关于攀岩的种种历险,欢迎来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视频】界面全程直击:“海峡组合”北美30座荒漠高塔攀爬进行时(7)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刘赟卿和易思婷登顶他们第25座荒漠高塔“教区长”。截至目前,女子组合已经完成全部30座荒漠高塔的攀登,但攀爬还在继续……

女子组合台湾攀登者易思婷和中国凯乐石赞助运动员刘赟卿将在2015年10月到11月的单一攀爬季,连续攀爬北美科罗拉多高原30座荒漠高塔。这不仅将开创国内攀爬的新纪录,在全球也属创举。

和她们同行的还有美国摄影师Dave Anderson,中国户外摄影师王松和媒体记录蔡志杰。这个自发组织的5人团队来自中、美、台三个国家和地区,将从四面汇聚,一起在北美荒漠中生活50天。

界面将全程记录这两个女孩的高塔攀登故事,同时也会介绍高塔历史,荒漠环境以及整个团队荒漠生活的点滴。北美荒漠的独特地貌和肆虐气候,两个女孩的超耐力攀爬和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都将在此一一展现,敬请关注,让我们跟随她们的脚步,一起感受高塔攀岩和荒漠生存的极限体验。

第七站——高塔攀爬发源地:城堡谷(Castle Valley)

城堡谷是高塔攀爬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宗教一样的地位。美国攀岩资料库Mountain Project上讲:“城堡谷是一个你可以介由此洗礼而走进沙漠高塔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条经典攀爬路线,除了此前攀爬过的大修女Jah Man,凯乐石赞助运动员刘赟卿携手台湾女子攀登者易思婷,还攀爬了两座更为经典的上乘之作:North Face(北面)和Fine Jade(美玉)。

神奇城堡谷:Castle Valley

城堡谷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一面是一览无余的沙漠地貌,一面是连接天际的高山景观。而城堡谷中的高塔也是突兀林立,无论是高塔峰景,还是日出日落,甚至暴雨闪电,都有独特的魅力。远观城堡谷高塔群,从左到右依次是城堡塔(Castleton)、教区长(Rectory)、修女(Nuns)、教父(Priest)、大修女(Sister Superior)塔群,威严壮观。

远观的城堡谷高塔群,摄影:王松

除了独特的景观,城堡谷在攀爬历史上也有厚重的一笔。它是高塔攀爬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宗教一样的地位。美国攀岩资料库Mountain Project上讲:“城堡谷是一个你可以介由此洗礼而走进沙漠高塔的地方”。

这个地位的树立,起源于60年代先驱者们来到城堡谷,认为城堡塔也许可以尝试,完后就有了第一条高塔线路Kor-Ingalls,开启了高塔攀爬的时代。Kor-Ingalls也是包含了两位首攀者的姓氏,同时也入选北美50大经典路线之一。

城堡谷除了这样高塔攀爬发源地的地位,也的确是攀爬者的天堂。这里有很多条经典攀爬路线,不仅有很多条高塔攀爬先驱们开辟的经过时间检验的“老经典”:Kor-Ingalls、Fine Jade、Honeymoon Chimney;还有现代开发的“新经典”:Jesus Saves、Voodoo Child……

因为现代攀爬水平的进步,这次刘赟卿和易思婷选择攀爬两座难度系数高于Kor-Ingalls的经典:城堡塔North Face(北面)和教区长塔Fine Jade(美玉)。

金色城堡谷,摄影:蔡志杰

城堡塔(Castleton Tower)之北面

城堡塔是城堡谷中的标志性高塔,在全球也是享誉盛名。因为四四方方,突兀独立,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前来膜拜,线路也是遍布四面,一座单塔包含了13条传统线路。

而这条叫做北面的线路,顾名思义在城堡塔北向岩壁,几乎终年隐没在阴影之中。全称叫做North Face with Webster Variation,难度5.11a,也是13条线路之中的上乘路线。

从营地到城堡塔的步道曲曲折折,先是要走过一大段冲刷溪床,然后走过高低起伏的荒漠路线,再从狭隘的岩石通道跻身而过,才会踏上砖红色的红土石块,蜿蜒上升。跟大修女接近路线相比,尽管步道已经整理得很不错,但还是很不好走,陡峭、狭窄。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城堡塔一直在头顶,可是总也还很远。

不过坚持约1个小时,你就真正来到了城堡塔的脚下,再随环山碎石路的踪迹就可以绕到北面岩壁,差不多爬上一个三五米高的平台,就可以到达北面线路的起点。

傲视独立的城堡塔,摄影:王松

北面线路第一段是裂缝,然后翻过小屋檐进入宽缝,再翻一下小屋檐,之后一个大的运动攀动作以后,经由烟囱登顶。

“这是我的第一座高塔”,刘赟卿说,“线路很有意思,除了不同类型的缝,还有很多的变化,比如第一个小屋檐以后是一个约三米的Layback,需要通过手脚对抗向上攀爬,对肩、背、臂力的要求都比较高,而最后一个运动攀的动作除了技巧,更需要的是果断和胆量。”

攀爬中的刘赟卿,摄影:Dave Anerson 

教区长(The Rectory)之美玉

教区长是一座狭长的屏障式群塔,在城堡塔北面与其相向而立,相隔只有几百米。在抵达碎石环路的时候,不继续向上而径直向北,就可以抵达教区长山脚。 

城堡塔看过去的教区长,摄影:蔡志杰

教区长的攀爬和城堡塔的攀爬相隔两周,但气候已经大不相同。沙漠平静的时候非常宜人,变脸的时候也真是非常可怕,在我们攀爬城堡塔的时候刮了很大的风,在我们攀爬教区长,又是一片雪国景色。当然很幸运的是,我们先爬了处于阴面的北面,没有后来这么冷,又爬了处于阳面的美玉,没被刮到太飘。倘若这个顺序颠倒,就算可以完成线路,也会是吃了很多的苦头。

白雪皑皑的城堡谷,摄影:王松

美玉位于教区长的长峰之上,是一条被《High on Moab》誉为“Extra Classic(特别经典)”的线路,在美国攀岩资料库也将其列入必爬的沙漠高塔线路,可见其地位之高。而著名攀登运动员Alex Honnold曾徒手攀登过此线路,创造了令人嗔目的不到9分钟登顶的纪录,更令此线路名声大噪。

攀爬中的刘赟卿和易思婷,摄影:王松

 

美玉共4段,第一段被很多攀登者誉为难题,不是因为它的难度系数,而是这段从宽缝起步后有一个陡峭的宽凸起,而这个凸起离起步平台不远,如果攀爬稍有不慎,有可能会直接冲坠到平台上受伤。这不仅需要攀爬技术,更需要经验和谨慎入微的动作处理。 

第二段的裂缝变窄,有很长一段的指缝攀爬,之后翻一个小屋檐;第三段难度不算高,只有5.9的难度系数,爬起来感觉更像是漫步,但岩质不是很好,很沙,常常会看到两位攀爬者“噗噗”的吐沙景象。

第四段有两条线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向左,5.7-5.9的难度系数,顺着手缝、宽缝可以抵达顶峰;一条是向右,也是最为爱好者热衷的,是右向,5.11难度,顺着Face面进入到一个缝隙转角登顶,这也是刘赟卿的选择登顶路线。

历时近两个小时,两位攀爬者顺利登顶。

登顶瞬间的刘赟卿,摄影:菜胖胖

▲登顶时刻 拍摄/剪辑:王松

彩蛋——扁带狂人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正如前面所说,城堡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除了壮丽独一无二的景观,攀爬者、摄影师的天堂,更是各种户外爱好者青睐的地方。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正当全世界都在为法国人祈祷的时候,法国扁带狂人Théo Sanson在美国犹他城堡谷挑战新的世界纪录。

高空扁带诞生新的世界纪录,摄影:Renan Ozturk

Théo Sanson此次在城堡谷The Rectory和Castleton Tower两座高塔的顶峰架设高空扁带,长度493米(此前的世界纪录是由瑞士人创造的477米)。他第一次尝试在起步时不慎失足,第二次尝试在两塔的中间位置掉了一次。当时他的团队告诉我们,有时候“掉”可能是为了休息,两天之后他们还会再来继续尝试。

此时我们北美30座荒漠高塔攀爬计划的女子组合正在攀爬她们的第25座高塔——教区长。攀爬过程中甚至会共用一条主绳。刘赟卿说,在她在即将登顶的攀爬过程中,还不断得到法国团队的鼓励和肯定。

两天以后,当Théo Sanson再次尝试,他成功了。在他的Facebook主页上这样写道:“当我们还在Castle的山顶,听到巴黎恐怖事件这个不幸的消息……现在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恐怖事件,甚至会感觉做高空扁带或其他没用的东西似乎显得毫无意义。但如果你放弃了你的爱,那他们就已经赢了……”

恭喜法国人的胜利!也为我们女子组合继续攀登感到骄傲。

行走中的Théo Sanson,摄影:蔡志杰

我们成功攀爬了北美30座荒漠高塔,关于攀岩的种种历险,欢迎来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