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分党”进阶、“复配”成趋势,美妆行业这些变化值得关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分党”进阶、“复配”成趋势,美妆行业这些变化值得关注

作为化妆品行业的两大重要部分——化妆品原料与成品市场,又将会迎来哪些新趋势呢?

文|青眼 红拂

继中国之后,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国家也逐步放宽了居家隔离政策,重新启动经济活动。史无前例的疫情正在逐步走向历史,但无可质疑的是,疫情显著地改变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一个迥异于过去任何时段的“后疫情”时代正在来临。面对这一局势,作为化妆品行业的两大重要部分——化妆品原料与成品市场,又将会迎来哪些新趋势呢?

在今日(5月29日)由东方美谷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美谷产业促进中心主办,上海奥利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年化妆品及原料行业的市场特征与创新趋势研讨会”上,来自原料供应商以及宝洁、强生等企业的行业资深人士们就这一话题展开了精彩的探讨。

本土原料商崛起,“复配”成为新趋势

“中国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在任何领域都不会让国外永久占有”,国际化妆品学院执行院长张婉萍如是表示,在她看来,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未来的第一大趋势就是本土化。

张婉萍

众所周知,我国的化妆品原料市场过去一直由三个实力不同的梯队把持。第一梯队为老牌的欧美公司,例如美国的路博润、亚什兰以及欧洲的巴斯夫等,这些公司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资本上都具备显著优势,且已形成了稳定的品牌效能;第二梯队则是以日清奥利友、信越、味之素等为代表的日本原料公司,其拥有优异的精细化工优势,对功能性原料研发能力较强;第三梯队才是以华熙生物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原料公司以及韩国原料公司,其特点是注重天然原料研发,且性价比较高。

但随着国内原料大厂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疫情导致的海外原料公司供货不足,本土原料企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并拥有更多的原创性知识产权以及原创技术。

曾任汉高原亚太区研发总监,现为奥利首席技术官的陈向东对张婉萍的观点表示了赞同。他结合参与海内外化妆品原料研发的经验总结道:“中国化妆品原料企业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是发展快、跟得紧。”他表示,目前的本土原料商在基础原料领域,尤其是具备一定生产难度的原料,例如保湿剂、单体活性物(提取)、防晒剂等,已经具备了和欧美企业媲美的实力。而在辅助型以及功能型原料领域也逐渐摸索到了发力方向,并有了较为成熟的想法。

陈向东

不过,另一位嘉宾、一平知识产权合伙人徐迅认为,本土原料商想要达到国际化的高度,还需要提前做好“专利”这一块的基础准备。他表示,目前国内的专利申请成本大约在一万元左右,授权时间也不算长,若有特殊情况,最短一年内便可以成功注册商标。而做好专利申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备无患。

除了本土化,化妆品原料发展的另一个大趋势是:“复配制剂”或将成为原料生产的新方向。据张婉萍介绍,化妆品原料生产的三大主流工艺分别为:合成、发酵和植物提取,其中合成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工艺。值得注意的是,合成虽是一种无化学反应的生产工艺,但是并不像名字所呈现出来的“简单粗暴”,在合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原料的相融性,而这一直是位于下游的本土化妆品研发公司的薄弱环节。

但随着产业链的日趋完善,以及上下游的合作更加紧密,不少原料厂商正在尝试直接给化妆品公司提供修饰好的复配成分,让下游公司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顾虑其是否会不稳定或被分解。

上海弘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彤以常见的防腐剂生产对此做了补充说明。他表示,未来的防腐剂一方面将采用多种成分搭配的生产方式,减少单一成分的使用量,以降低其中某种成分可能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会依靠搭配不同的含有防腐功能的非防腐成分来起到防腐效果,以达到“无防腐添加”的效果。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复配成分虽优势明显,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不少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成分的化学结构被修饰之后,其功效性是否也会受到影响?“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功效性的评定标准”,张婉萍表示,因此对原料商和化妆品公司来说,这会是一场难打的“官司”。

“成分党”进阶,原料商推品牌成常态

不同于原料生产,产业下游的化妆品成品研发对“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似乎略有争议。

知名美妆品牌“谷雨”的创始人王安宁表示,由于互联网新兴玩法层出不穷且见效极快,现在市场上很多新锐品牌对产品研发都缺乏敬畏之心。而拥有丰富的国际大牌工作经验的强生(中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严二平也补充道:“即使是在大品牌、大公司,对产品的研发成本也是压缩得很厉害的。”

谷雨光甘草亮白护肤套装

但撇开市场现状不谈,从理论出发,他们都认为产品具备力量,才能让品牌走得更持久。“如果说化妆品原料生产与成品研发是‘水和鱼’的关系,那么成品研发与品牌的关系则可以看作是‘兵工厂与前线’的关系”,宝洁中国校友会会长、上海旭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勇如是比喻。

事实上,“成分党”的崛起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看重。虽然近段时间“成风党”略有哑火(详见《“成分化妆品”跌下神坛?》),但黄勇认为,这并不代表消费者的注意力被转移了,而是说明消费者对成分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未来他们将不再把单一的某种成分奉为圭臬,而是会更多的考虑多种成分复配的作用,或者干脆是配方的作用。也就是说,“成分党”正在进阶。

而消费者自我升级,势必会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作为产品生产方的化妆品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受限于时间和资金成本,很难亲自去了解、验证新原料和新来源的原料,甚至向某些外资品牌一样专门开发一些分析检测方法来作为引进原料的入库标准。据悉,目前本土产品公司大多都是依赖原料公司对于原料安全性、功效性所出具的数据和信息,并将其直接用于产品的宣称和宣传。这就意味着,原料公司在原料研究和验证方面将被赋予更高的期待值。

与此同时,严二平还提出,希望原料商也能够做出自己的品牌来。正如大家的一贯印象,我国大部分化妆品原料企业都是技术驱动型企业,很多原料企业的领导人头脑里天然认为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是企业制胜于市场的法宝,对品牌建设与包装缺乏必要的重视程度。而这不但会导致原料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口碑积累来应对诸如新冠疫情之类的风险,也会增加化妆品研发企业的试错成本。

以华熙生物为例,在成为网红化妆品制造企业之前,其在业界最知名的身份还是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制造大厂。过去二十年,尽管在次抛原液等领域华熙生物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其始终将核心锁定在透明质酸上,并且成为了国际上首个使用酶切法的透明质酸制造商,而更专一在外人看来必然意味着更专业。与此同时,华熙生物对于营销端也并不松懈,其上线于2018年末的故宫联名口红系列曾一度脱销。

华熙生物故宫联名口红

华熙生物的成功能不能复制无法保证,但做出自己的特色显然是未来原料企业可以追求的一个发展方向。“对成品制造端来说,如果(原料厂)能有品牌,哪怕单价贵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严二平表态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上海奥利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利”)一直坚持原料商身份赋能化妆品的路子。

据介绍,奥利作为一家全面的功能性化妆品原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自1995年创立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功能性化妆品原料的研发与生产,并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化妆品原料生产商。迄今为止,奥利产品已获得十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光甘草定”和“水解贝壳硬蛋白”等作为奥利标志性产品已经享誉全球。

此次论坛上,奥利发布了基于这两种成分的六款新原料:双重强效美白产品奥科靓2166、光甘草定美白水溶液OLI-2181AP、透明神经酰胺水溶液奥修妍7100、掌状海带提取物、多品种神经酰胺修复产品奥修妍-8106以及保湿锁水产品奥润妍8100与奥润颜8107。

对此,黄勇表示,华熙生物能够以原料商的身份入局化妆品生产行业,除了本身的企业实力以外,其拥有原材料生产经验作为技术支撑、原料成本更低廉、产业链更精简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这些优势是大部分原材料商都具备的,未来,成熟的原料生产商涉足化妆品成品研发或许会成为一种新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分党”进阶、“复配”成趋势,美妆行业这些变化值得关注

作为化妆品行业的两大重要部分——化妆品原料与成品市场,又将会迎来哪些新趋势呢?

文|青眼 红拂

继中国之后,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国家也逐步放宽了居家隔离政策,重新启动经济活动。史无前例的疫情正在逐步走向历史,但无可质疑的是,疫情显著地改变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一个迥异于过去任何时段的“后疫情”时代正在来临。面对这一局势,作为化妆品行业的两大重要部分——化妆品原料与成品市场,又将会迎来哪些新趋势呢?

在今日(5月29日)由东方美谷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美谷产业促进中心主办,上海奥利实业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年化妆品及原料行业的市场特征与创新趋势研讨会”上,来自原料供应商以及宝洁、强生等企业的行业资深人士们就这一话题展开了精彩的探讨。

本土原料商崛起,“复配”成为新趋势

“中国人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在任何领域都不会让国外永久占有”,国际化妆品学院执行院长张婉萍如是表示,在她看来,中国化妆品原料市场未来的第一大趋势就是本土化。

张婉萍

众所周知,我国的化妆品原料市场过去一直由三个实力不同的梯队把持。第一梯队为老牌的欧美公司,例如美国的路博润、亚什兰以及欧洲的巴斯夫等,这些公司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资本上都具备显著优势,且已形成了稳定的品牌效能;第二梯队则是以日清奥利友、信越、味之素等为代表的日本原料公司,其拥有优异的精细化工优势,对功能性原料研发能力较强;第三梯队才是以华熙生物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原料公司以及韩国原料公司,其特点是注重天然原料研发,且性价比较高。

但随着国内原料大厂对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疫情导致的海外原料公司供货不足,本土原料企业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并拥有更多的原创性知识产权以及原创技术。

曾任汉高原亚太区研发总监,现为奥利首席技术官的陈向东对张婉萍的观点表示了赞同。他结合参与海内外化妆品原料研发的经验总结道:“中国化妆品原料企业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是发展快、跟得紧。”他表示,目前的本土原料商在基础原料领域,尤其是具备一定生产难度的原料,例如保湿剂、单体活性物(提取)、防晒剂等,已经具备了和欧美企业媲美的实力。而在辅助型以及功能型原料领域也逐渐摸索到了发力方向,并有了较为成熟的想法。

陈向东

不过,另一位嘉宾、一平知识产权合伙人徐迅认为,本土原料商想要达到国际化的高度,还需要提前做好“专利”这一块的基础准备。他表示,目前国内的专利申请成本大约在一万元左右,授权时间也不算长,若有特殊情况,最短一年内便可以成功注册商标。而做好专利申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有备无患。

除了本土化,化妆品原料发展的另一个大趋势是:“复配制剂”或将成为原料生产的新方向。据张婉萍介绍,化妆品原料生产的三大主流工艺分别为:合成、发酵和植物提取,其中合成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工艺。值得注意的是,合成虽是一种无化学反应的生产工艺,但是并不像名字所呈现出来的“简单粗暴”,在合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原料的相融性,而这一直是位于下游的本土化妆品研发公司的薄弱环节。

但随着产业链的日趋完善,以及上下游的合作更加紧密,不少原料厂商正在尝试直接给化妆品公司提供修饰好的复配成分,让下游公司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顾虑其是否会不稳定或被分解。

上海弘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彤以常见的防腐剂生产对此做了补充说明。他表示,未来的防腐剂一方面将采用多种成分搭配的生产方式,减少单一成分的使用量,以降低其中某种成分可能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会依靠搭配不同的含有防腐功能的非防腐成分来起到防腐效果,以达到“无防腐添加”的效果。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复配成分虽优势明显,但就目前来看,仍然存在不少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成分的化学结构被修饰之后,其功效性是否也会受到影响?“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功效性的评定标准”,张婉萍表示,因此对原料商和化妆品公司来说,这会是一场难打的“官司”。

“成分党”进阶,原料商推品牌成常态

不同于原料生产,产业下游的化妆品成品研发对“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似乎略有争议。

知名美妆品牌“谷雨”的创始人王安宁表示,由于互联网新兴玩法层出不穷且见效极快,现在市场上很多新锐品牌对产品研发都缺乏敬畏之心。而拥有丰富的国际大牌工作经验的强生(中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严二平也补充道:“即使是在大品牌、大公司,对产品的研发成本也是压缩得很厉害的。”

谷雨光甘草亮白护肤套装

但撇开市场现状不谈,从理论出发,他们都认为产品具备力量,才能让品牌走得更持久。“如果说化妆品原料生产与成品研发是‘水和鱼’的关系,那么成品研发与品牌的关系则可以看作是‘兵工厂与前线’的关系”,宝洁中国校友会会长、上海旭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勇如是比喻。

事实上,“成分党”的崛起也体现了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看重。虽然近段时间“成风党”略有哑火(详见《“成分化妆品”跌下神坛?》),但黄勇认为,这并不代表消费者的注意力被转移了,而是说明消费者对成分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未来他们将不再把单一的某种成分奉为圭臬,而是会更多的考虑多种成分复配的作用,或者干脆是配方的作用。也就是说,“成分党”正在进阶。

而消费者自我升级,势必会对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作为产品生产方的化妆品企业,尤其是本土企业,受限于时间和资金成本,很难亲自去了解、验证新原料和新来源的原料,甚至向某些外资品牌一样专门开发一些分析检测方法来作为引进原料的入库标准。据悉,目前本土产品公司大多都是依赖原料公司对于原料安全性、功效性所出具的数据和信息,并将其直接用于产品的宣称和宣传。这就意味着,原料公司在原料研究和验证方面将被赋予更高的期待值。

与此同时,严二平还提出,希望原料商也能够做出自己的品牌来。正如大家的一贯印象,我国大部分化妆品原料企业都是技术驱动型企业,很多原料企业的领导人头脑里天然认为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是企业制胜于市场的法宝,对品牌建设与包装缺乏必要的重视程度。而这不但会导致原料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口碑积累来应对诸如新冠疫情之类的风险,也会增加化妆品研发企业的试错成本。

以华熙生物为例,在成为网红化妆品制造企业之前,其在业界最知名的身份还是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制造大厂。过去二十年,尽管在次抛原液等领域华熙生物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其始终将核心锁定在透明质酸上,并且成为了国际上首个使用酶切法的透明质酸制造商,而更专一在外人看来必然意味着更专业。与此同时,华熙生物对于营销端也并不松懈,其上线于2018年末的故宫联名口红系列曾一度脱销。

华熙生物故宫联名口红

华熙生物的成功能不能复制无法保证,但做出自己的特色显然是未来原料企业可以追求的一个发展方向。“对成品制造端来说,如果(原料厂)能有品牌,哪怕单价贵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严二平表态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上海奥利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利”)一直坚持原料商身份赋能化妆品的路子。

据介绍,奥利作为一家全面的功能性化妆品原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自1995年创立开始就一直致力于功能性化妆品原料的研发与生产,并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化妆品原料生产商。迄今为止,奥利产品已获得十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光甘草定”和“水解贝壳硬蛋白”等作为奥利标志性产品已经享誉全球。

此次论坛上,奥利发布了基于这两种成分的六款新原料:双重强效美白产品奥科靓2166、光甘草定美白水溶液OLI-2181AP、透明神经酰胺水溶液奥修妍7100、掌状海带提取物、多品种神经酰胺修复产品奥修妍-8106以及保湿锁水产品奥润妍8100与奥润颜8107。

对此,黄勇表示,华熙生物能够以原料商的身份入局化妆品生产行业,除了本身的企业实力以外,其拥有原材料生产经验作为技术支撑、原料成本更低廉、产业链更精简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这些优势是大部分原材料商都具备的,未来,成熟的原料生产商涉足化妆品成品研发或许会成为一种新趋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