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十大方面解读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中央“放大招”背后的旅游业机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十大方面解读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中央“放大招”背后的旅游业机会

在一个庞大的利好政策下,钱流、人流和商流等,将有新的流动走向。在那些政策字眼中,于旅企、从业者来说,又可能藏着怎样的机会?

图片来源:Pexels

文|执惠旅游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公布,被称为最高开放水平的自贸港,将在海南展开它的特色建设路径。

按《方案》,海南自贸港将按三步走: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作为一个旅游属性非常明显的大省,《方案》中涉及旅游业的篇幅亦不少。土地、财政、税收、入境游、数字文旅、免税等层层涉及。我们摘取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解读,抛转引玉。

据公开信息,《方案》出来后,已有新的去海南买房的“躁动”情绪。在一个庞大的利好政策下,钱流、人流和商流等,将有新的流动走向。在那些政策字眼中,于旅企、从业者来说,又可能藏着怎样的机会?

康养、医疗、邮轮旅游是突破点

旅游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支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快三亚向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支持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吸引国际邮轮注册。设立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支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

解读:

这段话中有多个信息点,也都有明确指向之义: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海南的旅游业发展依然“高悬”生态环保红线;

2、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意味着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及医疗旅游是海南接下来有新产品供给体系的重要内容。海南是旅游大省,但仍欠缺具备标志性成体系的、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其中康养旅游地产还将有不小的空间,不少地产商依然会考虑继续布局;同时,从消费趋势看,医疗旅游的客单价、消费客群及消费能力等将保有一个整体上升的态势;此外,从生态环境及政策优势来看,海南算是目前国内发展医疗旅游最适合区域之一,其中医疗资源的吸引聚集提升不算很难,但要将医疗、康养与旅游有效嫁接融合,也要看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如何避免医疗或康养旅游的地产化,也是个问题。

3、邮轮游艇消费,是海南需要抓住的一个上升的旅游消费点,能否突破看三亚,气候、港口和码头,三亚拥有发展邮轮游艇的天然优势,但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层级较低,距高端化、体系化尚有不小距离,对外竞争能力还不够。接下来,要看政策倾斜支持下,资本玩家进入情况、国际邮轮以及入境游客的吸引力,以及邮轮产业的发展跃升能力。

15天免签,为了入境游

实施更加便利的免签入境措施。将外国人免签入境渠道由旅行社邀请接待扩展为外国人自行申报或通过单位邀请接待免签入境。放宽外国人申请免签入境事由限制,允许外国人以商贸、访问、探亲、就医、会展、体育竞技等事由申请免签入境海南。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

解读:

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最近提到,签证便利化是国际通行的入境游吸引政策。当前我国入境游客源中,来自世界排名前10客源国的游客占比不足三成,其中全球每年到亚太旅游的游客人次为1.37亿,其中仅3000万,仅两成多选择中国。

而如果减去港澳台游客,外国游客人数所占比例更小。在文旅融合情境下,入境游的游客与收入进一步提升,既是旅游产业的要求使然,同时文化输出的需求下,入境游也是重要实现渠道。

具体到海南,其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入境游提升是一个关键。在“省内游+国内长线游+入境游”的客群结构中,国内长线游相对可能会更为依赖,或也可以说海南承接了不少类同出境游的消费需求,随着其在免税、邮轮等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这种依赖还可能将加强,但这也意味着风险的增加,类似这次疫情下,海南旅游业复工早,但游客恢复、行业复产会有更长的过程。从自身发展、推动国内入境游的角色定位来说,海南需要在入境游方面交出更好的成绩单。

免税额度每人10万,免税市场竞争加剧

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解读:

从2011年至今,海南作为离岛免税政策的试点地区,9年时间已将免税额度上调5次,从5000元、8000元、1.6万元到3万元,再到10万元,为历年来最大增幅。

既提到免税额度,同时也扩大免税商品种类,两相搭配才可能带来更大刺激效应,将提升的额度转化为消费的提升。这背后也有进一步拉升消费推动内需的考虑。邮轮、免签、免税等都能更好的串联起来。

这一政策对中国国旅等企业来说也是利好消息。最近,中国国旅拟将公司中文名称由“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主攻免税业务意图明显。此外,海南也正在争取引进世界著名免税销售集团在海南开设免税店,引入高端消费品牌等,这是做大免税盘子的必然,围绕海南的免税市场也将进一步加剧。

试点开放第七航权,为了什么?

实施更加开放的航空运输政策。在对等基础上,推动在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中实现对双方承运人开放往返海南的第三、第四航权,并根据我国整体航空运输政策,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必需的航权安排。支持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允许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承载经海南至第三国(地区)的客货业务。实施航空国际中转旅客及其行李通程联运。对位于海南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航线给予支持。允许海南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

解读:

公开信息显示,第七航权被称为“完全第三国运输权”,指的是某国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完全在其本国或地区领域以外经营独立的航线,在境外两国或地区间载运客货的权利。例如,巴黎—新加坡航线,由(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承运,就是法国、新加坡两国给予汉莎航司第七航权。

一旦海南开放第七航权,境外航企可以开通由海南出发,往返第三国(地区)的航班,且不用返回本国。这将有助于推动已在海南经营航线的境外航企,以及部分国内航企增开新航线,帮助加密海南出发的国际航线,提升海南的民航开放水平,并帮助提升海南的入境游客体量。但另一方面,这也将对本土航企带来分流压力,如何通过产品、服务、营销等运营能力提高来应对,是个挑战。

数字文旅迎来利好

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平台载体,提升产业能级,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建设智慧海南。

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创新安全制度设计,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解读: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承担着一个城市(省域)政府管理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角色,趋势已不可逆。

今年,“新基建”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这种产业政策定调,对智慧城市、数字经济会是推动力。而智慧海南、数字经济的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旅游业,由此海南的智慧旅游、数字文旅产业将迎来政策利好。海南省一省层面的数字文旅、三亚和海口在全省内跑在前面,且可能较为轻量化,预计是接下来的走向。

一方面,海南是旅游大省,但距离旅游强省还有较长距离,这使得其通过数字化来改革塑造旅游业的需求较为旺盛;另一方面,大数据统合打通应用、数字化在文旅产业方面的渗透趋势向前。

零关税,对标购物天堂

零关税。全岛封关运作前,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

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对实行“零关税”清单管理的货物及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清单内容由有关部门根据海南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进行动态调整。

解读:

海南这次的零关税政策,多被拿来与香港对比,除了酒类、烟草等几类特殊物品之外,香港对所有进口货物都不征收关税,也不设任何增值税或一般服务税,这才造就了“购物天堂”之实。

相比下,“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这是海南零关税政策的一个突破,海南省居民将由此获益,也拉升岛内的消费。但这个幅度如何具体也要看零关税商品的覆盖面。拉动内需、吸引外需即吸引入境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和购物,上述的免税额度提高到10万,要和这个零关税搭配来看。

用地政策改革继续探索

强化用地用海保障。授权海南在不突破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耕地和林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规模等重要指标并确保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对全省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林地、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进行审批并纳入海南省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协调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用地新模式,推进农垦土地资产化。建立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评价标准以及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处置政策体系。总结推广文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支持海南在全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用海需求。

解读:

从这些内容的总基调来看,一方面耕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还是不能逾越,另一方面也明确积极探索土地制度改革,为持续的项目建设提供可用土地。放到全国来说,不断出新的文旅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既有的土地制度之间的矛盾,虽有小范围探索突破,但整体还是加剧的态势,短时间难以解决。

上文提到的文昌是海南全省唯一开展农村土地改革的市县,其自2015年以来,先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简称“三块地”)制度改革。其“海南文昌允许村集体有偿收回农户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并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入选了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

随着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或集体用地会腾出更多空间,如何流转如何入市交易,还难有可直接复制的模式,毕竟各地区的环境条件皆有差异,复杂程度不同。诸如文昌模式能否在海南全境推广,也要打上问号。

自贸港方案下若有对应的用地改革配套政策,海南将有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但也要警惕文旅项目地产化倾向。

财税政策突破,要的是引来企业

优化税收政策安排。从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解读:

“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是关键信息。除了一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西部鼓励类企业等“特殊”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率,我国内地多数企业所得税是25%。

同时,“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也即海南税收政策优惠幅度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提高。

这些明晃晃的利益,将对国内资本或企业进入海南投资、创业等,带来巨大吸引力,包括很多旅游企业。

旅企融资难境况可能缓解

试点改革跨境证券投融资政策。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注册的境内企业根据境内外融资计划在境外发行股票,优先支持企业通过境外发行债券融资,将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下放至海南省发展改革部门。(在跨境证券投融资领域,重点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扶持海南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并在境外上市、发债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简化汇兑管理。)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

解读:

受制于企业属性,旅游企业的融资整体不易,对获取更多资源、扩大再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等都带来不少制约,进而又对融资带来不利因素,形成不良循环。

海南的上述政策,对已落地的大型旅企以及本地旅企获取融资支持,会有利好,不管是增加获取融资的渠道,还是降低获取融资的门槛,都有帮助。这也会吸引一些旅企更积极在海南落地投资。

不过,这些还要看上述政策下具体的配套措施如何,以及落地情况。

积极财政支持,文旅要积极分羹

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综合财力补助,对地方财政减收予以适当弥补。鼓励海南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自由贸易港项目建设。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增加海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向全球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海南统筹中央资金和自有财力,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按政府引导、市场化方式运作。

解读:

一个区域的变革,除了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颇为关键,相比来说,后者更为直接,不管是直接拉动改革,还是为吸引其他投资形成“助攻”,效应都会比较直接。

今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高达3.75万亿元,虽目前奉行“早发行早拉动投资”之义,但不同区域也将有侧重,基础底蕴较好、拉动投资见效较快的区域相对更受重视,比如沿海地区,而海南相对偏弱,不过自贸港的建设推动又会带来推动力,由此在地方专项债发行方面带来一些利好。结合海南的旅游产业特色,文旅业从地方政府专项债中能分到的比例应该尚可,接下来海南的文旅项目建设还会维持较高的态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十大方面解读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中央“放大招”背后的旅游业机会

在一个庞大的利好政策下,钱流、人流和商流等,将有新的流动走向。在那些政策字眼中,于旅企、从业者来说,又可能藏着怎样的机会?

图片来源:Pexels

文|执惠旅游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公布,被称为最高开放水平的自贸港,将在海南展开它的特色建设路径。

按《方案》,海南自贸港将按三步走: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作为一个旅游属性非常明显的大省,《方案》中涉及旅游业的篇幅亦不少。土地、财政、税收、入境游、数字文旅、免税等层层涉及。我们摘取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解读,抛转引玉。

据公开信息,《方案》出来后,已有新的去海南买房的“躁动”情绪。在一个庞大的利好政策下,钱流、人流和商流等,将有新的流动走向。在那些政策字眼中,于旅企、从业者来说,又可能藏着怎样的机会?

康养、医疗、邮轮旅游是突破点

旅游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支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加快三亚向国际邮轮母港发展,支持建设邮轮旅游试验区,吸引国际邮轮注册。设立游艇产业改革发展创新试验区。支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

解读:

这段话中有多个信息点,也都有明确指向之义: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海南的旅游业发展依然“高悬”生态环保红线;

2、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提升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水平,意味着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及医疗旅游是海南接下来有新产品供给体系的重要内容。海南是旅游大省,但仍欠缺具备标志性成体系的、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其中康养旅游地产还将有不小的空间,不少地产商依然会考虑继续布局;同时,从消费趋势看,医疗旅游的客单价、消费客群及消费能力等将保有一个整体上升的态势;此外,从生态环境及政策优势来看,海南算是目前国内发展医疗旅游最适合区域之一,其中医疗资源的吸引聚集提升不算很难,但要将医疗、康养与旅游有效嫁接融合,也要看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如何避免医疗或康养旅游的地产化,也是个问题。

3、邮轮游艇消费,是海南需要抓住的一个上升的旅游消费点,能否突破看三亚,气候、港口和码头,三亚拥有发展邮轮游艇的天然优势,但旅游产品及服务供给层级较低,距高端化、体系化尚有不小距离,对外竞争能力还不够。接下来,要看政策倾斜支持下,资本玩家进入情况、国际邮轮以及入境游客的吸引力,以及邮轮产业的发展跃升能力。

15天免签,为了入境游

实施更加便利的免签入境措施。将外国人免签入境渠道由旅行社邀请接待扩展为外国人自行申报或通过单位邀请接待免签入境。放宽外国人申请免签入境事由限制,允许外国人以商贸、访问、探亲、就医、会展、体育竞技等事由申请免签入境海南。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政策。

解读:

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最近提到,签证便利化是国际通行的入境游吸引政策。当前我国入境游客源中,来自世界排名前10客源国的游客占比不足三成,其中全球每年到亚太旅游的游客人次为1.37亿,其中仅3000万,仅两成多选择中国。

而如果减去港澳台游客,外国游客人数所占比例更小。在文旅融合情境下,入境游的游客与收入进一步提升,既是旅游产业的要求使然,同时文化输出的需求下,入境游也是重要实现渠道。

具体到海南,其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入境游提升是一个关键。在“省内游+国内长线游+入境游”的客群结构中,国内长线游相对可能会更为依赖,或也可以说海南承接了不少类同出境游的消费需求,随着其在免税、邮轮等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这种依赖还可能将加强,但这也意味着风险的增加,类似这次疫情下,海南旅游业复工早,但游客恢复、行业复产会有更长的过程。从自身发展、推动国内入境游的角色定位来说,海南需要在入境游方面交出更好的成绩单。

免税额度每人10万,免税市场竞争加剧

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解读:

从2011年至今,海南作为离岛免税政策的试点地区,9年时间已将免税额度上调5次,从5000元、8000元、1.6万元到3万元,再到10万元,为历年来最大增幅。

既提到免税额度,同时也扩大免税商品种类,两相搭配才可能带来更大刺激效应,将提升的额度转化为消费的提升。这背后也有进一步拉升消费推动内需的考虑。邮轮、免签、免税等都能更好的串联起来。

这一政策对中国国旅等企业来说也是利好消息。最近,中国国旅拟将公司中文名称由“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主攻免税业务意图明显。此外,海南也正在争取引进世界著名免税销售集团在海南开设免税店,引入高端消费品牌等,这是做大免税盘子的必然,围绕海南的免税市场也将进一步加剧。

试点开放第七航权,为了什么?

实施更加开放的航空运输政策。在对等基础上,推动在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中实现对双方承运人开放往返海南的第三、第四航权,并根据我国整体航空运输政策,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必需的航权安排。支持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允许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承载经海南至第三国(地区)的客货业务。实施航空国际中转旅客及其行李通程联运。对位于海南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航线给予支持。允许海南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

解读:

公开信息显示,第七航权被称为“完全第三国运输权”,指的是某国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完全在其本国或地区领域以外经营独立的航线,在境外两国或地区间载运客货的权利。例如,巴黎—新加坡航线,由(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承运,就是法国、新加坡两国给予汉莎航司第七航权。

一旦海南开放第七航权,境外航企可以开通由海南出发,往返第三国(地区)的航班,且不用返回本国。这将有助于推动已在海南经营航线的境外航企,以及部分国内航企增开新航线,帮助加密海南出发的国际航线,提升海南的民航开放水平,并帮助提升海南的入境游客体量。但另一方面,这也将对本土航企带来分流压力,如何通过产品、服务、营销等运营能力提高来应对,是个挑战。

数字文旅迎来利好

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平台载体,提升产业能级,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建设智慧海南。

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在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创新安全制度设计,实现数据充分汇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解读:

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承担着一个城市(省域)政府管理能力提升、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角色,趋势已不可逆。

今年,“新基建”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这种产业政策定调,对智慧城市、数字经济会是推动力。而智慧海南、数字经济的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是旅游业,由此海南的智慧旅游、数字文旅产业将迎来政策利好。海南省一省层面的数字文旅、三亚和海口在全省内跑在前面,且可能较为轻量化,预计是接下来的走向。

一方面,海南是旅游大省,但距离旅游强省还有较长距离,这使得其通过数字化来改革塑造旅游业的需求较为旺盛;另一方面,大数据统合打通应用、数字化在文旅产业方面的渗透趋势向前。

零关税,对标购物天堂

零关税。全岛封关运作前,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

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对实行“零关税”清单管理的货物及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清单内容由有关部门根据海南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进行动态调整。

解读:

海南这次的零关税政策,多被拿来与香港对比,除了酒类、烟草等几类特殊物品之外,香港对所有进口货物都不征收关税,也不设任何增值税或一般服务税,这才造就了“购物天堂”之实。

相比下,“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这是海南零关税政策的一个突破,海南省居民将由此获益,也拉升岛内的消费。但这个幅度如何具体也要看零关税商品的覆盖面。拉动内需、吸引外需即吸引入境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和购物,上述的免税额度提高到10万,要和这个零关税搭配来看。

用地政策改革继续探索

强化用地用海保障。授权海南在不突破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耕地和林地保有量、建设用地总规模等重要指标并确保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对全省耕地、永久基本农田、林地、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进行审批并纳入海南省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协调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用地新模式,推进农垦土地资产化。建立集约节约用地制度、评价标准以及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处置政策体系。总结推广文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支持海南在全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用海需求。

解读:

从这些内容的总基调来看,一方面耕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还是不能逾越,另一方面也明确积极探索土地制度改革,为持续的项目建设提供可用土地。放到全国来说,不断出新的文旅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与既有的土地制度之间的矛盾,虽有小范围探索突破,但整体还是加剧的态势,短时间难以解决。

上文提到的文昌是海南全省唯一开展农村土地改革的市县,其自2015年以来,先后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简称“三块地”)制度改革。其“海南文昌允许村集体有偿收回农户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并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入选了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经验。

随着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农村宅基地或集体用地会腾出更多空间,如何流转如何入市交易,还难有可直接复制的模式,毕竟各地区的环境条件皆有差异,复杂程度不同。诸如文昌模式能否在海南全境推广,也要打上问号。

自贸港方案下若有对应的用地改革配套政策,海南将有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但也要警惕文旅项目地产化倾向。

财税政策突破,要的是引来企业

优化税收政策安排。从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解读:

“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是关键信息。除了一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西部鼓励类企业等“特殊”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率,我国内地多数企业所得税是25%。

同时,“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也即海南税收政策优惠幅度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提高。

这些明晃晃的利益,将对国内资本或企业进入海南投资、创业等,带来巨大吸引力,包括很多旅游企业。

旅企融资难境况可能缓解

试点改革跨境证券投融资政策。支持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注册的境内企业根据境内外融资计划在境外发行股票,优先支持企业通过境外发行债券融资,将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下放至海南省发展改革部门。(在跨境证券投融资领域,重点服务实体经济投融资需求,扶持海南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并在境外上市、发债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简化汇兑管理。)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

解读:

受制于企业属性,旅游企业的融资整体不易,对获取更多资源、扩大再生产、模式转型升级等都带来不少制约,进而又对融资带来不利因素,形成不良循环。

海南的上述政策,对已落地的大型旅企以及本地旅企获取融资支持,会有利好,不管是增加获取融资的渠道,还是降低获取融资的门槛,都有帮助。这也会吸引一些旅企更积极在海南落地投资。

不过,这些还要看上述政策下具体的配套措施如何,以及落地情况。

积极财政支持,文旅要积极分羹

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安排综合财力补助,对地方财政减收予以适当弥补。鼓励海南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自由贸易港项目建设。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步增加海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用于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向全球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海南统筹中央资金和自有财力,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按政府引导、市场化方式运作。

解读:

一个区域的变革,除了直接或间接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颇为关键,相比来说,后者更为直接,不管是直接拉动改革,还是为吸引其他投资形成“助攻”,效应都会比较直接。

今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高达3.75万亿元,虽目前奉行“早发行早拉动投资”之义,但不同区域也将有侧重,基础底蕴较好、拉动投资见效较快的区域相对更受重视,比如沿海地区,而海南相对偏弱,不过自贸港的建设推动又会带来推动力,由此在地方专项债发行方面带来一些利好。结合海南的旅游产业特色,文旅业从地方政府专项债中能分到的比例应该尚可,接下来海南的文旅项目建设还会维持较高的态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