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AMBI影业宣布诺兰经典《记忆碎片》将重拍,AMBI的声明如下:《记忆碎片》是一部足以让观众多年后依旧不断回味的经典,我们会保留诺兰的视角,同时给予大家一个难忘且足以再次挑战颁奖季的影片,这是一个坚难的任务,但我们依旧很兴奋能够把这个谜团带回给观众。
AMBI影业曾经出品过几部不错的独立电影,其中不乏能在“不得不看的烧脑电影系列”找得到的《死亡幻觉》、《危险性游戏》《双面情人》等。此次重启《记忆碎片》是因为公司拿到了电影的重拍版权。但是拍摄续集还是重拍尚未得知。

经典电影翻拍无可厚非,但是像《记忆碎片》这样玩叙事结构的电影重拍真的好吗?
严格来说,有有些电影适合翻拍,但有些电影翻拍出来未必就是好的。《记忆碎片》的故事性全凭巧妙的叙事结构搭建起来,诺兰也因为拍摄该片贴上了著名导演的标签。翻拍这样一部经典之作真的是太冒险了,让诺兰自己来拍都未必会拍得更好。
《记忆碎片》实在是太经典,后来印度宝莱坞也翻拍了一版,就是“三傻”里面的阿米尔汗主演的《未知死亡》。单从叙事结构上就没玩过诺兰。
如果单纯是以悬疑为卖点肯定比不过《记忆碎片》,所以导演加入了印度电影的特色:MV般精致的歌舞和纯美的爱情故事。和原作注重报仇过程不同,印度版的注重为何报仇。
在好莱坞翻拍电影似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有的好莱坞导演翻拍自己的电影。2007年德国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几乎是复制自己在97年的旧作《趣味游戏》,只不过将奥地利演员变成了好莱坞明星。
近两年的好莱坞电影也慢慢失去了往日的缤纷,翻拍以及续拍已经成为华纳、迪士尼、索尼、环球、福克斯等大型电影制片公司撑起电影票房的法宝。
如今几大电影公司基本只在两条路上奔走:大片续拍,主要是以漫威宇宙为核心的美漫改编、科幻魔幻改编电影。然而这种类型的电影多为年轻受众,这样的好莱坞大片凭借无休止的补拍续集,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票房收入。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系非常完备,风险控制的也好,只要有人拍就会有观众愿意掏钱去看。
正如漫威宇宙的复仇者联盟,x战警系列的拍摄计划已经规划到了2020年,更多特效电影诸如《银河护卫队2》《鼠来宝4》(2016)《哥斯拉2》(2018)《哥斯拉大战金刚》(2020)等等,或已经完成拍摄或已经列入拍摄之列。
这种低龄化的动作大片很容易审美疲劳,虽然高投资的风险分摊机制能够对冲一部分票房扑街的风险,但并不能长期抵挡北美观众的疲软。
然而近两年来,好莱坞海外市场屡创新高,成好莱坞公司救命稻草,这会进一步让大片厂制造更多情节简单的大片,更注重画面和特效,这样才能打破文化隔阂。
另外一部分故事片似乎少有问津,看近两年的奥斯卡获奖电影中优秀的故事片多出自于人物传记电影,或多或少的成就了一部分英国演员。
何况英国演员在好莱坞一直有优势:英国演员的教育教养有目共睹,不是中学读过公学,就是进过牛津剑桥,再不济也受过莎士比亚戏剧训练,个个有舞台功底,尤其演历史剧,简直就是他们的天下。2015年初,在奥斯卡颁奖仪式之前,《名利场》专门以“The British Are Coming! ”为主题,为多位英国明星拍摄了一组写真。而美国本土的演员更倾向于稍许演技、超豪华特效配置的大片。
除了商业大片以外,好莱坞的另外一条出路便是把更多经典故事片翻拍搬上大荧幕。20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谜一样的双眼》被好莱坞翻拍,1973年的经典恐怖片《威尼斯疑云》也要被翻拍,据称布莱德利库珀明年要当导演了,第一部作品是翻拍老景点《一个明星的诞生》。

电影翻拍以及续拍,以及改编电影似乎默默地透露着一种好莱坞原创力不足的讯息。当然,瘦死骆驼总要比马大,完整的电影工业流程还是能吸引到全球的瞩目。
再看看明年即将上映的几部大片,《分歧者3》《超人大战蝙蝠侠》《美国队长3》《x战警:天启》《谍影重重5》《忍者神龟2》。。。。续集通通扎堆上映。好莱坞大片模式在海外全面开启。
虽然北美票房会偶有几部电影票房惨淡,但是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格外火热。每年的非节日档期(诸如三月档、11月档)都是好莱坞影星跑中国通告的密集时间。比如单是在本月内,丹尼尔克雷格、詹妮弗劳伦斯、马特达蒙都在同一个月份内开启中国之行。
一方面是中国粉丝见到国外偶像的机会多了,另一方面不禁担忧这样靠大片吸金的局面还会持续多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