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俄美印四学者获世界中国研究学贡献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俄美印四学者获世界中国研究学贡献奖

11月20日在上海开幕的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等四位中国学研究专家获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图片来源:网络

11月20日在上海开幕的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蓝普顿,印度尼赫鲁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研究所前所长谭中,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等四位中国学研究专家获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该奖创设于2010年,是当前国际中国研究的最高奖项。此前,已有法国学者谢和耐、美国学者孔飞力、俄罗斯专家罗高寿、日本学者毛里和子、俄罗斯学者齐赫文斯基、美国学者傅高义、香港学者饶宗颐等获奖。

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30位知名学者和意见领袖参加了开幕式,并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改革进程。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承办。今年已是第六届。

86岁高龄的谭中祖籍湖南,生于马来西亚,在印度大学教书将近半个世纪,几乎终身致力于中国学研究,尤其在东亚近代史、敦煌研究和中印交流领域为世界中国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谭中的父亲谭云山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学研究者,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称之为“伟大学者”,青年时代的谭云山还曾参加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和“新文化书社”。

谭中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曾经由于缺乏和世界的交流,中国学者一度失去了在本国问题研究上的主导权,导致很多关于中国研究的权威性著作都是来自于海外学者,但随着中国的开放与发展,这一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他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的学者用英文或者其他外国文字,写出能够受到全世界欢迎的关于中国的书,那才是真正的对中国学的杰出贡献。

81岁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未能亲自出席论坛领奖,他通过视频表示,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举办是中国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成功,体现出学术与外交的成熟。

季塔连科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和现实问题、俄罗斯与亚太各国及俄中关系问题的著名学者,是俄罗斯顶尖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模式”的坚定支持者。他撰写了大量文章,在高端访谈和各种座谈会上积极介绍中国现代化成功经验。

季塔连科认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成功解决内外矛盾的经验,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鲜活的榜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模式,更为它们与中国发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他还认为,中国将国家宏观调节同场相结合,是对经济理论作出的极其重大的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为解决经济和文化落后、寻找经济和社会复兴有效途径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经验。

蓝普顿是美国知名的中国学专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关注中国的发展,尤其在中美关系上有着深刻研究。他在当天的会议上表示,此次获奖超出他的期待,他目前正在开始有关中国着力建设通往新加坡等南亚国家铁路的新项目,希望在未来看到中国如何运筹自己与邻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他还说,透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是想通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这不但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巨大领域,而且将成为一种经济的“再平衡”。但这是一个大计划,中国需要深思熟虑。

中国学研究者们对中国长期、深入的观察和解读,帮助中国更好建立起了让世界看懂中国的渠道,在此基础上,有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可以被引入,服务于中国当前的发展。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在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中国动力”,为各国人民福祉提供了“中国创造”,为国际合作共赢提供了“中国选择”,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价值”。

上海市市长杨雄也在论坛上说,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直是世界观察和研究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将为专家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提供丰富的素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俄美印四学者获世界中国研究学贡献奖

11月20日在上海开幕的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等四位中国学研究专家获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图片来源:网络

11月20日在上海开幕的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蓝普顿,印度尼赫鲁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研究所前所长谭中,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等四位中国学研究专家获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该奖创设于2010年,是当前国际中国研究的最高奖项。此前,已有法国学者谢和耐、美国学者孔飞力、俄罗斯专家罗高寿、日本学者毛里和子、俄罗斯学者齐赫文斯基、美国学者傅高义、香港学者饶宗颐等获奖。

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30位知名学者和意见领袖参加了开幕式,并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改革进程。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承办。今年已是第六届。

86岁高龄的谭中祖籍湖南,生于马来西亚,在印度大学教书将近半个世纪,几乎终身致力于中国学研究,尤其在东亚近代史、敦煌研究和中印交流领域为世界中国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谭中的父亲谭云山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学研究者,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称之为“伟大学者”,青年时代的谭云山还曾参加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和“新文化书社”。

谭中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曾经由于缺乏和世界的交流,中国学者一度失去了在本国问题研究上的主导权,导致很多关于中国研究的权威性著作都是来自于海外学者,但随着中国的开放与发展,这一现象已经不复存在。

他称,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的学者用英文或者其他外国文字,写出能够受到全世界欢迎的关于中国的书,那才是真正的对中国学的杰出贡献。

81岁的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未能亲自出席论坛领奖,他通过视频表示,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举办是中国改革和开放政策的成功,体现出学术与外交的成熟。

季塔连科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和现实问题、俄罗斯与亚太各国及俄中关系问题的著名学者,是俄罗斯顶尖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中国模式”的坚定支持者。他撰写了大量文章,在高端访谈和各种座谈会上积极介绍中国现代化成功经验。

季塔连科认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成功解决内外矛盾的经验,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鲜活的榜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代化模式,更为它们与中国发展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他还认为,中国将国家宏观调节同场相结合,是对经济理论作出的极其重大的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同时也为解决经济和文化落后、寻找经济和社会复兴有效途径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经验。

蓝普顿是美国知名的中国学专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关注中国的发展,尤其在中美关系上有着深刻研究。他在当天的会议上表示,此次获奖超出他的期待,他目前正在开始有关中国着力建设通往新加坡等南亚国家铁路的新项目,希望在未来看到中国如何运筹自己与邻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他还说,透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是想通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这不但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巨大领域,而且将成为一种经济的“再平衡”。但这是一个大计划,中国需要深思熟虑。

中国学研究者们对中国长期、深入的观察和解读,帮助中国更好建立起了让世界看懂中国的渠道,在此基础上,有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可以被引入,服务于中国当前的发展。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在论坛上表示,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中国动力”,为各国人民福祉提供了“中国创造”,为国际合作共赢提供了“中国选择”,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价值”。

上海市市长杨雄也在论坛上说,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直是世界观察和研究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将为专家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提供丰富的素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