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财界观察|当烟火点亮星夜,山东如何做好掌灯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财界观察|当烟火点亮星夜,山东如何做好掌灯人?

自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经济复苏正在迎来更多形式的探索。

文 | 王丹青

进入6月,2020年即将过半。我们度过了停工、居家的最严疫情防控月,迎来了全面复工复产的经济复苏季。当促消费成为提振经济信心的重要举措,所谓“消费业态”自然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在过去的几个月,不少城市的主政者纷纷参与互联网直播“带货”,然而,当直播电商经济战场的硝烟还未散尽,“地摊”与“小店”卷土重来,再次成为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经济复苏的新密码。

这其中,除了地摊、小店“无处不在式”的便捷消费之外,促就业,或许是此次消费业态“复古”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摄图网

矛与盾:200万人的就业需求与备受冲击的中小企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12.5%的企业表示“影响非常大,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32.9%的企业表示“影响比较大,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而疫情对企业的经营影响又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需求下降导致订单减少(45.7%),其次是物流没有保障(39.7%)、复工复产困难(37.5%)、合同履行困难(34.9%)。此外,来自租金、流动资金、要素价格方面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与之相对的,是巨大的就业需求。

2月20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今年山东省的就业形势:2020年山东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约105万人,去年结转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约45万,新增失业人员约50万人,预计将有200万人以上的就业需求。

不只是山东。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在这一背景下,包括“保居民就业”在内的“六保”工作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6月1日,据“中国政府网”报道,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时,对周围的商户和摊主说道:“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

这无疑为“促就业、拓岗位”提供了新思路,地摊与小店一时间成为经济复苏的“新风口”。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困与惑:地摊小店与城市管理的“爱恨纠葛”

地摊与小店“火”了以后,网络调侃紧随其后:有网友戏称,城管给摊贩打电话力邀其出来摆摊儿。

戏谑背后,实则是城市管理延续多年的困惑——地摊究竟应该怎么管?

回溯历史,地摊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与就业息息相关。

上世纪80年代初,大量的返城知青与有限的就业岗位构成一对矛盾体,为了解决这部分劳动力,政策开始对“个体经营”开放,服装店、杂货店等小店,成为80年代、90年代的新记忆。

从那之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摆地摊儿卖蔬菜、小吃成为就业新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小店与地摊,曾为我国商业快速发展贡献出了一份独特的力量。

山东青岛,台东步行街多年来一直是这座城市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它不仅青岛唯一的120年以来从未间断的商业街区,更是一条曾为青岛城市商业GDP贡献50%的老街。

但随着商贸资源日趋饱和,几乎所有地摊小店都会遭遇困境。这与其商业形式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以小吃摊为例,一辆三轮车或许就是一个小吃店,既要摆放食材,还得放置液化气罐、炉灶等,产生的食物残渣等又需要及时清理,安全与卫生问题持续存在。在城市从经济发展奔向“文明”的路上,涉及到影响安全、市容环境等的问题亟待解决。

城管与小摊贩这一“矛盾对立”的组合,由此产生。

在山东济南,历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洪楼夜市存在扰民严重、交通堵塞、治安案件频发等诸多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取缔或整改,成为不少城市面对问题时的主要解决办法。

2013年,台东夜市被青岛列入市场规范整顿名单,对经营时间做了规定,在4月至9月期间,夜市的上市时间是晚上6点,10月至次年3月,夜市上市时间为下午5点;2017年,济南洪楼夜市被取缔。

然而相较于整改,取缔之后的夜市摊贩前路如何,似乎更值得关注。有一部分人要就业,有一部分人要消费,城市夜市不能“一关了之”也正在成为管理者的共识。

在济南,当洪楼夜市被取缔,相关部门又在祝舜路环联东方商贸城腾出近千个摊位,以此解决原洪楼夜市数百位摊主的从业问题。

这也为济南探索小店经济、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如今的环联夜市经过近3年的运营,周末客流量最多时可达4万人次。

放与管:一道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新命题

李克强总理两会期间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提倡小店与地摊经济,背后是经济复苏与就业的迫切需求。但对于更多正在从事或想要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来说,相关政策的出台更为关键。

5月28日,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这无疑为城市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对于正常经营的小店及地摊,不可再“一关了之”。这也意味着,大力发展小店与地摊经济,已经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新命题。

在济南,《关于推动济南夜间经济提质升级 打造“夜泉城”2.0版的若干措施》于近日发布实施,据济南市商务局党组书记、 局长刘艳秋介绍,“夜泉城”2.0版将发展一批夜间经济民生品牌。引导规范开展“店外设摊”试点,引导各类业态延长营业时间。优化“小店”准入流程,缩短审批时限,适度允许商家制作个性化店招店牌美陈和街头艺演,扩大居民就业。

在管理上,刘艳秋表示,济南将强化市区联动,进一步完善“夜间区长”和夜间“首席执行官”制度,上下协同、齐抓共管。

事实上,由于小店、地摊经营范围广、形式灵活,在监管时必然存在诸多现实难题。从食品安全监管到环保卫生监察,从申请摊位到创业扶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涉及到不同部门,这也需要各相关部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动”,在“放”与“管”之间寻找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也应当是小店经济与地摊经济的新增长点。

自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经济复苏正在迎来更多形式的探索。其中既有工业互联网这样的新领域,也有小店、地摊这样的“旧领域”。

然而,无论领域新旧与否,都需要相关部门及时以有利且有力的政策予以扶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背后,是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必然选择。而如何让经济增长真正服务于幸福生活,实现路径或许比提出概念更加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财界观察|当烟火点亮星夜,山东如何做好掌灯人?

自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经济复苏正在迎来更多形式的探索。

文 | 王丹青

进入6月,2020年即将过半。我们度过了停工、居家的最严疫情防控月,迎来了全面复工复产的经济复苏季。当促消费成为提振经济信心的重要举措,所谓“消费业态”自然成为备受关注的对象。

在过去的几个月,不少城市的主政者纷纷参与互联网直播“带货”,然而,当直播电商经济战场的硝烟还未散尽,“地摊”与“小店”卷土重来,再次成为今年乃至今后几年经济复苏的新密码。

这其中,除了地摊、小店“无处不在式”的便捷消费之外,促就业,或许是此次消费业态“复古”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摄图网

矛与盾:200万人的就业需求与备受冲击的中小企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影响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疫情期间,12.5%的企业表示“影响非常大,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32.9%的企业表示“影响比较大,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而疫情对企业的经营影响又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需求下降导致订单减少(45.7%),其次是物流没有保障(39.7%)、复工复产困难(37.5%)、合同履行困难(34.9%)。此外,来自租金、流动资金、要素价格方面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与之相对的,是巨大的就业需求。

2月20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今年山东省的就业形势:2020年山东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约105万人,去年结转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约45万,新增失业人员约50万人,预计将有200万人以上的就业需求。

不只是山东。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

在这一背景下,包括“保居民就业”在内的“六保”工作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6月1日,据“中国政府网”报道,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时,对周围的商户和摊主说道:“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

这无疑为“促就业、拓岗位”提供了新思路,地摊与小店一时间成为经济复苏的“新风口”。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困与惑:地摊小店与城市管理的“爱恨纠葛”

地摊与小店“火”了以后,网络调侃紧随其后:有网友戏称,城管给摊贩打电话力邀其出来摆摊儿。

戏谑背后,实则是城市管理延续多年的困惑——地摊究竟应该怎么管?

回溯历史,地摊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与就业息息相关。

上世纪80年代初,大量的返城知青与有限的就业岗位构成一对矛盾体,为了解决这部分劳动力,政策开始对“个体经营”开放,服装店、杂货店等小店,成为80年代、90年代的新记忆。

从那之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摆地摊儿卖蔬菜、小吃成为就业新选择。

不可否认的是,小店与地摊,曾为我国商业快速发展贡献出了一份独特的力量。

山东青岛,台东步行街多年来一直是这座城市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它不仅青岛唯一的120年以来从未间断的商业街区,更是一条曾为青岛城市商业GDP贡献50%的老街。

但随着商贸资源日趋饱和,几乎所有地摊小店都会遭遇困境。这与其商业形式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以小吃摊为例,一辆三轮车或许就是一个小吃店,既要摆放食材,还得放置液化气罐、炉灶等,产生的食物残渣等又需要及时清理,安全与卫生问题持续存在。在城市从经济发展奔向“文明”的路上,涉及到影响安全、市容环境等的问题亟待解决。

城管与小摊贩这一“矛盾对立”的组合,由此产生。

在山东济南,历城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洪楼夜市存在扰民严重、交通堵塞、治安案件频发等诸多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取缔或整改,成为不少城市面对问题时的主要解决办法。

2013年,台东夜市被青岛列入市场规范整顿名单,对经营时间做了规定,在4月至9月期间,夜市的上市时间是晚上6点,10月至次年3月,夜市上市时间为下午5点;2017年,济南洪楼夜市被取缔。

然而相较于整改,取缔之后的夜市摊贩前路如何,似乎更值得关注。有一部分人要就业,有一部分人要消费,城市夜市不能“一关了之”也正在成为管理者的共识。

在济南,当洪楼夜市被取缔,相关部门又在祝舜路环联东方商贸城腾出近千个摊位,以此解决原洪楼夜市数百位摊主的从业问题。

这也为济南探索小店经济、地摊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如今的环联夜市经过近3年的运营,周末客流量最多时可达4万人次。

放与管:一道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新命题

李克强总理两会期间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提倡小店与地摊经济,背后是经济复苏与就业的迫切需求。但对于更多正在从事或想要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来说,相关政策的出台更为关键。

5月28日,据央视新闻消息,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这无疑为城市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对于正常经营的小店及地摊,不可再“一关了之”。这也意味着,大力发展小店与地摊经济,已经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新命题。

在济南,《关于推动济南夜间经济提质升级 打造“夜泉城”2.0版的若干措施》于近日发布实施,据济南市商务局党组书记、 局长刘艳秋介绍,“夜泉城”2.0版将发展一批夜间经济民生品牌。引导规范开展“店外设摊”试点,引导各类业态延长营业时间。优化“小店”准入流程,缩短审批时限,适度允许商家制作个性化店招店牌美陈和街头艺演,扩大居民就业。

在管理上,刘艳秋表示,济南将强化市区联动,进一步完善“夜间区长”和夜间“首席执行官”制度,上下协同、齐抓共管。

事实上,由于小店、地摊经营范围广、形式灵活,在监管时必然存在诸多现实难题。从食品安全监管到环保卫生监察,从申请摊位到创业扶持,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涉及到不同部门,这也需要各相关部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动”,在“放”与“管”之间寻找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也应当是小店经济与地摊经济的新增长点。

自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经济复苏正在迎来更多形式的探索。其中既有工业互联网这样的新领域,也有小店、地摊这样的“旧领域”。

然而,无论领域新旧与否,都需要相关部门及时以有利且有力的政策予以扶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背后,是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必然选择。而如何让经济增长真正服务于幸福生活,实现路径或许比提出概念更加重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