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丨南国都市报 党朝峰 汪承贤
6月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口江东新区挂牌,江东新区成为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
自2018年6月3日,海南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至今整整过去两年。两年来,江东新区从备受关注的文明东越江通道到起步区路网基建步入快车道,再到生态修复建设首个滨海生态休闲区、“两河一带”综合治理工程,展现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江东新区。
与此同时,江东新区围绕构建“临空经济+服务经济+生态经济”的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以总部经济为引领,制定出台项目遴选、用地指标、产业监管等制度,吸引了中国银行、大唐集团、兖矿集团、山东能源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率先入驻总部经济区。

基础设施
起步区28条道路明年10月将竣工
江东新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以领先的市政建设理念和科技,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示范新城。
目前,正在建设的起步区路网(一期)项目进展顺利,道路红线范围内的鱼塘淤泥被清理后换填片石,为接下来道路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计竣工时间为2021年10月底。
据介绍,该路网项目东起美蓉河,西至道孟河,北邻东海岸线,南至江东大道,总面积1.79平方公里。工程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照明、综合管沟、景观绿化、交通工程、智能交通工程。包含道路工程28条,新建道路长约17.2km,采取干路双向四车道、支路双向两车道及单向两车道标准建设。规划主要为“三横八纵”干路和支路系统,干路采用双向通行,沿线交叉口均采用信号控制。支路(四横路以北)采用单行通行,支路(四横路以南)采用双向通行。

据介绍,起步区路网将建成智能化道路,包括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智能斑马线、智慧多功能杆等。
在起步区规划采用“窄路密网”理念,路网平均间距仅约130米的前提下,对各路口车流、人流量数据进行实时自动采集和运算,根据不同时段流量实时优化路口信号配时,并配备交通引导系统,实现片区交通管理最优化。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结合区域出行需求对公共交通进行实时调度,同时乘客可实时查询公交线路运营及到站时间,保障乘客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和实现区域公共交通资源利用最大化。
智能斑马线在起步区中央活力区等人行密集区域,交叉口采用智能斑马线设计,保障人行安全,体现区域繁荣活力、以人为本的理念。
智慧多功能杆预留了5G设备、物联网等传感设备的搭载,为无人驾驶、智慧公交预留实施条件,体现片区先进性。
此外,起步区内规划4条无人驾驶的公交环线,采用顺时针单向交通组织。规划8条区域公交线路,采用“大站快车”运行方式,站距800米—1000米,满足跨区域快速公交需求。规划2处公交首末站,布置于起步区外围东西两侧,占地面积分别为5000平方米和2000平方米,便于公交组织及车辆停放、充电、简单维修等。
生态环境
“两河一带”打造全国首个河海凉道样板
河道清淤、退塘还湿、栽种红树、修复海滩海防林……
环绕江东新区起步区,“两河一带”生态修复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场地内部土方工程、栈道结构、管理用房基础、慢行桥及人行桥、河道及坑塘清淤、水利护岸、挡潮闸、老堤拆除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芙蓉河治理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两河一带”项目具体包括江东新区起步区水系(道孟河、芙蓉河)示范段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江东新区防潮堤与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起步区段)。2019年10月18日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道孟河治理长度为2.1公里,芙蓉河治理长度为1.815公里,海岸带防浪林进行修复绿地面积36.15公顷,水域面积5.63公顷。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三区一中心”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南特色、高点定位”原则,道孟河、芙蓉河整体流域的水质将达到IV类以上,高标准建设防潮堤和海岸带,打造全国首个河海凉道示范样板。
“根据初步统计,‘两河一带’分别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左右,整个项目计划在今年10月中旬完工。”施工方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两河一带”项目从水利角度来说,首先将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保证江东新区起步区的防洪安全。其次,两岸采用松木桩和雷诺护垫等软质护岸材料,打造生态护岸,与河边景观更加契合,打造一个韧性防涝和防潮的安全廊道。
为把“两河一带”打造成全国首个河海凉道示范样板,项目提出了四大设计策略,即打造韧性防涝、韧性防潮的安全廊道,打造水清岸绿白鹭飞的多彩河道、红树沙滩鱼蟹肥的椰林海岸,打造通江达海的水陆空立体游憩体验交通,打造集本土、产业、智慧、艺术、文化于一体的江东先锋景观引路。

总部经济
两年来出让土地18宗总面积约1958亩
行驶在江东大道二期,沿海一侧重点项目鳞次栉比,尤其是起步区内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副局长张东风介绍,江东新区起步区也是总部经济聚集区域,起步区启动以来,近10家企业总部或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户,有的已开始动工或即将动工,总部经济区即将迎来塔吊林立、大干快上的局面。
数据显示,两年间,江东新区共出让土地18宗,总面积130.53万平方米(约1958亩)。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中国大唐国际贸易中心、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顺丰(海南)国际生鲜港等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首例国际客户飞机入境维修,美兰空港综合保税区启动申报。
2019年6月,海口江东新区首块CBD用地挂牌拍卖尘埃落定,该地块由兖矿集团控股子公司兖矿(海南)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17315万元拍得。计划建设兖矿集团江东新区区域总部,设立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项目正在做基坑施工,由于近期暴雨较多,对基坑施工安全带来影响,我们通过交叉施工作业,争取今年8月进入地上施工阶段,早日完成江东新区CBD首个总部经济大楼建设。”海南智慧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胜杰说。
据了解,兖矿(海南)智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9月30日在海口注册成立,其两大股东兖矿集团和华能集团均为世界500强企业,也是全国煤炭和电力领域的顶尖企业。
今年海口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江东新区将完善片区控规和专项规划,推动重点建筑设计全球招标比选。加快总部经济区和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渡江新跨江通道、地下综合管廊、高品质直饮水、智能电网等项目开工。完善公共配套,加快国际社区建设。
统筹征地拆迁与村民安置,年内完成土地收储4000亩,启动3个集中安置小区建设。聚焦总部经济、金融会展、服务贸易、航空维修、空港物流、融资租赁等重点领域产业招商,确保年内500家企业注册、100家企业签约、20家企业摘牌拿地,总部经济营收超过330亿元。
加快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海口金融中心、顺丰(海南)国际生鲜港等项目建设,确保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竣工投产,推动美兰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实施。

迎接总体方案
今年加大投入建设基础设施
据了解,海口将投入44.4亿元推动江东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钱怎么花,才能让江东新区更好地承接刚刚落地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相关政策?
张东风介绍,今年江东新区加大投入发展基础设施,这些资金主要投入在数十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包括主干道路网修建、生态修复以及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尽快实现江东新区整体框架功能。
“我们筑巢引凤,用更好的基础条件,吸引高质量的投资者。”张东风说。
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有多项涉及航空运输自由和服务贸易自由的重量级政策,而江东新区如何利用自身临空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更好承接这一系列政策?
张东风表示,江东新区范围有美兰机场,美兰机场二期12月底将投入使用,届时美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同时自贸港相关政策中,扩大航权开放,包括航油保税等一系列政策,对临空经济发展都有极大促进作用。
“我们正在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对接国内外相关企业,共同研究下一步如何在海南发展临空经济,同时召开临空经济论坛、会议,针对产业链上下客户,集中研讨互动,以便下一步更好推动临空经济发展。”张东风说。
未来期待
用保姆式服务建设好江东新区
张东风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后,极大地提振了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信心,围绕总部经济发展,江东新区管理局前期也做好了准备工作。
目前江东新区管理局已对总部经济主导的相关行业进行了细分,挖掘客户需求,对接企业市场需要,同时对自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如路网、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医疗教育等,以好的硬件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好的物理空间,同时为相关企业服务对接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相信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海南将迎来真正发展热潮,江东新区将加快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试验区的创新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的示范区,成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新标杆和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示范区。”张东风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