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该如何完善?北京武汉等多地提出改革方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该如何完善?北京武汉等多地提出改革方案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如何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如何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各地政府的首要考虑目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如何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如何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各地政府的首要考虑目标。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2020年6月9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其中提出,到2022年底前,要构建多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

北京规划到2022年,各区有1到2处公共建筑可在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或后备救济救灾场所。同时,2022年底前,建设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

北京市还提出,到2021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设置均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具备为发热病人及时开展传染病筛查的能力。

此外,6月4日上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主任王荣梅介绍,北京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加强和完善本市公共卫生相关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拟在2020-2021年进行审议的项目共20件,包括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而在6月8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也审议了《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代拟稿)。《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系统重塑;到2025年,努力建成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武汉中心。

具体操作细节中,武汉市提出组建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区、街道和乡镇设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卫健专干,居(村)委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同时,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方式,通过疫情直报系统、发热门诊、药品零售等大数据监测,实时动态关注居民健康变化情况。

在上海市,4月7日出台的《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广东省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日前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则透露,“广东将建设一个引领全省、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急慢兼顾、医教研一体的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解决广东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推动卫生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倾斜。”

界面新闻还注意到,5月25日下午,成都市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提出到2025年,将成都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提出,我国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等。

在改革具体措施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已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方案提出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该如何完善?北京武汉等多地提出改革方案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如何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如何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各地政府的首要考虑目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如何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如何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各地政府的首要考虑目标。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2020年6月9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其中提出,到2022年底前,要构建多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

北京规划到2022年,各区有1到2处公共建筑可在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或后备救济救灾场所。同时,2022年底前,建设18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筛查哨点。

北京市还提出,到2021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发热、呼吸、肠道门诊设置均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具备为发热病人及时开展传染病筛查的能力。

此外,6月4日上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主任王荣梅介绍,北京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加强和完善本市公共卫生相关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拟在2020-2021年进行审议的项目共20件,包括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而在6月8日,武汉市政府常务会也审议了《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代拟稿)。《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系统重塑;到2025年,努力建成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武汉中心。

具体操作细节中,武汉市提出组建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区、街道和乡镇设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备卫健专干,居(村)委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同时,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方式,通过疫情直报系统、发热门诊、药品零售等大数据监测,实时动态关注居民健康变化情况。

在上海市,4月7日出台的《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广东省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日前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则透露,“广东将建设一个引领全省、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急慢兼顾、医教研一体的省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解决广东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推动卫生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倾斜。”

界面新闻还注意到,5月25日下午,成都市卫健委官网发布《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文件提出到2025年,将成都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提出,我国将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等。

在改革具体措施方面,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局近日已印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方案提出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等。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