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南海网 任桐
什么是大数据?简单来说,大数据可以按字面理解就是大量的数据。大数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大量的数据本身,而在于基于它之上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分析活动,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信息。海南建设“信息智能岛”离不开大数据。2019年5月,海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首个以法定机构形式设立的省级大数据管理局,此后,海南省加速推进全省大数据一体化建设。截至目前,海南已经开发“互联网不见面审批系统”、健康医疗、全域旅游、智能交通、“互联网+防灾减灾”等17个系统平台。

大数据已经融入生活,近在咫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便利服务。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近日推出《大数据改变生活》系列报道,通过一个个大数据系统平台的解读,近距离感受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我住的房子属于哪个学区?近日,打开“椰城市民云”App就能轻松查询。据悉,目前全省191所小学、初中学区划分数据已打通,下一步将还逐步打通全省19个市县以及省直、洋浦等小学、初中公立学校数据资源,实现全省范围学区的掌上化、可视化查询。
查询信息、生活缴费、寻求帮助……运用“椰城市民云”解决生活难题,早已成为海口市民的日常。“椰城市民云”实现从出生到养老的全寿命周期公共服务,在海口,这款App常被市民亲切地称作“超级万能”App。
掌上是方寸大小的“椰城市民云”,背后是海口“城市大脑”的有力支撑。借助“城市大脑”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全局协同、整体研判能力,“椰城市民云”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让数据在“跑起来”的同时,全面带动海口市交通旅游、健康医疗、民生保障、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智能化水平,让市民享受到“看得见,用得上”的真正实惠。

“椰城市民云”472项服务保障民生
时间回溯至2017年12月14日,“椰城市民云”携96项服务功能正式上线,立刻引起海口市民高度关注,短短两天时间,注册用户总数就达到1.7万人。之后两年时间,10万、50万、100万……平台注册用户不断攀升。
时至今日,“椰城市民云”已经成长为一个接入62家单位,整合472项服务事项,注册人数超过172万的大平台,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一站统揽、全民覆盖的公共服务掌上通。在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保障民生的过程中,“椰城市民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上次出门忘带驾照,关键时刻打开‘椰城市民云’,给警察大哥一亮通行。”海口市民霍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生活离不开“椰城市民云”,家里水费电费等都在这个平台缴费,非常方便。
“亮证通行”是“椰城市民云”便民功能中的其中之一。据悉,平台集40项左右电子证件于一体,同时实现电子驾驶证、行驶证、献血证在全省范围线下亮证使用,健康证可在全市范围代替纸质证件接受相关资质检查。
在生活服务方面,如今的“椰城市民云”已经成为集用水、用电、在线报装和生活缴费于一体的掌上综合营业厅。同时,12家海口市主要公立医院接入,实现了预约挂号、报告查询、智能导诊、门诊缴费、诊疗档案等多项在线医疗服务。
“以前办理公司设立登记,按规定是20个工作日,我用‘椰城市民云’App‘海好办’,仅3个工作日就办好了。”海口市民王先生所说的“海好办”是“椰城市民云”升级整合的线上政务服务大厅,目前已对接全市58个委办局,汇聚包括公安、人社、教育、卫健、民政、住建等各领域的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全市政务服务移动端统一入口、同源发布。
海口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椰城市民云”将增加更多的智慧元素。比如在生活方面,打造集查询、缴费、订阅、智能推送于一体的智慧生活管理服务;在出行方面,打造全运输渠道覆盖的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全面优化海口市人居环境和营商环境,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是“椰城市民云”的新使命。
“椰城市民云”是走进海口“城市大脑”的入口
活跃于指尖的“椰城市民云”,其实是一个入口,是市民走进海口“城市大脑”的入口。
2018年9月,海口与阿里巴巴合作,正式启动“城市大脑”建设。海口“城市大脑”是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城市大脑”,历经近两年的实践体验和调整优化,已建立“5+N”的智慧城市治理机制:即1套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朵云、1个中台、1个入口和1个数字城市指挥中心,以及N个智能应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城市治理与服务等)。
海口“城市大脑”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公共服务资源的最优分配。截至今年6月4日,“城市大脑”共接入市级单位数据40家,省级单位29家,社会企业数据12家,政务数据上云总量7亿条,项目新建的交通、医疗、旅游等业务应用累计新增的数据记录超过1625亿条。
海口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省会城市,海口依托“城市大脑”作为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交通、政务、医疗、文旅、物联网等5大领域多个智慧应用场景。“城市大脑”犹如高速运转的城市CPU,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让城市“会思考”、让生活更美好、让资源最优化、让治理更高效。
“城市大脑”就在身边,让海口越来越“聪明”
“城市大脑”看不到摸不着,离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远?
对海口市民陈女士来说,“城市大脑”是一个抽象又模糊的概念,但她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变化是,从家到工作单位,海甸岛5公里车程经过15个红绿灯的时长。两年前,早晚高峰期间大约需要20分钟,而现在平均提速3分钟,这小小的变化就是“城市大脑”精确计算的结果。
海口“城市大脑”项目负责人透露,“城市大脑”通过智能交通AI信号优化系统,根据海甸岛区域内车流情况,经过数据资源分析、人工智能配置,每日早晚高峰实现每15分钟更新下发红绿灯调优方案,让拥堵路段及时放行,让空闲路段快速通行。优化后的智能交通,已经实现海甸岛早高峰出岛时间缩短8分钟,晚高峰进岛时间缩短10分钟。
据悉,智能交通AI信号优化系统所依托的数据,来源于统一的交通数据资源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融合公安、交通局、港口等5个政府部门、4类企业的75类大交通数据。
除了上述的智慧交通,海口“城市大脑”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医疗、城市治理与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步落地中。
在智慧政务方面,建设海口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完成市本级2946项事项颗粒化和标准化梳理;
在智慧旅游方面,不仅实时监测海口市热门景区游客人数,对饱和度过大的景区进行预警,还能预测未来几天游客客流情况,以便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和方案;
在智慧医疗方面,建成海口市医疗数据资源中心,实现12家医院诊疗记录共享,随时调阅个人的健康档案;
在城市治理和服务方面,建立“情指勤”一体化体系,通过一张图指挥全市交通,让警力跟着警情走……
智慧的“城市大脑”让海口越来越“聪明”。
“城市大脑”是城市的神经中枢,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枢纽。海口市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海口将围绕海南自贸港建设,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城市大脑的智能化能力。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断探索创新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赋能政务、交通、旅游、治安等公共服务,扛起智慧海南建设的省会担当。
来源:南海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