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晶
加班、挤地铁、堵车、买房每件事想起来不禁一声哀叹,当然,这还要加上应酬和喝不完的酒。正在热播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的镜头真切的描绘了北上广漂一族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台词句句戳中泪点。
——“我们不走心,只走肾。喝了这杯,签了这单”
——“你过上了电视剧里那种生活,才发现演员的演技真的是差远了”
这部戏还原了当世最现实的场景,而作为这个场景的亲历者别人都怎么说?
北上广不光鲜
“北上广表面光鲜,但高收入其实只属于少部分人”,有的朋友这样说。如今的大城市,要想发展的好,不光需要高学历还需要足够的钱和强大的社会关系。大家都爱树榜样,学哥学姐也爱回校分享个“成功经验”什么的。但客观的说,混得好的“北漂”“沪漂”其实很少,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是很低的,吃住条件都不好,活得像“蚂蚁”。
不少人来一线城市是想落户的,早在大学时代,这些年轻人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我要像学长一样,在北京买个大房子”。可近十年,一线城市的房价上升了几倍甚至十几倍,房价之高已经到了让人望而却步的程度了。
在大城市几平米的钱,到了小城市就可以开出个门面做买卖,租金也低很多。镇上的朋友说:“在乡镇,租一个门面有时候只需要一千多块,一年算下来租金也就一万块。现但几一万块钱在一线城市能做什么?”
别提做生意了,光住就要好几千。
累没用,赚钱才行
望着家乡无权无势的父母,不少年轻人心中充满忧虑:“不去北上广,又能怎么办?”在小城市里,想要出人头地就只能考公务员了,可这又回到社会关系问题上了。没有好的学历,大公司不爱要,当然,如果没上大学就很有可能去做“(民)工”了。
再累,也得挺着,还没人理解,毕竟赚到钱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个街坊四邻倒都认。掐指一算,一年又快过去了,父母们都盼着儿女能“穿金戴银”回家,他们何尝不想借儿女的光体面体面。但做儿女的在外打拼,真挣回了多少真金白银?只有自己知道。很多朋友这样想:”我自己在外打拼,父母年事已高,如果在家能赚的不比大城市少,我是愿意回家的。“
大城市生活节奏太快,白领们还要承受污染、交通和地域文化的压力。一个在大设计院工作的朋友曾这样说,他几乎被当时所从事的那份收入丰厚的工作压垮,工作带来的过大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使他几乎从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也难得睡上一个安稳觉,甚至身体不适时也不敢请假去就医,经常处于易怒、烦躁中。
如果有赚钱机会,还是想在家乡发展,毕竟地方熟悉而且节奏也不快。一般来说,乡镇上做生意,高大上的行不通,反而做超市这类的店头生意比较赚钱。如今创业孵化器、投资比较火,年轻人不如回家看看机会。
地方需要年轻人回来
最后还得说“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这部电影”,笔者搜了一下相关文章就发现了“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但醴陵人相信;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牡丹江人相信;“等等,似乎一夜之间全国乡镇和小城市都相信了。举这个例子有点夸张,但这足以表明有相当多的人并不认为北上广就一定好。
其实有理想、有追求不管去大城市也好还是小城市也罢,都是很有发展的,只要能够获得你想要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如今中小城市对于年轻人的扶植力度越来越大了,企业给年轻人的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就像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说有一天回家发展了,一定不是一种虚度光阴,而是另外的起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