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宁波望京门遗址公园今天开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宁波望京门遗址公园今天开工

望京门地块考古成果发布会暨望京门遗址公园开工仪式在中山西路218号的望京门遗址公园举行。

今天上午,望京门地块考古成果发布会暨望京门遗址公园开工仪式在中山西路218号的望京门遗址公园举行。

望京门是宁波古城的西门,位于望京路和中山西路交叉处。明州罗城(望京门段)城墙遗址反映了宁波自唐末始建罗城以来一千多年的城市发展脉络,是宁波城市的瑰宝。

望京门遗址公园用地面积约1.2公顷。实施范围西至望京路,南至中山西路,北至中宪巷,东至效实巷。计划于明年底基本建成,前身是望京门文化公园。

望京门遗址公园地块如何改造?

据介绍,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明州罗城城墙遗址(望京门段)的保护与展示、遗址公园公共景观、公交首末站、轨道接驳及周边配套道路整治工程。

效果图

望京门遗址公园工程将对已揭露的80米城墙中,选取中间段20-30米进行展示,其余部分回填模拟展示,在遗址本体上方构建半封闭式展示馆,面积约1800平方米。

建成后的望京门遗址公园,将基于明州罗城城墙遗址的主题特色,融合城市公园功能性,结合遗址展示廊、公交场站、轨道站点等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广场、景墙、座椅及绿化空间,打造功能复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开放空间。

此外,将对遗址公园的东侧效实巷及北侧中宪巷进行道路整治。效实巷道路红线宽度约9米,长度约140米;中宪巷道路红线宽度约16米,长度约100米。

两次获评“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清《宁郡地興图》,红圈处为望京门

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配合中山路综合整治9#地块建设的抢救性考古中,市考古所联合厦门大学历史系发现了晚唐五代至民国时期的明州罗城(望京门段)遗址及相关遗迹,出土了完整及可复原文物标本达1900余件,实证了唐末至民国时期1100多年的明州罗城(外城)建设史,获评2016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2019年5月至11月,为配合城墙遗址考古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联合考古队在城墙遗址东侧补充发掘1000平方米,发现了汉唐时期聚落遗址,出土完整及可复原文物 900余件(套),为探讨战国中期至设立明州之前1000多年的宁波港城发展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证,获评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抢救性考古,价值重大

近年来,望京门地块的两次抢救性考古,惊喜不断,成果丰富,价值重大:

一是考古发现的城墙遗址规模宏大、结构清晰、筑法规范、沿革明确,集中而真实地再现了宁波(明州)自唐末始建罗城(外城)以来一千多年的城市发展脉络与兴废更替,也为我国东南沿海州府城墙建筑史、城市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宝贵案例。

二是考古发现的城墙遗址为“海上丝绸之路”之“活化石”与“中国大运河”之“南端口”的港城宁波提供了极其稀有、不可再生、生动有力的考古例证。

三是考古发现的东汉至六朝遗存,表明汉晋时期宁波老城一带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聚落,为后来明州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遗迹在宁波老城的首次发现,为探讨宁波首邑——句章故城的迁建乃至宁波地区早期港城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和新的线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宁波望京门遗址公园今天开工

望京门地块考古成果发布会暨望京门遗址公园开工仪式在中山西路218号的望京门遗址公园举行。

今天上午,望京门地块考古成果发布会暨望京门遗址公园开工仪式在中山西路218号的望京门遗址公园举行。

望京门是宁波古城的西门,位于望京路和中山西路交叉处。明州罗城(望京门段)城墙遗址反映了宁波自唐末始建罗城以来一千多年的城市发展脉络,是宁波城市的瑰宝。

望京门遗址公园用地面积约1.2公顷。实施范围西至望京路,南至中山西路,北至中宪巷,东至效实巷。计划于明年底基本建成,前身是望京门文化公园。

望京门遗址公园地块如何改造?

据介绍,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明州罗城城墙遗址(望京门段)的保护与展示、遗址公园公共景观、公交首末站、轨道接驳及周边配套道路整治工程。

效果图

望京门遗址公园工程将对已揭露的80米城墙中,选取中间段20-30米进行展示,其余部分回填模拟展示,在遗址本体上方构建半封闭式展示馆,面积约1800平方米。

建成后的望京门遗址公园,将基于明州罗城城墙遗址的主题特色,融合城市公园功能性,结合遗址展示廊、公交场站、轨道站点等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广场、景墙、座椅及绿化空间,打造功能复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开放空间。

此外,将对遗址公园的东侧效实巷及北侧中宪巷进行道路整治。效实巷道路红线宽度约9米,长度约140米;中宪巷道路红线宽度约16米,长度约100米。

两次获评“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清《宁郡地興图》,红圈处为望京门

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在配合中山路综合整治9#地块建设的抢救性考古中,市考古所联合厦门大学历史系发现了晚唐五代至民国时期的明州罗城(望京门段)遗址及相关遗迹,出土了完整及可复原文物标本达1900余件,实证了唐末至民国时期1100多年的明州罗城(外城)建设史,获评2016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2019年5月至11月,为配合城墙遗址考古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联合考古队在城墙遗址东侧补充发掘1000平方米,发现了汉唐时期聚落遗址,出土完整及可复原文物 900余件(套),为探讨战国中期至设立明州之前1000多年的宁波港城发展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证,获评2019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抢救性考古,价值重大

近年来,望京门地块的两次抢救性考古,惊喜不断,成果丰富,价值重大:

一是考古发现的城墙遗址规模宏大、结构清晰、筑法规范、沿革明确,集中而真实地再现了宁波(明州)自唐末始建罗城(外城)以来一千多年的城市发展脉络与兴废更替,也为我国东南沿海州府城墙建筑史、城市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宝贵案例。

二是考古发现的城墙遗址为“海上丝绸之路”之“活化石”与“中国大运河”之“南端口”的港城宁波提供了极其稀有、不可再生、生动有力的考古例证。

三是考古发现的东汉至六朝遗存,表明汉晋时期宁波老城一带已形成较大规模的聚落,为后来明州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遗迹在宁波老城的首次发现,为探讨宁波首邑——句章故城的迁建乃至宁波地区早期港城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和新的线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