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明年或首次允许地炼企业出口成品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明年或首次允许地炼企业出口成品油

为了缓解国内成品油供大于求的压力,加大出口成为重要途径之一。之前中国具备成品油出口资质的只有三大石油公司,传统市场主要为亚太地区。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继今年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放开之后,明年中国地炼企业或将首次获得成品油出口许可。

路透社11月25日报道称,中国明年将首次允许独立炼油厂出口成品燃料。

隆众石化网成品油分析师张萌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山东省东明石化、垦利石化集团与利津石化等地炼企业正在准备申请成品油出口资质的材料。“东明石化最有可能成为第一家获得成品油出口许可的民企。”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炼油,东明石化是中国首家同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进口权的地方民营炼油企业,原油进口配额为600万吨/年,使用进口原油配额750万吨/年。

“放开国内成品油出口资质是中国油气改革市场化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此外,国内成品油产量过剩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林伯强表示。

近年来,国内炼厂炼油能力持续攀升。中石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达到7.4亿吨,远高于“十二五”石油化工产业2015年规划的6亿吨-6.5亿吨的目标,炼油能力已出现阶段性过剩。

此外,今年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向地方民营炼厂放开,地炼无油可炼的瓶颈彻底打破,获得配额的炼厂为完成炼制额度,提高了开工率,带动了地炼汽、柴油产量大幅攀升。

金银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国地炼企业炼油总能力达2.49亿吨。其中,二次、三次深加工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产出油品的质量较前期有质的改善。

随之而来的是成品油产量的较大提升。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成品油产量1.49亿吨,增长5.0%;成品油消费量1.3亿吨,增长3.2%。

今年1-9月,国内汽柴油产需差进一步扩大,过剩资源达385.8万吨,产需差增幅达17.19%,柴油富裕资源为325.4万吨,产需差增幅达7.46%。

为了缓解国内成品油供大于求的压力,加大出口成为重要途径之一。近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向中化泉州炼厂发布通知,给予其2015年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共计45万吨。在此之前,中国具备成品油出口资质的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央企,传统市场主要为亚太地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5年前十个月共出口2773万吨成品油,比去年同期增加13.6%;成品油进口量为2518万吨,比去年同期仅增加3.1%。

不过,对于中国地炼企业而言,未来出口成品油仍然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是成品油出口套利不容乐观。

金银岛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国内汽柴油出口套利大多数时期处于亏损状况,个别时期理论亏损幅度达到上千元,这表明国内汽、柴油出口并无价格优势。

“此前三大石油公司出口成品油,政府会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或政策支持。”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秦文平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地炼企业没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地炼出口成品油将面临较大的套利风险。”

中国地炼企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对外国市场了解缺乏,亟需完善自身人员结构配置以及更深入的了解国外市场。

林伯强则认为,地炼企业获得出口成品油进口资质后,最大的难题还是如何尽量避免与已有中国成品油出口企业形成恶性竞争。

国内多数地方炼厂出口成品油的目标市场定位于东南亚地区,但该区域市场容量有限,如后期国内地炼资源一旦集中涌向该地区,或将导致区内资源供应过剩,造成各环节间资源恶性竞争。

对于中国炼油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所所长柯晓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亚太地区作为中国成品油出口传统市场炼油能力总体过剩,未来出口要看竞争力,中国依靠出口带动加工量的做法难以为继。

尽管地炼企业出口成品油面临诸多难题,但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此项政策的战略意义深远,有利于地炼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明年或首次允许地炼企业出口成品油

为了缓解国内成品油供大于求的压力,加大出口成为重要途径之一。之前中国具备成品油出口资质的只有三大石油公司,传统市场主要为亚太地区。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继今年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放开之后,明年中国地炼企业或将首次获得成品油出口许可。

路透社11月25日报道称,中国明年将首次允许独立炼油厂出口成品燃料。

隆众石化网成品油分析师张萌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山东省东明石化、垦利石化集团与利津石化等地炼企业正在准备申请成品油出口资质的材料。“东明石化最有可能成为第一家获得成品油出口许可的民企。”

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炼油,东明石化是中国首家同时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进口权的地方民营炼油企业,原油进口配额为600万吨/年,使用进口原油配额750万吨/年。

“放开国内成品油出口资质是中国油气改革市场化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此外,国内成品油产量过剩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首席专家林伯强表示。

近年来,国内炼厂炼油能力持续攀升。中石油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将达到7.4亿吨,远高于“十二五”石油化工产业2015年规划的6亿吨-6.5亿吨的目标,炼油能力已出现阶段性过剩。

此外,今年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向地方民营炼厂放开,地炼无油可炼的瓶颈彻底打破,获得配额的炼厂为完成炼制额度,提高了开工率,带动了地炼汽、柴油产量大幅攀升。

金银岛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国地炼企业炼油总能力达2.49亿吨。其中,二次、三次深加工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产出油品的质量较前期有质的改善。

随之而来的是成品油产量的较大提升。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成品油产量1.49亿吨,增长5.0%;成品油消费量1.3亿吨,增长3.2%。

今年1-9月,国内汽柴油产需差进一步扩大,过剩资源达385.8万吨,产需差增幅达17.19%,柴油富裕资源为325.4万吨,产需差增幅达7.46%。

为了缓解国内成品油供大于求的压力,加大出口成为重要途径之一。近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向中化泉州炼厂发布通知,给予其2015年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共计45万吨。在此之前,中国具备成品油出口资质的只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央企,传统市场主要为亚太地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5年前十个月共出口2773万吨成品油,比去年同期增加13.6%;成品油进口量为2518万吨,比去年同期仅增加3.1%。

不过,对于中国地炼企业而言,未来出口成品油仍然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是成品油出口套利不容乐观。

金银岛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国内汽柴油出口套利大多数时期处于亏损状况,个别时期理论亏损幅度达到上千元,这表明国内汽、柴油出口并无价格优势。

“此前三大石油公司出口成品油,政府会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或政策支持。”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秦文平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如果地炼企业没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地炼出口成品油将面临较大的套利风险。”

中国地炼企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对外国市场了解缺乏,亟需完善自身人员结构配置以及更深入的了解国外市场。

林伯强则认为,地炼企业获得出口成品油进口资质后,最大的难题还是如何尽量避免与已有中国成品油出口企业形成恶性竞争。

国内多数地方炼厂出口成品油的目标市场定位于东南亚地区,但该区域市场容量有限,如后期国内地炼资源一旦集中涌向该地区,或将导致区内资源供应过剩,造成各环节间资源恶性竞争。

对于中国炼油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营销所所长柯晓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亚太地区作为中国成品油出口传统市场炼油能力总体过剩,未来出口要看竞争力,中国依靠出口带动加工量的做法难以为继。

尽管地炼企业出口成品油面临诸多难题,但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此项政策的战略意义深远,有利于地炼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