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碧海蓝天下,倾听青岛教育人吐露心声——与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面对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碧海蓝天下,倾听青岛教育人吐露心声——与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面对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文 | 刘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先贤的智慧经久不衰,时代阔步向前,社会高速发展,中华民族对于教育的热忱并没有随时间消退,反而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浓烈。

作为齐鲁大地上最早一批开展对外交流的城市,青岛的教育兼具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现代教育的气息,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之后,形成了具备民族属性和文化特色的先进教育理念。历史是最好的佐证,早在上世纪30年代,青岛教育界就涌现出了一批熠熠生辉的大师,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彪炳千秋的人物都曾和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产生深度的交集。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立足当下和展望未来,教育要应时代需求而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在习近平总书记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之下,教育供给侧改革也逐步迈入了深水区。疫情消退,万物复苏,正值全面开学之际,我们有幸与青岛教育局局长刘鹏照面对面交流,通过他对名师、名校、名校长的理解和感悟来倾听新时代教育改革下的青岛心声。

教师是教育之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基本三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工作,而教师在教育架构的三要素中扮演地基的角色,是整个系列工程的支撑。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和设计师,不仅肩负传播知识、传播理想的重任,同时还起到塑造人格和塑造灵魂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和岗位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岗位,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充满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让老师成为全社会最羡慕的一种职业。但提高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视程度不能光停留在精神鼓舞的层面,还要体现在物质层面,教师不仅要有名还要有实,不仅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按照国家要求,教师的薪资待遇不能低于公务员,青岛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去年特地拿出6.8亿元给老师作为绩效工资,真正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且还提高了班主任的补贴,目前班主任的补贴提高到了每月800—1000元,通过薪酬制度的改革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青岛市对于乡村教师也增加了补助,让乡村教师能够留得住,教得好。

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要让每个教师都成为行家里手,就必须要提高专业素养。之前的教师技能培训是组织一个培训班,然后让所有老师都来,但效果并不好,没有考虑到每一个老师的真实需求。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指导之下,青岛市不再搞大水漫灌式的培训,而是给每一位老师提供精准的培训和个性的培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的培训科目,真正实现精准性和实效性。

一个好的校长成就一所好的学校

教师的工作是教学,而校长的工作是办学,校长要兼具教育家和政治家的素养。做一个教育家是校长的本分,校长要爱教育、懂教育而且会办教育,其次要具备政治家的素养,要懂政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理念,坚持党的领导,要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为了培养更多的名校长,让校长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青岛市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让校长成为一种职业,避免受到行政级别的限制。通过打破官本位的思维模式,让校长树立职业思想,进而可以专心、安心的办教育。在具体措施上设计了校长的选聘、调整和交流等一系列方针,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培养名校长是一个源源不断的工程,是一种长期的规划。为此,青岛市在校长和副校长一级建立梯队递补机制,校长退休之后能够保证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去年青岛市就选拔了一批副校长,同时还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45岁以下的副校长,这批副校长就是后备力量,将来要接任校长一职。校长一旦竞争上岗之后,会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包括组团培训和出国交流等项目,目的是为了让校长开拓眼界,提高治理能力。

给校长提供发展的平台和资源之后,还要放权给校长,提高学校管理的自主权。副校长的选拔、教师的招聘,包括职称的评定和绩效工资的调整,这些工作内容现在都由校长来负责,教育局不再过多的进行干涉。不只是放权给校长,还要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行“管、办、评” 分离的机制,将管理、办学和评价的权力分开,教育局来管教育,校长来办学校,同时引入第三方来评价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发展的真实评价。

教育供给侧改革下的青岛声音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要坚决克服这些问题。好学校首先是让家长、学生和社会满意的学校,而这绝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这两项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但不是唯一的追求,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更适合的发展机会,更多的交流机会,这是青岛教育改革的发力点和推进方向。谈到这一问题的时候,刘鹏照局长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之前的教育是做一盘菜,所有人都来吃,而现在要做一桌满汉全席,我们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由家长和学生来选择。

为了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青岛市提出了特色发展、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的理念。比如说青岛二中的特色是人才培养创新,青岛第十五中学的特色是人文教育,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的特色是海洋教育,青岛第九中学的特色是外语,青岛第十七中学的特色是美术等等。办学特色的千差万别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这也契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精致管理要求办学要以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这个主题,除此之外,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有文化气息。一个学生从一所学校毕业应该带有这所学校的特质和烙印,这个特质包含着品德、品味、学识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学校的品味和质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要践行品质立校的理念。

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青岛的普高率较低,因为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上普通高中,充分听取民意之后,教育局去年将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从52%提高到64%。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青岛市对升学政策进行了调整,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将录取依据由分数线改为分数带,改变了之前“一刀切”的政策方针,在分数带的范围之内学生可以自己决定上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这就大大提高了升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青岛市还设立了职高和普高的互通机制,学生在普通高中入学一年后如果感觉不适应,可以转到职业高中。随着改革的深入,希望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比例将不是教育局规定的,而是家长和学生选择的结果。

青岛市目前已经成立5个综合高中和16个普职融通班,融通班的出现打破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界限,希望借此淡化普高和职高的传统观念,普高和职高只是两种教育方向而已,并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要让社会消除这种等级观。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也迫切的需要技能人才。根据山东省的规定,到2022年的时候,只有职业高中的学生可以参加春季高考,而且30%的本科升学名额要落实到春季高考之中,大大提高了职业高中学生进入本科学校的机会,打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让所有孩子升学有通道,就业有渠道。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每个家庭都渴望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对于农村孩子,读书是改变个人命运最为重要的一条途径,他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更为深刻,教育是他们到达理想彼岸最为重要的过程。

“目前普遍存在着老百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城乡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刘鹏照局长直截了当的指出了问题所在。针对这一问题,青岛市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进程,设立教育集团的目的是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的发展和覆盖范围,提升办学质量,让教育更加公平。教育集团的具体组成为“1+N+X”,1代表集团化中心,N代表不同类别的学校,涵盖大学、中学、小学等,X则代表不同的机构组织,包括政府、企业、协会、个人等不同单位。去年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和青岛实验初中建立了教育集团,今年的计划是建立不低于10个教育集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在区市推进集团化办学,目的就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教育的脱贫攻坚也要持续推进。针对这一问题,青岛市今年将着重按照两条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本市的帮扶工作,农村地区的学校还要继续帮扶 ,不能让孩子因为没钱而上不起学,或者是中途退学,另外还有对外的教育扶贫任务,例如甘肃陇南、贵州安顺、山东菏泽、西藏日喀则等都是青岛市的扶贫对象,之前是向这些地区派支教老师,现在还可以依靠互联网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来支持教育薄弱地区办学。

科教兴国靠育人,百年大计冀教兴。教育质量关乎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回头看,收获满满,向前看,充满希望,在迈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青岛教育人将继续秉承传道授业的理念,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碧海蓝天下,倾听青岛教育人吐露心声——与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面对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文 | 刘震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先贤的智慧经久不衰,时代阔步向前,社会高速发展,中华民族对于教育的热忱并没有随时间消退,反而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浓烈。

作为齐鲁大地上最早一批开展对外交流的城市,青岛的教育兼具传统文化的底蕴和现代教育的气息,深度融合东西方文化之后,形成了具备民族属性和文化特色的先进教育理念。历史是最好的佐证,早在上世纪30年代,青岛教育界就涌现出了一批熠熠生辉的大师,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彪炳千秋的人物都曾和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产生深度的交集。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立足当下和展望未来,教育要应时代需求而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在习近平总书记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之下,教育供给侧改革也逐步迈入了深水区。疫情消退,万物复苏,正值全面开学之际,我们有幸与青岛教育局局长刘鹏照面对面交流,通过他对名师、名校、名校长的理解和感悟来倾听新时代教育改革下的青岛心声。

教师是教育之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基本三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工作,而教师在教育架构的三要素中扮演地基的角色,是整个系列工程的支撑。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和设计师,不仅肩负传播知识、传播理想的重任,同时还起到塑造人格和塑造灵魂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和岗位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岗位,教师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充满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让老师成为全社会最羡慕的一种职业。但提高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视程度不能光停留在精神鼓舞的层面,还要体现在物质层面,教师不仅要有名还要有实,不仅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按照国家要求,教师的薪资待遇不能低于公务员,青岛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去年特地拿出6.8亿元给老师作为绩效工资,真正实现了这一目标,而且还提高了班主任的补贴,目前班主任的补贴提高到了每月800—1000元,通过薪酬制度的改革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除此之外,青岛市对于乡村教师也增加了补助,让乡村教师能够留得住,教得好。

要想提高教育质量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要让每个教师都成为行家里手,就必须要提高专业素养。之前的教师技能培训是组织一个培训班,然后让所有老师都来,但效果并不好,没有考虑到每一个老师的真实需求。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指导之下,青岛市不再搞大水漫灌式的培训,而是给每一位老师提供精准的培训和个性的培训,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的培训科目,真正实现精准性和实效性。

一个好的校长成就一所好的学校

教师的工作是教学,而校长的工作是办学,校长要兼具教育家和政治家的素养。做一个教育家是校长的本分,校长要爱教育、懂教育而且会办教育,其次要具备政治家的素养,要懂政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理念,坚持党的领导,要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为了培养更多的名校长,让校长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青岛市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让校长成为一种职业,避免受到行政级别的限制。通过打破官本位的思维模式,让校长树立职业思想,进而可以专心、安心的办教育。在具体措施上设计了校长的选聘、调整和交流等一系列方针,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培养名校长是一个源源不断的工程,是一种长期的规划。为此,青岛市在校长和副校长一级建立梯队递补机制,校长退休之后能够保证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进来,去年青岛市就选拔了一批副校长,同时还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批45岁以下的副校长,这批副校长就是后备力量,将来要接任校长一职。校长一旦竞争上岗之后,会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包括组团培训和出国交流等项目,目的是为了让校长开拓眼界,提高治理能力。

给校长提供发展的平台和资源之后,还要放权给校长,提高学校管理的自主权。副校长的选拔、教师的招聘,包括职称的评定和绩效工资的调整,这些工作内容现在都由校长来负责,教育局不再过多的进行干涉。不只是放权给校长,还要让社会力量参与进来,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实行“管、办、评” 分离的机制,将管理、办学和评价的权力分开,教育局来管教育,校长来办学校,同时引入第三方来评价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于教育发展的真实评价。

教育供给侧改革下的青岛声音

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要坚决克服这些问题。好学校首先是让家长、学生和社会满意的学校,而这绝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这两项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但不是唯一的追求,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更适合的发展机会,更多的交流机会,这是青岛教育改革的发力点和推进方向。谈到这一问题的时候,刘鹏照局长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之前的教育是做一盘菜,所有人都来吃,而现在要做一桌满汉全席,我们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由家长和学生来选择。

为了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青岛市提出了特色发展、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的理念。比如说青岛二中的特色是人才培养创新,青岛第十五中学的特色是人文教育,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的特色是海洋教育,青岛第九中学的特色是外语,青岛第十七中学的特色是美术等等。办学特色的千差万别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这也契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精致管理要求办学要以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这个主题,除此之外,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有文化气息。一个学生从一所学校毕业应该带有这所学校的特质和烙印,这个特质包含着品德、品味、学识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学校的品味和质量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要践行品质立校的理念。

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青岛的普高率较低,因为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上普通高中,充分听取民意之后,教育局去年将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从52%提高到64%。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青岛市对升学政策进行了调整,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将录取依据由分数线改为分数带,改变了之前“一刀切”的政策方针,在分数带的范围之内学生可以自己决定上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这就大大提高了升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青岛市还设立了职高和普高的互通机制,学生在普通高中入学一年后如果感觉不适应,可以转到职业高中。随着改革的深入,希望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比例将不是教育局规定的,而是家长和学生选择的结果。

青岛市目前已经成立5个综合高中和16个普职融通班,融通班的出现打破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界限,希望借此淡化普高和职高的传统观念,普高和职高只是两种教育方向而已,并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要让社会消除这种等级观。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也迫切的需要技能人才。根据山东省的规定,到2022年的时候,只有职业高中的学生可以参加春季高考,而且30%的本科升学名额要落实到春季高考之中,大大提高了职业高中学生进入本科学校的机会,打通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让所有孩子升学有通道,就业有渠道。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秉承的理念,每个家庭都渴望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对于农村孩子,读书是改变个人命运最为重要的一条途径,他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更为深刻,教育是他们到达理想彼岸最为重要的过程。

“目前普遍存在着老百姓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城乡教育存在明显的差距”,刘鹏照局长直截了当的指出了问题所在。针对这一问题,青岛市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进程,设立教育集团的目的是通过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的发展和覆盖范围,提升办学质量,让教育更加公平。教育集团的具体组成为“1+N+X”,1代表集团化中心,N代表不同类别的学校,涵盖大学、中学、小学等,X则代表不同的机构组织,包括政府、企业、协会、个人等不同单位。去年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和青岛实验初中建立了教育集团,今年的计划是建立不低于10个教育集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在区市推进集团化办学,目的就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教育的脱贫攻坚也要持续推进。针对这一问题,青岛市今年将着重按照两条主线开展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本市的帮扶工作,农村地区的学校还要继续帮扶 ,不能让孩子因为没钱而上不起学,或者是中途退学,另外还有对外的教育扶贫任务,例如甘肃陇南、贵州安顺、山东菏泽、西藏日喀则等都是青岛市的扶贫对象,之前是向这些地区派支教老师,现在还可以依靠互联网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来支持教育薄弱地区办学。

科教兴国靠育人,百年大计冀教兴。教育质量关乎一个民族的荣辱兴衰,回头看,收获满满,向前看,充满希望,在迈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上,青岛教育人将继续秉承传道授业的理念,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