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内天猫双十一,京东618等电商品牌造节相比,亚马逊搭上黑色星期五这辆传统购物日快车,更加理所当然的被人们接受黑色星期五就是亚马逊的狂欢之日。关于黑色星期五的来源之说,这里不再细述。可以肯定的是,黑色星期五已成为亚马逊区隔其他B2C品牌的重要符号,而且这个符号比任何电商节日符号更具大范围的侵略性,尽管天猫双十一打出全球狂欢日的口号,但你我都知道声音仍是在国内扩撒。
黑色星期五能成为亚马逊区隔其他B2C品牌的符号确实是一点也不为过,当然其中也是有必然和偶然的联系。
作为老牌B2C电商品牌,亚马逊可以说是全球B2C的标杆,尤其是国内自营B2C老大哥京东的学习典范。自建物流体系,由单点突破的3C品类(亚马逊是图书品类)扩充至全品类,完善供应商渠道等等。但尴尬的是,亚马逊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却未与它的品牌知名度相匹配。根据《艾瑞2014年中国B2C在线零售商Top50研究报告》市场占有率(app装机量)来看,亚马逊远在top5之外,落后于小米科技在线商城。自然地,在全年销售总额上也远落后于天猫、京东、苏宁、小米等品牌。2013年的天猫全年销售总额4410亿元、京东1255亿元、苏宁易购284亿元....而排在第7的亚马逊中国只有149亿元。
这些数据对于用户来说可能一点意义都没有,但对于亚马逊却是进军国内B2C市场后的残酷事实。从侧面来看,亚马逊的品牌溢价能力在国内并没有得到体现,反而被拥有同样丰富品类,便捷支付及快速物流体验的国内B2C品牌吞食。加之,这些国内B2C品牌的用户体验日渐好评,已获得了更多用户的支持。老实说亚马逊的网站是时候改改了,不美观也不友好。因而,亚马逊若不被国内用户遗忘,就不得不构建品牌符号来作为区隔其他电商品牌。
黑色星期五便是一个为亚马逊构建的天然的品牌符号。尽管黑色星期五先与亚马逊,但在亚麻逊品牌体系下,黑色星期五其实是亚马逊品牌的一部分。
一是,国内电商品牌都通过自造品牌节日来囊括用户,让其在每年特定的时候甚至是长期的购物中记住有这么个品牌,曾经“邀请”他参与到品牌节日中,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让用户时刻记住谁才是他们购物时的首选。天猫就是最好的例子,尽管双十一群鹿角逐,但人们自然认为主角是天猫。二是,多年演变的黑色星期五已成为在线购物的符号,而对于国内用户,黑色星期五就是海购。在国内,海购是被诟病的一个词。在人们日益追求高品质的物质体验时,人们更加希望通过正宗、真实、高质量的渠道获取海外产品。而黑色星期五,在人们眼里是获取海外高质量产品的正宗渠道,那么谁能帮助他们获得呢?亚马逊无疑是最好选择。
亚马逊是国际电商品牌,因而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亚马逊能提供更多优质、正宗的海外品牌产品。事实上,亚马逊早已做好了准备,依托在美国本土及全球站点布局的优势,亚马逊已与CK、Marc by Marc Jacobs、Vivienne Westwood、Stuart Weitzman、Loeffler Randall、Diane von Furstenberg、Rebecca Minkoff等国际时尚潮牌达成合作,并整合全球资源,将他们并入亚马逊海外购的品类当中,只需等待黑色星期五的来临。除了丰富的品类外,亚马逊基于自身强大的物流体系,以直邮的方式来免掉人们对税点和产品运输安全的担忧。没错,人们购物买的还是安全。而亚马逊拥有正宗的、高质量的海外品牌供应渠道,拥有安全便捷运输服务,并提供同步价格的优惠,人们更加优先选择亚马逊进行海购。虽然天猫、京东、网易等都开通海购服务,但是在人们固有的认知里,亚马逊才是正宗的海购渠道。当然了,亚马逊也兑现了自己品牌的承诺。
所以,和双十一一样。双十一就是天猫的双十一,黑色星期五也理所当然是亚马逊的黑色星期五,其他电商若加入进来,则是为其加深人们对黑色星期五就是亚马逊这个符号的认知。而对于亚马逊来说,这也是区隔其他电商品牌的重要符号。
原创作者:seeran。公众号:知更鸟(seeran198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