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历经考证、实习,上海街头艺人与你在街头邂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历经考证、实习,上海街头艺人与你在街头邂逅

出没于上海大街小巷、繁华商圈的街头艺人们,逐渐成为了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他们也正变成上海城市形象亮丽的名片之一,是上海多元城市文化的精彩写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方卓然

编辑 | 刘素楠

尽管午后的天气有些许阴沉,夏日的暑气也未消散,8090组合主唱兼吉他手罗小罗还是如约来到静安公园广场。每次演出前,他会带着自己的吉他和音响设备,提前来到广场正中央调试15分钟,以保证最佳的演出效果。整理好演出设备后,他打开手机支架,在直播平台上全程直播街头演出。

很快,罗小罗的身边围满了一圈人。其中,有退休的上海爷叔,也有路过的游客,也不乏外国友人的身影。一些粉丝甚至会专程从外地来上海,专门在街头看一场8090组合的现场演出。

这是6月12日周五下午,静安公园广场上的日常一幕。67岁的老王是铁杆“街迷”,对静安公园的街头艺人如数家珍:“那个唱歌的小姑娘是广州人,这个写龙凤字的老师傅是安徽人,这些街头艺人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也去过五湖四海,但他们最后依旧选择扎根上海。”

位于南京西路1649号的静安公园是一座开放式都市公园,对面便是静安古寺,毗邻两大百货商场,周边写字楼林立。随着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开幕,上海街头艺人表演在外滩、南京路、淮海路、静安公园、徐家汇等多个区域上演。 

从2014年开始,工作日午饭过后,已退休的老王便会乘坐一个小时的地铁,从虹口区来到静安公园,只为在静安公园广场听上几个小时的街头音乐,再乘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回家。最近他来得更频繁了,周末也过来看看。每逢周末,静安公园广场更是热闹非凡,连他这种资深“街迷”都很难抢到一个观看位。

出没于上海大街小巷、繁华商圈的街头艺人们,逐渐成为了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他们也正变成上海城市形象亮丽的名片之一,是上海多元城市文化的精彩写照。

上海街头艺人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摄影:方卓然

2004年,当时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第一次在两会上提出建议,希望从立法上给有较高表演水平的街头艺人以“名分”,让街头艺术合法化。

这个建议对上海街头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老王回忆,以前在他家附近的虹口公园经常有街头艺人演奏萨克斯。但因为周边住宅小区较多,部分市民反映萨克斯演奏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前在虹口听萨克斯演奏,大家都要提心吊胆担心被附近居民举报,最后演变成只要有人带萨克斯进公园,管理处的人都会上前劝阻。”

后来,虹口公园的萨克斯演奏被叫停。老王心里难受了好一会儿,直到听说静安公园有街头表演,才决定来听听试试,没想到一听就是将近7年。

经过十年的酝酿,罗怀臻提出的这场试图赋予城市活力的试验,终于于2014年在上海的街头开始了。2014年10月25日,上海颁发首批街头艺人上岗证,8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在静安嘉里中心附近街头试演。由此,上海街头艺人成为了“正规军”。

“我去过很多国家,也见过很多外国的街头艺人,但是我觉得他们都不如上海管理得好。”老王认为,规范街头艺人是体现上海大都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在俄罗斯,一些街头艺人在表演结束后,会向游客讨要小费,甚至不给钱就不让走,但这种情况在上海不存在,每个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艺人打赏,绝对不会有强制消费的情况。

如今,上海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已经从最初第一批的8位扩展到现在200多位艺人,与首批试水者相比,越来越多街头艺人呈现出高学历,具有热爱艺术和职业表演的特点,他们中三分之二是25岁到35岁的年轻艺人。

罗小罗现场直播街头卖艺。摄影:方卓然

在静安公园西侧,做了十几年魔术气球表演的苏伟伟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戴着一顶蓝色小丑帽,穿着小丑特有的红白条纹衣服,手中的气球如变魔术般“花样百出”,在他手里变成了叮当猫、蝴蝶、花朵等等。

他今年刚刚考街头艺人上岗证,目前拿到了临时证件,还处于头两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满,他就可以拿到长期证件,正式成为一名上海街头艺人。

“过去,我通常是在家等着类似公司庆典、年会等商业演出来找我们,工作时间和地点非常被动,工作量也时多时少很不稳定。”苏伟伟透露,他在2018年就想去街头卖艺,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今年由于疫情的关系,大型集会变少,工作也变少。听说“地摊经济”越来越火,再加上夏天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享受户外时光,综合多方因素考量,他决定去考一个“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

据其介绍,考核分别有面试和笔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面试环节。个人形象礼仪、气球基础造型都是面试中需要考核的内容。“其实,考证对我们手艺人来说其实一点都不难,对于不懂的人可能就难于上青天了。”他笑着说。

面试考核官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的资深街头艺人担任。苏伟伟回忆:“除了业务能力,考核官看重的就是基本素养,比如他们会问一些有关保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会问一些从业相关的问题,比如在这个行业工作多久了,为什么想继续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与普通的商业演出相比,苏伟伟更喜欢在街头为大家带来演出。现在大都市里的工作、生活节奏太快,他希望大家可以在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走到街头听听音乐、看看演出,放松身心。“只要大家觉得街头艺人可以让生活舒缓一点,我们就很满足了。”

苏伟伟在街头表演魔术气球。摄影:方卓然

在静安公园广场东侧,龙凤字画家邢光海正埋头为游客创作属于龙凤字作品。一个行李箱、一张折叠桌、两个小马扎、一辆电动车让他来去自如,只需要10分钟,他就可以摆出一个工作台,台前铺满了他的艺术画作品。

工作台上,有一个写着客人名字、祝福的笔记本,除了中文上面还有英文、韩文、日文等,这个笔记本伴随着邢光海走过美国唐人街、日本横滨中华街、韩国等多国街头。

谈起在异国他乡的卖艺经历,邢光海津津乐道地说,每个国家的人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美国人喜欢画老鹰,日本人喜欢画樱花,在国外工作、生活一段时间,不仅可以学一些当地的语言,还会收获很多有趣的见闻。“定居上海做街头艺人以后,遇到外国游客,我还是能说几句外语,不让外国人小瞧中国的手艺人。”

邢光海正在埋头为游客创作属于自己的龙凤字作品。摄影:方卓然

在梧桐树下的演出现场,擅长唱流行音乐和情歌的罗小罗和搭档,被上海爷叔点了一曲老歌《夜来香》。尽管并不熟悉这首曲子,但为了满足现场观众的要求,罗小罗还是弹唱了《夜来香》的副歌部分。

在他的网络直播间里,部分网友当即评论指出弹奏的和弦有错误。罗小罗马上回应道,因为不太熟悉这首歌,所以凭借印象用了比较熟悉的和弦,但听现场演奏的魅力就在于此,也许会有一点小瑕疵,但还是会坚持演奏下去。听到罗小罗的解释后,现场的观众鼓励他:“没关系,我们都觉得很好听。”

被可怜和被欣赏,是乞讨和街头艺术的主要区别。

根据上海市演出协会的14项职业公约,上海的街头艺人,必须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表演者,每位艺人需要签订“不定价、不销售、不乞讨、不扰民”等上岗守则,遵循“定点、定时、定人、定事”原则,上岗证定时更换,如有违规行为、随意改变演出时间、地点、内容,将被取消表演资格。

演出前,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将向街头艺人提供一份标注演出时间、地点的表格,由艺人们自由上报。根据上报情况,行业协会再出具详细的演出情况表,表明人员、时间、地点等。在现场,行业协会将对接安保,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规范、细致的街头的管理是上海街头艺术发展的一大特色,多个外地城市还曾来考察取经。

“静安公园地处闹市区,居民比较少,表演者又经过正规培训,演出效果不仅质量高,而且现场歌手每3个小时都会轮岗,曲风也变得多样了,每天来都有新感受。”老王说。

罗小罗认为,上海并不缺少懂得欣赏街头艺术的民众,正是严格规范的管理措施为街头艺术带来了优越的演出环境。

在上海的大街上,愿意为街头艺人的歌声驻足聆听的观众不在少数,人们也不吝惜在一曲歌罢为表演买单。那天下午,一位观众被乐队的情歌打动,眼眶泛红地走到琴盒前留下两张百元大钞,还没等歌曲结束,就消失在人海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历经考证、实习,上海街头艺人与你在街头邂逅

出没于上海大街小巷、繁华商圈的街头艺人们,逐渐成为了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他们也正变成上海城市形象亮丽的名片之一,是上海多元城市文化的精彩写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方卓然

编辑 | 刘素楠

尽管午后的天气有些许阴沉,夏日的暑气也未消散,8090组合主唱兼吉他手罗小罗还是如约来到静安公园广场。每次演出前,他会带着自己的吉他和音响设备,提前来到广场正中央调试15分钟,以保证最佳的演出效果。整理好演出设备后,他打开手机支架,在直播平台上全程直播街头演出。

很快,罗小罗的身边围满了一圈人。其中,有退休的上海爷叔,也有路过的游客,也不乏外国友人的身影。一些粉丝甚至会专程从外地来上海,专门在街头看一场8090组合的现场演出。

这是6月12日周五下午,静安公园广场上的日常一幕。67岁的老王是铁杆“街迷”,对静安公园的街头艺人如数家珍:“那个唱歌的小姑娘是广州人,这个写龙凤字的老师傅是安徽人,这些街头艺人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也去过五湖四海,但他们最后依旧选择扎根上海。”

位于南京西路1649号的静安公园是一座开放式都市公园,对面便是静安古寺,毗邻两大百货商场,周边写字楼林立。随着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开幕,上海街头艺人表演在外滩、南京路、淮海路、静安公园、徐家汇等多个区域上演。 

从2014年开始,工作日午饭过后,已退休的老王便会乘坐一个小时的地铁,从虹口区来到静安公园,只为在静安公园广场听上几个小时的街头音乐,再乘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回家。最近他来得更频繁了,周末也过来看看。每逢周末,静安公园广场更是热闹非凡,连他这种资深“街迷”都很难抢到一个观看位。

出没于上海大街小巷、繁华商圈的街头艺人们,逐渐成为了城市里流动的风景线。他们也正变成上海城市形象亮丽的名片之一,是上海多元城市文化的精彩写照。

上海街头艺人吸引市民游客驻足。摄影:方卓然

2004年,当时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罗怀臻第一次在两会上提出建议,希望从立法上给有较高表演水平的街头艺人以“名分”,让街头艺术合法化。

这个建议对上海街头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老王回忆,以前在他家附近的虹口公园经常有街头艺人演奏萨克斯。但因为周边住宅小区较多,部分市民反映萨克斯演奏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前在虹口听萨克斯演奏,大家都要提心吊胆担心被附近居民举报,最后演变成只要有人带萨克斯进公园,管理处的人都会上前劝阻。”

后来,虹口公园的萨克斯演奏被叫停。老王心里难受了好一会儿,直到听说静安公园有街头表演,才决定来听听试试,没想到一听就是将近7年。

经过十年的酝酿,罗怀臻提出的这场试图赋予城市活力的试验,终于于2014年在上海的街头开始了。2014年10月25日,上海颁发首批街头艺人上岗证,8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在静安嘉里中心附近街头试演。由此,上海街头艺人成为了“正规军”。

“我去过很多国家,也见过很多外国的街头艺人,但是我觉得他们都不如上海管理得好。”老王认为,规范街头艺人是体现上海大都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在俄罗斯,一些街头艺人在表演结束后,会向游客讨要小费,甚至不给钱就不让走,但这种情况在上海不存在,每个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艺人打赏,绝对不会有强制消费的情况。

如今,上海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已经从最初第一批的8位扩展到现在200多位艺人,与首批试水者相比,越来越多街头艺人呈现出高学历,具有热爱艺术和职业表演的特点,他们中三分之二是25岁到35岁的年轻艺人。

罗小罗现场直播街头卖艺。摄影:方卓然

在静安公园西侧,做了十几年魔术气球表演的苏伟伟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戴着一顶蓝色小丑帽,穿着小丑特有的红白条纹衣服,手中的气球如变魔术般“花样百出”,在他手里变成了叮当猫、蝴蝶、花朵等等。

他今年刚刚考街头艺人上岗证,目前拿到了临时证件,还处于头两个月的实习期。实习期满,他就可以拿到长期证件,正式成为一名上海街头艺人。

“过去,我通常是在家等着类似公司庆典、年会等商业演出来找我们,工作时间和地点非常被动,工作量也时多时少很不稳定。”苏伟伟透露,他在2018年就想去街头卖艺,但一直没有付诸行动。今年由于疫情的关系,大型集会变少,工作也变少。听说“地摊经济”越来越火,再加上夏天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享受户外时光,综合多方因素考量,他决定去考一个“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

据其介绍,考核分别有面试和笔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面试环节。个人形象礼仪、气球基础造型都是面试中需要考核的内容。“其实,考证对我们手艺人来说其实一点都不难,对于不懂的人可能就难于上青天了。”他笑着说。

面试考核官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的资深街头艺人担任。苏伟伟回忆:“除了业务能力,考核官看重的就是基本素养,比如他们会问一些有关保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会问一些从业相关的问题,比如在这个行业工作多久了,为什么想继续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与普通的商业演出相比,苏伟伟更喜欢在街头为大家带来演出。现在大都市里的工作、生活节奏太快,他希望大家可以在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走到街头听听音乐、看看演出,放松身心。“只要大家觉得街头艺人可以让生活舒缓一点,我们就很满足了。”

苏伟伟在街头表演魔术气球。摄影:方卓然

在静安公园广场东侧,龙凤字画家邢光海正埋头为游客创作属于龙凤字作品。一个行李箱、一张折叠桌、两个小马扎、一辆电动车让他来去自如,只需要10分钟,他就可以摆出一个工作台,台前铺满了他的艺术画作品。

工作台上,有一个写着客人名字、祝福的笔记本,除了中文上面还有英文、韩文、日文等,这个笔记本伴随着邢光海走过美国唐人街、日本横滨中华街、韩国等多国街头。

谈起在异国他乡的卖艺经历,邢光海津津乐道地说,每个国家的人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美国人喜欢画老鹰,日本人喜欢画樱花,在国外工作、生活一段时间,不仅可以学一些当地的语言,还会收获很多有趣的见闻。“定居上海做街头艺人以后,遇到外国游客,我还是能说几句外语,不让外国人小瞧中国的手艺人。”

邢光海正在埋头为游客创作属于自己的龙凤字作品。摄影:方卓然

在梧桐树下的演出现场,擅长唱流行音乐和情歌的罗小罗和搭档,被上海爷叔点了一曲老歌《夜来香》。尽管并不熟悉这首曲子,但为了满足现场观众的要求,罗小罗还是弹唱了《夜来香》的副歌部分。

在他的网络直播间里,部分网友当即评论指出弹奏的和弦有错误。罗小罗马上回应道,因为不太熟悉这首歌,所以凭借印象用了比较熟悉的和弦,但听现场演奏的魅力就在于此,也许会有一点小瑕疵,但还是会坚持演奏下去。听到罗小罗的解释后,现场的观众鼓励他:“没关系,我们都觉得很好听。”

被可怜和被欣赏,是乞讨和街头艺术的主要区别。

根据上海市演出协会的14项职业公约,上海的街头艺人,必须是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表演者,每位艺人需要签订“不定价、不销售、不乞讨、不扰民”等上岗守则,遵循“定点、定时、定人、定事”原则,上岗证定时更换,如有违规行为、随意改变演出时间、地点、内容,将被取消表演资格。

演出前,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将向街头艺人提供一份标注演出时间、地点的表格,由艺人们自由上报。根据上报情况,行业协会再出具详细的演出情况表,表明人员、时间、地点等。在现场,行业协会将对接安保,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规范、细致的街头的管理是上海街头艺术发展的一大特色,多个外地城市还曾来考察取经。

“静安公园地处闹市区,居民比较少,表演者又经过正规培训,演出效果不仅质量高,而且现场歌手每3个小时都会轮岗,曲风也变得多样了,每天来都有新感受。”老王说。

罗小罗认为,上海并不缺少懂得欣赏街头艺术的民众,正是严格规范的管理措施为街头艺术带来了优越的演出环境。

在上海的大街上,愿意为街头艺人的歌声驻足聆听的观众不在少数,人们也不吝惜在一曲歌罢为表演买单。那天下午,一位观众被乐队的情歌打动,眼眶泛红地走到琴盒前留下两张百元大钞,还没等歌曲结束,就消失在人海中。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