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年轻人 养老保险覆盖到你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年轻人 养老保险覆盖到你了吗?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都处于较低水平,专家认为养老保险业务前景大有可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老年人口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到2052年,每三个中国人中将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障和商业养老保险覆盖率还未达标。

11月29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社部社保研究所等五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下称《报告》),填补了将养老变量可视化方面的空白,其中发布的养老储备指数是对养老储备的稳定度、充足度、认知度,对效益进行系统调查和全方位数据测量的综合指数。

《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59.7分,接近评价基础标准,表明目前状况基本满足了城市职工养老储备要求,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但还处于较低水平。由国家财政负担的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到2014年末两者合计覆盖到8.42亿人,总体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14年年末各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55万亿。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解读《报告》,称主要差距体现在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覆盖率发育不足,总覆盖率不足整个养老资产的15%。

主要问题集中在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方面。中国早已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但发展比较缓慢。截至到2014年末,在全国1500多万个企业中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只有7.33万个,覆盖职工人数只有2293万人。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差距也很大。企业职工只能获得退休前待遇的30%-40%作为退休金,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还是要高出企业职工很多,预计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两方面仍然还会存在不小的差距。

此外,尽管各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了一些面向公众的养老保险或年金产品,但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以及资金规模都还比较小。对此,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表示,未来,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尤为迫切也较为可行。建立和实施“个人养老账户”,即“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首先意味着存在年轻人对养老重要性认知度不足的问题。《报告》显示,未覆盖人群主要集中于30岁以下的年轻职工,比例高达20.1%,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每5个人就有1个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这一年龄段未参保人数占全部年龄段未参保人数的70.9%。未来提高年轻人的参保覆盖率将是政策方向。

同时,从参保险种看,企业年金计划和各种商业性保险(养老和医疗等)是职工养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进一步提高职工养老储备指数的必然选择。但受访者中,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比例仅为33.5%,而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比为41.3%。另外,企业没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险、商业意外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中任何一项的受访者高达38.3%;而个人没有购买上述任何保险产品的比例为42%。

另外,中国居民理财的偏好比较单一。调查显示,受访者(含家庭)平均金融资产为59.8万元。多数受访者消费比较理性,且具有较强的储蓄和理财意识。选择银行储蓄的人占79.8%,其次是住房等不动产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而倾向基金、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分别只有37.1%、31.9%和15.8%。

未来,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投资管理,职业年金的破冰,还是未来个人税延政策的推出等,都将极大带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规模。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为在养老保障领域实现全覆盖,要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其中包括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3900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并将15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转为由新建立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养老金。

平安养老保险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数据显示,2014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3.5万亿,假如释放1/3规模,进入市场化投资管理,将有1万亿以上的规模;2014年企业年金累积基金达7600多亿,而根据过往数据,预计未来每年有1000亿的增量;随着职业年金“破冰”,假设3年内机关事业单位逐步建立完毕,规模将达到1500亿,职业年金每年的增量也将达到1500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年轻人 养老保险覆盖到你了吗?

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都处于较低水平,专家认为养老保险业务前景大有可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老年人口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到2052年,每三个中国人中将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保障和商业养老保险覆盖率还未达标。

11月29日,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社部社保研究所等五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下称《报告》),填补了将养老变量可视化方面的空白,其中发布的养老储备指数是对养老储备的稳定度、充足度、认知度,对效益进行系统调查和全方位数据测量的综合指数。

《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中城市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为59.7分,接近评价基础标准,表明目前状况基本满足了城市职工养老储备要求,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但还处于较低水平。由国家财政负担的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到2014年末两者合计覆盖到8.42亿人,总体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14年年末各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3.55万亿。

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解读《报告》,称主要差距体现在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覆盖率发育不足,总覆盖率不足整个养老资产的15%。

主要问题集中在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方面。中国早已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但发展比较缓慢。截至到2014年末,在全国1500多万个企业中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只有7.33万个,覆盖职工人数只有2293万人。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差距也很大。企业职工只能获得退休前待遇的30%-40%作为退休金,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还是要高出企业职工很多,预计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两方面仍然还会存在不小的差距。

此外,尽管各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了一些面向公众的养老保险或年金产品,但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以及资金规模都还比较小。对此,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郑秉文表示,未来,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尤为迫切也较为可行。建立和实施“个人养老账户”,即“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首先意味着存在年轻人对养老重要性认知度不足的问题。《报告》显示,未覆盖人群主要集中于30岁以下的年轻职工,比例高达20.1%,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每5个人就有1个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这一年龄段未参保人数占全部年龄段未参保人数的70.9%。未来提高年轻人的参保覆盖率将是政策方向。

同时,从参保险种看,企业年金计划和各种商业性保险(养老和医疗等)是职工养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进一步提高职工养老储备指数的必然选择。但受访者中,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人数比例仅为33.5%,而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占比为41.3%。另外,企业没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险、商业意外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中任何一项的受访者高达38.3%;而个人没有购买上述任何保险产品的比例为42%。

另外,中国居民理财的偏好比较单一。调查显示,受访者(含家庭)平均金融资产为59.8万元。多数受访者消费比较理性,且具有较强的储蓄和理财意识。选择银行储蓄的人占79.8%,其次是住房等不动产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而倾向基金、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分别只有37.1%、31.9%和15.8%。

未来,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化投资管理,职业年金的破冰,还是未来个人税延政策的推出等,都将极大带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规模。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为在养老保障领域实现全覆盖,要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其中包括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3900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纳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并将15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转为由新建立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养老金。

平安养老保险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数据显示,2014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3.5万亿,假如释放1/3规模,进入市场化投资管理,将有1万亿以上的规模;2014年企业年金累积基金达7600多亿,而根据过往数据,预计未来每年有1000亿的增量;随着职业年金“破冰”,假设3年内机关事业单位逐步建立完毕,规模将达到1500亿,职业年金每年的增量也将达到1500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