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入画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入画图

一幅大美公园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锦绣画卷正在郫都广褒大地徐徐展开。

文 | 邓江

城市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关系。刚刚过去的五月,成都市郫都区菁蓉湖中央商务区火了。260亩的水面波光粼粼,翡翠项链般的环湖绿道花团锦簇,市民或在绿道自由漫步欣赏湖光山色,或在运动场里挥汗如雨,或在RUHE咖啡品味一杯醇香的咖啡一本好书,度过一个闲适的下午。一处“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公园城市菁蓉湖中央商务区新场景靓丽呈现,构筑起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电子产业集群、国际会议中心、国际酒店、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等强势崛起。

菁蓉湖中央商务区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生活、高科技人才、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承接地。周边已布局建设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都现代工业港、国盾融合创新中心、成灌高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走廊等产业链生态圈重点项目。

菁蓉湖的北岸,正在建设中的300亩536套高端人才公寓,与佛罗伦萨奥特莱斯广场相连;湖的东岸是已经投运的科研创新融合的创客公园、双创示范基地和电子科大逆向创新孵化器;湖的南岸是为5G配套吸波材料的国家电磁辐射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数码港大数据产业基地、华通创志、苏试试验等多个重点科创企业;湖的西岸,则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未来空间,已成功引进全球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企业“随锐科技”、中国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软通动力”。周边配套还建成政务服务中心、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泡桐树小学、蜀都石室学校、爱思瑟国际学校等。

该区始终坚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个城市新型社区”理念,泛菁蓉湖中央商务区同步建成书院、双柏等国际化社区,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生活消费中心和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区夯实了坚实基础。

价值转化:塑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标杆

 多利农庄 

“公园城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而实际上,“公园城市”的内涵在于建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

郫都区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有利契机,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格局,出台《加快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助推郫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绿色发展二十条等15个政策意见,建成公园135个、绿道354公里、精品林盘14个,形成“田成片、树成簇、水成网”川西平原美景30万亩,实现生态本底景观化、品质化。郫都大地上,正以绿道为脉络、以农田为景观、以城镇为景区,全力推进全域公园化、景区化建设,再现美丽天府胜景。截至目前,依托重大项目带动片区融合发展,引进陌上花开、实力田园等26个重大项目,带动全区17村整体联动发展,形成天府艺博园艺术乡村新形态。

 桤木河公园

当前,郫都区正围绕“1558”(1个城市主城区+5条城乡融合发展走廊+5个产业功能区+8个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走廊工程建设,以成灌高速、成灌高铁、国道317线、蜀源大道和清水河为轴,建设5条城乡融合示范走廊。同时,重点打造安德川菜小镇、团结影视文创小镇、三道堰亲水度假小镇、唐昌幸福战旗文旅小镇等8个精品旅游小镇,建设城乡融合先行区、公园城市示范区。

顶层设计:项目支撑助推高质量发展

站高谋远,构建具有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彰显公园城市美学价值。两年多来,郫都区坚持“公园城市”营城理念,注重空间优化设计,严格对标“西控”战略要求,加强城市顶层设计,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先后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域规划修订完善;引进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菁蓉湖片区景观设计;全球征集望丛文化产业园总体策划及概念设计方案;完成锦城公园郫都片区竞争性设计;完成东部新城片区方案设计;完成唐昌等5个特色镇总体规划方案。

南北大道节点效果图

谋定而后动。2019年,郫都区引进龙湖集团、金茂集团等龙头企业统筹推进智慧科技城等4个片区综合开发与运营。有序推进梓潼宫站等TOD建设。启动4个特色商圈、6条特色街区建设,在建商业综合体10个245万平方米,石犀里全景餐饮商业街、凯德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建成投运,改造升级菁蓉街、太清路美食街。探索“公园+首店”经济新模式,新增品牌首店8家。蜀源立交投入运行,有轨电车蓉2号线建成投运,地铁6号线全线洞通,投资1.8亿建成中信大道,城市有了“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另一条大道望丛中路等一批道路正加快打造。实施“两拆一增”项目39个,改造背街小巷6条、老旧院落23个。磨底河、桤木河公园全面建成,完成石牛公园改造提升。新建38.4公里城区级、社区级绿道,新增绿地101.5万平方米。

梓潼宫站TOD综合开发项目效果图

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功能,支撑在园区,机制是保障。相继引入绿城集团等企业投资200亿建设国际川菜小镇,为川菜文化传播、三次产业融合搭建新平台。引进春天花乐园建成中国西南花木集散中心,2019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辐射全国8个省市和7个国家地区,初步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花卉产业,整合运营服务平台和产业交流共享平台。引入天豪国际投资40亿元建设看川国家地标品牌农业博览园,搭建产品展销、品牌孵化、线上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改革赋能:新消费新场景风生水起

郫都区持续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结合川西林盘保护开发,充分整合低效农用地、闲置宅基地、荒滩地和水面,植入农业、文旅等产业项目,营造多元新型消费场景。

“花园里”新消费场景

引进红灯笼、北京建工等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打造“泥巴小院”、花园里、望丛釜等集“吃、购、娱、游”为一体的新消费场景。

“石犀里”城市商圈

围绕石犀里、海骏达等8大城市商圈建设,引导支持餐饮、零售等企业,将夜游、夜购、夜食与街头艺术表演、艺术品拍卖、文创产品展销等有机融合,充分激发消费潜力,营造夜间生活消费新场景。

种业硅谷

由国投公司投资1.7亿元,修复林盘群落,引进“种业硅谷”等项目,建成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水隐桑田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造研学游学新场景。引入北京万鸿、九舍文旅等公司,整合闲置农房、林盘等资源,打造共享农庄、共享田园,形成农科村、安龙村等5个民宿群落,营造“川西民宿酒店+”体验新场景。

一幅大美公园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锦绣画卷正在郫都广褒大地徐徐展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入画图

一幅大美公园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锦绣画卷正在郫都广褒大地徐徐展开。

文 | 邓江

城市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关系。刚刚过去的五月,成都市郫都区菁蓉湖中央商务区火了。260亩的水面波光粼粼,翡翠项链般的环湖绿道花团锦簇,市民或在绿道自由漫步欣赏湖光山色,或在运动场里挥汗如雨,或在RUHE咖啡品味一杯醇香的咖啡一本好书,度过一个闲适的下午。一处“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公园城市菁蓉湖中央商务区新场景靓丽呈现,构筑起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电子产业集群、国际会议中心、国际酒店、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等强势崛起。

菁蓉湖中央商务区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生活、高科技人才、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承接地。周边已布局建设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都现代工业港、国盾融合创新中心、成灌高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走廊等产业链生态圈重点项目。

菁蓉湖的北岸,正在建设中的300亩536套高端人才公寓,与佛罗伦萨奥特莱斯广场相连;湖的东岸是已经投运的科研创新融合的创客公园、双创示范基地和电子科大逆向创新孵化器;湖的南岸是为5G配套吸波材料的国家电磁辐射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数码港大数据产业基地、华通创志、苏试试验等多个重点科创企业;湖的西岸,则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未来空间,已成功引进全球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企业“随锐科技”、中国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软通动力”。周边配套还建成政务服务中心、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泡桐树小学、蜀都石室学校、爱思瑟国际学校等。

该区始终坚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个城市新型社区”理念,泛菁蓉湖中央商务区同步建成书院、双柏等国际化社区,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生活消费中心和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区夯实了坚实基础。

价值转化:塑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标杆

 多利农庄 

“公园城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而实际上,“公园城市”的内涵在于建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

郫都区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有利契机,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格局,出台《加快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助推郫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绿色发展二十条等15个政策意见,建成公园135个、绿道354公里、精品林盘14个,形成“田成片、树成簇、水成网”川西平原美景30万亩,实现生态本底景观化、品质化。郫都大地上,正以绿道为脉络、以农田为景观、以城镇为景区,全力推进全域公园化、景区化建设,再现美丽天府胜景。截至目前,依托重大项目带动片区融合发展,引进陌上花开、实力田园等26个重大项目,带动全区17村整体联动发展,形成天府艺博园艺术乡村新形态。

 桤木河公园

当前,郫都区正围绕“1558”(1个城市主城区+5条城乡融合发展走廊+5个产业功能区+8个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走廊工程建设,以成灌高速、成灌高铁、国道317线、蜀源大道和清水河为轴,建设5条城乡融合示范走廊。同时,重点打造安德川菜小镇、团结影视文创小镇、三道堰亲水度假小镇、唐昌幸福战旗文旅小镇等8个精品旅游小镇,建设城乡融合先行区、公园城市示范区。

顶层设计:项目支撑助推高质量发展

站高谋远,构建具有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现代的城市形态,彰显公园城市美学价值。两年多来,郫都区坚持“公园城市”营城理念,注重空间优化设计,严格对标“西控”战略要求,加强城市顶层设计,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先后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域规划修订完善;引进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菁蓉湖片区景观设计;全球征集望丛文化产业园总体策划及概念设计方案;完成锦城公园郫都片区竞争性设计;完成东部新城片区方案设计;完成唐昌等5个特色镇总体规划方案。

南北大道节点效果图

谋定而后动。2019年,郫都区引进龙湖集团、金茂集团等龙头企业统筹推进智慧科技城等4个片区综合开发与运营。有序推进梓潼宫站等TOD建设。启动4个特色商圈、6条特色街区建设,在建商业综合体10个245万平方米,石犀里全景餐饮商业街、凯德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建成投运,改造升级菁蓉街、太清路美食街。探索“公园+首店”经济新模式,新增品牌首店8家。蜀源立交投入运行,有轨电车蓉2号线建成投运,地铁6号线全线洞通,投资1.8亿建成中信大道,城市有了“上班的路、回家的路”,另一条大道望丛中路等一批道路正加快打造。实施“两拆一增”项目39个,改造背街小巷6条、老旧院落23个。磨底河、桤木河公园全面建成,完成石牛公园改造提升。新建38.4公里城区级、社区级绿道,新增绿地101.5万平方米。

梓潼宫站TOD综合开发项目效果图

核心在产业,关键在功能,支撑在园区,机制是保障。相继引入绿城集团等企业投资200亿建设国际川菜小镇,为川菜文化传播、三次产业融合搭建新平台。引进春天花乐园建成中国西南花木集散中心,2019年交易额突破20亿元,辐射全国8个省市和7个国家地区,初步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花卉产业,整合运营服务平台和产业交流共享平台。引入天豪国际投资40亿元建设看川国家地标品牌农业博览园,搭建产品展销、品牌孵化、线上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改革赋能:新消费新场景风生水起

郫都区持续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结合川西林盘保护开发,充分整合低效农用地、闲置宅基地、荒滩地和水面,植入农业、文旅等产业项目,营造多元新型消费场景。

“花园里”新消费场景

引进红灯笼、北京建工等跨界融合、延伸产业链,打造“泥巴小院”、花园里、望丛釜等集“吃、购、娱、游”为一体的新消费场景。

“石犀里”城市商圈

围绕石犀里、海骏达等8大城市商圈建设,引导支持餐饮、零售等企业,将夜游、夜购、夜食与街头艺术表演、艺术品拍卖、文创产品展销等有机融合,充分激发消费潜力,营造夜间生活消费新场景。

种业硅谷

由国投公司投资1.7亿元,修复林盘群落,引进“种业硅谷”等项目,建成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水隐桑田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营造研学游学新场景。引入北京万鸿、九舍文旅等公司,整合闲置农房、林盘等资源,打造共享农庄、共享田园,形成农科村、安龙村等5个民宿群落,营造“川西民宿酒店+”体验新场景。

一幅大美公园城市、城乡融合发展的锦绣画卷正在郫都广褒大地徐徐展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