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后“债务危机”时代,江苏头部民企度过至暗时刻了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后“债务危机”时代,江苏头部民企度过至暗时刻了吗?

共同走出“至暗时刻”。

文|财经无忌

两年前,瑞·达利欧写出《债务危机》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这本书几乎成为一个预言。因为就在本书出版前后,中国的民营企业接二连三遇到了“债务危机”,从万达到海航,从华信到安邦,从中国最大民企魏桥集团到资本帝国“明天系”,曾经的明星企业都或多或少经历了一次“至暗时刻”,有的渡劫成功,有的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也正是在这一轮“债务危机”中,江苏的民营企业同样遭遇过困境,曾经的“一方首富”几乎集体步入“危局”。

2018年6月,三胞集团对雨润集团的5.5亿元担保逾期,将其流动性紧张的风险首次曝光,紧接着三胞集团旗下南京新百收购复牌后遭遇连续跌停,更直接推倒了三胞集团流动性危机的多米诺骨牌。

同年7月,资管计划构成实质违约,正式宣告三胞集团爆雷。

作为地方明星企业,三胞集团得到了紧急救助。9月,三胞集团金融债委会成立大会召开。

会上,三胞集团实控人,前“南京首富”袁亚非喊话金融机构,对于银行承销的三胞集团债券,希望由承销银行表内贷款承接;对于券商承销的非银行认购债券,则由债委会协调新增120亿元资金兑付。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袁亚非恐怕是忘了三胞集团当初是如何陷入“债务危机”的。

当年在海外一路“买买买”的大手笔早就为今日的爆雷埋下了伏笔。

彼时,三胞集团的资产从300多亿元迅速扩张至接近千亿的规模,而袁亚非本人的“纸面财富”更是等比例膨胀,成为“金陵首富”,随之而来的是600亿元债务压顶。

危若累卵,袁亚非首先想到的是竟然是再借120亿。

难怪有金融机构直言,三胞集团提出的诉求对自身现状缺乏清醒的认识。

三胞集团要回笼资金其实很简单,“中华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几乎有一半的商业地产项目归三胞集团所有,资产价值远远超过600亿元。“金陵首富”完全可以效仿“中国首富”王健林卖资产还债。

不过,袁亚非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意向。

反而是虚虚实实的不断放出利好消息刺激上市公司股价,缓解爆仓压力。

忽而进军区块链,忽而获中国信达百亿资金支持都一度让三胞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股价飞速涨停,结果却又被曝消息落空,徒留给投资人和债权人一地鸡毛和一脸懵逼。

虽然尚未完全走出“危局”,三胞集团家底尚在,又有地方救助,最终度过难关应是大概率事件。

无独有偶,丰盛集团同样在2018年触礁。

当年12月25日,丰盛集团公告公司有约12.78亿元到期债券未能偿还,并可能触发5只债券总计45亿元提前还款条款涉及违约债券共11只。

“扬子江大鳄”爆雷了?一时间,丰盛集团的港股投资者如坠冰窟。

因为彼时的丰盛集团可是被称为下一个“复星国际”的明星企业。同在港股上市,腾讯市值上涨240倍用了12年,而丰盛控股只用了3年,市值就从3亿港元飙升到700多亿。

丰盛集团实控人季昌群也借此登上“江苏首富”的宝座。

只不过季昌群“暴富”的基石并不稳固。先是凭借着赖小民的关系攀上中国华融这棵大树,后又通过湖北首富阎志与“卓尔系”暗通款曲,交叉持股彼此拉抬股价,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

等到潮水退去,才发现不过是一群裸泳的“大鳄”。

成名更早的“江苏首富”祝义才更明白个中酸楚,从水产起家到建立“雨润帝国”,再到宴席终了,曲终人散。祝义才历经商海浮沉,千亿雨润犹如江海孤舟,在一片暗滩与礁石间摸索前行。

“长三角名企”福中集团曾四处出击,一会在成都投资20亿布子西南总部,一会又将山东区域总部落户济南,继而挥师北上将北方区域总部落子天津,甚至于还在纽约、柏林、以色列、中国香港设立了北美、欧洲、中东、亚洲4个州际总部,开启全球布局之路。

连续出击的背后,福中集团实控人杨宗义已于今年被下发限制消费令,而福中集团也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毛纺巨子”阳光集团一直是“优等生”,却不料在今年因实控人陆克平被证监会处罚终身市场禁入而泛起微澜,其所持江苏阳光股权已接近全数质押,负债已突破百亿规模。

同是因为资本市场踩了红线,文峰集团因与“私募一哥”徐翔的牵连而一度沉寂,今年则有重新翻腾之势。而康得新则由于百亿造假而面临强制退市。

种种危局,各有艰难。

这些曾经的江苏头部民企几乎同步深陷“债务危机”,而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难题待解或已解。同时,在这些主动或被动卷入“债务危机”的江苏民企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江苏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过去周期性波动的影子。

的确,过去几年江苏的头部民企许多都遭遇过一波低潮,甚至接连爆雷,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民企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起死回生?或者走出低谷?经历“债务危机”的江苏民企在经营上遇到了哪些共性难题,又有哪些个性原因?在全国范围内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这是我们所关注的,也是所有关注江苏民营经济的人都关心的话题。

正如达利欧在《原则:生活和工作》中所认为的那样,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发生的,所以通过研究事物的规律,人们可以理解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制定妥善应对的原则。

我们希望通过《后“债务危机”时代的江苏民企》系列文章能够管窥一二,为后来者殷鉴,避免重走弯路,让江苏民企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同时,从中我们也能看到纵然遭遇挫折,江苏民企的韧性仍然顽强,抗风险能力更是进一步增强,甚至许多民企早已“轻舟已过万重山”,迈向新的发展征程。这既是因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吃水线深、回旋余地足,也是由于江苏经济尊重市场规律、善于自我调节、灵活运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进行操盘的必然结果。

在后“债务危机”时代,我们更加希望江苏民企共同走出“至暗时刻”,到新的商业世界“乘风破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后“债务危机”时代,江苏头部民企度过至暗时刻了吗?

共同走出“至暗时刻”。

文|财经无忌

两年前,瑞·达利欧写出《债务危机》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这本书几乎成为一个预言。因为就在本书出版前后,中国的民营企业接二连三遇到了“债务危机”,从万达到海航,从华信到安邦,从中国最大民企魏桥集团到资本帝国“明天系”,曾经的明星企业都或多或少经历了一次“至暗时刻”,有的渡劫成功,有的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

也正是在这一轮“债务危机”中,江苏的民营企业同样遭遇过困境,曾经的“一方首富”几乎集体步入“危局”。

2018年6月,三胞集团对雨润集团的5.5亿元担保逾期,将其流动性紧张的风险首次曝光,紧接着三胞集团旗下南京新百收购复牌后遭遇连续跌停,更直接推倒了三胞集团流动性危机的多米诺骨牌。

同年7月,资管计划构成实质违约,正式宣告三胞集团爆雷。

作为地方明星企业,三胞集团得到了紧急救助。9月,三胞集团金融债委会成立大会召开。

会上,三胞集团实控人,前“南京首富”袁亚非喊话金融机构,对于银行承销的三胞集团债券,希望由承销银行表内贷款承接;对于券商承销的非银行认购债券,则由债委会协调新增120亿元资金兑付。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袁亚非恐怕是忘了三胞集团当初是如何陷入“债务危机”的。

当年在海外一路“买买买”的大手笔早就为今日的爆雷埋下了伏笔。

彼时,三胞集团的资产从300多亿元迅速扩张至接近千亿的规模,而袁亚非本人的“纸面财富”更是等比例膨胀,成为“金陵首富”,随之而来的是600亿元债务压顶。

危若累卵,袁亚非首先想到的是竟然是再借120亿。

难怪有金融机构直言,三胞集团提出的诉求对自身现状缺乏清醒的认识。

三胞集团要回笼资金其实很简单,“中华第一商圈”南京新街口几乎有一半的商业地产项目归三胞集团所有,资产价值远远超过600亿元。“金陵首富”完全可以效仿“中国首富”王健林卖资产还债。

不过,袁亚非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意向。

反而是虚虚实实的不断放出利好消息刺激上市公司股价,缓解爆仓压力。

忽而进军区块链,忽而获中国信达百亿资金支持都一度让三胞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股价飞速涨停,结果却又被曝消息落空,徒留给投资人和债权人一地鸡毛和一脸懵逼。

虽然尚未完全走出“危局”,三胞集团家底尚在,又有地方救助,最终度过难关应是大概率事件。

无独有偶,丰盛集团同样在2018年触礁。

当年12月25日,丰盛集团公告公司有约12.78亿元到期债券未能偿还,并可能触发5只债券总计45亿元提前还款条款涉及违约债券共11只。

“扬子江大鳄”爆雷了?一时间,丰盛集团的港股投资者如坠冰窟。

因为彼时的丰盛集团可是被称为下一个“复星国际”的明星企业。同在港股上市,腾讯市值上涨240倍用了12年,而丰盛控股只用了3年,市值就从3亿港元飙升到700多亿。

丰盛集团实控人季昌群也借此登上“江苏首富”的宝座。

只不过季昌群“暴富”的基石并不稳固。先是凭借着赖小民的关系攀上中国华融这棵大树,后又通过湖北首富阎志与“卓尔系”暗通款曲,交叉持股彼此拉抬股价,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

等到潮水退去,才发现不过是一群裸泳的“大鳄”。

成名更早的“江苏首富”祝义才更明白个中酸楚,从水产起家到建立“雨润帝国”,再到宴席终了,曲终人散。祝义才历经商海浮沉,千亿雨润犹如江海孤舟,在一片暗滩与礁石间摸索前行。

“长三角名企”福中集团曾四处出击,一会在成都投资20亿布子西南总部,一会又将山东区域总部落户济南,继而挥师北上将北方区域总部落子天津,甚至于还在纽约、柏林、以色列、中国香港设立了北美、欧洲、中东、亚洲4个州际总部,开启全球布局之路。

连续出击的背后,福中集团实控人杨宗义已于今年被下发限制消费令,而福中集团也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毛纺巨子”阳光集团一直是“优等生”,却不料在今年因实控人陆克平被证监会处罚终身市场禁入而泛起微澜,其所持江苏阳光股权已接近全数质押,负债已突破百亿规模。

同是因为资本市场踩了红线,文峰集团因与“私募一哥”徐翔的牵连而一度沉寂,今年则有重新翻腾之势。而康得新则由于百亿造假而面临强制退市。

种种危局,各有艰难。

这些曾经的江苏头部民企几乎同步深陷“债务危机”,而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难题待解或已解。同时,在这些主动或被动卷入“债务危机”的江苏民企身上,我们也能看到江苏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过去周期性波动的影子。

的确,过去几年江苏的头部民企许多都遭遇过一波低潮,甚至接连爆雷,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民企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起死回生?或者走出低谷?经历“债务危机”的江苏民企在经营上遇到了哪些共性难题,又有哪些个性原因?在全国范围内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这是我们所关注的,也是所有关注江苏民营经济的人都关心的话题。

正如达利欧在《原则:生活和工作》中所认为的那样,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发生的,所以通过研究事物的规律,人们可以理解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制定妥善应对的原则。

我们希望通过《后“债务危机”时代的江苏民企》系列文章能够管窥一二,为后来者殷鉴,避免重走弯路,让江苏民企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同时,从中我们也能看到纵然遭遇挫折,江苏民企的韧性仍然顽强,抗风险能力更是进一步增强,甚至许多民企早已“轻舟已过万重山”,迈向新的发展征程。这既是因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吃水线深、回旋余地足,也是由于江苏经济尊重市场规律、善于自我调节、灵活运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进行操盘的必然结果。

在后“债务危机”时代,我们更加希望江苏民企共同走出“至暗时刻”,到新的商业世界“乘风破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