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建安
昨日,被称为化妆品行业“基本法”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新条例”)正式颁布,并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当下拥有近三千亿市场零售额的美妆行业,将开始步入新监管阶段。
具体而言,新条例不仅首次提出注册人、备案人概念,还首次将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对此,有行业人士在朋友圈表示,“欢迎牙膏加入化妆品大家庭。”
截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那么,条例实施后,牙膏是否归属于化妆品范畴?这对牙膏产业会有哪些影响?
从无序走向有序
受健康意识提升及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口腔护理,从而带动牙膏市场的快速发展。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牙膏市场规模仅有197亿元,到2019年增至291亿元,预计2020年突破300亿元。
与市场规模扩大同步的是,国货牙膏品牌在中国市场开始反攻“洋品牌”。公开资料显示,从牙膏行业市场格局来看,本土企业牙膏产量占比最大,达48%,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占比近年来有所下降,2018年产量占比分别为37%、15%。2019年,中国牙膏行业前十大品牌分别为云南白药、黑人、高露洁、佳洁士、中华、舒适达、狮王、欧乐B、舒客和皓乐齿。其中,国货品牌云南白药占据第一。
来源于中商情报网
较于牙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国货品牌快速崛起,针对牙膏品类的监管也从无序走向有序。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出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据了解,2006年以前,牙膏生产是不需要许可证的。这之后,牙膏开始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并加贴QS标志,且年产量为2000吨以上的牙膏生产企业才有资格申请。
出台这一措施,或许源于当年的“全国牙防组认证风波”。许可证制出台前一年,媒体曝光牙膏认证市场混乱,并指责由卫生部批准的牙防组不具备认证资格。然而,许可证制并未根本牙膏市场乱象。此后,又相继出现“二甘醇牙膏”和高露洁全效牙膏“三氯生”事件,及功效型牙膏时不时引起争议。
为此,2015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将牙膏等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范畴进行监管,但并未明确针对牙膏的具体管理办法。
据了解,牙膏产业发展多年来受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下称口腔协会)指导,牙膏产品生产许可证最初由口腔协会颁发。但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郭强称,“牙膏生产许可证的颁发自几年前就由协会移交给药监部门了,现今叫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牙膏单元)。”
不过,除生产许可证外,牙膏及其它口腔产品暂未执行化妆品的法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没有监管。据好来化工(中山)有限公司法规及消费者事务部副总监何琪莹称,国家通行法规是可以管理的,如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对于牙膏的安全、质量、原材料使用限制及安全性评估,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国家、行业标准、行业自律文件等对此进行详细规定。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8月有101家企业有牙膏生产许可证,其中广东有45家位列第一。且需遵守的行业自建标准不少,其中制定安全、原料、功效产品标准及功效评价方法等有39个,其中包括11个国标,26个行标和2个团标,另还有相关立项75项。
定义不属于化妆品,监管属于化妆品
相比2007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更多是针对牙膏、牙刷、牙线等用于口腔和牙齿的产品,在化妆品“标识管理”的层面进行规范。2015年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着眼于牙膏等口腔产品的化妆品属性。本次新条例,则首次明确牙膏将按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详见《定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按照条例规定,牙膏并非直接归入化妆品。”何琪莹称,新条例第三条化妆品定义中的使用部位并不包括牙齿及口腔粘膜,即牙膏不是化妆品;新条例第七十七条明确,牙膏作为口腔清洁护理产品,根据条例规定,牙膏是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具体的管理办法会另行拟订再发布。
截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对此,郭强同样表示,化妆品定义中不包含牙膏,牙膏参照该条例有关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具体管理办法正由国家药监部门拟订中。“牙膏管理办法正在拟订中,协会不清楚具体条文,因此还不能做出具体的分析研判。”
与此同时,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有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在产品安全性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将一般清洁类及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的牙膏按照普通化妆品实施备案管理。宣称上述功效的产品,在按照功效评价标准进行人体功效验证后,应当将相关评价依据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从管理实践上看,牙膏产品有区别于普通化妆品的独特之处,如原料管理、功效宣称、标签管理等。下一步,药监部门将根据牙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文件。”
也就是说,一般宣传清洁类的牙膏,归属于普通化妆品实施备案管理。而宣称功效型的牙膏产品,则需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方可宣称牙膏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这意味着,牙膏品类不仅在定义与概念上得到了进一步厘清,也首次明确了监管主体与管理形式。
大企业如鱼得水,小企业举步维艰
那么,本次新条例对牙膏企业又有什么影响呢?
“总的方向应是优化营商环境,鼓励行业创新,强化安全责任,加大违法惩处,确保健康发展。”郭强表示,国家适度监管,行业会更加规范,有利于企业专注技术创新,更加重视质量安全,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纠正个别企业夸大产品功效宣称现象。可以起到塑造更加良性的竞争环境,让规范的企业得利,加快行业健康发展的步伐。
“暂时还看不到什么影响,但进行政策层面的规范是件好事。”广东康王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柯训忠表示,牙膏分为普通清洁和功效型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如果不将这两者进行有效分开,在概念上还是很模糊。不过,这有待新条例细则出台,才能作出评析。
“监管趋严,师出有名。”广东润洁日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忠伟表示,新条例对规范企业是利好,对小企业则意味着难以生存。在他看来,新条例意味着企业需各方面要求严格,生产条件、原料溯源、备案水平、风险评估能力、检测手段、生产水质、环保达标等,没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坚持不下去。
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法规部经理孙淑蓉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和化妆品一样,监管越严格对大企业越有利,这等同于在一定程度上把小企业给限制了,这可能会导致牙膏企业的洗牌。”同时她认为,这会催生中介机构的生意火爆。“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有5千多家,最近这3年内增加了1500多家,而中介机构可以包办备案等业务。”牙膏作为普通化妆品管理,将可能出现这类服务需求。
“没有强制性备案,就对企业产生不了太大影响。”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认为,新条例主要亮点是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风险评估来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行政资源,还能够让企业知道哪一类产品需要强制约束,哪一类则仅是需要约束,甚至不用监管依靠自律就行了。
虽然目前针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好评估,但总体来说,针对牙膏的政策性规范,不仅给现阶段还游走于管理“灰色地带”的牙膏企业敲响了警钟,还有利于将承担牙膏质量问题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这从长远来看,必将有利于中国牙膏企业提升牙膏品质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国货牙膏产业的有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