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贝索斯VS马斯克,太空竞赛鸣枪开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贝索斯VS马斯克,太空竞赛鸣枪开战

在全球航天发射市场上,美国经历了一度从领先者沦为毫无竞争力的落后者的过程。而现在看来,美国似乎拥有了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家新创航天公司,这可能会使它成为航天产业的领头羊,而这都要感谢贝索斯和马斯克。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Ashlee Vance

编辑:王怡

翻译:许子轩

马斯克和贝索斯之间的敌意不断升温

“蓝色起源还未成功开发出可靠的亚轨道航天器”

过去15年来,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的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一直是航天业一个巨大的谜。这家由亚马逊公司首席执行官创立的航天公司因为超级富豪贝索斯本人而吸引了外界的注意。

此外,该公司偶尔发布的测试发射视频也让太空发烧友感到震撼。不过,在总体上,蓝色起源一直在避免引起公众的注意。而且坦白来说,其取得的成就似乎并不如它的同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简称SpaceX)般耀眼。

但是很明显,蓝色起源如今已经做好了走到聚光灯下的准备。一轮激动人心的现代太空竞赛已然拉开序幕。

11月23日,蓝色起源宣布,其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火箭成功发射到太空,并且箭体顺利重新返回地球着陆。尽管在降落过程中经历了时速193公里的侧风考验,火箭的着陆点距离发射点只有1.37米。

“这支成功回收的火箭目前已妥善收藏在我们西得克萨斯发射中心,它是罕世之瑰宝,”贝索斯在一份公告中说。“实现火箭完好无损的回收意味着游戏规则的重大改变。对于下一次发射,我们已经迫不及待。”

就目前而言,马斯克的SpaceX称得上是一家低成本火箭发射服务提供商,其对大型航天物资太空发射任务的单次收费约为6000万美元。若该公司未来能实现火箭的重复使用(那将意味着造价昂贵的火箭箭体在每次发射后不会报废),则其单次发射定价有望降低至600万美元左右。届时,商业航天发射行业将被永远改变:对游客、 研究人员以及众多公司而言,太空旅行将首次变得可行。

虽然蓝色起源公司的成就是一次壮举,但还是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这只是一次测试发射。蓝色起源尚未完成任何一次商业发射。而且,其新谢泼德号火箭更多是面向太空旅游市场:在火箭发射至太空边缘地带后,乘坐火箭的游客能在重返地球前暂时摆脱重力束缚,体验数分钟的失重感。相比之下,若要利用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轨道或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补给,则所需的工程技术要求要高得多。而这种火箭的回收着陆也要难得多。

在这方面,SpaceX已经成功完成过更大型火箭的回收测试试验:这些火箭在短暂升空后降落到一块测试平台上。在另外几次商业发射服务中,在利用火箭将客户的航天物资运送到太空后,SpaceX的火箭已经十分接近实现火箭箭体在海上漂浮船上的降落回收。但是,在蓝色起源公司创下这一重大里程碑式壮举前,SpaceX在正式发射任务中还未成功完成过火箭回收。

这两家公司以及它们创始人之间的敌意不断升温。马斯克简单地在Twitter上向贝索斯表示了祝贺,然后紧接着发布了一系列推文,解释了SpaceX的火箭回收是一项难度更高的工程项目,并表示过去其他组织的飞行器在完成“亚轨道”飞行后也曾成功着陆。将蓝色起源称作“亚轨道”航天公司,马斯克实质上是以物理学家的口吻在说:“兄弟,你的技术弱爆了。”

马斯克对贝索斯以及蓝色起源的敌意可以理解。在2000年创建蓝色起源时,贝索斯已经凭借亚马逊公司的成功跻身超级富豪之列。所以,贝索斯并没有迫切的压力要急着将蓝色起源发展成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事实上,多年来,贝索斯一直让蓝色起源的一支工程师团队在接近完全保密的状态下不停地研发。虽然进展缓慢,但贝索斯一直在向蓝色起源注资。在成为航天巨擘的道路上,贝索斯走得更为从容不迫。

相比之下,当马斯克在2002年创建SpaceX时,他并没有那么充裕的资金。作为PayPal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在PayPal出售给亿贝公司(eBay)的交易中赚得逾2亿美元,但是他需要将这些资金分配给SpaceX、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以及光伏公司SolarCity。

为了维持SpaceX的运营,马斯克必须快速将其打造成航天行的全球化公司,与俄罗斯、中国、欧洲以及美国等国政府支持的航天公司竞争。这些压力差点让SpaceX在成立初期面临灭顶之灾,但也正是这些压力让该公司快速推进技术研发。SpaceX已经成功完成了大约20次发射任务,待完成的发射订单价值几十亿美元。

可能正是因为走了不同的发展路子,马斯克才一直对贝索斯冷嘲热讽。例如,SpaceX和蓝色起源一度就争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处发射台的使用权而大打口水仗。

马斯克当时对航天新闻网 (SpaceNews)表示:“尽管10年来一直在研发,但蓝色起源还未成功开发出可靠的亚轨道航天器。如果蓝色起源真的能在接下来的5年中开发出符合国家航空航天局载人飞行技术标准、能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航天器,也就是说能够完成使用39A发射台所要求的任务,我们将很乐意满足他们的需求。坦白地讲,我认为我们更有可能看到在火焰管中跳舞的‘独角兽’。”

Space X和蓝色起源还在挖角员工上有口舌之争。 SpaceX一度设置了一个电邮过滤器,以查看哪些员工收到了内容中带有“蓝色起源”字样的电邮。而SpaceX员工通常将蓝色起源简称为“B.O.”。

这些在我为马斯克写的传记《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都有提到。马斯克还对蓝色起源试图申请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专利的行动表示反感,这也引出了马斯克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番话:“这一专利申请不可能得到支持,因为在过去50年里人们已经在小说和非小说出版物中提出了各种可能实现火箭可重复使用的方法。”

这番话是马斯克为我提供传记素材时说的。“这就像瑟斯博士(Dr. Seuss)的绘本《绿鸡蛋和火腿》(Green Eggs and Ham),里面囊括了许许多多的绿鸡蛋加火腿的吃法。就像制造可重复使用火箭一样,行业内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法。问题在于实施,真正造出一支这样的火箭来。”

抛开它们的技术争论不说,SpaceX和蓝色起源为航天产业的巨大进步开拓了潜力。在这些新秀出现以前,传统的航天公司对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几乎没有兴趣。在意识到需要凭借这种技术才能保持竞争力后,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型航天发射服务提供商都启动了相关研发项目,或开始重新谈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这两家行业后起之秀都用实践证明,怀有科幻梦想的亿万富豪可以与财力雄厚、拥有数十年经验、得到政府支持的老牌厂商一争高下。在马斯克和贝索斯之前,安德鲁•比尔(Andrew Beal)等富豪航天爱好者也获得了一定成功,但从未真正成为航天发射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在全球航天发射市场上,美国经历了一度从领先者沦为毫无竞争力的落后者的过程。而现在看来,美国似乎拥有了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家新创航天公司,这可能会使它成为航天产业的领头羊,而这都要感谢贝索斯和马斯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杰夫·贝索斯

  • 科技早报 | 比特币创新高后暴跌逾10%;Meta旗下多个应用集体宕机
  • 贝索斯超越马斯克重夺世界首富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贝索斯VS马斯克,太空竞赛鸣枪开战

在全球航天发射市场上,美国经历了一度从领先者沦为毫无竞争力的落后者的过程。而现在看来,美国似乎拥有了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家新创航天公司,这可能会使它成为航天产业的领头羊,而这都要感谢贝索斯和马斯克。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Ashlee Vance

编辑:王怡

翻译:许子轩

马斯克和贝索斯之间的敌意不断升温

“蓝色起源还未成功开发出可靠的亚轨道航天器”

过去15年来,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的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一直是航天业一个巨大的谜。这家由亚马逊公司首席执行官创立的航天公司因为超级富豪贝索斯本人而吸引了外界的注意。

此外,该公司偶尔发布的测试发射视频也让太空发烧友感到震撼。不过,在总体上,蓝色起源一直在避免引起公众的注意。而且坦白来说,其取得的成就似乎并不如它的同行——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简称SpaceX)般耀眼。

但是很明显,蓝色起源如今已经做好了走到聚光灯下的准备。一轮激动人心的现代太空竞赛已然拉开序幕。

11月23日,蓝色起源宣布,其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火箭成功发射到太空,并且箭体顺利重新返回地球着陆。尽管在降落过程中经历了时速193公里的侧风考验,火箭的着陆点距离发射点只有1.37米。

“这支成功回收的火箭目前已妥善收藏在我们西得克萨斯发射中心,它是罕世之瑰宝,”贝索斯在一份公告中说。“实现火箭完好无损的回收意味着游戏规则的重大改变。对于下一次发射,我们已经迫不及待。”

就目前而言,马斯克的SpaceX称得上是一家低成本火箭发射服务提供商,其对大型航天物资太空发射任务的单次收费约为6000万美元。若该公司未来能实现火箭的重复使用(那将意味着造价昂贵的火箭箭体在每次发射后不会报废),则其单次发射定价有望降低至600万美元左右。届时,商业航天发射行业将被永远改变:对游客、 研究人员以及众多公司而言,太空旅行将首次变得可行。

虽然蓝色起源公司的成就是一次壮举,但还是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这只是一次测试发射。蓝色起源尚未完成任何一次商业发射。而且,其新谢泼德号火箭更多是面向太空旅游市场:在火箭发射至太空边缘地带后,乘坐火箭的游客能在重返地球前暂时摆脱重力束缚,体验数分钟的失重感。相比之下,若要利用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轨道或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补给,则所需的工程技术要求要高得多。而这种火箭的回收着陆也要难得多。

在这方面,SpaceX已经成功完成过更大型火箭的回收测试试验:这些火箭在短暂升空后降落到一块测试平台上。在另外几次商业发射服务中,在利用火箭将客户的航天物资运送到太空后,SpaceX的火箭已经十分接近实现火箭箭体在海上漂浮船上的降落回收。但是,在蓝色起源公司创下这一重大里程碑式壮举前,SpaceX在正式发射任务中还未成功完成过火箭回收。

这两家公司以及它们创始人之间的敌意不断升温。马斯克简单地在Twitter上向贝索斯表示了祝贺,然后紧接着发布了一系列推文,解释了SpaceX的火箭回收是一项难度更高的工程项目,并表示过去其他组织的飞行器在完成“亚轨道”飞行后也曾成功着陆。将蓝色起源称作“亚轨道”航天公司,马斯克实质上是以物理学家的口吻在说:“兄弟,你的技术弱爆了。”

马斯克对贝索斯以及蓝色起源的敌意可以理解。在2000年创建蓝色起源时,贝索斯已经凭借亚马逊公司的成功跻身超级富豪之列。所以,贝索斯并没有迫切的压力要急着将蓝色起源发展成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事实上,多年来,贝索斯一直让蓝色起源的一支工程师团队在接近完全保密的状态下不停地研发。虽然进展缓慢,但贝索斯一直在向蓝色起源注资。在成为航天巨擘的道路上,贝索斯走得更为从容不迫。

相比之下,当马斯克在2002年创建SpaceX时,他并没有那么充裕的资金。作为PayPal的联合创始人,马斯克在PayPal出售给亿贝公司(eBay)的交易中赚得逾2亿美元,但是他需要将这些资金分配给SpaceX、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以及光伏公司SolarCity。

为了维持SpaceX的运营,马斯克必须快速将其打造成航天行的全球化公司,与俄罗斯、中国、欧洲以及美国等国政府支持的航天公司竞争。这些压力差点让SpaceX在成立初期面临灭顶之灾,但也正是这些压力让该公司快速推进技术研发。SpaceX已经成功完成了大约20次发射任务,待完成的发射订单价值几十亿美元。

可能正是因为走了不同的发展路子,马斯克才一直对贝索斯冷嘲热讽。例如,SpaceX和蓝色起源一度就争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处发射台的使用权而大打口水仗。

马斯克当时对航天新闻网 (SpaceNews)表示:“尽管10年来一直在研发,但蓝色起源还未成功开发出可靠的亚轨道航天器。如果蓝色起源真的能在接下来的5年中开发出符合国家航空航天局载人飞行技术标准、能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航天器,也就是说能够完成使用39A发射台所要求的任务,我们将很乐意满足他们的需求。坦白地讲,我认为我们更有可能看到在火焰管中跳舞的‘独角兽’。”

Space X和蓝色起源还在挖角员工上有口舌之争。 SpaceX一度设置了一个电邮过滤器,以查看哪些员工收到了内容中带有“蓝色起源”字样的电邮。而SpaceX员工通常将蓝色起源简称为“B.O.”。

这些在我为马斯克写的传记《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都有提到。马斯克还对蓝色起源试图申请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专利的行动表示反感,这也引出了马斯克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番话:“这一专利申请不可能得到支持,因为在过去50年里人们已经在小说和非小说出版物中提出了各种可能实现火箭可重复使用的方法。”

这番话是马斯克为我提供传记素材时说的。“这就像瑟斯博士(Dr. Seuss)的绘本《绿鸡蛋和火腿》(Green Eggs and Ham),里面囊括了许许多多的绿鸡蛋加火腿的吃法。就像制造可重复使用火箭一样,行业内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法。问题在于实施,真正造出一支这样的火箭来。”

抛开它们的技术争论不说,SpaceX和蓝色起源为航天产业的巨大进步开拓了潜力。在这些新秀出现以前,传统的航天公司对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几乎没有兴趣。在意识到需要凭借这种技术才能保持竞争力后,现在几乎所有的大型航天发射服务提供商都启动了相关研发项目,或开始重新谈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

这两家行业后起之秀都用实践证明,怀有科幻梦想的亿万富豪可以与财力雄厚、拥有数十年经验、得到政府支持的老牌厂商一争高下。在马斯克和贝索斯之前,安德鲁•比尔(Andrew Beal)等富豪航天爱好者也获得了一定成功,但从未真正成为航天发射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在全球航天发射市场上,美国经历了一度从领先者沦为毫无竞争力的落后者的过程。而现在看来,美国似乎拥有了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家新创航天公司,这可能会使它成为航天产业的领头羊,而这都要感谢贝索斯和马斯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