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汪涵代言爆雷产品,该负什么责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汪涵代言爆雷产品,该负什么责任?

“汪涵请出来,还我血汗钱。”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大可

1.

37万人被骗230亿!这次让人感叹的不只是金额,而是又见P2P。

最近,有网友在微博发文称主持人汪涵代言的P2P理财平台“爱钱进”出现问题。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张图片是疑似受害者集体拉横幅,上面写着“汪涵请出来,还我血汗钱”。

今年上半年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疫情和经济衰退上,这次算得上是市场标杆平安陆金所退出P2P之后最大规模的P2P爆雷事件,让大家惊讶之余也多少有点疲倦。

前车之鉴那么多还继续踩雷,公众能给的同情心不多了。也难怪,受害者们这次紧紧抓住代言的明星不放,吸引关注的办法实在不多。

大量投资者在网上诉苦说,是因为汪涵才投钱的,就是冲着他代言相信他才买的。如今爆雷了,汪涵有责任,得赔钱!

代言人到底有没有责任,又该承担什么责任?法律界的说法一直是比较明确的。

相对一致的观点认为,如果是汪涵明确知道他所代言的广告是虚假的或者广告主存在违法犯罪情况,但仍然进行代言的话,是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这种情况下,汪涵面临的将是非常巨大的民事赔偿责任,很可能会倾家荡产。而它的前提条件即,汪涵明确知道这个广告是虚假的。

一般来说,明星代言合同是一种包含宣传服务、肖像权与姓名权使用授权内容在内的综合性商事合同,明星对于代言产品或者服务之外的广告主的经营行为通常难以了解,所以因广告主非法经营导致的违法犯罪活动,代言人不承担责任。

对于目前汪涵与爱钱进的代言关系,爱钱进方面表示,代言已经到期,双方没有续约。

汪涵代言产品图

2.

比汪涵小两岁的董祺,应该好好感谢这位湖南卫视的台柱子。不仅前期为自己揽到了大量资金,如今东窗事发竟也替自己挡掉了大波投资者的唾骂。

董祺,爱钱进(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即“爱钱进”)的法人代表。启信宝显示,股权穿透后,董祺也疑似爱钱进的实控人,持股比例达23.09%。

作为上海榕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爱钱进成立于2014年3月,正式上线于同年5月。

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5月30日,爱钱进平台借贷余额本金约为227.62亿元,借贷余额利息约为17.82亿元,总借贷余额达245.44亿元。平台的出借人数量达37.64万人。

虽然公众圈里的热度远远不如汪涵,但在金融圈,董祺也曾有过光环。

根据公开的工作经历,1976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董祺在1999年加入消费品公司宝洁,担任大中华区销售总监。2009年加入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担任副总裁,负责投资和运营多个金融和消费品行业公司,期间负责管理的项目投资金额累积超过50亿人民币,并实现多个被投资企业的上市退出。

2017年~2018年,董祺多次参与了像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业规范发展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这种高端论坛,并高调发表演讲、参与圆桌讨论。

虽然舆论矛头对准的是汪涵们,但作为创始人和实控人,董祺们才是要对230亿血汗钱担责的对象。

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调查该平台,相关部门将严格按照司法处置程序进行处理。至于能追回多少款,希望渺茫。毕竟连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戴志康都不得不自首,董祺之辈想必更是实力有限。

爱钱进法人 董祺 

3.

《华人家族财富》此前写过不少P2P话题,《陆金所良性退出之后,人间再无P2P》一文更是犀利点出:“P2P网贷本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这个行业打着信息中介的旗号干着资金池的生意……那些华美的故事,大家都热烈地传诵着,反正大家都信了,是不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从2012年开始支持,到2013~2014年蓬勃发展,再到2015~2016年进入疯狂,2017年下半年开始刹车,直至2019年剧终,P2P差不多用7年的时间在中国走完一个轮回。

高峰时超过3000家的P2P平台,如今还剩几家?可就是在市场用惨痛教训一遍遍教育着投资者的情况下,仍然有那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往坑里跳。

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弱点,在投资面前常常暴露无遗:依赖主观判断,易被眼前利益蒙蔽,忽略分散风险的重要性。也可能,没落到自己头上之前,永远都是看客心态,只有真的踩了雷吃了大亏,才能长记性。

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犯错的次数。而不少投资者,显然没有认错的自觉心。有错的,都是别人。

人民网可以评论发声批评汪涵们要爱惜羽毛,谨慎小心对待商业广告代言,避开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天天喊着亏的可是血汗钱的人,为什么不避开明明已经标注多次“高危”的领域?

任何时候,都只有你自己,才是投资行为的决策者,也是利益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还好,投资者终归会在市场的教育中一步步成长,前浪被拍在了沙滩上,后浪不息。

来源:华人家族财富

原标题:汪涵代言爆雷产品,该负什么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汪涵代言爆雷产品,该负什么责任?

“汪涵请出来,还我血汗钱。”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大可

1.

37万人被骗230亿!这次让人感叹的不只是金额,而是又见P2P。

最近,有网友在微博发文称主持人汪涵代言的P2P理财平台“爱钱进”出现问题。网上广为流传的一张图片是疑似受害者集体拉横幅,上面写着“汪涵请出来,还我血汗钱”。

今年上半年大家的注意力都在疫情和经济衰退上,这次算得上是市场标杆平安陆金所退出P2P之后最大规模的P2P爆雷事件,让大家惊讶之余也多少有点疲倦。

前车之鉴那么多还继续踩雷,公众能给的同情心不多了。也难怪,受害者们这次紧紧抓住代言的明星不放,吸引关注的办法实在不多。

大量投资者在网上诉苦说,是因为汪涵才投钱的,就是冲着他代言相信他才买的。如今爆雷了,汪涵有责任,得赔钱!

代言人到底有没有责任,又该承担什么责任?法律界的说法一直是比较明确的。

相对一致的观点认为,如果是汪涵明确知道他所代言的广告是虚假的或者广告主存在违法犯罪情况,但仍然进行代言的话,是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这种情况下,汪涵面临的将是非常巨大的民事赔偿责任,很可能会倾家荡产。而它的前提条件即,汪涵明确知道这个广告是虚假的。

一般来说,明星代言合同是一种包含宣传服务、肖像权与姓名权使用授权内容在内的综合性商事合同,明星对于代言产品或者服务之外的广告主的经营行为通常难以了解,所以因广告主非法经营导致的违法犯罪活动,代言人不承担责任。

对于目前汪涵与爱钱进的代言关系,爱钱进方面表示,代言已经到期,双方没有续约。

汪涵代言产品图

2.

比汪涵小两岁的董祺,应该好好感谢这位湖南卫视的台柱子。不仅前期为自己揽到了大量资金,如今东窗事发竟也替自己挡掉了大波投资者的唾骂。

董祺,爱钱进(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即“爱钱进”)的法人代表。启信宝显示,股权穿透后,董祺也疑似爱钱进的实控人,持股比例达23.09%。

作为上海榕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爱钱进成立于2014年3月,正式上线于同年5月。

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5月30日,爱钱进平台借贷余额本金约为227.62亿元,借贷余额利息约为17.82亿元,总借贷余额达245.44亿元。平台的出借人数量达37.64万人。

虽然公众圈里的热度远远不如汪涵,但在金融圈,董祺也曾有过光环。

根据公开的工作经历,1976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董祺在1999年加入消费品公司宝洁,担任大中华区销售总监。2009年加入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担任副总裁,负责投资和运营多个金融和消费品行业公司,期间负责管理的项目投资金额累积超过50亿人民币,并实现多个被投资企业的上市退出。

2017年~2018年,董祺多次参与了像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业规范发展论坛、博鳌亚洲论坛这种高端论坛,并高调发表演讲、参与圆桌讨论。

虽然舆论矛头对准的是汪涵们,但作为创始人和实控人,董祺们才是要对230亿血汗钱担责的对象。

目前,公安机关已经立案调查该平台,相关部门将严格按照司法处置程序进行处理。至于能追回多少款,希望渺茫。毕竟连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戴志康都不得不自首,董祺之辈想必更是实力有限。

爱钱进法人 董祺 

3.

《华人家族财富》此前写过不少P2P话题,《陆金所良性退出之后,人间再无P2P》一文更是犀利点出:“P2P网贷本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这个行业打着信息中介的旗号干着资金池的生意……那些华美的故事,大家都热烈地传诵着,反正大家都信了,是不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从2012年开始支持,到2013~2014年蓬勃发展,再到2015~2016年进入疯狂,2017年下半年开始刹车,直至2019年剧终,P2P差不多用7年的时间在中国走完一个轮回。

高峰时超过3000家的P2P平台,如今还剩几家?可就是在市场用惨痛教训一遍遍教育着投资者的情况下,仍然有那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往坑里跳。

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弱点,在投资面前常常暴露无遗:依赖主观判断,易被眼前利益蒙蔽,忽略分散风险的重要性。也可能,没落到自己头上之前,永远都是看客心态,只有真的踩了雷吃了大亏,才能长记性。

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犯错的次数。而不少投资者,显然没有认错的自觉心。有错的,都是别人。

人民网可以评论发声批评汪涵们要爱惜羽毛,谨慎小心对待商业广告代言,避开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天天喊着亏的可是血汗钱的人,为什么不避开明明已经标注多次“高危”的领域?

任何时候,都只有你自己,才是投资行为的决策者,也是利益和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还好,投资者终归会在市场的教育中一步步成长,前浪被拍在了沙滩上,后浪不息。

来源:华人家族财富

原标题:汪涵代言爆雷产品,该负什么责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