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对话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 | 融合创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对话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 | 融合创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烟台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文|刁博雅

海雾霭霭,烟波浩渺。烟台如镶嵌在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发光。烟台曾经是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高地。上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行一步的改革实验区,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烟台召开,烟台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标杆。

多年来,烟台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烟台教育聚焦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以润物无声的柔软与细腻,滋养着德性与人性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应当“ 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2016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颁布了《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同年9月全省启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烟台的探索与实践,印证了“立德树人”是回归教育本真、破解当前教育现实问题的关键节点。

近年来,烟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持续深化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基本构建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新机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养和精神面貌进一步提升。

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深化德育改革,提升德育工作成效,在积极推行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上,烟台市将“德融数理 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引入全市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即以德为魂,以数理为体,结合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将德育工作与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等有机融合起来,将德育要求落细、落实,完成价值观培育的追问、判断和践行。其基本工作思路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人类社会文明规范等德育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中,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实现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序列化、科学化、现代化。在推行“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的过程中,烟台市坚持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按照启动探索、全市推广、深化巩固三步走战略,逐步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推动全市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劳动育人有效路径。近年来,烟台市充分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开辟校内外结合的劳动教育场所。始于2014年暑期的烟台“实践基地群﹒社会大课堂”活动,已连续开展五届。121个“社会大课堂”活动场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服务,活动每年惠及550多所学校、50多万学生。2017年在全国首家推出了便民的实践基地电子版图。

目前烟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中70%的小学和60%的初中利用校内或周边土地建立了自己的种植等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袖珍菜园”,蓬莱市小门家中学的“金梦想校外种植基地”,莱州市西由中学的“农耕文化体验园”等。全市14个区市中有10个已建设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初步形成学校为主体、社会场馆补充、示范基地提升的“金字塔”型立体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统筹融合创新,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

烟台是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标杆和高地,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区。

近年来,烟台市高扬改革与发展主题,与基础教育相协调,职业教育踏着烟台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节拍,一路高歌猛进,奏响了统筹、融合、创新的新乐章,拉开了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序幕。

蔡润圃认为,烟台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奏响统筹、融合、创新的新乐章。

统筹,就是在学校管理体制上,从“条块分割”到“一盘棋”。2018年,针对市区公办职业院校归属不同部门和县市区、“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问题,烟台市调整职业院校业务管理体制,归口教育统一管理,实现区域内职业院校的一体化统筹,全市职业教育“一盘棋”和“大职教”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引进腾讯公司建设全国首个腾讯烟台新工科研究院,搭建“互联网+新工科智库平台”,推动职业院校加快新工科专业结构改造。引进腾讯云认证中心,破解数字烟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难题。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专业化教育。职业教育,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既是传统管理方式转型背景下规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治理体系背景下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统筹下,计划性指导与市场性选择,得以更好地结合,自主发展、竞争发展的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与释放。

融合,就是在产教联合育人上,从“若即若离”到“水乳交融”。“以企业为主体,联盟建在产业链上”,是烟台创新产教融合模式的一个举措。支持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八大产业的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8个产教联盟,将传统“以校为主”校企合作方式转变为“企业牵头”产教联盟的运作模式,成立电子信息、医养健康、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产教联盟,吸纳省内外上市公司、医院、本专科院校300多家加盟。搭建市校企合作平台,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经常性的对话协商机制,引导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工作,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间的有效对接。

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更为直接的教育类别,与产业、企业、专业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融合,作为一种发展策略,为其多重、多维、多线的联系建立了立交桥,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接地气、更富生气、更具灵气。

创新,就是在发展保障上,从“单打一”到“组合拳”。紧扣教育部与山东省联合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新战略,烟台市打出了“组合拳”。

创新投入渠道。以财政投入为引领,多方吸纳社会力量投入。目前,全市已创建了1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所省优质高职院校、1所省特色名校、6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4所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15所省规范化学校、21个省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和2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正如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在采访时所说:“职业教育,更需要创新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日益履新。发展新高地,要拿得下,守得住,发展得好,需要多要素联动,综合发力。”

培养教育领军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留住好教师好校长,更需要培养好教师好校长、名教师名校长。

“当前,广大群众对公平而又高质量教育的向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一批教育领军人物,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性部署,既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工程。”蔡润圃如是说道。

近年来,烟台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培养打造一批高素质教育领军人才。

完善梯次结构,全力打造教育领域人才高地。从2009年开始,烟台正式启动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2011年将名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其中。通过组织评选、周期培养、考核认定等方式,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和校长。为加强教育领域人才梯次建设,2017年8月,烟台市教育局印发了《烟台市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着力从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教育名家四个梯次,培育和打造一批精于教学、善于管理、专于研究、勤于指导的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教育领军人才。

创新培训模式,加大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实地观摩等形式,引导教育领军人才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开展“影子培训”,每年选派教育领军人才到发达地区跟岗培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加强科研引领,提升教育领军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2007年以来,先后开设“岁末访谈”“名师之声”等专栏,重点推介区域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共计120余名。系统梳理莱州双语学校分类指导典型经验,积极推广烟台一中“三轮循环”培养模式,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标杆、提供样板。2019年编撰出版《当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修课》,重构区域教师的精神家园,让专业阅读、调查研究、课题指导、学术写作成为教师常规而普遍的专业生活方式。

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顺利实施。将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纳入烟台市教育重点工作,每年初制定培养培训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经费保障,烟台市财政在培养周期内为每位名师名校长工程人选提供2万元的专项培养经费,用于人选的集中培训、专家指导、教育研究等。

下一步,烟台市将以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搭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一体化培养平台,通过组织教学能力大比武、设立专项课题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各层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育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竞相争先的专业发展生态,加快培养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育领军人才。

不忘初心担使命,春风化雨润桃李。一路走来,风雨兼程。烟台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探寻教育之真谛,坚持不懈地开拓教育之新路,孜孜不倦地耕耘教育之沃野,一往情深地践行着梦想、收获着希望。

烟台教育事业正阔步驶入持续推进、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对话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 | 融合创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烟台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文|刁博雅

海雾霭霭,烟波浩渺。烟台如镶嵌在黄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发光。烟台曾经是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高地。上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行一步的改革实验区,1997年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在烟台召开,烟台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标杆。

多年来,烟台围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烟台教育聚焦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以润物无声的柔软与细腻,滋养着德性与人性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应当“ 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2016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颁布了《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同年9月全省启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烟台的探索与实践,印证了“立德树人”是回归教育本真、破解当前教育现实问题的关键节点。

近年来,烟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持续深化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基本构建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德育工作新机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综合素养和精神面貌进一步提升。

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深化德育改革,提升德育工作成效,在积极推行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上,烟台市将“德融数理 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引入全市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即以德为魂,以数理为体,结合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将德育工作与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实践教育等有机融合起来,将德育要求落细、落实,完成价值观培育的追问、判断和践行。其基本工作思路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现代人类社会文明规范等德育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中,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实现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序列化、科学化、现代化。在推行“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的过程中,烟台市坚持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按照启动探索、全市推广、深化巩固三步走战略,逐步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推动全市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积极探索实践育人、劳动育人有效路径。近年来,烟台市充分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开辟校内外结合的劳动教育场所。始于2014年暑期的烟台“实践基地群﹒社会大课堂”活动,已连续开展五届。121个“社会大课堂”活动场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服务,活动每年惠及550多所学校、50多万学生。2017年在全国首家推出了便民的实践基地电子版图。

目前烟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中70%的小学和60%的初中利用校内或周边土地建立了自己的种植等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袖珍菜园”,蓬莱市小门家中学的“金梦想校外种植基地”,莱州市西由中学的“农耕文化体验园”等。全市14个区市中有10个已建设学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初步形成学校为主体、社会场馆补充、示范基地提升的“金字塔”型立体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统筹融合创新,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

烟台是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标杆和高地,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区。

近年来,烟台市高扬改革与发展主题,与基础教育相协调,职业教育踏着烟台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节拍,一路高歌猛进,奏响了统筹、融合、创新的新乐章,拉开了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序幕。

蔡润圃认为,烟台发展职业教育,必须要奏响统筹、融合、创新的新乐章。

统筹,就是在学校管理体制上,从“条块分割”到“一盘棋”。2018年,针对市区公办职业院校归属不同部门和县市区、“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问题,烟台市调整职业院校业务管理体制,归口教育统一管理,实现区域内职业院校的一体化统筹,全市职业教育“一盘棋”和“大职教”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引进腾讯公司建设全国首个腾讯烟台新工科研究院,搭建“互联网+新工科智库平台”,推动职业院校加快新工科专业结构改造。引进腾讯云认证中心,破解数字烟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难题。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专业化教育。职业教育,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既是传统管理方式转型背景下规范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治理体系背景下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在统筹下,计划性指导与市场性选择,得以更好地结合,自主发展、竞争发展的活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与释放。

融合,就是在产教联合育人上,从“若即若离”到“水乳交融”。“以企业为主体,联盟建在产业链上”,是烟台创新产教融合模式的一个举措。支持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八大产业的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8个产教联盟,将传统“以校为主”校企合作方式转变为“企业牵头”产教联盟的运作模式,成立电子信息、医养健康、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产教联盟,吸纳省内外上市公司、医院、本专科院校300多家加盟。搭建市校企合作平台,建立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经常性的对话协商机制,引导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工作,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间的有效对接。

职业教育,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更为直接的教育类别,与产业、企业、专业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融合,作为一种发展策略,为其多重、多维、多线的联系建立了立交桥,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接地气、更富生气、更具灵气。

创新,就是在发展保障上,从“单打一”到“组合拳”。紧扣教育部与山东省联合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新战略,烟台市打出了“组合拳”。

创新投入渠道。以财政投入为引领,多方吸纳社会力量投入。目前,全市已创建了1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所省优质高职院校、1所省特色名校、6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4所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15所省规范化学校、21个省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和2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正如烟台市教育局局长蔡润圃在采访时所说:“职业教育,更需要创新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日益履新。发展新高地,要拿得下,守得住,发展得好,需要多要素联动,综合发力。”

培养教育领军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留住好教师好校长,更需要培养好教师好校长、名教师名校长。

“当前,广大群众对公平而又高质量教育的向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打造一批教育领军人物,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性部署,既是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工程。”蔡润圃如是说道。

近年来,烟台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培养打造一批高素质教育领军人才。

完善梯次结构,全力打造教育领域人才高地。从2009年开始,烟台正式启动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2011年将名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其中。通过组织评选、周期培养、考核认定等方式,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教师和校长。为加强教育领域人才梯次建设,2017年8月,烟台市教育局印发了《烟台市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着力从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教育名家四个梯次,培育和打造一批精于教学、善于管理、专于研究、勤于指导的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教育领军人才。

创新培训模式,加大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交流、实地观摩等形式,引导教育领军人才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开展“影子培训”,每年选派教育领军人才到发达地区跟岗培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加强科研引领,提升教育领军人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2007年以来,先后开设“岁末访谈”“名师之声”等专栏,重点推介区域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共计120余名。系统梳理莱州双语学校分类指导典型经验,积极推广烟台一中“三轮循环”培养模式,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标杆、提供样板。2019年编撰出版《当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修课》,重构区域教师的精神家园,让专业阅读、调查研究、课题指导、学术写作成为教师常规而普遍的专业生活方式。

建立健全机制,确保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顺利实施。将教育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纳入烟台市教育重点工作,每年初制定培养培训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经费保障,烟台市财政在培养周期内为每位名师名校长工程人选提供2万元的专项培养经费,用于人选的集中培训、专家指导、教育研究等。

下一步,烟台市将以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为抓手,搭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一体化培养平台,通过组织教学能力大比武、设立专项课题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各层次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育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竞相争先的专业发展生态,加快培养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育领军人才。

不忘初心担使命,春风化雨润桃李。一路走来,风雨兼程。烟台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探寻教育之真谛,坚持不懈地开拓教育之新路,孜孜不倦地耕耘教育之沃野,一往情深地践行着梦想、收获着希望。

烟台教育事业正阔步驶入持续推进、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