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后疫情时代的经济趋势和投资机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后疫情时代的经济趋势和投资机遇

一文窥探未来经济运行大势。

文|三目财经

编辑|Ray

2020年非同以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每一千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一疫情到今天还再蔓延,远远没有结束。

在疫情的背景下,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整个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未来的经济复苏的可能,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经济和生活中的决策。

不久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春华资本董事长兼创始人胡祖六先生、主持人第一财经副主编杨艳青,进行了一场跨越大洋的四地连线对谈,讨论“疫情叙事下的经济趋势与投资机遇”。

在这场巅峰对话中,希勒教授分享了他的新书《叙事经济学》(Narrative Economics),并与朱宁、胡祖六探讨当下一些关键问题: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现状,未来经济复苏的可能,全球产业价值链脱钩的挑战,房地产市场、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的投资机遇和趋势。

新冠疫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

罗伯特·希勒在全球经济金融的地位实在无法绕过——201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标准普尔/凯斯-希勒房价指数开创者,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希勒一直侧重于从人们的心理、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现实现象,也奠定了行为金融学的不断发展。

这次,他提出了一个“叙事经济学”的概念:

“人天生都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人往往是通过听别人讲的故事来形成自己对经济的看法。有的故事甚至会像病毒那样能够大规模传播。”

今年整个上半年,新冠疫情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

“刚开始,我们看到人们蜂拥至医院,医院床位不够甚至有病人躺在走廊里……这样的故事让人们非常担忧和害怕,使得股票市场出现了危机,大幅下滑。

当我们听到了新的故事,如美联储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事情发生了反转。美国股价在一个月之内下降了1/3,然后又迅速反弹……

经济学家如果不关注这些叙事,会错过很多影响经济的关键因素。”

疫情下几个影响市场波荡的因素

希勒将新冠疫情视为我们在大萧条之后经历的最大的危机。

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现状,包括金融市场的情况,以及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朱宁特别从行为金融学,即人的风险偏好角度强调,疫情对人们的风险偏好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

他认为疫情当中,我们会更加重视个人生命安全风向,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对社交环境的关注都比过去提高了,这看似个人一般日常行为的改变,但其实会影响他的投资风险偏好、如何管理企业、如何投资、如何进行家庭财富规划等。这些影响很可能不是三五个月就能看出来的,但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逐渐显现。

胡祖六更多分享了疫情发生后金融市场的变化——从跌落谷底到最近有了一波强势回升,并呼吁大家还是要保持清醒。

“3月份,随着疫情在北美和欧洲加剧,导致了很大的恐慌,所以市场急剧下滑,无论是道琼斯还是标普,3月底到了一个底点。从那以后,出现了非常强劲的反弹,现在道琼斯处于历史新高的水平。从3月份的低谷现在已经上涨了40%,非常惊人。”

尽管疫情对经济影响这么大,这可能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为什么股市表现跟经济基本面不同呢?

胡祖六给出了三个当前影响市场回升的因素:

第一,美联储超大规模的QE,债券购买、流动性支持和信贷支持计划,速度之快、力度之猛、规模之大远远超于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美联储做出的政策相应,所以市场很多投资者都认为美联储会一如既往给市场提供支撑。

第二,也跟叙事经济学很相关,因为现在媒体非常发达,不管是专业媒体、社交媒体还是自媒体,关于疫情怎么起源、怎么传播的,怎么治理等,形成了各种故事,即叙事。所以如果疫苗有突破的话,新冠疫情可以告一段落,这也提升了市场的信心。

第三,这次疫情更加说明了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线上经济的优势,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科技股,比如脸书、谷歌、苹果、亚马逊,都有非常强劲的反弹,这可能是推动市场出现新高很重要的因素。

“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现在有一种很强的假设,尽管新冠疫情在美国还可能出现第二拨的风险,但是实体经济能够V型反弹,这是一种非常乐观的假定。但是现在市场这么高,大家还是要保持清醒。”

v型反弹很难实现

未来经济复苏的趋势到底如何,会出现怎么样的反弹,希勒表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当很多叙事在同时发生时,经济会受到多重影响。从短期,即未来几年来讲,经济和金融市场不可避得会走下坡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经济不见得会受到危机的影响。

比如2009年经济危机见底,当时很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认为那是1929年式的市场崩盘,很多人都想退出市场。但是2009年之后,股市很快复苏,到2019年初的时候,市场翻了三倍,所以这是一个V型的反弹。

很多人猜测这次还是会出现这样的V型反弹。因为大家都担心错过复苏和股价上涨带来的机会,这也是最近正在传播的一些叙事。

另外,新冠疫情的暴发有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于技术的热爱和热情,从而使经济获得新的增长动力,这不仅关乎经济,还牵扯到创新、发明和科技的进步。”

对于经济反弹的预判,朱宁认为无论对全球经济还是美国金融,V型反弹非常不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疫情对个人消费方式的影响、对美国家庭财务状况的影响、对美国国家财政状况的影响。

短期虽然给予大量的刺激,通过现金可能推动整个市场和经济的短期复苏,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失业,整个消费行为的改变,还是居民和国家的资产负债表恶化,都使今后的复苏很难。

如果我们能够有W型的复苏,就是有小的反弹,再次触底,再反弹,就算是比较幸运的结果。

第二,关于资本市场,美国的股票市场在过去100年里面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30%的下跌,之后再是一个30%的上涨。

基于一些小报消息,股市上涨因为很多美国散户,美国的“韭菜”利用财政发给他们的救济资金,正在积极涌入股市。如果这个叙事可靠,那么基于国内A股市场的“韭菜行为”,股市的这种“牛市”往往是不可持续的。

胡祖六同样认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在疫苗出来之前,全面复苏还是有很多未知,市场也就不可能说是简单的一次性上升,会有一些反复。

全球产业价值链是否脱钩?

当前,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疫情会对全球产业价值链带来冲击。

在过去全球价值链是准时生产(Just in time),可以非常高效的运转,我们随时可以把一个零部件运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跨国公司可以在全世界用成本最低的方式来生产。

这次疫情提醒大家,有可能零部件没法准时运来,可能不能让全球价值链拉得这么长,全球价值链可能会更加区域化。

朱宁认为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不要把产业链、经济或者技术问题泛政治化,这会影响很多居民日常平时习惯和生活,其次会大大降低全球经济的效率。二是,可能会有新的技术因全球产业链脱钩而生,大家不要认为一旦开始这个趋势,一定逆全球化。

根据过去的经验,虽然有因为地缘政治产生的脱钩,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套用中国人爱讲的一句话,叫“办法总比问题多”——虽然确实有新的问题,我们总是能在中长期找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方式。

胡祖六认为某种程度的脱钩看起来不可避免,但脱钩也需要时间和巨大成本,我们不能被动、消极地等着,要做必要的政策调整,来减少冲击。

2017年夏天之前,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体系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冷战以后全球化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贸易大国的崛起,应该说是供应链是最有竞争力、最有效率的阶段。

2017年夏天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对供应链的体系和贸易体系造成很大的威胁。这次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雪上加霜。疫情显然对全球价值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全球产业链的未来,最终也取决于我们政策的响应。像中国这样一个在全球制造和供应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大国,能不能做很多更加深度的改革和开放,来减缓国际上因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的倾向。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其实大有可为。

商业地产会面临灭顶之灾?

房地产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同样受到疫情的冲击。疫情下,居家远程办公越来越常见,固定的办公处所不再成为必须后,未来商业地产的价值也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对此,朱宁提到了希勒教授《非理性繁荣》里的观点,即房子本身是不太保值,尤其是类似办公室这类的地方,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大影响。另外,未来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变化,会对商业地产造成巨大的挑战和颠覆。

朱宁特别分享了底特律的房地产的案例。底特律的房价曾经是美国历史上是最贵的城市之一,现在变成美国最便宜的城市之一。抛开其他各种各样的技术进步因素,底特律房价发生这么大的转变的重要原因,是整个经济热点的切换。底特律曾经是美国核心的经济区,现在变成“锈铁带”。

用这样的视角来看,我们原来很多写字楼代表的更多是集中办公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后来出现了Wework,虽然Wework有自己的问题,但是Wework一定程度上就是尝试打破集中、固定、长期办公的环境。最近比较火的爱彼迎(Airbnb),还有像中国途家这样的企业,帮助大家度假的时候也可以分享住宅。

我们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包括这次疫情正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家对生活的认知方式。当整个消费行为真的改变的那一天,无论是体验式经济的巨头,还是商业地产的巨头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甚至是灭顶之灾。

但是,胡祖六对长期来看疫情是否会颠覆人们的办公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房地产价格,表示存疑。

他表示,短期内,商业办公楼需求会有所缓和,一些宽敞巨宅的需求可能有所上升(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人们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空间)。虽然目前一些地区和行业,居家办公常态化,但这可能只是短期的。只要疫情能够缓和,特别是疫苗发明以后,很大程度上人们会恢复以前的工作、居住和生活的形态。

希勒对此问题的看法更加开放,他认为,“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一些积极,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对于商业地产的影响也是如此。”他进一步分析:

负面影响是大家居家远程办公后,我们不需要这么多办公室了。但另一方面,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我们可能需要更大的办公空间,这是新冠疫情对商业地产的积极影响。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大家对乘坐电梯会很谨慎,电梯中如果人很多,我们就不想进去,所以可能商业地产需要重新装修,使用更大或者更多电梯。这样可以给建筑工人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另外关于住宅。大家可能不愿意住在城市中心了,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在二战时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很多人搬离城市中心,因为城市中心更易遭到敌人的破坏。在美国,大家都到城市中心工作,但是住在郊区。如果我们将来都是网上办公的话,我们就可以搬得更远,搬到很美丽的地方去,再通过网上工作。所以可能人口会更加分散,城市中心的房价就会下跌,甚至郊区的房价也会下跌。这是人们的一个猜想。

我不知道人们对社交距离的恐惧会存在多长时间,当我们重启经济时,很多人还是会到酒吧、俱乐部聚会,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社交距离恐惧症,所以很难预测。

我们希望我们的体验会有所改善,也许我们可以更多居家办公,这可能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很多人希望和其他人在一起,能够得到其他人的激励,这个因素可能也需要考虑。所以在新冠疫情之后,地产价格变化可能不会太大。

数字货币如比特币、libra的发展前景

讲到近几年一直很火的数字货币话题,希勒表示数字货币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将来我们肯定会有新的价值交换方式。

希勒曾在《叙事经济学》中介绍过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流行叙事,它非常不稳定,是投机性货币。也正因为波动性,比特币的叙事变得更加流行,大家都想参与到这样的游戏中并能够获益。

最近人们也在讨论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也就是政府发行的数字货币。但是现在很多人希望找到一个新的、不受政府干预的货币。希勒表示Libra有这样的特征,有可能会发挥作用,虽然我们无法预测Libra的未来,但未来人们的价值交换方式一定会有所创新。

胡祖六同样认为数字货币的技术进步非常有价值,想像Libra被广为采用的话,还是需要货币当局的认可和接受,需要创新者和监管当局双方共同努力,达成一致。

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也正是它的短板,可能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困扰,比如我们需要避免洗钱、欺诈、恐怖主义融资的活动。

如果数字货币在不干扰现代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等方面有所妥协,货币当局可能会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这就需要两边的共同努力。央行这边需要跟创新者接触、探讨,但是创新者也不能像最早的比特币一样,坚持摆脱当局、摆脱政府,这样就是不可调和的冲突。所以这些虚拟货币的发展,除了技术进步本身,一定还跟央行和监管当局的态度息息相关。

朱宁虽然也与希勒、胡祖六同样看好Libra这样的第三方的数字货币和央行支持的DCEP,但非常担忧加密货币的未来——“尤其是基于Libra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加密货币的发展方向可能是非常有限或者有很大风险的”。

贸易保护主义下大类资产该如何配置?

疫情未终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加剧的情况下,投资者如何做决策。(关注内需、数字经济、健康、医疗产业相关股票及投资机会)

胡祖六认为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国央行做了大量的刺激工作,但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对投资和经济复苏来说是很大的风险。

投资来说,显然面临着比如脱钩、继续封锁以及有些行业关税多端加码的风险,这些风险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布局投资组合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多国内市场或与内需相关的股票或投资机会。

再细说新冠疫情对私募,这次新冠疫情对一些传统产业,特别是线下的旅行、观光、消费、零售都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对数字经济是一个非常好的刺激和推动。

所以好的私募投资机会,是对早期的或者后期的数字经济的领军者进行投资。

另外疫情对疫情相关行业,比如健康、医疗产业,无论是从疫苗西药的研发,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医疗仪器设备,包括检测设备,也都是很大的刺激。因为需要是发明之母。在严峻的人类健康威胁和挑战下,很多创意者和发明者都在想各种办法研发新药、医疗仪器设备等,当然还包括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这也是很大的潜力和机会。

希勒同样认为短期来看前景不容乐观,但混乱也会带来机会,尤其一些新的项目、新的创意就可能会得到PE的投资。

希勒也关注到医药行业,特别是个人卫生防护设备方面的创新。比如从事新型口罩的研发和生产行业,它可能会创立一套新的标准,让口罩本身有更多的种类、功能、选择,不仅能帮助我们应对新冠病毒,将来还可以应对其他新型病毒。

年轻人还可以关注哪些重要趋势和话题?

在直播的后半程,谈到除新冠疫情外,还有哪些与当下年轻人密切相关、需要特别注意的叙事和趋势时,希勒讲到了“人工智能取代人”“技术性失业”这个人们一直非常担忧和焦虑的问题。

希勒表示,劳动节约型和智能型机器取代人类工作,这个说法已经存在了好几个世纪,我们得正视它,不必感到过度意外和恐慌。

在古时候,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担心机器会使很多人失业。技术在不断发展,而这个叙事一直存在,在19世纪变得更加流行,因为当时伦敦推出很多新的机器取代了人工。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眼下虽然为人热议,但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恐惧。不过我们需要警惕对机器取代人的过度担忧。《叙事经济学》中列举了历史上多次暂时的衰退或萧条造成的经济困局,被误认为是机器剥夺人就业机会的结果,这种判断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也影响到人们参与创业活动的热切程度。从而像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样,产生了悲观的经济反应。

所以希勒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否定自我价值,不要囿于某些被淘汰的判断中,才是应对危机的生存之道。

面对疫情的危机和常态化的趋势,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我们每一个个体,都需要积极管理面临的所有可能的风险,避免受到悲观叙事的过分影响。

只有让疫情和悲观叙事更快得到控制,我们才能更快从衰退走向复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后疫情时代的经济趋势和投资机遇

一文窥探未来经济运行大势。

文|三目财经

编辑|Ray

2020年非同以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每一千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一疫情到今天还再蔓延,远远没有结束。

在疫情的背景下,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整个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未来的经济复苏的可能,以及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经济和生活中的决策。

不久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教授、春华资本董事长兼创始人胡祖六先生、主持人第一财经副主编杨艳青,进行了一场跨越大洋的四地连线对谈,讨论“疫情叙事下的经济趋势与投资机遇”。

在这场巅峰对话中,希勒教授分享了他的新书《叙事经济学》(Narrative Economics),并与朱宁、胡祖六探讨当下一些关键问题: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现状,未来经济复苏的可能,全球产业价值链脱钩的挑战,房地产市场、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值得关注的投资机遇和趋势。

新冠疫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

罗伯特·希勒在全球经济金融的地位实在无法绕过——201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标准普尔/凯斯-希勒房价指数开创者,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希勒一直侧重于从人们的心理、行为出发,来研究和解释现实现象,也奠定了行为金融学的不断发展。

这次,他提出了一个“叙事经济学”的概念:

“人天生都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人往往是通过听别人讲的故事来形成自己对经济的看法。有的故事甚至会像病毒那样能够大规模传播。”

今年整个上半年,新冠疫情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

“刚开始,我们看到人们蜂拥至医院,医院床位不够甚至有病人躺在走廊里……这样的故事让人们非常担忧和害怕,使得股票市场出现了危机,大幅下滑。

当我们听到了新的故事,如美联储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事情发生了反转。美国股价在一个月之内下降了1/3,然后又迅速反弹……

经济学家如果不关注这些叙事,会错过很多影响经济的关键因素。”

疫情下几个影响市场波荡的因素

希勒将新冠疫情视为我们在大萧条之后经历的最大的危机。

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现状,包括金融市场的情况,以及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朱宁特别从行为金融学,即人的风险偏好角度强调,疫情对人们的风险偏好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

他认为疫情当中,我们会更加重视个人生命安全风向,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对社交环境的关注都比过去提高了,这看似个人一般日常行为的改变,但其实会影响他的投资风险偏好、如何管理企业、如何投资、如何进行家庭财富规划等。这些影响很可能不是三五个月就能看出来的,但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逐渐显现。

胡祖六更多分享了疫情发生后金融市场的变化——从跌落谷底到最近有了一波强势回升,并呼吁大家还是要保持清醒。

“3月份,随着疫情在北美和欧洲加剧,导致了很大的恐慌,所以市场急剧下滑,无论是道琼斯还是标普,3月底到了一个底点。从那以后,出现了非常强劲的反弹,现在道琼斯处于历史新高的水平。从3月份的低谷现在已经上涨了40%,非常惊人。”

尽管疫情对经济影响这么大,这可能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为什么股市表现跟经济基本面不同呢?

胡祖六给出了三个当前影响市场回升的因素:

第一,美联储超大规模的QE,债券购买、流动性支持和信贷支持计划,速度之快、力度之猛、规模之大远远超于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美联储做出的政策相应,所以市场很多投资者都认为美联储会一如既往给市场提供支撑。

第二,也跟叙事经济学很相关,因为现在媒体非常发达,不管是专业媒体、社交媒体还是自媒体,关于疫情怎么起源、怎么传播的,怎么治理等,形成了各种故事,即叙事。所以如果疫苗有突破的话,新冠疫情可以告一段落,这也提升了市场的信心。

第三,这次疫情更加说明了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线上经济的优势,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科技股,比如脸书、谷歌、苹果、亚马逊,都有非常强劲的反弹,这可能是推动市场出现新高很重要的因素。

“基于这几方面的原因,现在有一种很强的假设,尽管新冠疫情在美国还可能出现第二拨的风险,但是实体经济能够V型反弹,这是一种非常乐观的假定。但是现在市场这么高,大家还是要保持清醒。”

v型反弹很难实现

未来经济复苏的趋势到底如何,会出现怎么样的反弹,希勒表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当很多叙事在同时发生时,经济会受到多重影响。从短期,即未来几年来讲,经济和金融市场不可避得会走下坡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经济不见得会受到危机的影响。

比如2009年经济危机见底,当时很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认为那是1929年式的市场崩盘,很多人都想退出市场。但是2009年之后,股市很快复苏,到2019年初的时候,市场翻了三倍,所以这是一个V型的反弹。

很多人猜测这次还是会出现这样的V型反弹。因为大家都担心错过复苏和股价上涨带来的机会,这也是最近正在传播的一些叙事。

另外,新冠疫情的暴发有可能会激发人们对于技术的热爱和热情,从而使经济获得新的增长动力,这不仅关乎经济,还牵扯到创新、发明和科技的进步。”

对于经济反弹的预判,朱宁认为无论对全球经济还是美国金融,V型反弹非常不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疫情对个人消费方式的影响、对美国家庭财务状况的影响、对美国国家财政状况的影响。

短期虽然给予大量的刺激,通过现金可能推动整个市场和经济的短期复苏,但是我们看到无论是失业,整个消费行为的改变,还是居民和国家的资产负债表恶化,都使今后的复苏很难。

如果我们能够有W型的复苏,就是有小的反弹,再次触底,再反弹,就算是比较幸运的结果。

第二,关于资本市场,美国的股票市场在过去100年里面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30%的下跌,之后再是一个30%的上涨。

基于一些小报消息,股市上涨因为很多美国散户,美国的“韭菜”利用财政发给他们的救济资金,正在积极涌入股市。如果这个叙事可靠,那么基于国内A股市场的“韭菜行为”,股市的这种“牛市”往往是不可持续的。

胡祖六同样认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在疫苗出来之前,全面复苏还是有很多未知,市场也就不可能说是简单的一次性上升,会有一些反复。

全球产业价值链是否脱钩?

当前,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疫情会对全球产业价值链带来冲击。

在过去全球价值链是准时生产(Just in time),可以非常高效的运转,我们随时可以把一个零部件运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跨国公司可以在全世界用成本最低的方式来生产。

这次疫情提醒大家,有可能零部件没法准时运来,可能不能让全球价值链拉得这么长,全球价值链可能会更加区域化。

朱宁认为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不要把产业链、经济或者技术问题泛政治化,这会影响很多居民日常平时习惯和生活,其次会大大降低全球经济的效率。二是,可能会有新的技术因全球产业链脱钩而生,大家不要认为一旦开始这个趋势,一定逆全球化。

根据过去的经验,虽然有因为地缘政治产生的脱钩,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套用中国人爱讲的一句话,叫“办法总比问题多”——虽然确实有新的问题,我们总是能在中长期找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方式。

胡祖六认为某种程度的脱钩看起来不可避免,但脱钩也需要时间和巨大成本,我们不能被动、消极地等着,要做必要的政策调整,来减少冲击。

2017年夏天之前,全球供应链、价值链体系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冷战以后全球化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贸易大国的崛起,应该说是供应链是最有竞争力、最有效率的阶段。

2017年夏天开始的中美贸易摩擦,对供应链的体系和贸易体系造成很大的威胁。这次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雪上加霜。疫情显然对全球价值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全球产业链的未来,最终也取决于我们政策的响应。像中国这样一个在全球制造和供应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大国,能不能做很多更加深度的改革和开放,来减缓国际上因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的倾向。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其实大有可为。

商业地产会面临灭顶之灾?

房地产市场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同样受到疫情的冲击。疫情下,居家远程办公越来越常见,固定的办公处所不再成为必须后,未来商业地产的价值也有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对此,朱宁提到了希勒教授《非理性繁荣》里的观点,即房子本身是不太保值,尤其是类似办公室这类的地方,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大影响。另外,未来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变化,会对商业地产造成巨大的挑战和颠覆。

朱宁特别分享了底特律的房地产的案例。底特律的房价曾经是美国历史上是最贵的城市之一,现在变成美国最便宜的城市之一。抛开其他各种各样的技术进步因素,底特律房价发生这么大的转变的重要原因,是整个经济热点的切换。底特律曾经是美国核心的经济区,现在变成“锈铁带”。

用这样的视角来看,我们原来很多写字楼代表的更多是集中办公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后来出现了Wework,虽然Wework有自己的问题,但是Wework一定程度上就是尝试打破集中、固定、长期办公的环境。最近比较火的爱彼迎(Airbnb),还有像中国途家这样的企业,帮助大家度假的时候也可以分享住宅。

我们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技术,包括这次疫情正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家对生活的认知方式。当整个消费行为真的改变的那一天,无论是体验式经济的巨头,还是商业地产的巨头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甚至是灭顶之灾。

但是,胡祖六对长期来看疫情是否会颠覆人们的办公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房地产价格,表示存疑。

他表示,短期内,商业办公楼需求会有所缓和,一些宽敞巨宅的需求可能有所上升(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人们都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空间)。虽然目前一些地区和行业,居家办公常态化,但这可能只是短期的。只要疫情能够缓和,特别是疫苗发明以后,很大程度上人们会恢复以前的工作、居住和生活的形态。

希勒对此问题的看法更加开放,他认为,“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一些积极,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对于商业地产的影响也是如此。”他进一步分析:

负面影响是大家居家远程办公后,我们不需要这么多办公室了。但另一方面,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我们可能需要更大的办公空间,这是新冠疫情对商业地产的积极影响。

当然还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大家对乘坐电梯会很谨慎,电梯中如果人很多,我们就不想进去,所以可能商业地产需要重新装修,使用更大或者更多电梯。这样可以给建筑工人创造更多工作岗位。

另外关于住宅。大家可能不愿意住在城市中心了,因为要保持社交距离。在二战时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很多人搬离城市中心,因为城市中心更易遭到敌人的破坏。在美国,大家都到城市中心工作,但是住在郊区。如果我们将来都是网上办公的话,我们就可以搬得更远,搬到很美丽的地方去,再通过网上工作。所以可能人口会更加分散,城市中心的房价就会下跌,甚至郊区的房价也会下跌。这是人们的一个猜想。

我不知道人们对社交距离的恐惧会存在多长时间,当我们重启经济时,很多人还是会到酒吧、俱乐部聚会,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社交距离恐惧症,所以很难预测。

我们希望我们的体验会有所改善,也许我们可以更多居家办公,这可能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很多人希望和其他人在一起,能够得到其他人的激励,这个因素可能也需要考虑。所以在新冠疫情之后,地产价格变化可能不会太大。

数字货币如比特币、libra的发展前景

讲到近几年一直很火的数字货币话题,希勒表示数字货币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将来我们肯定会有新的价值交换方式。

希勒曾在《叙事经济学》中介绍过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流行叙事,它非常不稳定,是投机性货币。也正因为波动性,比特币的叙事变得更加流行,大家都想参与到这样的游戏中并能够获益。

最近人们也在讨论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也就是政府发行的数字货币。但是现在很多人希望找到一个新的、不受政府干预的货币。希勒表示Libra有这样的特征,有可能会发挥作用,虽然我们无法预测Libra的未来,但未来人们的价值交换方式一定会有所创新。

胡祖六同样认为数字货币的技术进步非常有价值,想像Libra被广为采用的话,还是需要货币当局的认可和接受,需要创新者和监管当局双方共同努力,达成一致。

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从公共治理的角度看也正是它的短板,可能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困扰,比如我们需要避免洗钱、欺诈、恐怖主义融资的活动。

如果数字货币在不干扰现代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等方面有所妥协,货币当局可能会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这就需要两边的共同努力。央行这边需要跟创新者接触、探讨,但是创新者也不能像最早的比特币一样,坚持摆脱当局、摆脱政府,这样就是不可调和的冲突。所以这些虚拟货币的发展,除了技术进步本身,一定还跟央行和监管当局的态度息息相关。

朱宁虽然也与希勒、胡祖六同样看好Libra这样的第三方的数字货币和央行支持的DCEP,但非常担忧加密货币的未来——“尤其是基于Libra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加密货币的发展方向可能是非常有限或者有很大风险的”。

贸易保护主义下大类资产该如何配置?

疫情未终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加剧的情况下,投资者如何做决策。(关注内需、数字经济、健康、医疗产业相关股票及投资机会)

胡祖六认为新冠疫情发生后,各国央行做了大量的刺激工作,但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这对投资和经济复苏来说是很大的风险。

投资来说,显然面临着比如脱钩、继续封锁以及有些行业关税多端加码的风险,这些风险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布局投资组合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多国内市场或与内需相关的股票或投资机会。

再细说新冠疫情对私募,这次新冠疫情对一些传统产业,特别是线下的旅行、观光、消费、零售都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对数字经济是一个非常好的刺激和推动。

所以好的私募投资机会,是对早期的或者后期的数字经济的领军者进行投资。

另外疫情对疫情相关行业,比如健康、医疗产业,无论是从疫苗西药的研发,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医疗仪器设备,包括检测设备,也都是很大的刺激。因为需要是发明之母。在严峻的人类健康威胁和挑战下,很多创意者和发明者都在想各种办法研发新药、医疗仪器设备等,当然还包括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这也是很大的潜力和机会。

希勒同样认为短期来看前景不容乐观,但混乱也会带来机会,尤其一些新的项目、新的创意就可能会得到PE的投资。

希勒也关注到医药行业,特别是个人卫生防护设备方面的创新。比如从事新型口罩的研发和生产行业,它可能会创立一套新的标准,让口罩本身有更多的种类、功能、选择,不仅能帮助我们应对新冠病毒,将来还可以应对其他新型病毒。

年轻人还可以关注哪些重要趋势和话题?

在直播的后半程,谈到除新冠疫情外,还有哪些与当下年轻人密切相关、需要特别注意的叙事和趋势时,希勒讲到了“人工智能取代人”“技术性失业”这个人们一直非常担忧和焦虑的问题。

希勒表示,劳动节约型和智能型机器取代人类工作,这个说法已经存在了好几个世纪,我们得正视它,不必感到过度意外和恐慌。

在古时候,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担心机器会使很多人失业。技术在不断发展,而这个叙事一直存在,在19世纪变得更加流行,因为当时伦敦推出很多新的机器取代了人工。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眼下虽然为人热议,但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恐惧。不过我们需要警惕对机器取代人的过度担忧。《叙事经济学》中列举了历史上多次暂时的衰退或萧条造成的经济困局,被误认为是机器剥夺人就业机会的结果,这种判断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和投资意愿,也影响到人们参与创业活动的热切程度。从而像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样,产生了悲观的经济反应。

所以希勒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否定自我价值,不要囿于某些被淘汰的判断中,才是应对危机的生存之道。

面对疫情的危机和常态化的趋势,不论是决策者还是我们每一个个体,都需要积极管理面临的所有可能的风险,避免受到悲观叙事的过分影响。

只有让疫情和悲观叙事更快得到控制,我们才能更快从衰退走向复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