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同事太烦了,害得我没法好好工作,怎么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同事太烦了,害得我没法好好工作,怎么办?”

因为看不惯同事辞职,划算吗?

文|LinkedIn 木沐

工作中有一位同事,他的沟通方式、价值观、思维都与我很不同,而由于日常工作交集十分多,他职位比我高,无法避免要与他合作、甚至是求他与我合作。

在公司4年,被他在邮件公开指责过、在公司面对面言语冲突过,累积的不愉快让我已经讨厌再与他一起工作,但岗位职责,无法避免。

这种不愉快甚至影响了我其他工作的情绪和表现。我理性地看,不应该为了这个人造成的不愉快而辞职,但感性层面我已经很难放下成见与这个人合作,这样会影响我工作表现和情绪,造成心理压力。

考虑自己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我应该现在就跳槽吗?以目前能力经验未必能跳槽到心仪公司职位。

这是“领英诊所”第11期的读者来信。

遇到的同事在思维,沟通,价值观等多方面与自己存在很大差异,双方甚至发生过言语冲突,而工作上又不得不合作,想一气之下辞职,又怕找不到好下家,心里非常苦恼和纠结。

其实这种现象在职场上可谓普遍,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身上。

妥善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是靠快意恩仇,非黑即白。如果不明白这背后处理问题的逻辑,就算一气之下跳槽到下一家,遇到相同问题时,一样还是会再次陷入困境中。

1、“你是否相信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固定心态vs成长心态

这个读者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这源于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教授的研究发现。

Dweck教授有一次给中学生提问:“你是否相信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学生们的回答分为两个阵营:“是”和“否”。

接下来,教授观察跟踪他们的学习成绩,并在一段时间后发现,当初答“是”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而答“否”的学生成绩却越来越差。

Dweck教授将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归因于两种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行动,收获不同的结果。

所谓固有心态,是指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个人的努力无足轻重,他们面临问题时更加倾向于通过寻找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努力来解决。

成长心态,是指认为事物是可以改变的,任何事情更多的取决于个人努力,刻意练习,精益求精是取得成绩的法宝。

这同样应用在职场中,比如Sales打推销电话,遭到拒绝后,固有心态的人立刻产生很多消极的想法,比如客户不喜欢我,销售工作不适合我,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被接受。

而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则会认真思考自己的话术,语气,时间或者时机是否存在不足,又或者客户在忙不方便接听,可以稍后再试。

久而久之,两类不同的Sales在销售业绩上的差别就体现出来,这正是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结果。

成长心态的人,不仅仅追求挑战,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而固定心态的人,在事情变得艰难的时候,会退缩并丧失兴趣,就不想做或者放弃了,他们从来不去行动,害怕失败,所以最终对什么都无法坚持,没有兴趣,生活迷茫,没有方向。

文章开头的读者在遇到问题时,没有带着建设性和积极的心态,尝试多种方法和途径去面对和处理关系,事情和问题,而一直想的是别人的不是,自己要退出,其实就是一种固定心态在起作用,才会陷入这种困境无法自拔。

2、进行自我反省,先从自身找原因

从公司或者领导的角度看,一个人就算业务水平再高,连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也是无法指望他创造价值的。所以遇到这类人际问题,首先要自我反省,比如:

1、分析自己与同事关系不合的原因

讨厌一个同事,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没特殊来由,看到他就不喜欢,因为眼缘或者气场。

如果别人没有做任何侵犯你的事,你就毫无理由地讨厌别人,带着有色眼镜评判人,是修养不够和心态不成熟的表现,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习修炼自己的内心,提高涵养。

二是你们发生过不快或者矛盾,从此产生心理阴影。

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必一直念念不忘,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当下,如果双方还需要进行合作,那么就合作项目本身进行交流和探讨,就算对项目内容本身产生新的分歧,这都是正常的。

凡事对事不对人,事情过去就过去,不要老翻旧账,因为翻旧账伤害的不是对方,而折磨的是你自己。

2、反思自己哪里可以改进

出了问题反思自己哪里不足,进而调整或改善,而不是马上站到道德制高点,觉得问题都出在别人身上,对别人一通批评,接着自己陷入到自怜自哀的情绪里,一味抱怨或逃避。

比如在过往的合作中,是否清楚彼此的工作流程,责任和任务范围,事前如何做计划,哪些要提前确认,在什么环节以何种形式向上级汇报,交接工作的时候应该走哪些标准化的流程,善后的事项该如何交接……

回溯当初的矛盾点和关键点出在哪里,一旦确定,下次就可以针对这部分调整,将分歧尽量降到最低。

还有,思考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情商是否有待提高。找机会与同事沟通,检讨自己的不足,真心诚意的请他们提出批评意见,并及时改正,工作之外增加彼此的互动与交流,更加立体地了解合作的每个人,以便能更快的融入项目和团队。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确实有喜欢寻衅滋事处处找茬儿的同事类型出现,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与领导沟通无果,建议果断抽身另谋他处,节省沉没成本,不在一个泥潭里挣扎了。

3、既然合作无法规避,如何建立健康的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能独立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古往今来,人际关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职场也是社会,做事的背后是做人,如何能较为积极和健康地处理跟同事及上司的关系,将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和晋升机会。以下几方面值得每个人去对照:

1、摈弃自私自利,对别人能帮则帮

能帮助别人也是发展自己人脉的一个关键,尤其很多岗位平时和外界接触较少,因此,身边的同事就是你需要发掘的人脉,现在他们不一定能帮得上你的忙,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你的力量。

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其实多做一些,多方位发展属于自己的人脉,不管为将来的创业还是跳槽,和谐处理同事关系都很有帮助。

也需要注意,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能帮则帮,不然也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儿”。

2、遇到困难,不要急躁

在工作中,我们遇到任何棘手的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平静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等事情完美解决后,再去考虑发生这件事情的责任是谁的。

不论什么类型的职场环境,都会推崇“对事不对人”的工作方法。

3、积极主动争取建立关系

这是一个主动的时代,一切的资源以及关系,都是需要你自己积极主动的争取,别人或许只是因为和你一开始不太熟悉,所以不够热情。

但只要我们经常积极主动的和别人交流,请教,就会尽快打破陌生模式,并尽快融入。

4、多跟领导沟通汇报

越是底层的员工,越是不太愿意跟领导亲近,其实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

要知道和领导多接触既能提高自己的存在感,也能让自己多出很多机会,跟领导处得好,就算日后离职,也给自己积赞了优质人脉,是拓展自身人脉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综上分析,这位读者可以从文中几方面对自己做一个客观评估和反思,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如果在这家公司仍然有成长和进步的空间,有继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价值,那么因为跟一个同事的关系就负气辞职是不划算、也不值得的。

尤其现在经济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更要谨慎行事,不可意气用事,因为冲动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但如果想好了,以上的一切都不在乎,就想快点离开是非之地,那就宜早不宜迟了。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木沐,清华大学MBA、前500强高管,畅销书《能力突围》作者,资深职场导师。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 (id: mumushuo2017 )。

本文封面及文中图片来自影视截图和Unsplash,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2020领英保留所有权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同事太烦了,害得我没法好好工作,怎么办?”

因为看不惯同事辞职,划算吗?

文|LinkedIn 木沐

工作中有一位同事,他的沟通方式、价值观、思维都与我很不同,而由于日常工作交集十分多,他职位比我高,无法避免要与他合作、甚至是求他与我合作。

在公司4年,被他在邮件公开指责过、在公司面对面言语冲突过,累积的不愉快让我已经讨厌再与他一起工作,但岗位职责,无法避免。

这种不愉快甚至影响了我其他工作的情绪和表现。我理性地看,不应该为了这个人造成的不愉快而辞职,但感性层面我已经很难放下成见与这个人合作,这样会影响我工作表现和情绪,造成心理压力。

考虑自己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我应该现在就跳槽吗?以目前能力经验未必能跳槽到心仪公司职位。

这是“领英诊所”第11期的读者来信。

遇到的同事在思维,沟通,价值观等多方面与自己存在很大差异,双方甚至发生过言语冲突,而工作上又不得不合作,想一气之下辞职,又怕找不到好下家,心里非常苦恼和纠结。

其实这种现象在职场上可谓普遍,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身上。

妥善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是靠快意恩仇,非黑即白。如果不明白这背后处理问题的逻辑,就算一气之下跳槽到下一家,遇到相同问题时,一样还是会再次陷入困境中。

1、“你是否相信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固定心态vs成长心态

这个读者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这源于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教授的研究发现。

Dweck教授有一次给中学生提问:“你是否相信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学生们的回答分为两个阵营:“是”和“否”。

接下来,教授观察跟踪他们的学习成绩,并在一段时间后发现,当初答“是”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而答“否”的学生成绩却越来越差。

Dweck教授将这些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归因于两种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行动,收获不同的结果。

所谓固有心态,是指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个人的努力无足轻重,他们面临问题时更加倾向于通过寻找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努力来解决。

成长心态,是指认为事物是可以改变的,任何事情更多的取决于个人努力,刻意练习,精益求精是取得成绩的法宝。

这同样应用在职场中,比如Sales打推销电话,遭到拒绝后,固有心态的人立刻产生很多消极的想法,比如客户不喜欢我,销售工作不适合我,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被接受。

而拥有成长心态的人则会认真思考自己的话术,语气,时间或者时机是否存在不足,又或者客户在忙不方便接听,可以稍后再试。

久而久之,两类不同的Sales在销售业绩上的差别就体现出来,这正是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结果。

成长心态的人,不仅仅追求挑战,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而固定心态的人,在事情变得艰难的时候,会退缩并丧失兴趣,就不想做或者放弃了,他们从来不去行动,害怕失败,所以最终对什么都无法坚持,没有兴趣,生活迷茫,没有方向。

文章开头的读者在遇到问题时,没有带着建设性和积极的心态,尝试多种方法和途径去面对和处理关系,事情和问题,而一直想的是别人的不是,自己要退出,其实就是一种固定心态在起作用,才会陷入这种困境无法自拔。

2、进行自我反省,先从自身找原因

从公司或者领导的角度看,一个人就算业务水平再高,连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也是无法指望他创造价值的。所以遇到这类人际问题,首先要自我反省,比如:

1、分析自己与同事关系不合的原因

讨厌一个同事,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没特殊来由,看到他就不喜欢,因为眼缘或者气场。

如果别人没有做任何侵犯你的事,你就毫无理由地讨厌别人,带着有色眼镜评判人,是修养不够和心态不成熟的表现,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习修炼自己的内心,提高涵养。

二是你们发生过不快或者矛盾,从此产生心理阴影。

已经过去的事情不必一直念念不忘,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当下,如果双方还需要进行合作,那么就合作项目本身进行交流和探讨,就算对项目内容本身产生新的分歧,这都是正常的。

凡事对事不对人,事情过去就过去,不要老翻旧账,因为翻旧账伤害的不是对方,而折磨的是你自己。

2、反思自己哪里可以改进

出了问题反思自己哪里不足,进而调整或改善,而不是马上站到道德制高点,觉得问题都出在别人身上,对别人一通批评,接着自己陷入到自怜自哀的情绪里,一味抱怨或逃避。

比如在过往的合作中,是否清楚彼此的工作流程,责任和任务范围,事前如何做计划,哪些要提前确认,在什么环节以何种形式向上级汇报,交接工作的时候应该走哪些标准化的流程,善后的事项该如何交接……

回溯当初的矛盾点和关键点出在哪里,一旦确定,下次就可以针对这部分调整,将分歧尽量降到最低。

还有,思考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情商是否有待提高。找机会与同事沟通,检讨自己的不足,真心诚意的请他们提出批评意见,并及时改正,工作之外增加彼此的互动与交流,更加立体地了解合作的每个人,以便能更快的融入项目和团队。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确实有喜欢寻衅滋事处处找茬儿的同事类型出现,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与领导沟通无果,建议果断抽身另谋他处,节省沉没成本,不在一个泥潭里挣扎了。

3、既然合作无法规避,如何建立健康的同事间的人际关系?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能独立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古往今来,人际关系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职场也是社会,做事的背后是做人,如何能较为积极和健康地处理跟同事及上司的关系,将决定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发展和晋升机会。以下几方面值得每个人去对照:

1、摈弃自私自利,对别人能帮则帮

能帮助别人也是发展自己人脉的一个关键,尤其很多岗位平时和外界接触较少,因此,身边的同事就是你需要发掘的人脉,现在他们不一定能帮得上你的忙,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你的力量。

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其实多做一些,多方位发展属于自己的人脉,不管为将来的创业还是跳槽,和谐处理同事关系都很有帮助。

也需要注意,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能帮则帮,不然也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儿”。

2、遇到困难,不要急躁

在工作中,我们遇到任何棘手的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平静下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等事情完美解决后,再去考虑发生这件事情的责任是谁的。

不论什么类型的职场环境,都会推崇“对事不对人”的工作方法。

3、积极主动争取建立关系

这是一个主动的时代,一切的资源以及关系,都是需要你自己积极主动的争取,别人或许只是因为和你一开始不太熟悉,所以不够热情。

但只要我们经常积极主动的和别人交流,请教,就会尽快打破陌生模式,并尽快融入。

4、多跟领导沟通汇报

越是底层的员工,越是不太愿意跟领导亲近,其实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

要知道和领导多接触既能提高自己的存在感,也能让自己多出很多机会,跟领导处得好,就算日后离职,也给自己积赞了优质人脉,是拓展自身人脉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综上分析,这位读者可以从文中几方面对自己做一个客观评估和反思,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如果在这家公司仍然有成长和进步的空间,有继续学习和积累经验的价值,那么因为跟一个同事的关系就负气辞职是不划算、也不值得的。

尤其现在经济并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更要谨慎行事,不可意气用事,因为冲动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但如果想好了,以上的一切都不在乎,就想快点离开是非之地,那就宜早不宜迟了。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木沐,清华大学MBA、前500强高管,畅销书《能力突围》作者,资深职场导师。微信公众号职场木沐说 (id: mumushuo2017 )。

本文封面及文中图片来自影视截图和Unsplash,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2020领英保留所有权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