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浪不甘当前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浪不甘当前浪

新浪若私有化成功,也只是重启长征第一步。

文|刺猬公社  杨晶

编辑|Tim

7月6日晚间,新浪宣布启动私有化。如成功,这个在美国第一个上市的中国门户网站,时隔20年后,或将回家。大概率将在港股重新上市。

一位新浪内部人士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如私有化成功,新浪管理层将会对公司拥有100%的控制权,在寻求新增长点,谋求多元化业务布局上将更有保障。

作为曾经的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新浪曾首开“新浪模式”(VIE模式),引领曾经的“门户网站三兄弟”先后出海上市,也曾孵化微博并使之独立成才。

然而时过境迁,腾讯和网易等“同窗”早已靠开启第二曲线飞黄腾达,后有字节跳动等全面超越,只落新浪与搜狐,比照取暖。

新浪的现状,的确需要呼唤来一次大的变革来重整旗鼓。除非,它甘当前浪。

新浪上市20周年纪念/图源:新浪微博

精明“曹会计”

上市公司的“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通俗而言,就是控股股东把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全部买回来,扩大已有份额。私有化的目标,是令被收购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此次发起新浪私有化的是一家名为NewWave MMXV Limited(简称“NewWave”)的机构。New Wave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目前是新浪的大股东之一,拥有58.0%的投票权。而New Wave的幕后老板不是别人,正是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

财会出身的曹国伟被称为“并购专家”“资本高手”,也被称精明的“曹会计”。他于1999年9月加入新浪后,击退过盛大,主持过MBO,推出了微博,主导了新浪上市,坐镇新浪已超20年。

7月6日美股开盘前,他早已蓄势已久。其控制下的New Wave提出了非约束性收购提议,建议以美股41美元、现金方式收购新浪已发行股份。虽然这则提议被通过与否还存在变数,但消息一出,新浪股价几乎垂直上升,显示市场乐观情绪。

任何动作背后,都有动机。

一位美股投资人士对刺猬公社分析道,新浪私有化,内外原因都有。不妨站在“曹会计”立场去顺着还原他的关切。

一是新浪估值是否被低估?

在美股,中概股抱怨被低估已是老话题。以目前新浪所掌握的资产对比新浪市值,确实难令曹会计“服”。

截至7月6日,新浪美股市值为26.51亿美元,微博为90.09亿美元。微博市值是新浪3倍。

而新浪2020年Q1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新浪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就已经超越市值。

新浪目前持有微博44.9%的股份,71%的投票权,为微博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按微博市值90亿美元计算,新浪仅持股微博的股权价值便在40.4亿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中概股被低估,原因多样。有企业自身原因。例如新浪,确实核心优势资产都在微博,微博分拆上市,只留新浪,虽不是空架子,但业务也缺乏能吸引投资者的有力支撑,这是海外投资者疑虑之一。

当然也有“构造问题”。中概股公司很多用户和业务在中国,投资者却在中国以外,外国投资者是否能完全看懂中国市场逻辑,并不肯定。此外,这背后还牵涉到深层次的“金融定价权”问题,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资产的金融定价由在美国的世界投资者决定。美国市场虽然表面上看资本趋利,但背后是否真心按市场原则支持中概股在美国募资做大,业界已多有探讨。

二是回归能获更高估值?

不少中概股公司私有化之后,回归A股或港股,一般都获得了比在美国更高的的估值。

以奇虎360为例。2011年3月30日,360登陆美国纽交所。起初发展顺利,后因多种原因,市值跌去一半多。在这期间,周鸿祎还发现,作为当时的网络安全龙头企业,360在美国的市盈率,相较于国内的同类型企业低很多。2014年-2015时,360的市盈率基本上只有30-40倍,但当时在国内上市的同类型公司,启明星辰市盈率有200多倍,暴风科技有900多倍。

这让360反思加心动。2016年7月15日,360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退出美国股市,当时的市值为93亿美元。历经三年,2018年2月28日,360成功回归国内A股,首日市值达到600多亿美元,较退出美国时的市值,暴涨近7倍。

360只是诸多回归上市企业的一个代表。自然,此次新浪若私有化成功后,回归内地或港股,也对此抱有期待。

实际上,中概股赴美上市、退市、回归上市或在国内二次上市,有独特的历史背景。

早年,中国公司争相赴美,是为了获得更便利的融资环境。但赴美之后发现“水土不服”,企业在美估值不及预期。

2013年,中概股掀起第一波私有化热潮。当时,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盛大游戏、完美世界等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先后完成私有化退市,纷纷回归以谋求新的市场估值。

近期,中概股又掀起了第二波私有化和回归热潮。这次与2013年背景和动机已经有所不同。今日回归重新上市获得高估值仍是目的,但一个背景也不容忽视。内地已开启上市注册制改革、拓宽了科技公司上市渠道,香港已接纳同股不同权企业,祖国大陆对自家孩子越来越敞开了怀抱。相反,美国反而却加紧了对外国公司的监管,给外国公司造成了不确定的预期。

今年5月,美国参议院就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该法案要求如果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三年无法对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发行人的证券将被禁止在美国交易所进行交易。而这在中国并不做要求。瑞幸造假,当然加深了市场对美国加强对中概股监管的忧虑,但也有声音称,也和中美站略竞争深切相关。

纵观以上,“曹会计”心里的算盘估计早已算清。

失落的前浪?

当然,无论是抱怨在美国估值偏低,还是回国希望获得更大估值,其实这些都是外因,最根本的还在于新浪是否已经想清,要如何强壮自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作为一个20世纪创立的互联网公司,新浪目前的发展确实有点“老化”。来看它的业务模式。

目前,新浪旗下主要有三大业务,新浪网、新浪移动、微博。这三大块业务在新浪盘子里的比重是这样的:

首先广告占了总营收的8成。财报显示,三大业务2019年总营业为21.6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为17.4亿美元。非广告营收,也就是金融科技等业务带来的收入为4.2亿美元。

其次微博又占了新浪总营收的8成。2019年微博净营收为17.7亿美元,可见是新浪的核心优势资产。

从纵向看,这些业务近年发展如何呢?

新浪三年财报显示,2017年-2019年,新浪营收分别为15.84亿美元、21.08亿美元、21.6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3.64%、33.11%、2.59%。

2017-2019年,微博营收分别为11.50亿美元、17.19亿美元、17.6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5.37%、49.43%、2.82%。归母毛利润分别为3.526亿美元、5.718亿美元、4.94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6.39%、62.18%、-13.49%。

可见,增速都在下降。虽然新浪一直都在盈利,但预期影响市场信心。

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微博月活超5.5亿,较上年同期净增8500万的前提下,营收3.234亿美元,反而同比下降了19%。这其中既受春节和疫情影响,也不乏深层次原因——微博的用户虽多,但在品牌商那里,用户质量和变现能力都令人存疑。

要知道,微博是新浪的命根子。

其实,新浪也知道目前的业务模式问题所在。相比较于腾讯、网易开创游戏等多条赛道,新浪至今收入模式较为单一,且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对此,新浪也不是没做过商业化创新。

积极看,它孵化了微博这一成功的社交产品;消极看,新浪也曾开创金融创新、房地产等业务,但要不因为国家收紧金融监管红线,要不因地产陷入周期波动,要么没有做到很大,要么退出该领域,这都导致新浪没有建立起多样化的营收渠道。

相比较而言,以前的四大门户,网易也是门户网站出道,但逐渐发展起游戏、音乐等多个赛道。6月11日,网易港股二次上市,最新市值为609亿美元。

腾讯网背靠腾讯集团,至少也把握住了流量入口。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报告显示,2020年4月,腾讯新闻的用户总量约为3.07亿,今日头条约为2.63亿,而新浪新闻排名第三,仅约有1.28亿。

新浪是不是真的“前浪感弥漫”,恐怕只有局中人知道。

不甘当前浪

新浪其实是有值得骄傲的历史过往的。

如今的互联网网民,可能会认识曹国伟,王高飞,但不认识王志东。实际上,他才是新浪的创始元老之一。

20多年前的1998年,王志东创立的四通利方公司与美国的华渊资讯合并,以做中文门户为目标。新公司取名“Sina”,源于拉丁文sino,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当时若没有王志东,Sina的中文名字可能就被直接音译成为了“赛诺王”。对,是“王”不是“网”。

新浪网成立后,直接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新媒体发展的20年黄金岁月。

在一家财经纸媒里担任记者的小赵清楚记得,吸纳了诸多纸媒记者精英的新浪网常能发掘出轰动性调查报道,风头一时无二。他自己每天写的新闻,不指望纸媒能传递给多少用户,而是全靠新浪财经分发,形成全国影响力。

“当时跳槽到新浪等四大门户的网媒记者也非常多,大家认为,纸媒时代可以结束了,那儿代表着明天。”小赵回忆。

新浪的发展势头不仅限于门户。

2005年,新浪推出博客,迅速成为行业内访问量最高的现象级互联网产品。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内测版,率先进入社交媒体时代。2012年,新浪全力发展移动端。

在那个年代,新浪击败过网易博客,打败过腾讯微博,新浪的历史会记下这些历史战绩。

然而,互联网的世界从来就是不进则退。此刻的新浪,不但被曾经的兄弟远远甩在脑后,新浪还被“后浪”们大幅超越或步步紧逼。

短短几年间,字节跳动雄起,它的新闻按照人们阅读兴趣精准推送、千人千面,成为几亿人收看新闻的新入口。抖音、快手,以及B站占据短视频、直播新风口。这些新崛起的流量洼地,无疑对新浪曾经的广告盘子造成了侵蚀。

前不久,一名资深运营从微博离职,他告诉刺猬公社:“这儿太像国企。”在他眼里,新浪大本营已经没了狼性向前奔的氛围。对于年轻人,没了冲劲也就没了愿景。

没有人会相信,新浪会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

近一段时间,微博已动。

先是传出微博将在不久正式推出视频号,发力视频领域;而饱受过度娱乐化诟病的微博热搜,则传要推出“私人定制”,彻底改善用户体验。

新浪虽然被指没有成功拥抱新的信息流,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它至今仍然专心在做着一点儿新闻,在这个垂直领域,新浪是否还有机会,现在讨论都应该留有空间。

无论如何,新浪作为前浪要想实现“新生”,私有化、回归都是初始步骤,接下来,新浪能否彻底重塑业务,改善基因,进行大的变革,才是关键。

也只有这样,新浪才能有真正的资本走向下个10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浪不甘当前浪

新浪若私有化成功,也只是重启长征第一步。

文|刺猬公社  杨晶

编辑|Tim

7月6日晚间,新浪宣布启动私有化。如成功,这个在美国第一个上市的中国门户网站,时隔20年后,或将回家。大概率将在港股重新上市。

一位新浪内部人士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如私有化成功,新浪管理层将会对公司拥有100%的控制权,在寻求新增长点,谋求多元化业务布局上将更有保障。

作为曾经的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新浪曾首开“新浪模式”(VIE模式),引领曾经的“门户网站三兄弟”先后出海上市,也曾孵化微博并使之独立成才。

然而时过境迁,腾讯和网易等“同窗”早已靠开启第二曲线飞黄腾达,后有字节跳动等全面超越,只落新浪与搜狐,比照取暖。

新浪的现状,的确需要呼唤来一次大的变革来重整旗鼓。除非,它甘当前浪。

新浪上市20周年纪念/图源:新浪微博

精明“曹会计”

上市公司的“私有化”,是资本市场一类特殊的并购操作。通俗而言,就是控股股东把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全部买回来,扩大已有份额。私有化的目标,是令被收购公司除牌,由公众公司变为私人公司。

此次发起新浪私有化的是一家名为NewWave MMXV Limited(简称“NewWave”)的机构。New Wave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目前是新浪的大股东之一,拥有58.0%的投票权。而New Wave的幕后老板不是别人,正是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

财会出身的曹国伟被称为“并购专家”“资本高手”,也被称精明的“曹会计”。他于1999年9月加入新浪后,击退过盛大,主持过MBO,推出了微博,主导了新浪上市,坐镇新浪已超20年。

7月6日美股开盘前,他早已蓄势已久。其控制下的New Wave提出了非约束性收购提议,建议以美股41美元、现金方式收购新浪已发行股份。虽然这则提议被通过与否还存在变数,但消息一出,新浪股价几乎垂直上升,显示市场乐观情绪。

任何动作背后,都有动机。

一位美股投资人士对刺猬公社分析道,新浪私有化,内外原因都有。不妨站在“曹会计”立场去顺着还原他的关切。

一是新浪估值是否被低估?

在美股,中概股抱怨被低估已是老话题。以目前新浪所掌握的资产对比新浪市值,确实难令曹会计“服”。

截至7月6日,新浪美股市值为26.51亿美元,微博为90.09亿美元。微博市值是新浪3倍。

而新浪2020年Q1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新浪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就已经超越市值。

新浪目前持有微博44.9%的股份,71%的投票权,为微博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按微博市值90亿美元计算,新浪仅持股微博的股权价值便在40.4亿美元。

业内人士表示,中概股被低估,原因多样。有企业自身原因。例如新浪,确实核心优势资产都在微博,微博分拆上市,只留新浪,虽不是空架子,但业务也缺乏能吸引投资者的有力支撑,这是海外投资者疑虑之一。

当然也有“构造问题”。中概股公司很多用户和业务在中国,投资者却在中国以外,外国投资者是否能完全看懂中国市场逻辑,并不肯定。此外,这背后还牵涉到深层次的“金融定价权”问题,中国公司赴美上市,资产的金融定价由在美国的世界投资者决定。美国市场虽然表面上看资本趋利,但背后是否真心按市场原则支持中概股在美国募资做大,业界已多有探讨。

二是回归能获更高估值?

不少中概股公司私有化之后,回归A股或港股,一般都获得了比在美国更高的的估值。

以奇虎360为例。2011年3月30日,360登陆美国纽交所。起初发展顺利,后因多种原因,市值跌去一半多。在这期间,周鸿祎还发现,作为当时的网络安全龙头企业,360在美国的市盈率,相较于国内的同类型企业低很多。2014年-2015时,360的市盈率基本上只有30-40倍,但当时在国内上市的同类型公司,启明星辰市盈率有200多倍,暴风科技有900多倍。

这让360反思加心动。2016年7月15日,360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退出美国股市,当时的市值为93亿美元。历经三年,2018年2月28日,360成功回归国内A股,首日市值达到600多亿美元,较退出美国时的市值,暴涨近7倍。

360只是诸多回归上市企业的一个代表。自然,此次新浪若私有化成功后,回归内地或港股,也对此抱有期待。

实际上,中概股赴美上市、退市、回归上市或在国内二次上市,有独特的历史背景。

早年,中国公司争相赴美,是为了获得更便利的融资环境。但赴美之后发现“水土不服”,企业在美估值不及预期。

2013年,中概股掀起第一波私有化热潮。当时,分众传媒、巨人网络、盛大游戏、完美世界等多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先后完成私有化退市,纷纷回归以谋求新的市场估值。

近期,中概股又掀起了第二波私有化和回归热潮。这次与2013年背景和动机已经有所不同。今日回归重新上市获得高估值仍是目的,但一个背景也不容忽视。内地已开启上市注册制改革、拓宽了科技公司上市渠道,香港已接纳同股不同权企业,祖国大陆对自家孩子越来越敞开了怀抱。相反,美国反而却加紧了对外国公司的监管,给外国公司造成了不确定的预期。

今年5月,美国参议院就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该法案要求如果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三年无法对公司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检查,发行人的证券将被禁止在美国交易所进行交易。而这在中国并不做要求。瑞幸造假,当然加深了市场对美国加强对中概股监管的忧虑,但也有声音称,也和中美站略竞争深切相关。

纵观以上,“曹会计”心里的算盘估计早已算清。

失落的前浪?

当然,无论是抱怨在美国估值偏低,还是回国希望获得更大估值,其实这些都是外因,最根本的还在于新浪是否已经想清,要如何强壮自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作为一个20世纪创立的互联网公司,新浪目前的发展确实有点“老化”。来看它的业务模式。

目前,新浪旗下主要有三大业务,新浪网、新浪移动、微博。这三大块业务在新浪盘子里的比重是这样的:

首先广告占了总营收的8成。财报显示,三大业务2019年总营业为21.6亿美元,其中广告营收为17.4亿美元。非广告营收,也就是金融科技等业务带来的收入为4.2亿美元。

其次微博又占了新浪总营收的8成。2019年微博净营收为17.7亿美元,可见是新浪的核心优势资产。

从纵向看,这些业务近年发展如何呢?

新浪三年财报显示,2017年-2019年,新浪营收分别为15.84亿美元、21.08亿美元、21.6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3.64%、33.11%、2.59%。

2017-2019年,微博营收分别为11.50亿美元、17.19亿美元、17.6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75.37%、49.43%、2.82%。归母毛利润分别为3.526亿美元、5.718亿美元、4.94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6.39%、62.18%、-13.49%。

可见,增速都在下降。虽然新浪一直都在盈利,但预期影响市场信心。

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微博月活超5.5亿,较上年同期净增8500万的前提下,营收3.234亿美元,反而同比下降了19%。这其中既受春节和疫情影响,也不乏深层次原因——微博的用户虽多,但在品牌商那里,用户质量和变现能力都令人存疑。

要知道,微博是新浪的命根子。

其实,新浪也知道目前的业务模式问题所在。相比较于腾讯、网易开创游戏等多条赛道,新浪至今收入模式较为单一,且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对此,新浪也不是没做过商业化创新。

积极看,它孵化了微博这一成功的社交产品;消极看,新浪也曾开创金融创新、房地产等业务,但要不因为国家收紧金融监管红线,要不因地产陷入周期波动,要么没有做到很大,要么退出该领域,这都导致新浪没有建立起多样化的营收渠道。

相比较而言,以前的四大门户,网易也是门户网站出道,但逐渐发展起游戏、音乐等多个赛道。6月11日,网易港股二次上市,最新市值为609亿美元。

腾讯网背靠腾讯集团,至少也把握住了流量入口。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报告显示,2020年4月,腾讯新闻的用户总量约为3.07亿,今日头条约为2.63亿,而新浪新闻排名第三,仅约有1.28亿。

新浪是不是真的“前浪感弥漫”,恐怕只有局中人知道。

不甘当前浪

新浪其实是有值得骄傲的历史过往的。

如今的互联网网民,可能会认识曹国伟,王高飞,但不认识王志东。实际上,他才是新浪的创始元老之一。

20多年前的1998年,王志东创立的四通利方公司与美国的华渊资讯合并,以做中文门户为目标。新公司取名“Sina”,源于拉丁文sino,翻译过来就是“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当时若没有王志东,Sina的中文名字可能就被直接音译成为了“赛诺王”。对,是“王”不是“网”。

新浪网成立后,直接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新媒体发展的20年黄金岁月。

在一家财经纸媒里担任记者的小赵清楚记得,吸纳了诸多纸媒记者精英的新浪网常能发掘出轰动性调查报道,风头一时无二。他自己每天写的新闻,不指望纸媒能传递给多少用户,而是全靠新浪财经分发,形成全国影响力。

“当时跳槽到新浪等四大门户的网媒记者也非常多,大家认为,纸媒时代可以结束了,那儿代表着明天。”小赵回忆。

新浪的发展势头不仅限于门户。

2005年,新浪推出博客,迅速成为行业内访问量最高的现象级互联网产品。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内测版,率先进入社交媒体时代。2012年,新浪全力发展移动端。

在那个年代,新浪击败过网易博客,打败过腾讯微博,新浪的历史会记下这些历史战绩。

然而,互联网的世界从来就是不进则退。此刻的新浪,不但被曾经的兄弟远远甩在脑后,新浪还被“后浪”们大幅超越或步步紧逼。

短短几年间,字节跳动雄起,它的新闻按照人们阅读兴趣精准推送、千人千面,成为几亿人收看新闻的新入口。抖音、快手,以及B站占据短视频、直播新风口。这些新崛起的流量洼地,无疑对新浪曾经的广告盘子造成了侵蚀。

前不久,一名资深运营从微博离职,他告诉刺猬公社:“这儿太像国企。”在他眼里,新浪大本营已经没了狼性向前奔的氛围。对于年轻人,没了冲劲也就没了愿景。

没有人会相信,新浪会愿意就这样“束手就擒”。

近一段时间,微博已动。

先是传出微博将在不久正式推出视频号,发力视频领域;而饱受过度娱乐化诟病的微博热搜,则传要推出“私人定制”,彻底改善用户体验。

新浪虽然被指没有成功拥抱新的信息流,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它至今仍然专心在做着一点儿新闻,在这个垂直领域,新浪是否还有机会,现在讨论都应该留有空间。

无论如何,新浪作为前浪要想实现“新生”,私有化、回归都是初始步骤,接下来,新浪能否彻底重塑业务,改善基因,进行大的变革,才是关键。

也只有这样,新浪才能有真正的资本走向下个10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