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应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应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面对疫情给我国产业链与供应链所面临的瓶颈,必须有的放矢制定相应措施,才能尽快恢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融媒体记者  顾彦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一个国家重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发展,就是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全方位的重视各行业、不同性质企业的繁荣发展。

疫情之下,供应链承压。运输受阻、资金紧张、需求疲软等问题,让中国和全球工业制造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特别提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尽力恢复世界经济”。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表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这一举措意义非凡。

中国制造“牵一发动全身”

产业链、供应链是什么?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杜培枫在其文章中解释,产业链是一个宏观概念,产业链是从产业(或者行业)的角度,在产业或行业间形成的经济链条,对应着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供应链是一个微观概念,是从微观的企业角度所观察到的,在企业间形成的经济链条,指围绕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杜培枫认为,一个国家重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发展,就是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全方位的重视各行业、不同性质企业的繁荣发展。只有微观的供应链不断复苏,继而才能保证宏观的若干个产业链的健康运行,最终所有产业与行业的持续发展才能步入正轨。这两条链条的重要性,关乎国家金融链、经济信息链、技术链、消费链等一系列链条的脉状正常发展。

如今,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和全球工业制造行业的供应链都受到严重冲击。

普华永道相关报告指出,根据多个国内行业协会和中国欧美商会调研,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主要面临以下挑战:市场需求减少,收入下降;由于复工受限,造成工厂停产或减产;原材料或零件供应短缺;劳动力短缺;物流中断或速度效率降低;由于意外的订单变化,导致成品缺货或积压;因无法如期履行合同造成的违约。据统计,仅在湖北、广东、浙江、湖南和河南五省就有超过13000家汽车、化工、机械、电子制造等工业企业的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而停产。

牵一发动全身。中国是全球所有商品和工业品品类最多的主要制造和供应国,全球各个产业链中的细分行业都能找到中国制造的身影,中国工业企业的供应链挑战正蔓延到整个产业价值链和全球供应链。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日益成熟,分工和产业链环节愈加复杂,不同产业和领域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越复杂的系统重要性越大但也可能越脆弱,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联系中断,连锁反应会快速传导至全产业链中,从而导致多个产业生产活动停滞或紊乱,对就业和市场主体生存造成压力。同时,多个产业的供给中断也有可能造成物价波动,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因此,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熨平”供给端的波动,具有重要性、战略性的作用。

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

面对疫情给我国产业链与供应链所面临的瓶颈,必须有的放矢制定相应措施,才能尽快恢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频繁提及“产业链供应链”,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要巩固传统的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的地位,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突破瓶颈制约,大力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提升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要开展数字化的转型行动,鼓励企业推进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灵活应变和协同能力。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痛点,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复工复产,加强纵横联动、跟踪服务,推动龙头企业发挥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稳定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外贸信贷投放,满足贸易融资需求,支持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有效履约,通过优先保障外贸资金链,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为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各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因企施策,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比如,杭州市税务部门借助“浙江税务大数据平台”,结合企业需求、产品型号、供货速度、供货规模等多种因素,通过对增值税发票等税收数据开展分析比对,为原材料短缺企业精准定位供应商,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帮助浙江安伴汽车安全急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寻找到紧缺的货源,协助安排原材料进厂;重庆市政府成立了海外产业链保供小组,专门研究龙头企业在海外的产品供应链库存,首先是梳理清楚龙头企业产业链的清单,到底一个企业有多少家配套企业,梳理清楚之后,采取抓库存、抓替代产品、抓产能转移、着力引进稀缺零部件等针对性措施,来保证当期和长远的产业链供应。

面对疫情带来的供应链挑战,工业企业也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普华永道相关报告建议工业企业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链多样性,工业企业供应链中断导致停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源过于集中,可以考虑两种方式来提升企业供应链多样性,通过建立区域化供应链基地布局来减少对单个地区的依赖,或通过建立多元化供应商网络来提高供应短缺风险抵御能力;二是价值链竞争力,很多中国企业还未能突破产业价值链上弱势定位的桎梏,制造型企业在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上占据相对较低价值的生产环节,高附加值的上游研发设计的核心技术能力,或关键上游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则受制于人,建议通过投资或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价值链上下游环节,强化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价值链定位,或者考虑剥离和外包非核心生产、物流或其他运营环节来聚焦资源和精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供应链效率,疫情导致市场需求减少,并增加未来行业供应链供需的不确定性,建议从供应链柔性塑造、供应链数字化、供应链成本管控三方面入手,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和效益。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5月1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何谓双循环?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撰文表示,双循环是一个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市场化配置使生产要素发挥到极致的创新机制,更是一种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未来经济发展格局。它的重要性在于,平时双循环可以互为补充,遇到国内和国际的风险与危机时,又能各自为战,充分发挥双循环制高度的稳定性、安全性的作用。中央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首次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制,不仅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疫情爆发以后,我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所暴露出来的上下游不同步、产供销脱节的脆弱性、不稳定性、不安全性的具体措施,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途径。

因此,要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还要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国际两个闭环供应链来开展。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撰文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一是短期“补”链与长期“延”链相结合。短期之内,应该针对目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短板环节,制定补链计划,落实落细相关政策。长期来看,应该不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

二是成本“固”链与技术“强”链相结合。一方面,控制甚至降低土地、融资成本,加快简政放权改革,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推动减税降负。另一方面,重视技术因素,强化基础研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瞄准学科领域前沿,提升创新研发实力。

三是内部“托”链与外部“促”链相结合。充分释放并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高度重视外部力量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促进作用。

四是路径依赖“稳”链和路径创新“优”链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向外流失的机会成本,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分布格局中的向外吸附和自我锁定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探索更能满足全球前沿技术、顶尖企业、高质量要素发展需求的路径,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奠定更稳固的基石。

来源:2020年7月1日期《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应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面对疫情给我国产业链与供应链所面临的瓶颈,必须有的放矢制定相应措施,才能尽快恢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融媒体记者  顾彦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这一举措意义非凡。一个国家重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发展,就是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全方位的重视各行业、不同性质企业的繁荣发展。

疫情之下,供应链承压。运输受阻、资金紧张、需求疲软等问题,让中国和全球工业制造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特别提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强调,“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尽力恢复世界经济”。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表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产业链供应链,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这一举措意义非凡。

中国制造“牵一发动全身”

产业链、供应链是什么?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杜培枫在其文章中解释,产业链是一个宏观概念,产业链是从产业(或者行业)的角度,在产业或行业间形成的经济链条,对应着产业的上游和下游。供应链是一个微观概念,是从微观的企业角度所观察到的,在企业间形成的经济链条,指围绕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杜培枫认为,一个国家重视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发展,就是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全方位的重视各行业、不同性质企业的繁荣发展。只有微观的供应链不断复苏,继而才能保证宏观的若干个产业链的健康运行,最终所有产业与行业的持续发展才能步入正轨。这两条链条的重要性,关乎国家金融链、经济信息链、技术链、消费链等一系列链条的脉状正常发展。

如今,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和全球工业制造行业的供应链都受到严重冲击。

普华永道相关报告指出,根据多个国内行业协会和中国欧美商会调研,国内工业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主要面临以下挑战:市场需求减少,收入下降;由于复工受限,造成工厂停产或减产;原材料或零件供应短缺;劳动力短缺;物流中断或速度效率降低;由于意外的订单变化,导致成品缺货或积压;因无法如期履行合同造成的违约。据统计,仅在湖北、广东、浙江、湖南和河南五省就有超过13000家汽车、化工、机械、电子制造等工业企业的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而停产。

牵一发动全身。中国是全球所有商品和工业品品类最多的主要制造和供应国,全球各个产业链中的细分行业都能找到中国制造的身影,中国工业企业的供应链挑战正蔓延到整个产业价值链和全球供应链。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日益成熟,分工和产业链环节愈加复杂,不同产业和领域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越复杂的系统重要性越大但也可能越脆弱,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联系中断,连锁反应会快速传导至全产业链中,从而导致多个产业生产活动停滞或紊乱,对就业和市场主体生存造成压力。同时,多个产业的供给中断也有可能造成物价波动,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因此,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熨平”供给端的波动,具有重要性、战略性的作用。

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

面对疫情给我国产业链与供应链所面临的瓶颈,必须有的放矢制定相应措施,才能尽快恢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频繁提及“产业链供应链”,已经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要巩固传统的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的地位,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突破瓶颈制约,大力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提升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要开展数字化的转型行动,鼓励企业推进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灵活应变和协同能力。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痛点,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复工复产,加强纵横联动、跟踪服务,推动龙头企业发挥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稳定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外贸信贷投放,满足贸易融资需求,支持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有效履约,通过优先保障外贸资金链,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为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各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因企施策,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比如,杭州市税务部门借助“浙江税务大数据平台”,结合企业需求、产品型号、供货速度、供货规模等多种因素,通过对增值税发票等税收数据开展分析比对,为原材料短缺企业精准定位供应商,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帮助浙江安伴汽车安全急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寻找到紧缺的货源,协助安排原材料进厂;重庆市政府成立了海外产业链保供小组,专门研究龙头企业在海外的产品供应链库存,首先是梳理清楚龙头企业产业链的清单,到底一个企业有多少家配套企业,梳理清楚之后,采取抓库存、抓替代产品、抓产能转移、着力引进稀缺零部件等针对性措施,来保证当期和长远的产业链供应。

面对疫情带来的供应链挑战,工业企业也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普华永道相关报告建议工业企业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链多样性,工业企业供应链中断导致停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源过于集中,可以考虑两种方式来提升企业供应链多样性,通过建立区域化供应链基地布局来减少对单个地区的依赖,或通过建立多元化供应商网络来提高供应短缺风险抵御能力;二是价值链竞争力,很多中国企业还未能突破产业价值链上弱势定位的桎梏,制造型企业在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上占据相对较低价值的生产环节,高附加值的上游研发设计的核心技术能力,或关键上游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则受制于人,建议通过投资或兼并收购等方式整合价值链上下游环节,强化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价值链定位,或者考虑剥离和外包非核心生产、物流或其他运营环节来聚焦资源和精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供应链效率,疫情导致市场需求减少,并增加未来行业供应链供需的不确定性,建议从供应链柔性塑造、供应链数字化、供应链成本管控三方面入手,加强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率和效益。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5月1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再次强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

何谓双循环?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撰文表示,双循环是一个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市场化配置使生产要素发挥到极致的创新机制,更是一种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未来经济发展格局。它的重要性在于,平时双循环可以互为补充,遇到国内和国际的风险与危机时,又能各自为战,充分发挥双循环制高度的稳定性、安全性的作用。中央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首次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制,不仅是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疫情爆发以后,我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所暴露出来的上下游不同步、产供销脱节的脆弱性、不稳定性、不安全性的具体措施,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途径。

因此,要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还要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国际两个闭环供应链来开展。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撰文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一是短期“补”链与长期“延”链相结合。短期之内,应该针对目前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短板环节,制定补链计划,落实落细相关政策。长期来看,应该不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

二是成本“固”链与技术“强”链相结合。一方面,控制甚至降低土地、融资成本,加快简政放权改革,优化营商服务环境,推动减税降负。另一方面,重视技术因素,强化基础研究,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瞄准学科领域前沿,提升创新研发实力。

三是内部“托”链与外部“促”链相结合。充分释放并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高度重视外部力量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促进作用。

四是路径依赖“稳”链和路径创新“优”链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向外流失的机会成本,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分布格局中的向外吸附和自我锁定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探索更能满足全球前沿技术、顶尖企业、高质量要素发展需求的路径,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奠定更稳固的基石。

来源:2020年7月1日期《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