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嚼客
6月,京投发展持股 50%的北京京投银泰置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遭遇犯罪团伙电信诈骗,导致公司账户中的2670 万通过网络被骗取。
2670万对部分大型房企而言并不是大数字,但事件的主角京投发展确实肉疼。京投发展2019年年报显示,被骗的北京京投银泰置业有限公司2019年净利润为432万,2670万大概是其去年净利润的6倍多。
简单讲,你左裤兜进了1块钱,右裤兜丢了6块钱。
作为京投发展与万科的合作企业,京投银泰的日子并不好过。2018年营收23亿,2019年营收只有1200万,原因是双方合作开发的西华府项目住宅部分已经基本售罄,而商业办公楼的整售在当下市场不容乐观。
双方合作至此暂且收尾。
实际上,京投发展的前身在1993年就已上市,2000年,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2009年,京投公司取代中银投资成为京投发展控股股东。
身份显赫。作为国有独资企业,京投公司承担北京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融资、前期规划、资本运营及相关资源开发管理等职能,主业为建设地铁以及运营地铁站附近的物业。
京投公司成为京投发展的母公司之后,就注定了京投发展日后的TOD开发模式,在接手京投发展后,京投公司更是将其旗下部分业务资产整合注入京投发展。
按常理,在央企背景与资源的加持之下,京投发展很有潜质成为一家大型房企,但其后续的发展又让人实在看不明白,股价更是长期徘徊于3-4元/股。
越来越多的股民痛斥其并没有上市的必要性,上交所对其近几年的“神奇”交易也频出问询函。
2019年9月,京投发展发布公告称将其持有的兴业置业51%股权转让给京投公司,转让价格为4.36亿元。
在其发布公告后第二天,上交所对京投发展下发问询函,要求其就兴业置业计提大额应付股利的合理性、此次交易作价的公允性以及是否符合承诺豁免的相关要求三个方面作出说明。更是要求京投发展结合对兴业置业应付股利款的付款进度,说明有无存在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情形。
京投发展此前发布的审计报告显示,兴业置业去年末净资产为18.23亿元,2019年7月净资产账面价值降至9973.68万元,发文称是应付股利增加20.51亿元所致。
京投公司向兴业置业提供资金,用于向京投发展偿还的10.46亿元债权款,实质为兴业置业对京投发展的应付股利。
上交所问询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卖股权前计提了20亿的应付股利,为什么在交易前计提20亿?
如果不计提,这笔交易会超过上市公司净资产的60%。
你细细品这其中的意思。
兴业置业转让给大股东的资产包内有写字楼41900平,商业18000平,车位572个,还有4700平住宅和公寓。
京投发展负债中的262亿都来源于京投公司,占负债总额62%,占有息负债的82.90%,262亿借款产生了19亿的利息,7.25%的高利率让那些发海外债的都自叹不如。
亲儿子借钱给老母亲花没错,只是既然有钱又有项目何必要上市?
回头看股民给了称号也不过分:盈亏无所谓,业绩无所谓,财务无所谓,赚钱不分红,目标不知道。
京投发展已经连续三年未完成,京投发展2019年度经营计划中签约销售额76.8亿元,而实际完成65.42亿元,仅完成计划的85%,给出的原因是受到调控政策影响,部分类型产品销售难度增加(主要是西华府的写字楼项目),签约、回款手续用时较长等。
没有完成销售目标的京投发展把原因都推给了政策,完全没有考虑前两年的任务完成率和手中库存产品的去化难度,确实表现出了“无所谓”的态度。
拨开2019年年报,其实现营业收入43.28亿元,同比下降45.73%;实现归母净利润7680.99万元,同比下降78.54%;扣非净利润约3986.21万元,同比下滑86.25%。
不是没利润,是利润都拿去给母公司交利息了。
连续三年销售不达标的京投发展债务屡创新高,截至2019年年底负债总额达到420.5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148.04亿元,增幅为54.32%,资产负债率也达到91.05%。
其中,京投发展的有息负债达316.31亿元,占负债总额75.21%;利息费用高达4.71亿元,占归母净利润611.69%。
面对京投发展给出的2019年年报,上交所出具问询函要求京投发展说明高负债运营的原因和必要性,并说明公司生产经营有无受到影响。
既然如此低的利润,是否有高负债运营的必要?
既然赚的钱大多支付了母公司的利息,是否还有必要上市?
最受伤的怕是那些误入的股民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