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社会及诸多行业的正常运行。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新基建”也正在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载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新基建”纳入其中,强调“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
尽管 5G 在速度上有飞跃式的提升,在容量、时延、安全和用户体验方面都是上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无法比拟的,但行业规模落地和商业闭环过程中相对缓慢。我国5G商用一年来,我们身边似乎感受不到什么5G带来的变化,也少有基于5G的实际应用出现,甚至连中端的5G手机产品都是寥寥。
近日阿里云研究院发布的《阿里巴巴新基建洞察之5G智能经济应用场景研究报告》结合 5G 在各个行业的落地,梳理出5G行业应用成熟度分析,并分析了5G在工业、电力、医疗、教育、媒体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了5G有着视觉锐化、体验极致、云端一体、现场增强四大应用趋势。
本刊记者特别专访了该报告的主笔人,阿里云研究中心战略总监肖剑,听听他对5G时代的到来有什么见解。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5G的商业闭环是怎样的?当前形成商业闭环难点是什么?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肖剑:5G的商业闭环,最基本的判断应该是行业规模应用(可复制)以及有实际收益(降本增效、创收创新),5G当前形成商业闭环的难点在于目前的行业应用落地结合点上,除了高速率无线连接以外,其他的5G规模应用行业瓶颈主要卡在行业自身的发展上,例如工业互联网本身发展就不算成熟,工业行业无线连接低于1毫秒的低延迟需求目前还不存在,VR/AR目前的用户使用体验仍须不断改善,与5G强相关的车辆和车辆之间、车辆和道路之间的信息协同自动驾驶还处于初级实验阶段,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善。
商业闭环方面的建议,一方面,需要等待行业自身的自动化和远程化控制发展成熟;另一方面,加快5G在各个行业的落地实验,提前积累经验。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5G 标准预计在6月底完全制定,标准制定后对产业会有哪些影响?有和一般消费者有什么联系?
肖剑:5G标准方面,原计划今年3月冻结的R16版本的标准预计至少推迟到6月份才能冻结,后面还会有R17版本(预计2021年才会冻结),但R15(已经完成)和R16版本是最重要的两个版本,覆盖5G的3大技术特性。R16版本主要针对物联网大连接(mMTC)标准的制定。预计R16将把NB-IoT(窄带物联网)纳入到5G标准内,R16标准制定后,所有基于NB-IoT的接入都可以算作5G物联网接入。
5G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对产业的影响主要是5G物联网的接入手段更加丰富,大带宽高速率的接入可以基于5G宽带无线网,低速率窄带宽的接入可以基于NB-IoT来实现(物联网大部分接入场景都是基于窄带的)。而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5G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可以让5G发展更成熟,可以更快感受到5G的终端/手机以及高速上网、观看高清视频的畅快感。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5G +工业互联网”将形成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不过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数字化能力相对薄弱,对于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您有什么建议?
肖剑:数字化已经成为行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然的趋势,这次疫情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只有积极拥抱数字科技,实现基础设施云化、触点数字化、业务在线化、运营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等产业全链路价值重构。基于技术和商业双轮驱动,企业才能真正立于未来良性发展通路上。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阿里巴巴达摩院在今年3月正式成立XG实验室,其中“XG”的意思是什么?阿里切入5G领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XG实验室当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肖剑:任何技术都是迭代的,5G的意思是5th Generation(第五代),也就是说,将来还会有6G、7G、8G……达摩院XG实验室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技术,将涵盖包括5G在内的、未来不断迭代的X代无线技术发展下的技术和应用的协同研究。
阿里切入5G领域的主要原因是相比5G基础技术,5G应用层的技术和生态发展相对滞后。而阿里有着丰富应用生态,更有利于实现5G应用的突破,目前正进行5G基础设施技术和应用的协同创新,为泛阿里生态的应用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具体而言,XG实验室当前针对超高清视频、在线办公、工业互联网、智能物流、自动驾驶等场景研究符合5G时代的视频编解码技术、网络传输协议等,并制定相关标准。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阿里云之前发布了3年2000亿的投资计划,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阿里云希望达成怎样的目标?对新基建充满信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肖剑:在数字化驱动的新经济时代中,数据以几何倍数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几何倍数需求的强大算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离不开云计算平台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的支撑。云计算已经成为阿里巴巴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持续的投资将夯实云计算等重大核心技术基础平台的能力。
疫情背景下,“新基建”成为国家保经济、促增长的重要战略,从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新基建”的正式界定不难发现,新基建的建设范围,均围绕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展开,而这些基础设施对强大的云端存储能力、AI算力、大数据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在云计算领域领先的阿里云,恰是这方面能力的主要提供者。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本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阿里云有产生什么影响吗?
肖剑:疫情突发初期,由于部分企业停工,部分云服务被暂停,老客户项目交付和新客户获取有一定延迟。但同时,疫情催生了大量远程办公、在线教育需求,抗“疫”复工掀起的新一轮企业数字化浪潮,也成为阿里云业务规模逆势高速增长的动力。
5月22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0财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底)业绩,其中阿里云年收入录得400.16亿元,比上一年度247亿同比增62%。其中2020财年第四季度内,阿里云营收达122亿元,单季度收入连续第二个季度突破百亿大关,相比上季度107亿元,环比增14%。
此外,钉钉在疫情期间也为社会正常运转、精准复工等作出贡献。截至2020年3月31日,钉钉的用户数超过3亿,超过1500万家企业组织上线“钉钉”。3月份,钉钉工作日的日均活跃用户数达到1.55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会议平台和企业交流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