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何积丰院士: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仍是赋能产业,谈整体产值尚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何积丰院士: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仍是赋能产业,谈整体产值尚早

中科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何积丰认为,现在谈人工智能产值尚早,关键是要找到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使大家感到值得花钱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科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何积丰表示,人工智能目前仍是赋能技术,不能像一般传统的行业去衡量其价值。同时,技术透明和技术共享关系到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人工智能未来20年的发展,应聚焦在三大领域内的应用,且人与人工智能将是共存状态,而非取代……

7月10日下午,界面新闻记者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问题,对何积丰院士进行了专访。以下为编辑过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 & 何积丰

记者: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何积丰:首先人能跟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共生,不能说人被人工智能系统代替了,我们也绝对不希望看到这个状态。第二,我们希望人工智能有广义性,不要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第三,人工智能研究应该是开放型,不能由少数行业垄断技术,应让人工智能整个知识生产过程服务于全人类。最后一个,我们希望在国际平台上,大家一起商讨人工智能技术该怎么做。

从这些目标来看,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还刚刚在起步。 

记者:未来20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路线图大概是怎么样的?

何积丰:我们觉得从应用成果驱动作为主要目标导向,现在至少有三大类的应用,第一类是产业方面,产业慢慢从数字化到网络化、智能化进行转变,作为经济改造主要目标,我们希望能够人工智能能够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对环境保护要有好处。 

其次是城市管理方面,像上海、北京这种特大型城市,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必须以数据为依据。 

第三个是让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有获得感。目前,我们正在推动智慧医疗、教育、交通,前景广阔。

因此,我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会发展越来越快,慢慢代替我们所谓的专用技术。

记者:上海正在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近两年时间里面已经推进了30多个应用场景落地,您是怎么评价上海人工智能建设的现状?它会为上海经济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

何积丰:现在上海已经集中了全国1/3的人工智能产业,大型人工智能产业总部或者华东分部都在上海,人才集聚产业集聚是比较多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跟需求密切相关,必须依靠场景,如果没有场景就难以发现新的需求。

第二是政府层面,人工智能技术要实现政府的高效服务。目前上海把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放在第一位。

但是人工智能产业跟其他产业不一样,它是一种赋能技术。就像做馒头需要买发酵粉,发酵粉可能只需要3毛钱,但是产生的馒头可以卖出几千元的价值。所以,作为赋能技术,人工智能的产值与上海几万亿的经济产值相比,比例非常少。

因此我觉得现在讲产值意义不是太重要,关键是要找到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使大家感到值得花钱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

再过两年,当我们经济走上一个比较正常的轨道,然后再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速度跟其他行业相对比,看看它到底是不是有前沿性,能否带领其他行业一起发展,那么再讲GDP可能更加有意义一点。 

记者:疫情加速了人工智能医疗的应用,从宏观面上来讲,除了医疗,您认为这次疫情对于整个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何积丰:疫情后,我国强调线上新经济发展,这给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是一个好的地方。

上海有很好的例子,2020年2月份,全国都没有复工的时候,上海洋山港工人很多都没到位,但是洋山港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了无人系统。港区内是没有人的,全部是用无人车、无人机器人进行作业,结果生产效率提高两倍。 

疫情对人工智能产业带来了挑战,不单单是技术问题,它还有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因为企业会思考,应用人工智能系统是要花钱的,将经费投入进去后,是否能够保证今年把这个成本收回来?因此,就投入产出比来看,会产生一个比较实际的矛盾。

不过很多问题不是像“直线运动”那么简单,往往是在前进过程中间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再找新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品升级换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何积丰院士: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仍是赋能产业,谈整体产值尚早

中科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何积丰认为,现在谈人工智能产值尚早,关键是要找到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使大家感到值得花钱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科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何积丰表示,人工智能目前仍是赋能技术,不能像一般传统的行业去衡量其价值。同时,技术透明和技术共享关系到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人工智能未来20年的发展,应聚焦在三大领域内的应用,且人与人工智能将是共存状态,而非取代……

7月10日下午,界面新闻记者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问题,对何积丰院士进行了专访。以下为编辑过的采访实录。

界面新闻 & 何积丰

记者: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何积丰:首先人能跟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共生,不能说人被人工智能系统代替了,我们也绝对不希望看到这个状态。第二,我们希望人工智能有广义性,不要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第三,人工智能研究应该是开放型,不能由少数行业垄断技术,应让人工智能整个知识生产过程服务于全人类。最后一个,我们希望在国际平台上,大家一起商讨人工智能技术该怎么做。

从这些目标来看,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还刚刚在起步。 

记者:未来20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路线图大概是怎么样的?

何积丰:我们觉得从应用成果驱动作为主要目标导向,现在至少有三大类的应用,第一类是产业方面,产业慢慢从数字化到网络化、智能化进行转变,作为经济改造主要目标,我们希望能够人工智能能够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对环境保护要有好处。 

其次是城市管理方面,像上海、北京这种特大型城市,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必须以数据为依据。 

第三个是让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有获得感。目前,我们正在推动智慧医疗、教育、交通,前景广阔。

因此,我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性会发展越来越快,慢慢代替我们所谓的专用技术。

记者:上海正在打造人工智能发展高地,近两年时间里面已经推进了30多个应用场景落地,您是怎么评价上海人工智能建设的现状?它会为上海经济带来怎样的推动作用?

何积丰:现在上海已经集中了全国1/3的人工智能产业,大型人工智能产业总部或者华东分部都在上海,人才集聚产业集聚是比较多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跟需求密切相关,必须依靠场景,如果没有场景就难以发现新的需求。

第二是政府层面,人工智能技术要实现政府的高效服务。目前上海把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放在第一位。

但是人工智能产业跟其他产业不一样,它是一种赋能技术。就像做馒头需要买发酵粉,发酵粉可能只需要3毛钱,但是产生的馒头可以卖出几千元的价值。所以,作为赋能技术,人工智能的产值与上海几万亿的经济产值相比,比例非常少。

因此我觉得现在讲产值意义不是太重要,关键是要找到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使大家感到值得花钱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

再过两年,当我们经济走上一个比较正常的轨道,然后再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速度跟其他行业相对比,看看它到底是不是有前沿性,能否带领其他行业一起发展,那么再讲GDP可能更加有意义一点。 

记者:疫情加速了人工智能医疗的应用,从宏观面上来讲,除了医疗,您认为这次疫情对于整个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何积丰:疫情后,我国强调线上新经济发展,这给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是一个好的地方。

上海有很好的例子,2020年2月份,全国都没有复工的时候,上海洋山港工人很多都没到位,但是洋山港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了无人系统。港区内是没有人的,全部是用无人车、无人机器人进行作业,结果生产效率提高两倍。 

疫情对人工智能产业带来了挑战,不单单是技术问题,它还有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因为企业会思考,应用人工智能系统是要花钱的,将经费投入进去后,是否能够保证今年把这个成本收回来?因此,就投入产出比来看,会产生一个比较实际的矛盾。

不过很多问题不是像“直线运动”那么简单,往往是在前进过程中间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再找新的解决办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品升级换代。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