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想要一个Anti-General的人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想要一个Anti-General的人生

我们和Anti-General聊了聊电子音乐。

文|小鹿角音乐评论

Anti-General并不是一直在边缘,他有过不止一次与流量碰撞的机会。

登上《即刻电音》的舞台并获得第二名、与张艺兴合作制作《莲》、授权自己的音乐作热播剧《隐秘的角落》片尾曲……这些时候的Anti-General在大众的视野里。

但是他的音乐仍然另类、诡谲、暗色调,与主流的一切背道而驰。

但这就是Anti-General的选择——在尝试新可能、拓宽边界的同时,坚持自己。

01、开端与运气

Anti-General第一次接触电子音乐是在高中,PSP音乐游戏中的节奏律动和新鲜音色给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进入大学接触到Gameface的音乐后,他才发现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是什么。

出身于非音乐家庭的Anti-General直到大学后才开启自己的音乐生涯,在此之前,他就像身边很多同学一样,为了能考上好大学而努力学习。用他的话说,周围的人也都很正常,大家都在认真学习。

Anti-General的大学专业是机械,四年结束之后本准备出国留学。然而申请学校的不顺利让他做出了在职业音乐人道路上的尝试。也恰好在这一年,如今的经纪人找到了他,表达了对于Anti-General音乐的赏识,并希望能邀请Gameface来国内演出,由Anti-General担任助演嘉宾。

Anti-General接受了这份邀约,然后进行了一轮全国巡演。这次巡演是个开始,此后,Anti-General不但在歌迷中积攒了一些人气,每月固定的演出邀约也让他作为职业音乐人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保障。

Anti-General是幸运的,他有支持他“试错”的父母,他们允许Anti-General在GRE成绩过期作废之前去搞电子音乐,如果不成功,再回去上学。

“一旦家人不支持这个事情,受到的阻碍往往超乎想象,整个生活和创作过程都不会很愉快。”Anti-General说。

另一边,他有助力他坚持自我的优秀经纪团队,能够让他一直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而不被市场所左右。

02、日常与创作

与自己压抑暗黑的音乐风格不同,日常生活中的Anti-General佛系随和的。面对亲戚三番五次关于职业的恼人询问,他也只会回答“做伴奏的”,不再做过多解释。

但是在音乐上,他是另一种人格,始终有自己的追求,坚持自己的原则。在疫情期间,Anti-General每天八点多起床,之后买菜做饭,中午与女友交换午餐,整个下午以及傍晚则都用来创作音乐。健康简单的生活作息和习惯更有利于他专注于音乐创作。

创作之外,Anti-General喜欢听影视原声、说唱以及邓丽君等歌手的经典歌曲。他也习惯从旅行以及自然风景中获取音乐灵感。

五月中旬他刚和一群摄影师朋友完成了一趟川藏线自驾游。旅行中的种种美妙和瑰丽的风景总让Anti-General产生想要创作更美丽美妙音乐的冲动,然而却又在每次返程后不自觉地回归暗黑的创作本心。

在旅行中对于宗教以及民族文化的种种见闻,也让Anti-General对于世界民族音乐有了兴趣。但本着对音乐的严谨,在进行相关创作和作品呈现时,Anti-General总会查阅相关资料,对于其中神秘而又充满吸引力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进行了解和揣摩。比如他会对于涉及印度宗教的歌曲改编征询印度粉丝的意见和看法。

03、自我与探索

对于国内的电子音乐市场和听众,Anti-General有着独到的理解。同时,他也通过自创的Mavericks厂牌以及自己的巡演来为实力不俗但人气不足的国内制作人提供展现他们音乐的平台,提升大众认知度。

谈及十年后可能的自己,Anti-General畅想着自己十年后不再演出,而是拥有一个大工作室,每天做做音乐,散散步,喝喝茶。

我们无从得知十年后的Anti-General究竟会有怎样的生活,但我们看到如今的Anti-General在忠于自己音乐的同时,在感兴趣的方面也不断进行着探索——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为张艺兴制作歌曲《莲》,授权《人間地獄》和《DESCENT》作为《隐秘的角落》片尾曲,接下来则会有与蒙语说唱歌手伊德尔和艺术家央吉玛的两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合作,以及在完成后续修改之后可能于七八月发布的Disciple厂牌remix比赛的参赛曲。

Anti-General的每一步,都在践行着他首先做好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再从中挖掘可以被商业化部分的理念。

从最初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制作人和DJ到现在,无论是Anti-General的技术和心态,都有了新的成长。对于未来的路,他明了于心:与更多的领域探索合作,并且让世界了解到独属于Anti-General音乐的特质。

以下是小鹿角音乐评论与Anti-General的对话:

《隐秘的角落》与配乐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在之前的动态中说在看到大家评论热播剧《隐秘的角落》全是阴间配乐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好奇,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你为这部剧打几分?看的时候对配乐有关注和思考吗?

Anti-General:对,已经看完了,这部剧蛮超出我预期的,每一集的结尾处理的特别好,让人有强烈想看下一集的想法,评分我个人会给到9.0。剧中除了片尾曲,丁可做的配乐也很符合整个剧的气氛,我很喜欢这种感觉。观看时只要音乐一响起就会开始关注,包括有用底鼓重音模仿心跳声,应该是在刚爬山的那一段用来模仿东升心跳的紧张程度。用了电子音乐中常用的底鼓进行不断地加速,也没有用其他复杂的旋律和和声,仅仅只有鼓的声音,不断地加速,来营造紧张感和窒息感 。

小鹿角音乐评论: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被绑架的场景中在灯光闪烁以及配乐的氛围下就很像电音的场景,这段你有什么印象?

Anti-General:对,红黑,也是我现场经常用的灯光配色。我觉得这种画面就更加偏艺术性 而不像常规影视剧的配色和搭配,这样的画面和电子音乐的结合会有1+1>2的效果,给观众更强的冲击力。一般的恐怖或者紧张的配乐或者弦乐可能难以带来如此强烈的对于剧情的表达。

小鹿角音乐评论: 《隐秘的角落》或者其他悬疑剧中配乐的应用方式会给你新的灵感吗?

Anti-General:会的,在听完这些配乐后,创作的时候可能会融入更多的氛围设计来营造我整体的歌曲氛围。因为这也是自己爱做的事情,我喜欢给自己的歌曲营造一种画面感。这种画面感往往不是那种很激烈的音乐制造出的,比如说要制作很恐怖的东西往往只是一个很低沉的声音和一个很高频的声音叠在一起。有很多声音设计的细小手法是通过氛围音乐的部分来搭建整个歌曲的氛围。

小鹿角音乐评论: 好莱坞的一些魔幻类电影配乐有给到你灵感或者学习的养分吗?在此前你也为Lei Alucard创作的短片《赛博朋克山海经》以及游戏《战双帕弥什》制作过配乐,未来有在影视或者游戏配乐方面进行进一步尝试的想法吗?

Anti-General:当然有,但是这些魔幻类的配乐主要还是走的好莱坞的大制作的交响的模式 ,他们的那种恢弘的感觉我有的时候也会采纳,放在我的音乐里面,但是我可能倾向于不像传统的配乐做管弦或者交响,因为那不是我的专业领域,也不是我擅长的。我可能在配乐方面会尝试做一些我自己风格,通过和电子音乐结合的一些新兴创新的模式去配一些画面。

小鹿角音乐评论: 如何看待电音用作影视和游戏中的配乐?

Anti-General: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虽然现在很多传统的配乐放在里面不会觉得违和也不会觉得差,但是或许不太能够带给大家很强的冲击力。电音配乐可能会是配乐的新方向,可以为作品增添更强烈的情感。而且当今的电影和游戏都有很多科幻的题材,这类题材也更适合电子音乐元素,而不是一味的用交响管弦去配这类作品。

Anti-General的音乐特质

小鹿角音乐评论:能说一个你认为最能概括并且体现Anti-General音乐特质的词语吗?

Anti-General:最能体现这个特质的词语就是anti-general。如果再找一个的话就是暗黑吧。

小鹿角音乐评论: 现在暗黑审美经常会被提到,你是怎么看待暗黑审美呢?

Anti-General:原本以为只有我自己或者周围一小圈子人会喜欢这样的风格,我的听众渐渐多了以后,发现好像有一大批人都喜欢这种风格,只是大家以前没有意识到。

小鹿角音乐评论:对于一些从没有感受过Anti-General音乐的听众,如果让你选择一首作为推荐的话你会选择哪首?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nti-General:我推荐《雪の詠女》,因为这首歌的旋律中有一丝诡异,但又不是黑暗到极端的感觉,同时较为抓耳,节奏也比较明显清晰。对于刚听我的音乐的人来说这种会让他们觉得好听以及容易接受一点,然后接下来听其他的也就更有可能深入下去。

小鹿角音乐评论:3月份发行的单曲《Voyager》是一首和之前音乐风格不太一样的歌曲,会继续对更多不同风格进行探索和尝试吗?

Anti-General:对,肯定会的。我觉得这也是电子音乐创作的一种乐趣所在,可以很容易的超脱出单一风格去创作出一种跨度很大的东西。

电子音乐中的中国风

小鹿角音乐评论:在张艺兴最新专辑中你参与到了主打歌《莲》的制作部分,此前也有和谢帝、艾热、法老等rapper的合作,有没有接下来想要合作的rapper或者歌手?

Anti-General:接下来可能会想和Higher Brothers合作,因为毕竟都来自成都,并且也一直想要和他们合作。

小鹿角音乐评论: 《莲》非常明显的具有中国风特色,在将中国风融合到歌曲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Anti-General:在做之前我研究了很多老的武侠片配乐,其实我最开始比较排斥中国风,因为我不太喜欢中国风中的大气和和气,就比如高山流水这类,不是我喜欢的东西。另外之前有很多很商业化的中国风,单纯把乐器替换成中国乐器,但是其中没有中国风的精髓和灵魂的意境,然后以中国风的名号做宣传推广。导致我之前一直对中国风比较排斥。

后来听了Tzusing的作品,他把东方不败电影中的音乐采样然后做了一张工业化的techno,听了之后就豁然开朗,发觉中国风中选取邪气和武侠的部分来做音乐部分的人不多,同时也很暗黑,是我喜欢的东西。然后我就去研究这方面的电影,想要以自己的方式融合。

一个特别的感受就是好的中国风一定不会填的很满,就像山水画中要留白,要留出意境。我会在创作具有中国风元素的电子音乐中特别注意这一点,歌曲整体意境要有传神的感觉,要有留白的空间,不能填满。而且不能是单纯的替换一个乐器,走形式主义,一旦做中国风,整首歌的意境都要成为一体。

小鹿角音乐评论: 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担心过于强大的中国风会影响表达?

Anti-General:有,也导致有的时候我做歌会过于纯粹的传统,比如《长刀大弓》,很多人说过于传统,电子音乐的元素不够重。可能做的就更偏向配乐的感觉了,做的时候就往那样的方向走了,自己也没控制住,就觉得那样做是好的。有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影响。

小鹿角音乐评论: 在接下来的音乐中会有一些中国风的概念或者表达吗?

Anti-General:接下来民族元素的东西多一点,比如和内蒙古的伊德尔合作,是蒙语说唱和电音结合的;还有和央吉玛的合作,是藏文的圣歌改编的东西。我觉得少数民族的很多东西很厉害,能和电子音乐结合让更多人听到是很好的事情。

重回现场

小鹿角音乐评论:6月26号你在成都NOX进行了今年第一场现场演出,那天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

Anti-General:心情其实还是比较激动,因为疫情也很久没有演出。可能因为最近和张艺兴合作了《莲》,还有《隐秘的角落》中有我的歌,所以感觉来了很多新粉丝,新的听众。因此我就临时调整了一下演出的set,多加了一些自己的老歌。

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大家对我的原创歌曲会有更强烈的反馈,和以前的现场不太一样。以前可能就是单纯放炸的歌下面会嗨,放快的歌下面会嗨。现在更多的情况是放我自己的歌下面会嗨。

小鹿角音乐评论:渐渐的从以前放炸的歌曲,别人的歌曲,到现在放自己的歌曲,心态和选择也是会有一点变化的吗?

Anti-General:对,以前的话自己的歌一般比例四分之一,现在可能倾向于接近二分之一。

小鹿角音乐评论: 你有在游戏里搭了一个DJ台,其实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很多的电音派对或者电子音乐节搬到了类似于《我的世界》或者《动物之森》这样的游戏里,你是怎么看待这种在游戏世界里的付费或者体验呢?

Anti-General: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新鲜并且有趣的,但是它依旧无法替代现场。可能人们因为疫情会呆在家,所以刚开始去参加这些活动,看到自己喜欢的DJ虚拟化了在台上打碟,会觉得很新鲜。但是这始终是游戏环境,听音乐还得戴上耳机或者用自己家里的设备听。

电音现场很大的一个魅力在于音乐节或者club的现场音响设备,那种低频能直接给身体带来不同的感受。其次真人在现场的表演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在游戏里的set是提前录制好的,只是按时间表上去表演。而真实的现场会有很多灵活多变的东西,有时候会有惊喜。

最后就是现场真人的音乐会,可以与周围的听众有真实的互动,我觉得大家一起玩的这种感觉也是线上的活动无法替代。所以我个人认为网络上的音乐节在当下是有新鲜感的,但是对于真正的电音发烧友,在听觉体验上很难得到满足。线上的live,大家如果有喜欢的还是可以去听,我并不反对。只是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现场,我觉得这还是很难替代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目前国内的电子音乐演出市场长期以国外电子音乐艺人为主,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Anti-General:我觉得这是个正常现象,毕竟电子音乐是西方文化和外来产物。我觉得国外的优秀电子音乐艺人来演出是件好事情,能把国外当下在流行的,先锋的东西和文化传到国内。但国内很多情况是,有些国外艺人只是借着一些名号来国内圈钱,我觉得这种就没什么意思。时间久了国内的听众也听的明白,审美也会疲劳。顺其自然,最终肯定会优胜劣汰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外电子音乐艺人无法在国内进行现场演出,你认为这对于国内电子音乐艺人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

Anti-General:我觉得肯定是机遇更多,其实现在国内很多DJ放歌的水平实力不比国外的DJ技术差,即便是在我们这种非商业领域。他们制作这方面可能相对弱一点,但是单纯论放歌的业务能力,我觉得和国外的DJ没有太大差别。

疫情期间更多的派对组织和场地可能会找国内的一些艺人来试水,比如说来尝试做一做活动。这是一个能让更多的国内电子音乐艺人获得国内听众认可和刮目相看的机会,因为很多国内听众之前可能普遍的印象是国内的DJ相对来说不太行,其实很多国内的DJ放歌一点不差的。

商业化与市场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如何看待商业化对于电子音乐制作人带来的影响?其中的利和弊又有哪些?

Anti-General:我觉得商业化的利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人如何对于自我进行商业化。谁不想用爱好养活自己呢?合理的商业化能帮我们解决生存问题,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创作环境、设备等都可以升级。

商业化的弊端则是很容易让艺人被商业化模糊了自己的定位与风格,为了商业化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丢失了自己的独立审美。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好的艺人对待商业化应该是在保持自己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去寻找可以把自己风格商业化的合作对象。

小鹿角音乐评论:所以商业化不是关键,关键是一个好的音乐制作人要坚持自己内心的理念和创作想法?

Anti-General:对,至于商业化的模式应该是在坚持自己的原则下,去挖掘这其中可以被商业化的部分。

小鹿角音乐评论:对于想要尝试或者正在摸索电子音乐制作的新兴制作人们有什么建议或者忠告吗?

Anti-General:到后期一定要琢磨出属于自己的风格,这点很重要 。刚开始大家可能都在模仿一些比较成熟的制作人的作品来提高技术,但是之后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从很多人之中脱颖而出。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是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电子音乐场景和电子音乐市场的?其中最大的优势和不足又在哪些方面?

Anti-General:我觉得国内电子音乐市场的一个特点是和欧美电子音乐市场有一定断层,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目前国内的审美和欧美的审美存在隔阂。

就是差了那么一段,这刚好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对于我们来说,优势是很多国内的制作人可以利用这段隔阂,因为国内的听众听到特别厉害的人的东西不多,就会觉得你的东西已经很出色了。因此这一层隔阂让你的竞争力更强了,或许把你这个制作人单纯的放到国际上,有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水平,但是在国内比就是非常顶尖的,这是一个断层。

可能成为劣势是由于大部分人不能接触到国际上的好音乐,所以大众的大体审美是比较落后的,这个落后就导致如果你现在做的是比较前卫一点的音乐,有可能放到国际上能够被很好的认可,但是放在国内大家听不懂你的音乐,这是我的体会。所以我觉得审美的断层是优势也是劣势。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认为目前国内的电子音乐市场相比较五六年前你刚成为职业电子音乐制作人和DJ时有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Anti-General:我觉得现在大家听电子音乐更加成体系和细分化。比如说以前我可能有电音节,我就会去听。或者只要今晚这个场地在做电音的活动,我就会去参加。因为我觉得有人在做电音的活动就很罕见了,一定要去。现在听电音的人越来愈多了,电音的分支比如house、trap以及嘻哈结合的电音等,细分越来越多了。

逐渐的年轻人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电音分支,会去参加那种分支类型的派对活动,做活动的组织方也会更加细分化自己的派对。比如说今晚我们的派对主题是techno,懂techno并且喜欢techno的人才会来听,其他知道自己不懂或者不喜欢的可能就不会来。相对于以前来讲,这方面就更加细分化,更加成体系了。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曾经参加了《即刻电音》这档综艺,在这档节目中你最大的感触或者收获是什么?

Anti-General:音乐上的感触是国内市场整体上对于没有人声的歌曲接受度依旧不高,对于纯粹的电子音乐存在一定的大众欣赏门槛,一般人听不出某些电音是好是坏或者其中有没有优秀的设计点,我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收获是无论是做什么,即便是参加综艺节目都得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不被环境所影响。

关于本土化

小鹿角音乐评论:川渝地区有很多说唱活动和氛围,包括被称为trap之都,你也和很多说唱歌手有合作,你是怎么看待川渝地区说唱青年文化和电音的区别呢?

Anti-General:我觉得川渝地区,包括成都说唱文化起源要比电音早很多,川渝地区的说唱现在有很多本土元素,文化在里面,他把trap这种舶来品已经内化、消化。这是和电音很不同的点,你能在他们的歌中听到他们的生活,听得到本土的风味在里面。电音虽说现在进入国内,但是很有地域性代表的电音基本上是听不到,即便我是成都电音制作人,我也没法说我的音乐就很有成都的感觉。

小鹿角音乐评论:有分析过原因吗?

Anti-General: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没有细想过,可能跟歌词也蛮有关系。

中国电子音乐人出海

小鹿角音乐评论:之前提到Higher Brothers,他们其实是说唱作为舶来品进行本土化之后再输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有没有想过你的音乐也会有这样一种海外输出的可能性呢?

Anti-General:对,这其实是我接下来比较重要的环节。其实大家以前也都想海外输出,因为大家觉得海外的电音才是国际一流水平。但以前的输出方式可能是想要做到和别人一样,一样的声音设计,一样的水平,会是这样的愿望。

现在更多是想展现属于亚洲制作人的风格。我之前去阿姆斯特丹演出,虽然来了很多中国人,但是那边的老外很多不知道我们的存在,没有听过我们这种风格。听了之后他们就觉得很有意思,他们会想原来中国的电子音乐还有人在做这样的东西。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走出国门的方式或许是像Higher Brothers那种内化,但是我们内化的方式更广一点,比如内化了整个亚洲的元素在里面,比如说中国风、日本风、印度风格的东西,输出到海外。

因为现在欧美国家在电子音乐方面,更多的是纯粹的在玩电子音乐音色设计方面的先锋的东西,然而其实没有具备很深文化底蕴的东西。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古老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在比较前卫的电子音乐形式中,再去输出给他们听,他们会惊讶于中国原来现在有这样的作品。

小鹿角音乐评论:所以荷兰的经历让你觉得中国风的电音是能被大家喜欢或者进行传播的?

Anti-General:对,能感觉到大家对这种东西是有接受度的,而且他们会觉得很新鲜。只是他们很多时候没有渠道能听到我们的作品,我们也没有推广,有的时候能上架到一些海外平台,但是没有推广,大家也不知道这样的人的存在。

关于困境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怎么看待电子音乐人在事业发展上的一些困境和明星化的难度?

Anti-General:我觉得电子音乐艺人明星化很难。我之前看b站的理解饭圈文化视频,那个领域和我们的领域差别很大。不是单纯音乐做的好就可以明星化,有很多因素在其中。 我觉得在我这个领域要想没有困境,就需要一直做出好音乐,让你的粉丝单纯的因为你的音乐成为你的粉丝,而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这样的粉丝才会最有粘性。

小鹿角音乐评论:所以你的心态是非常稳的,你对未来的目的地或者是方向是非常清楚的。

Anti-General:对,我知道我适合什么方向。我想要给自己打造的方向就是,第一做出独特但是出色的音乐,能够有自己的风格,这是站在市场的根基。还有就是扩展自己的领域,不是单纯的只停留在音乐制作人和DJ领域, 比如说做配乐以及一些跨界合作。

包括我最近在和一个做灯光展览的人合作,接下来可能会在上海办一个展览。各种跨界的东西可能是我接下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将电子音乐和其他东西结合起来。因为很多领域,特别是艺术领域好像都需要音乐,但是往往能满足这些奇怪的艺术家的音乐又不多。所以其实这是一个好机会,而且我本身也对这方面感兴趣,我觉得这好玩,很有意思。

小鹿角音乐评论:在工作中你会焦虑吗?

Anti-General:在同时有好几个任务的时候,我会焦虑。因为对我来说他们同等重要,但是不知道该做那一个,这种情况经常会特别焦虑。如果一个一个做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多任务同时进行会让我有的时候有点难以适应。

小鹿角音乐评论:对于接到的邀约会进行筛选吗?

Anti-General:我现在接活肯定会先进行筛选,选有品质,适合自己的合作方接。有的合作甚至不给钱但是项目好玩我就做。

小鹿角音乐评论:还是保持很高的兴趣参与度的。

Anti-General:对,还是有兴趣爱好的成分在里面。我做到现在始终还是尽可能把这个事情当我的兴趣爱好在发展。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觉得你在工作或者和团队相处中有什么缺点吗?

Anti-General:我觉得还好,有可能“我觉得还好”就是我的缺点。就是我有可能自己觉得自己还好,但是大家或许对我有一些意见。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会有强迫症吗?会像很多音乐人一样吹毛求疵吗?

Anti-General:我没有强迫症,但是对于作品肯定会吹毛求疵,对于一些细节要反复改好几次这是经常有的事情,不过大家应该都能理解。

变化

小鹿角音乐评论:从你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制作人和DJ至今,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nti-General:我觉得主要是心态发生了变化。刚开始做电音不久的时候可能主要是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想要投稿一些国际的厂牌,希望一些知名艺人能听到我的歌。想获得他们的认可,从而就能证明我特别厉害。

现在可能看淡一点,更多的是做自己想做的,喜欢的东西,他人喜不喜欢无所谓。就像这次参加Disciple的 remix比赛,以前的心态可能会更紧张激动一点,现在做的话会更放松一点,以玩的心态参加。

小鹿角音乐评论:可能会更纯粹的追求做出好的音乐。

Anti-General:对,不会去考虑他们这个厂牌可能会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他们一般发的是什么类型,做什么样的可能会赢。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了,无论我怎么去改编,我要改编出我自己的风格就算是成功了。

小鹿角音乐评论:在南京生活有给你什么样的灵感呢?你觉得南京和成都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城市的气质对于生活于其中的音乐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Anti-General:我觉得还是有影响的。因为成都是一个比较休闲松散的城市,所以整体的氛围就比较休闲,没有什么压力,更适合创作。像沿海这边城市可能人们生活压力更大一点,笼统程度上的艺术创作,就比如上海经常有一些艺术家的展之类的,看到过有关思考一致性问题的作品,我有的时候就会觉得,“啊,原来人要思考这么严肃这么冷峻的问题吗?”所以人在不同环境下想的不一样,产出的艺术作品的方向就不太一样。

小鹿角音乐评论:在一座城市生活会和当地比较流行的文化或者音乐人有交流吗?

Anti-General:没有,这方面我比较低调,我一般都会是比较被动的形式。

小鹿角音乐评论: 就会比较习惯于通过工作的方式,《即刻电音》中你交到了很多朋友,和张艺兴的友谊也是那段时间建立起来的吗?

Anti-General:是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 在你们合作的过程中你有给他什么建议或者灵感吗?

Anti-General:可能有给到他一些灵感和启发,我个人觉得他自从遇到我之后做歌的路子就是以中国风为主和trap的beat为主,就没有那么流行了。

小鹿角音乐评论: 所以感觉你对他还是有挺大影响的。

Anti-General:对,反正他经常也会给我听他做的demo,经常听完之后我也会觉得很出乎意料。他这张专辑也是很多中国风的东西,我就觉得可能他相较于他们这个圈子领域的人是game changer,改变规则的人。因为他们这个领域的很少有人这么玩音乐,一般玩的都相对更保守一点,但是他现在做的东西挺大胆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是怎么评价自己的性格的?

Anti-General:我性格比较沉稳,比较淡定吧。特别不容易生气以及和人计较,我会把自己引导到想的开的方向,说服自己想开。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把所有表达放到了音乐里。

Anti-General:在音乐上就是另外一种人格,不用顾及任何东西,完全去释放自己。现实生活中可能因为我来自传统家庭,从小到大都是比较传统的常规路线:高考完上大学,大学之后考研,比较传统的路子走过来,所以平时和人打交道那方面还是蛮传统蛮正常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相比于你最初的人生规划,你走上职业电子音乐的道路还挺阴差阳错的。

Anti-General:对,就是差别很大,所以起名Anti-General就是因为我就觉得我人生轨迹一直很常规,我周围的人也都很正常。读大学时想到这个名字,我可能不仅需要一个Anti-General的音乐、,我可能需要一个Anti-Genera的人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想要一个Anti-General的人生

我们和Anti-General聊了聊电子音乐。

文|小鹿角音乐评论

Anti-General并不是一直在边缘,他有过不止一次与流量碰撞的机会。

登上《即刻电音》的舞台并获得第二名、与张艺兴合作制作《莲》、授权自己的音乐作热播剧《隐秘的角落》片尾曲……这些时候的Anti-General在大众的视野里。

但是他的音乐仍然另类、诡谲、暗色调,与主流的一切背道而驰。

但这就是Anti-General的选择——在尝试新可能、拓宽边界的同时,坚持自己。

01、开端与运气

Anti-General第一次接触电子音乐是在高中,PSP音乐游戏中的节奏律动和新鲜音色给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进入大学接触到Gameface的音乐后,他才发现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是什么。

出身于非音乐家庭的Anti-General直到大学后才开启自己的音乐生涯,在此之前,他就像身边很多同学一样,为了能考上好大学而努力学习。用他的话说,周围的人也都很正常,大家都在认真学习。

Anti-General的大学专业是机械,四年结束之后本准备出国留学。然而申请学校的不顺利让他做出了在职业音乐人道路上的尝试。也恰好在这一年,如今的经纪人找到了他,表达了对于Anti-General音乐的赏识,并希望能邀请Gameface来国内演出,由Anti-General担任助演嘉宾。

Anti-General接受了这份邀约,然后进行了一轮全国巡演。这次巡演是个开始,此后,Anti-General不但在歌迷中积攒了一些人气,每月固定的演出邀约也让他作为职业音乐人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保障。

Anti-General是幸运的,他有支持他“试错”的父母,他们允许Anti-General在GRE成绩过期作废之前去搞电子音乐,如果不成功,再回去上学。

“一旦家人不支持这个事情,受到的阻碍往往超乎想象,整个生活和创作过程都不会很愉快。”Anti-General说。

另一边,他有助力他坚持自我的优秀经纪团队,能够让他一直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而不被市场所左右。

02、日常与创作

与自己压抑暗黑的音乐风格不同,日常生活中的Anti-General佛系随和的。面对亲戚三番五次关于职业的恼人询问,他也只会回答“做伴奏的”,不再做过多解释。

但是在音乐上,他是另一种人格,始终有自己的追求,坚持自己的原则。在疫情期间,Anti-General每天八点多起床,之后买菜做饭,中午与女友交换午餐,整个下午以及傍晚则都用来创作音乐。健康简单的生活作息和习惯更有利于他专注于音乐创作。

创作之外,Anti-General喜欢听影视原声、说唱以及邓丽君等歌手的经典歌曲。他也习惯从旅行以及自然风景中获取音乐灵感。

五月中旬他刚和一群摄影师朋友完成了一趟川藏线自驾游。旅行中的种种美妙和瑰丽的风景总让Anti-General产生想要创作更美丽美妙音乐的冲动,然而却又在每次返程后不自觉地回归暗黑的创作本心。

在旅行中对于宗教以及民族文化的种种见闻,也让Anti-General对于世界民族音乐有了兴趣。但本着对音乐的严谨,在进行相关创作和作品呈现时,Anti-General总会查阅相关资料,对于其中神秘而又充满吸引力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进行了解和揣摩。比如他会对于涉及印度宗教的歌曲改编征询印度粉丝的意见和看法。

03、自我与探索

对于国内的电子音乐市场和听众,Anti-General有着独到的理解。同时,他也通过自创的Mavericks厂牌以及自己的巡演来为实力不俗但人气不足的国内制作人提供展现他们音乐的平台,提升大众认知度。

谈及十年后可能的自己,Anti-General畅想着自己十年后不再演出,而是拥有一个大工作室,每天做做音乐,散散步,喝喝茶。

我们无从得知十年后的Anti-General究竟会有怎样的生活,但我们看到如今的Anti-General在忠于自己音乐的同时,在感兴趣的方面也不断进行着探索——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合作,为张艺兴制作歌曲《莲》,授权《人間地獄》和《DESCENT》作为《隐秘的角落》片尾曲,接下来则会有与蒙语说唱歌手伊德尔和艺术家央吉玛的两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合作,以及在完成后续修改之后可能于七八月发布的Disciple厂牌remix比赛的参赛曲。

Anti-General的每一步,都在践行着他首先做好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再从中挖掘可以被商业化部分的理念。

从最初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制作人和DJ到现在,无论是Anti-General的技术和心态,都有了新的成长。对于未来的路,他明了于心:与更多的领域探索合作,并且让世界了解到独属于Anti-General音乐的特质。

以下是小鹿角音乐评论与Anti-General的对话:

《隐秘的角落》与配乐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在之前的动态中说在看到大家评论热播剧《隐秘的角落》全是阴间配乐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好奇,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你为这部剧打几分?看的时候对配乐有关注和思考吗?

Anti-General:对,已经看完了,这部剧蛮超出我预期的,每一集的结尾处理的特别好,让人有强烈想看下一集的想法,评分我个人会给到9.0。剧中除了片尾曲,丁可做的配乐也很符合整个剧的气氛,我很喜欢这种感觉。观看时只要音乐一响起就会开始关注,包括有用底鼓重音模仿心跳声,应该是在刚爬山的那一段用来模仿东升心跳的紧张程度。用了电子音乐中常用的底鼓进行不断地加速,也没有用其他复杂的旋律和和声,仅仅只有鼓的声音,不断地加速,来营造紧张感和窒息感 。

小鹿角音乐评论: 《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被绑架的场景中在灯光闪烁以及配乐的氛围下就很像电音的场景,这段你有什么印象?

Anti-General:对,红黑,也是我现场经常用的灯光配色。我觉得这种画面就更加偏艺术性 而不像常规影视剧的配色和搭配,这样的画面和电子音乐的结合会有1+1>2的效果,给观众更强的冲击力。一般的恐怖或者紧张的配乐或者弦乐可能难以带来如此强烈的对于剧情的表达。

小鹿角音乐评论: 《隐秘的角落》或者其他悬疑剧中配乐的应用方式会给你新的灵感吗?

Anti-General:会的,在听完这些配乐后,创作的时候可能会融入更多的氛围设计来营造我整体的歌曲氛围。因为这也是自己爱做的事情,我喜欢给自己的歌曲营造一种画面感。这种画面感往往不是那种很激烈的音乐制造出的,比如说要制作很恐怖的东西往往只是一个很低沉的声音和一个很高频的声音叠在一起。有很多声音设计的细小手法是通过氛围音乐的部分来搭建整个歌曲的氛围。

小鹿角音乐评论: 好莱坞的一些魔幻类电影配乐有给到你灵感或者学习的养分吗?在此前你也为Lei Alucard创作的短片《赛博朋克山海经》以及游戏《战双帕弥什》制作过配乐,未来有在影视或者游戏配乐方面进行进一步尝试的想法吗?

Anti-General:当然有,但是这些魔幻类的配乐主要还是走的好莱坞的大制作的交响的模式 ,他们的那种恢弘的感觉我有的时候也会采纳,放在我的音乐里面,但是我可能倾向于不像传统的配乐做管弦或者交响,因为那不是我的专业领域,也不是我擅长的。我可能在配乐方面会尝试做一些我自己风格,通过和电子音乐结合的一些新兴创新的模式去配一些画面。

小鹿角音乐评论: 如何看待电音用作影视和游戏中的配乐?

Anti-General: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虽然现在很多传统的配乐放在里面不会觉得违和也不会觉得差,但是或许不太能够带给大家很强的冲击力。电音配乐可能会是配乐的新方向,可以为作品增添更强烈的情感。而且当今的电影和游戏都有很多科幻的题材,这类题材也更适合电子音乐元素,而不是一味的用交响管弦去配这类作品。

Anti-General的音乐特质

小鹿角音乐评论:能说一个你认为最能概括并且体现Anti-General音乐特质的词语吗?

Anti-General:最能体现这个特质的词语就是anti-general。如果再找一个的话就是暗黑吧。

小鹿角音乐评论: 现在暗黑审美经常会被提到,你是怎么看待暗黑审美呢?

Anti-General:原本以为只有我自己或者周围一小圈子人会喜欢这样的风格,我的听众渐渐多了以后,发现好像有一大批人都喜欢这种风格,只是大家以前没有意识到。

小鹿角音乐评论:对于一些从没有感受过Anti-General音乐的听众,如果让你选择一首作为推荐的话你会选择哪首?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nti-General:我推荐《雪の詠女》,因为这首歌的旋律中有一丝诡异,但又不是黑暗到极端的感觉,同时较为抓耳,节奏也比较明显清晰。对于刚听我的音乐的人来说这种会让他们觉得好听以及容易接受一点,然后接下来听其他的也就更有可能深入下去。

小鹿角音乐评论:3月份发行的单曲《Voyager》是一首和之前音乐风格不太一样的歌曲,会继续对更多不同风格进行探索和尝试吗?

Anti-General:对,肯定会的。我觉得这也是电子音乐创作的一种乐趣所在,可以很容易的超脱出单一风格去创作出一种跨度很大的东西。

电子音乐中的中国风

小鹿角音乐评论:在张艺兴最新专辑中你参与到了主打歌《莲》的制作部分,此前也有和谢帝、艾热、法老等rapper的合作,有没有接下来想要合作的rapper或者歌手?

Anti-General:接下来可能会想和Higher Brothers合作,因为毕竟都来自成都,并且也一直想要和他们合作。

小鹿角音乐评论: 《莲》非常明显的具有中国风特色,在将中国风融合到歌曲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Anti-General:在做之前我研究了很多老的武侠片配乐,其实我最开始比较排斥中国风,因为我不太喜欢中国风中的大气和和气,就比如高山流水这类,不是我喜欢的东西。另外之前有很多很商业化的中国风,单纯把乐器替换成中国乐器,但是其中没有中国风的精髓和灵魂的意境,然后以中国风的名号做宣传推广。导致我之前一直对中国风比较排斥。

后来听了Tzusing的作品,他把东方不败电影中的音乐采样然后做了一张工业化的techno,听了之后就豁然开朗,发觉中国风中选取邪气和武侠的部分来做音乐部分的人不多,同时也很暗黑,是我喜欢的东西。然后我就去研究这方面的电影,想要以自己的方式融合。

一个特别的感受就是好的中国风一定不会填的很满,就像山水画中要留白,要留出意境。我会在创作具有中国风元素的电子音乐中特别注意这一点,歌曲整体意境要有传神的感觉,要有留白的空间,不能填满。而且不能是单纯的替换一个乐器,走形式主义,一旦做中国风,整首歌的意境都要成为一体。

小鹿角音乐评论: 在创作过程中有没有担心过于强大的中国风会影响表达?

Anti-General:有,也导致有的时候我做歌会过于纯粹的传统,比如《长刀大弓》,很多人说过于传统,电子音乐的元素不够重。可能做的就更偏向配乐的感觉了,做的时候就往那样的方向走了,自己也没控制住,就觉得那样做是好的。有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影响。

小鹿角音乐评论: 在接下来的音乐中会有一些中国风的概念或者表达吗?

Anti-General:接下来民族元素的东西多一点,比如和内蒙古的伊德尔合作,是蒙语说唱和电音结合的;还有和央吉玛的合作,是藏文的圣歌改编的东西。我觉得少数民族的很多东西很厉害,能和电子音乐结合让更多人听到是很好的事情。

重回现场

小鹿角音乐评论:6月26号你在成都NOX进行了今年第一场现场演出,那天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

Anti-General:心情其实还是比较激动,因为疫情也很久没有演出。可能因为最近和张艺兴合作了《莲》,还有《隐秘的角落》中有我的歌,所以感觉来了很多新粉丝,新的听众。因此我就临时调整了一下演出的set,多加了一些自己的老歌。

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大家对我的原创歌曲会有更强烈的反馈,和以前的现场不太一样。以前可能就是单纯放炸的歌下面会嗨,放快的歌下面会嗨。现在更多的情况是放我自己的歌下面会嗨。

小鹿角音乐评论:渐渐的从以前放炸的歌曲,别人的歌曲,到现在放自己的歌曲,心态和选择也是会有一点变化的吗?

Anti-General:对,以前的话自己的歌一般比例四分之一,现在可能倾向于接近二分之一。

小鹿角音乐评论: 你有在游戏里搭了一个DJ台,其实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很多的电音派对或者电子音乐节搬到了类似于《我的世界》或者《动物之森》这样的游戏里,你是怎么看待这种在游戏世界里的付费或者体验呢?

Anti-General: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新鲜并且有趣的,但是它依旧无法替代现场。可能人们因为疫情会呆在家,所以刚开始去参加这些活动,看到自己喜欢的DJ虚拟化了在台上打碟,会觉得很新鲜。但是这始终是游戏环境,听音乐还得戴上耳机或者用自己家里的设备听。

电音现场很大的一个魅力在于音乐节或者club的现场音响设备,那种低频能直接给身体带来不同的感受。其次真人在现场的表演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在游戏里的set是提前录制好的,只是按时间表上去表演。而真实的现场会有很多灵活多变的东西,有时候会有惊喜。

最后就是现场真人的音乐会,可以与周围的听众有真实的互动,我觉得大家一起玩的这种感觉也是线上的活动无法替代。所以我个人认为网络上的音乐节在当下是有新鲜感的,但是对于真正的电音发烧友,在听觉体验上很难得到满足。线上的live,大家如果有喜欢的还是可以去听,我并不反对。只是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现场,我觉得这还是很难替代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目前国内的电子音乐演出市场长期以国外电子音乐艺人为主,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Anti-General:我觉得这是个正常现象,毕竟电子音乐是西方文化和外来产物。我觉得国外的优秀电子音乐艺人来演出是件好事情,能把国外当下在流行的,先锋的东西和文化传到国内。但国内很多情况是,有些国外艺人只是借着一些名号来国内圈钱,我觉得这种就没什么意思。时间久了国内的听众也听的明白,审美也会疲劳。顺其自然,最终肯定会优胜劣汰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今年受到疫情影响,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外电子音乐艺人无法在国内进行现场演出,你认为这对于国内电子音乐艺人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

Anti-General:我觉得肯定是机遇更多,其实现在国内很多DJ放歌的水平实力不比国外的DJ技术差,即便是在我们这种非商业领域。他们制作这方面可能相对弱一点,但是单纯论放歌的业务能力,我觉得和国外的DJ没有太大差别。

疫情期间更多的派对组织和场地可能会找国内的一些艺人来试水,比如说来尝试做一做活动。这是一个能让更多的国内电子音乐艺人获得国内听众认可和刮目相看的机会,因为很多国内听众之前可能普遍的印象是国内的DJ相对来说不太行,其实很多国内的DJ放歌一点不差的。

商业化与市场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如何看待商业化对于电子音乐制作人带来的影响?其中的利和弊又有哪些?

Anti-General:我觉得商业化的利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人如何对于自我进行商业化。谁不想用爱好养活自己呢?合理的商业化能帮我们解决生存问题,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创作环境、设备等都可以升级。

商业化的弊端则是很容易让艺人被商业化模糊了自己的定位与风格,为了商业化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丢失了自己的独立审美。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好的艺人对待商业化应该是在保持自己风格不变的情况下,去寻找可以把自己风格商业化的合作对象。

小鹿角音乐评论:所以商业化不是关键,关键是一个好的音乐制作人要坚持自己内心的理念和创作想法?

Anti-General:对,至于商业化的模式应该是在坚持自己的原则下,去挖掘这其中可以被商业化的部分。

小鹿角音乐评论:对于想要尝试或者正在摸索电子音乐制作的新兴制作人们有什么建议或者忠告吗?

Anti-General:到后期一定要琢磨出属于自己的风格,这点很重要 。刚开始大家可能都在模仿一些比较成熟的制作人的作品来提高技术,但是之后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从很多人之中脱颖而出。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是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电子音乐场景和电子音乐市场的?其中最大的优势和不足又在哪些方面?

Anti-General:我觉得国内电子音乐市场的一个特点是和欧美电子音乐市场有一定断层,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目前国内的审美和欧美的审美存在隔阂。

就是差了那么一段,这刚好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对于我们来说,优势是很多国内的制作人可以利用这段隔阂,因为国内的听众听到特别厉害的人的东西不多,就会觉得你的东西已经很出色了。因此这一层隔阂让你的竞争力更强了,或许把你这个制作人单纯的放到国际上,有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水平,但是在国内比就是非常顶尖的,这是一个断层。

可能成为劣势是由于大部分人不能接触到国际上的好音乐,所以大众的大体审美是比较落后的,这个落后就导致如果你现在做的是比较前卫一点的音乐,有可能放到国际上能够被很好的认可,但是放在国内大家听不懂你的音乐,这是我的体会。所以我觉得审美的断层是优势也是劣势。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认为目前国内的电子音乐市场相比较五六年前你刚成为职业电子音乐制作人和DJ时有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Anti-General:我觉得现在大家听电子音乐更加成体系和细分化。比如说以前我可能有电音节,我就会去听。或者只要今晚这个场地在做电音的活动,我就会去参加。因为我觉得有人在做电音的活动就很罕见了,一定要去。现在听电音的人越来愈多了,电音的分支比如house、trap以及嘻哈结合的电音等,细分越来越多了。

逐渐的年轻人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电音分支,会去参加那种分支类型的派对活动,做活动的组织方也会更加细分化自己的派对。比如说今晚我们的派对主题是techno,懂techno并且喜欢techno的人才会来听,其他知道自己不懂或者不喜欢的可能就不会来。相对于以前来讲,这方面就更加细分化,更加成体系了。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曾经参加了《即刻电音》这档综艺,在这档节目中你最大的感触或者收获是什么?

Anti-General:音乐上的感触是国内市场整体上对于没有人声的歌曲接受度依旧不高,对于纯粹的电子音乐存在一定的大众欣赏门槛,一般人听不出某些电音是好是坏或者其中有没有优秀的设计点,我有一种这样的感觉。收获是无论是做什么,即便是参加综艺节目都得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不被环境所影响。

关于本土化

小鹿角音乐评论:川渝地区有很多说唱活动和氛围,包括被称为trap之都,你也和很多说唱歌手有合作,你是怎么看待川渝地区说唱青年文化和电音的区别呢?

Anti-General:我觉得川渝地区,包括成都说唱文化起源要比电音早很多,川渝地区的说唱现在有很多本土元素,文化在里面,他把trap这种舶来品已经内化、消化。这是和电音很不同的点,你能在他们的歌中听到他们的生活,听得到本土的风味在里面。电音虽说现在进入国内,但是很有地域性代表的电音基本上是听不到,即便我是成都电音制作人,我也没法说我的音乐就很有成都的感觉。

小鹿角音乐评论:有分析过原因吗?

Anti-General: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没有细想过,可能跟歌词也蛮有关系。

中国电子音乐人出海

小鹿角音乐评论:之前提到Higher Brothers,他们其实是说唱作为舶来品进行本土化之后再输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有没有想过你的音乐也会有这样一种海外输出的可能性呢?

Anti-General:对,这其实是我接下来比较重要的环节。其实大家以前也都想海外输出,因为大家觉得海外的电音才是国际一流水平。但以前的输出方式可能是想要做到和别人一样,一样的声音设计,一样的水平,会是这样的愿望。

现在更多是想展现属于亚洲制作人的风格。我之前去阿姆斯特丹演出,虽然来了很多中国人,但是那边的老外很多不知道我们的存在,没有听过我们这种风格。听了之后他们就觉得很有意思,他们会想原来中国的电子音乐还有人在做这样的东西。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走出国门的方式或许是像Higher Brothers那种内化,但是我们内化的方式更广一点,比如内化了整个亚洲的元素在里面,比如说中国风、日本风、印度风格的东西,输出到海外。

因为现在欧美国家在电子音乐方面,更多的是纯粹的在玩电子音乐音色设计方面的先锋的东西,然而其实没有具备很深文化底蕴的东西。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把古老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在比较前卫的电子音乐形式中,再去输出给他们听,他们会惊讶于中国原来现在有这样的作品。

小鹿角音乐评论:所以荷兰的经历让你觉得中国风的电音是能被大家喜欢或者进行传播的?

Anti-General:对,能感觉到大家对这种东西是有接受度的,而且他们会觉得很新鲜。只是他们很多时候没有渠道能听到我们的作品,我们也没有推广,有的时候能上架到一些海外平台,但是没有推广,大家也不知道这样的人的存在。

关于困境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怎么看待电子音乐人在事业发展上的一些困境和明星化的难度?

Anti-General:我觉得电子音乐艺人明星化很难。我之前看b站的理解饭圈文化视频,那个领域和我们的领域差别很大。不是单纯音乐做的好就可以明星化,有很多因素在其中。 我觉得在我这个领域要想没有困境,就需要一直做出好音乐,让你的粉丝单纯的因为你的音乐成为你的粉丝,而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这样的粉丝才会最有粘性。

小鹿角音乐评论:所以你的心态是非常稳的,你对未来的目的地或者是方向是非常清楚的。

Anti-General:对,我知道我适合什么方向。我想要给自己打造的方向就是,第一做出独特但是出色的音乐,能够有自己的风格,这是站在市场的根基。还有就是扩展自己的领域,不是单纯的只停留在音乐制作人和DJ领域, 比如说做配乐以及一些跨界合作。

包括我最近在和一个做灯光展览的人合作,接下来可能会在上海办一个展览。各种跨界的东西可能是我接下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将电子音乐和其他东西结合起来。因为很多领域,特别是艺术领域好像都需要音乐,但是往往能满足这些奇怪的艺术家的音乐又不多。所以其实这是一个好机会,而且我本身也对这方面感兴趣,我觉得这好玩,很有意思。

小鹿角音乐评论:在工作中你会焦虑吗?

Anti-General:在同时有好几个任务的时候,我会焦虑。因为对我来说他们同等重要,但是不知道该做那一个,这种情况经常会特别焦虑。如果一个一个做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多任务同时进行会让我有的时候有点难以适应。

小鹿角音乐评论:对于接到的邀约会进行筛选吗?

Anti-General:我现在接活肯定会先进行筛选,选有品质,适合自己的合作方接。有的合作甚至不给钱但是项目好玩我就做。

小鹿角音乐评论:还是保持很高的兴趣参与度的。

Anti-General:对,还是有兴趣爱好的成分在里面。我做到现在始终还是尽可能把这个事情当我的兴趣爱好在发展。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觉得你在工作或者和团队相处中有什么缺点吗?

Anti-General:我觉得还好,有可能“我觉得还好”就是我的缺点。就是我有可能自己觉得自己还好,但是大家或许对我有一些意见。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会有强迫症吗?会像很多音乐人一样吹毛求疵吗?

Anti-General:我没有强迫症,但是对于作品肯定会吹毛求疵,对于一些细节要反复改好几次这是经常有的事情,不过大家应该都能理解。

变化

小鹿角音乐评论:从你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制作人和DJ至今,你认为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nti-General:我觉得主要是心态发生了变化。刚开始做电音不久的时候可能主要是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想要投稿一些国际的厂牌,希望一些知名艺人能听到我的歌。想获得他们的认可,从而就能证明我特别厉害。

现在可能看淡一点,更多的是做自己想做的,喜欢的东西,他人喜不喜欢无所谓。就像这次参加Disciple的 remix比赛,以前的心态可能会更紧张激动一点,现在做的话会更放松一点,以玩的心态参加。

小鹿角音乐评论:可能会更纯粹的追求做出好的音乐。

Anti-General:对,不会去考虑他们这个厂牌可能会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他们一般发的是什么类型,做什么样的可能会赢。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了,无论我怎么去改编,我要改编出我自己的风格就算是成功了。

小鹿角音乐评论:在南京生活有给你什么样的灵感呢?你觉得南京和成都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城市的气质对于生活于其中的音乐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Anti-General:我觉得还是有影响的。因为成都是一个比较休闲松散的城市,所以整体的氛围就比较休闲,没有什么压力,更适合创作。像沿海这边城市可能人们生活压力更大一点,笼统程度上的艺术创作,就比如上海经常有一些艺术家的展之类的,看到过有关思考一致性问题的作品,我有的时候就会觉得,“啊,原来人要思考这么严肃这么冷峻的问题吗?”所以人在不同环境下想的不一样,产出的艺术作品的方向就不太一样。

小鹿角音乐评论:在一座城市生活会和当地比较流行的文化或者音乐人有交流吗?

Anti-General:没有,这方面我比较低调,我一般都会是比较被动的形式。

小鹿角音乐评论: 就会比较习惯于通过工作的方式,《即刻电音》中你交到了很多朋友,和张艺兴的友谊也是那段时间建立起来的吗?

Anti-General:是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 在你们合作的过程中你有给他什么建议或者灵感吗?

Anti-General:可能有给到他一些灵感和启发,我个人觉得他自从遇到我之后做歌的路子就是以中国风为主和trap的beat为主,就没有那么流行了。

小鹿角音乐评论: 所以感觉你对他还是有挺大影响的。

Anti-General:对,反正他经常也会给我听他做的demo,经常听完之后我也会觉得很出乎意料。他这张专辑也是很多中国风的东西,我就觉得可能他相较于他们这个圈子领域的人是game changer,改变规则的人。因为他们这个领域的很少有人这么玩音乐,一般玩的都相对更保守一点,但是他现在做的东西挺大胆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是怎么评价自己的性格的?

Anti-General:我性格比较沉稳,比较淡定吧。特别不容易生气以及和人计较,我会把自己引导到想的开的方向,说服自己想开。

小鹿角音乐评论:你把所有表达放到了音乐里。

Anti-General:在音乐上就是另外一种人格,不用顾及任何东西,完全去释放自己。现实生活中可能因为我来自传统家庭,从小到大都是比较传统的常规路线:高考完上大学,大学之后考研,比较传统的路子走过来,所以平时和人打交道那方面还是蛮传统蛮正常的。

小鹿角音乐评论:相比于你最初的人生规划,你走上职业电子音乐的道路还挺阴差阳错的。

Anti-General:对,就是差别很大,所以起名Anti-General就是因为我就觉得我人生轨迹一直很常规,我周围的人也都很正常。读大学时想到这个名字,我可能不仅需要一个Anti-General的音乐、,我可能需要一个Anti-Genera的人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