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球13%的博物馆永久关闭,但他们并没有消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球13%的博物馆永久关闭,但他们并没有消失

大批博物馆把自己的业务转移到了线上,利用5G、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让无数“云博物馆”成为可能。

文|硅兔赛跑 Otter

责编|梓

全球13%的博物馆将永久关闭。

让·卢克·马丁内斯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馆长,卢浮宫博物馆在Instagram上有410万粉丝,是这个世界上粉丝最多,也是全球最知名的博物馆,受新冠疫情的波及,已经经历了16周的停业。

马丁内斯在采访中称,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卢浮宫损失预估超过4000万欧元。“我们失去了80%的参观者,其中有75%是外国游客。”

他表示,预估在今年夏天重开之后,博物馆每天也最多只能接待4000名至1万名游客。

卢浮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原本向公众开放的92.5万平方英尺的空间可以接待1000万游客,而2020年至今所接待的游客数量仅为2019年夏季的20%到30%。

事实上,疫情对博物馆行业的打击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深远,急剧流失的客流量恐怕还需要三年,甚至更久才能够恢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理事会(ICOM)的研究,在COVID-19期间,全球90%的博物馆被迫关门并停止实地运营。

在已关闭的85,000多家博物馆中,因为这段时期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估计有13%的博物馆永远都不会重新开放。据美国博物馆联盟称,仅在美国,博物馆每天就要损失3300万美元。

疫情对文化产业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纷纷迎来了不可抗拒的闭馆休业。

据调查显示,截至4月初,美国的艺术和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损失了超过45亿美元。

眼看着疫情一直未能趋于平稳,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大批博物馆把自己的业务转移到了线上,利用5G、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让无数“云博物馆”成为可能。

主流的博物馆几乎无一不提供了虚拟参观的在线服务,比如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伦敦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等。

而越来越多的“云逛馆”,让我们跳出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

云上看展,卢浮宫网站访问量激增10倍

也许上一秒你还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丹铎神庙,下一秒就可以来到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VR内容《握住世界(Hold the World)》,捡起、拿近和放大动物标本,享受在真实的博物馆里无法做到的体验。

图片来源:Natural History Museum

《蒙娜丽莎》是卢浮宫最重要,也最具意义的一幅画,在卢浮宫博物馆的VR展上,平常画作前人头窜动的纷杂感被一键全消,在虚拟的世界中,黑暗展布前,闪烁的微尘,营造着真正意义上让人呼吸一窒的“神秘感”。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画作周围的保护罩也逐步消失,《蒙娜丽莎》画作的细节也在VR里被放大,而更意想不到的是,最后画板也会全都散去,跳出画框的蒙娜丽莎就会坐在你面前,优雅地朝你点头示意。

图片来源:HTC VIVE ARTS

那一瞬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失去了意义,观众像借着达芬奇的眼睛一样与蒙娜丽莎夫人隔空对话,迷失在这场奇妙之旅,在沉浸式的体验中,伴随着极致的视觉冲击,会有一瞬间感觉失去了表达语言的能力。

虚拟现实的技术给了“云逛展”更多的可能,抛开了隔着人山人海的匆匆一瞥,VR展览增加了更多画作本身丰富的细节,也不断地丰满着艺术家想要传递的信息,甚至让参观者有机会能了解历史、人文的背景知识,甚至参与到《蒙娜丽莎》近500年间受到光照和潮湿环境而发生的变化中去,让观赏的过程更加多维度、更动态化。

阿波罗廊(Galerie d'Apollon)是卢浮宫最富丽堂皇的地方,占据了卢浮宫小长廊的整整一层。

在线上360度实景中,可以近距离观赏由画家夏尔 勒 布朗(Charles Le Brun)以太阳为主题而作的皇家天花板,彰显了路易十四(Louis XIV)国王时期极尽的奢华。更不容说埃及古物展览,能一探尼罗河古文明的神迹。

据统计,卢浮宫网站的访问量在疫情期间增长了十倍,馆长称,“明年官网会全部升级,之后所有馆藏都会线上开放”。

图片来源:louvre.fr

事实上,疫情一定程度上在帮助卢浮宫更快的“转型”,据马丁内斯介绍,卢浮宫一直在为2023/2024奥运会做准备,希望在四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之前实现“文化民主化”,改变之前精英主义形象,通过改进展示、标识和策展方式,未来能够更加亲民,而线上云展,无疑是影响力最广泛的一次尝试。

云秀场,头排看Chanel大秀

受新冠疫情的打击,纽约、伦敦、米兰和巴黎四大时装周均受到冲击。早在2月份,米兰成为欧洲新冠爆发的震中,随着中国买家和编辑们的缺席,意大利国家时装商会联手腾讯视频、腾讯时尚开创全新“云秀场”模式。

一些品牌也开始急切地调整时装秀的模式,像Giorgio Armani,在意大利深陷疫情的情况下,创始人兼创意总监 Armani在距离开秀不到24小时前决定取消原定的两场秀,改为在一个空旷的剧院里拍摄,并通过品牌官方网站与Instagram、微信等社交媒体渠道直播。

现场既没有观众也没有记者,看台上空无一人。

这位心系中国疫情的创始人,更是在大秀结束之际,特别让来自中国的12位模特们身穿以中国底蕴为创作灵感的Giorgio Armani Privé 2009及2019高级定制礼服现身,以表达自己对中国的支持与关怀。

据意大利国家时装商会的数据,米兰时装周6天6夜的直播,吸引了约1600万观众在线观看。

Gucci、Ports 1961、Fendi和Giorgio Armani五大品牌秀场直播的观看人数均超过100万,最受观众欢迎的点播秀场为Gucci、PRADA和Ports 1961。

同样被疫情阴影笼罩的巴黎时装周也效仿“云秀场”模式,与腾讯视频合作直播了13场大秀。而最让人兴奋的,是对数字化一向谨慎的Chanel首次直播自己的大秀。

Chanel 2020/21秋冬直播秀超过350万人观看,大秀在巴黎大皇宫举行,秀场内设计的黑白相间的梯田,像冰雪女王统治的仙境,模特们宛如冰雪精灵,行走在冰面。镜面地板和朦胧的烟雾营造一种空灵且高贵的气场。

大秀首次采用双人、三人并排走秀的模式,开场由荷兰超模Rianna Van Rampaey和意大利超模Vittoria Ceretti携手登台。

巴黎和米兰时装周是业内公认的最高殿堂,即使在过去十年的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他们依然保持着审慎的态度,想要守护奢侈品核心最重要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而“云看秀”的方式,让时尚卸去了“高高在上”的姿态,让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到秀场前排的尊贵体验,相当于每个人都是受邀的头排嘉宾,而买手和编辑们,更是表示“每个角度和镜头都能看得很仔细。”

伦敦时装周

今年6月12日至14日期间,伦敦时装周以完全数字化的方式在线上进行,这一季的主题设定为“伦敦时装周重启(LFW Reset)”,内容呈现以视频为主,包括在线秀场、虚拟展厅、设计师连线、话题探讨以及播客等多种形式,鼓励设计师们用新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创意和灵感。

“数字时装屋” The Fabricant的创始人克里·墨菲说,“任何想要在6月举行时装秀的人都必须进行数字化。”。

伦敦时装周

时尚业如此广泛地数字化的转型,一方面能够让品牌更快速的得到市场反馈,和客户的“双向沟通”更加直接,从而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颠覆传统线下时装周的商业模式。

以往用户在现场看秀后,很多人并不能直接购买或要等到下一季才能“买买买”,而现在富婆们甚至可以优雅地在家“边看秀边剁手”。

疫情是时尚行业的巨大考验,同时也是不得不抓住的机遇,而被迫加速的线上数字化,除了给了普通人触手可及新体验,也加强了奢侈品牌与客户之间体验的联系。

虽然直播并不能彻底改变疫情对时尚行业的打击,像Chanel 集团首席财务官 Philippe Blondiaux说的:“Chanel 也无法免受当前全球危机的影响,2020 年的收入和利润将大幅下降,在未来至少 18—24 个月内继续受影响。”

但在线下营销受阻的现在,线上发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活动成本,在全球动荡环境下为Chanel带来了一丝喘息机会。

艺术+科技,放飞更多想象

根据《互联网世界》杂志2019年4月的最新统计数据,世界56.1%的人口能链接互联网。

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5G通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如今涌现了越来越多艺术加科技的多元化内容,带给了人们不同以往的观感和体验。

许多科技巨头也开始用科技改造艺术展览。

谷歌在2016年便与全球众多博物馆推出一款手机程序Google Arts and Culture,透过近距离放大(Zoom Views)功能,让使用者借着手机屏幕“零距离”检视艺术品,可以看到作品的材料质地、裂纹、泼墨甚至画中人物的发丝等等,这些是以往在博物馆中难以透过肉眼看到的细节。

谷歌艺术计划涵盖顶级博物馆的3000幅世界级艺术品,全方面利用数字化采样,能够实现360度VR全景观看。

此外,游戏成为艺术和科技结合中最受欢迎的载体。在STEAM平台上玩家可以体验“虚拟现实艺术博物馆”,“博物馆沉浸式探秘”等VR游戏。

今年6月份,Google Arts&Culture推出了一系列互动游戏 ‘Play with Arts & Culture’,使因疫情隔离在家的人们能与其他人一起访问艺术、文化和历史等相关互动内容,在游戏中学习。

而作为任天堂今年最火的IP《动物森友会》,则联手美国保罗·盖蒂博物馆(J. Paul Getty Museum),于4月16日推出了一个简易的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图像生成工具,让玩家可以在盖蒂博物馆中搜索艺术品,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裁剪和生成二维码,然后通过 Nintendo Switch 的手机客户端进行扫描,在游戏中生成虚拟画作,让每一个“艺术家岛民”,都能把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搬”到岛上,自家小岛的逼格也蹭蹭上涨。

同时,为应对疫情蔓延带来的影响,艺术家开始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tity )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科技,展示或贩售自己的艺术作品。

在美国自由州数字创意节上,艺术家通过融合诗人Mpho Thulo和数字艺术家Luis Kruger等艺术家的作品来提高对COVID-19的认识。

利用Artivive的技术,克鲁格(Kruger)利用AR技术为一首关于COVID-19的诗,创作了一幅画,通过Artivive扫描画作,用户即可观看视频,用更具象的方式去理解诗文。

“Acute Art”艺术总监丹尼尔·伯恩鲍姆(Daniel Birnbaum)在接受BBC的采访时表示,在疫情的危机下,VR/AR科技,对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和广泛的影响。

他说,现在全球艺术策展人都在与知名的艺术家们一起借着虚拟现实科技探索新的视觉可能性。

伯恩鲍姆说,此次新冠病毒肆虐,确实对艺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博物馆和艺术博览馆关闭,找出新的交流工具彼此交流艺术品或资讯非常重要。当然,科技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我认为与重要艺术家一起探索新的可能性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云上艺术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

疫情有意或无意地加速了博物馆、时装秀数字化的进程,让人们对未来观赏的形态和服务内容充满了期待,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主体观众,很可能将在数字浪潮中完成参观模式的升级。

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建筑与设计策展人伯贾巴德(Maite Borjabad)表示,我们应该“为即将发生、无法预测的事情做好准备。”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期望预测未来,而是应该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做好准备。

到2040年,艺术可能看起来不像艺术,但会更像其他一切事物,从实体到虚拟展出的艺术,透过手机屏幕,脱离现实的束缚,将用更加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艺术家借着这些虚拟或互动科技,开拓自己的创作想像,同时也希望达到“艺术民主化”:即人们不需要前往传统画廊和博物馆就能接触到艺术。艺术家将想要传达的讯息,借着科技传达至无法前往实体场所参观的群众。

而艺术的云化,更是未来教育革新的“钥匙”,教师们可以利用一些著名博物馆的免费虚拟参观资料。

对于学生而言,更多开放资源和越来越沉浸式的数字化内容,意味着有更多的信息输入机会,受到全球多样艺术形式启发的可能性,更具创造力。

云上内容的呈现更加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是博物馆、艺术展览甚至高定走秀不再将自己定义为高冷孤傲的艺术或科学殿堂,而是努力追求成为一个可以深入浅出、带有前瞻性地传播内容与概念的输出者,“参与式”的传递方式,让艺术和文化有了新的载体。

参考来源: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25/arts/design/louvre-reopening.html

https://telanganatoday.com/louvre-museum-plans-four-year-transformation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history/2020/06/new-york-arts-scene-shuts-down-indefinitely-can-evolve-survive/

https://www.forbes.com/sites/samanthatse/2020/02/29/chanel-to-livestream-fall-2020-collection-as-coronavirus-outbreaks-increase/#679225903ea4

https://learningenglish.voanews.com/a/paris-fashion-week-opens-on-internet/5493455.html

https://www.vogue.com/article/digital-fashion-weeks-20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球13%的博物馆永久关闭,但他们并没有消失

大批博物馆把自己的业务转移到了线上,利用5G、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让无数“云博物馆”成为可能。

文|硅兔赛跑 Otter

责编|梓

全球13%的博物馆将永久关闭。

让·卢克·马丁内斯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馆长,卢浮宫博物馆在Instagram上有410万粉丝,是这个世界上粉丝最多,也是全球最知名的博物馆,受新冠疫情的波及,已经经历了16周的停业。

马丁内斯在采访中称,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卢浮宫损失预估超过4000万欧元。“我们失去了80%的参观者,其中有75%是外国游客。”

他表示,预估在今年夏天重开之后,博物馆每天也最多只能接待4000名至1万名游客。

卢浮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原本向公众开放的92.5万平方英尺的空间可以接待1000万游客,而2020年至今所接待的游客数量仅为2019年夏季的20%到30%。

事实上,疫情对博物馆行业的打击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深远,急剧流失的客流量恐怕还需要三年,甚至更久才能够恢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理事会(ICOM)的研究,在COVID-19期间,全球90%的博物馆被迫关门并停止实地运营。

在已关闭的85,000多家博物馆中,因为这段时期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估计有13%的博物馆永远都不会重新开放。据美国博物馆联盟称,仅在美国,博物馆每天就要损失3300万美元。

疫情对文化产业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纷纷迎来了不可抗拒的闭馆休业。

据调查显示,截至4月初,美国的艺术和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损失了超过45亿美元。

眼看着疫情一直未能趋于平稳,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大批博物馆把自己的业务转移到了线上,利用5G、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让无数“云博物馆”成为可能。

主流的博物馆几乎无一不提供了虚拟参观的在线服务,比如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伦敦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等。

而越来越多的“云逛馆”,让我们跳出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一切都变得触手可及。

云上看展,卢浮宫网站访问量激增10倍

也许上一秒你还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丹铎神庙,下一秒就可以来到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通过VR内容《握住世界(Hold the World)》,捡起、拿近和放大动物标本,享受在真实的博物馆里无法做到的体验。

图片来源:Natural History Museum

《蒙娜丽莎》是卢浮宫最重要,也最具意义的一幅画,在卢浮宫博物馆的VR展上,平常画作前人头窜动的纷杂感被一键全消,在虚拟的世界中,黑暗展布前,闪烁的微尘,营造着真正意义上让人呼吸一窒的“神秘感”。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画作周围的保护罩也逐步消失,《蒙娜丽莎》画作的细节也在VR里被放大,而更意想不到的是,最后画板也会全都散去,跳出画框的蒙娜丽莎就会坐在你面前,优雅地朝你点头示意。

图片来源:HTC VIVE ARTS

那一瞬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失去了意义,观众像借着达芬奇的眼睛一样与蒙娜丽莎夫人隔空对话,迷失在这场奇妙之旅,在沉浸式的体验中,伴随着极致的视觉冲击,会有一瞬间感觉失去了表达语言的能力。

虚拟现实的技术给了“云逛展”更多的可能,抛开了隔着人山人海的匆匆一瞥,VR展览增加了更多画作本身丰富的细节,也不断地丰满着艺术家想要传递的信息,甚至让参观者有机会能了解历史、人文的背景知识,甚至参与到《蒙娜丽莎》近500年间受到光照和潮湿环境而发生的变化中去,让观赏的过程更加多维度、更动态化。

阿波罗廊(Galerie d'Apollon)是卢浮宫最富丽堂皇的地方,占据了卢浮宫小长廊的整整一层。

在线上360度实景中,可以近距离观赏由画家夏尔 勒 布朗(Charles Le Brun)以太阳为主题而作的皇家天花板,彰显了路易十四(Louis XIV)国王时期极尽的奢华。更不容说埃及古物展览,能一探尼罗河古文明的神迹。

据统计,卢浮宫网站的访问量在疫情期间增长了十倍,馆长称,“明年官网会全部升级,之后所有馆藏都会线上开放”。

图片来源:louvre.fr

事实上,疫情一定程度上在帮助卢浮宫更快的“转型”,据马丁内斯介绍,卢浮宫一直在为2023/2024奥运会做准备,希望在四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之前实现“文化民主化”,改变之前精英主义形象,通过改进展示、标识和策展方式,未来能够更加亲民,而线上云展,无疑是影响力最广泛的一次尝试。

云秀场,头排看Chanel大秀

受新冠疫情的打击,纽约、伦敦、米兰和巴黎四大时装周均受到冲击。早在2月份,米兰成为欧洲新冠爆发的震中,随着中国买家和编辑们的缺席,意大利国家时装商会联手腾讯视频、腾讯时尚开创全新“云秀场”模式。

一些品牌也开始急切地调整时装秀的模式,像Giorgio Armani,在意大利深陷疫情的情况下,创始人兼创意总监 Armani在距离开秀不到24小时前决定取消原定的两场秀,改为在一个空旷的剧院里拍摄,并通过品牌官方网站与Instagram、微信等社交媒体渠道直播。

现场既没有观众也没有记者,看台上空无一人。

这位心系中国疫情的创始人,更是在大秀结束之际,特别让来自中国的12位模特们身穿以中国底蕴为创作灵感的Giorgio Armani Privé 2009及2019高级定制礼服现身,以表达自己对中国的支持与关怀。

据意大利国家时装商会的数据,米兰时装周6天6夜的直播,吸引了约1600万观众在线观看。

Gucci、Ports 1961、Fendi和Giorgio Armani五大品牌秀场直播的观看人数均超过100万,最受观众欢迎的点播秀场为Gucci、PRADA和Ports 1961。

同样被疫情阴影笼罩的巴黎时装周也效仿“云秀场”模式,与腾讯视频合作直播了13场大秀。而最让人兴奋的,是对数字化一向谨慎的Chanel首次直播自己的大秀。

Chanel 2020/21秋冬直播秀超过350万人观看,大秀在巴黎大皇宫举行,秀场内设计的黑白相间的梯田,像冰雪女王统治的仙境,模特们宛如冰雪精灵,行走在冰面。镜面地板和朦胧的烟雾营造一种空灵且高贵的气场。

大秀首次采用双人、三人并排走秀的模式,开场由荷兰超模Rianna Van Rampaey和意大利超模Vittoria Ceretti携手登台。

巴黎和米兰时装周是业内公认的最高殿堂,即使在过去十年的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他们依然保持着审慎的态度,想要守护奢侈品核心最重要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而“云看秀”的方式,让时尚卸去了“高高在上”的姿态,让普通人也可以享受到秀场前排的尊贵体验,相当于每个人都是受邀的头排嘉宾,而买手和编辑们,更是表示“每个角度和镜头都能看得很仔细。”

伦敦时装周

今年6月12日至14日期间,伦敦时装周以完全数字化的方式在线上进行,这一季的主题设定为“伦敦时装周重启(LFW Reset)”,内容呈现以视频为主,包括在线秀场、虚拟展厅、设计师连线、话题探讨以及播客等多种形式,鼓励设计师们用新方式来展示他们的创意和灵感。

“数字时装屋” The Fabricant的创始人克里·墨菲说,“任何想要在6月举行时装秀的人都必须进行数字化。”。

伦敦时装周

时尚业如此广泛地数字化的转型,一方面能够让品牌更快速的得到市场反馈,和客户的“双向沟通”更加直接,从而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颠覆传统线下时装周的商业模式。

以往用户在现场看秀后,很多人并不能直接购买或要等到下一季才能“买买买”,而现在富婆们甚至可以优雅地在家“边看秀边剁手”。

疫情是时尚行业的巨大考验,同时也是不得不抓住的机遇,而被迫加速的线上数字化,除了给了普通人触手可及新体验,也加强了奢侈品牌与客户之间体验的联系。

虽然直播并不能彻底改变疫情对时尚行业的打击,像Chanel 集团首席财务官 Philippe Blondiaux说的:“Chanel 也无法免受当前全球危机的影响,2020 年的收入和利润将大幅下降,在未来至少 18—24 个月内继续受影响。”

但在线下营销受阻的现在,线上发布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活动成本,在全球动荡环境下为Chanel带来了一丝喘息机会。

艺术+科技,放飞更多想象

根据《互联网世界》杂志2019年4月的最新统计数据,世界56.1%的人口能链接互联网。

在三维建模、全景漫游、5G通讯、混合现实、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如今涌现了越来越多艺术加科技的多元化内容,带给了人们不同以往的观感和体验。

许多科技巨头也开始用科技改造艺术展览。

谷歌在2016年便与全球众多博物馆推出一款手机程序Google Arts and Culture,透过近距离放大(Zoom Views)功能,让使用者借着手机屏幕“零距离”检视艺术品,可以看到作品的材料质地、裂纹、泼墨甚至画中人物的发丝等等,这些是以往在博物馆中难以透过肉眼看到的细节。

谷歌艺术计划涵盖顶级博物馆的3000幅世界级艺术品,全方面利用数字化采样,能够实现360度VR全景观看。

此外,游戏成为艺术和科技结合中最受欢迎的载体。在STEAM平台上玩家可以体验“虚拟现实艺术博物馆”,“博物馆沉浸式探秘”等VR游戏。

今年6月份,Google Arts&Culture推出了一系列互动游戏 ‘Play with Arts & Culture’,使因疫情隔离在家的人们能与其他人一起访问艺术、文化和历史等相关互动内容,在游戏中学习。

而作为任天堂今年最火的IP《动物森友会》,则联手美国保罗·盖蒂博物馆(J. Paul Getty Museum),于4月16日推出了一个简易的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图像生成工具,让玩家可以在盖蒂博物馆中搜索艺术品,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裁剪和生成二维码,然后通过 Nintendo Switch 的手机客户端进行扫描,在游戏中生成虚拟画作,让每一个“艺术家岛民”,都能把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搬”到岛上,自家小岛的逼格也蹭蹭上涨。

同时,为应对疫情蔓延带来的影响,艺术家开始借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tity )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科技,展示或贩售自己的艺术作品。

在美国自由州数字创意节上,艺术家通过融合诗人Mpho Thulo和数字艺术家Luis Kruger等艺术家的作品来提高对COVID-19的认识。

利用Artivive的技术,克鲁格(Kruger)利用AR技术为一首关于COVID-19的诗,创作了一幅画,通过Artivive扫描画作,用户即可观看视频,用更具象的方式去理解诗文。

“Acute Art”艺术总监丹尼尔·伯恩鲍姆(Daniel Birnbaum)在接受BBC的采访时表示,在疫情的危机下,VR/AR科技,对艺术创作产生了重大和广泛的影响。

他说,现在全球艺术策展人都在与知名的艺术家们一起借着虚拟现实科技探索新的视觉可能性。

伯恩鲍姆说,此次新冠病毒肆虐,确实对艺术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博物馆和艺术博览馆关闭,找出新的交流工具彼此交流艺术品或资讯非常重要。当然,科技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我认为与重要艺术家一起探索新的可能性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云上艺术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吗?

疫情有意或无意地加速了博物馆、时装秀数字化的进程,让人们对未来观赏的形态和服务内容充满了期待,包括专业人士在内的主体观众,很可能将在数字浪潮中完成参观模式的升级。

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建筑与设计策展人伯贾巴德(Maite Borjabad)表示,我们应该“为即将发生、无法预测的事情做好准备。”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期望预测未来,而是应该为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做好准备。

到2040年,艺术可能看起来不像艺术,但会更像其他一切事物,从实体到虚拟展出的艺术,透过手机屏幕,脱离现实的束缚,将用更加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艺术家借着这些虚拟或互动科技,开拓自己的创作想像,同时也希望达到“艺术民主化”:即人们不需要前往传统画廊和博物馆就能接触到艺术。艺术家将想要传达的讯息,借着科技传达至无法前往实体场所参观的群众。

而艺术的云化,更是未来教育革新的“钥匙”,教师们可以利用一些著名博物馆的免费虚拟参观资料。

对于学生而言,更多开放资源和越来越沉浸式的数字化内容,意味着有更多的信息输入机会,受到全球多样艺术形式启发的可能性,更具创造力。

云上内容的呈现更加广泛而深远的意义,是博物馆、艺术展览甚至高定走秀不再将自己定义为高冷孤傲的艺术或科学殿堂,而是努力追求成为一个可以深入浅出、带有前瞻性地传播内容与概念的输出者,“参与式”的传递方式,让艺术和文化有了新的载体。

参考来源:

https://www.nytimes.com/2020/06/25/arts/design/louvre-reopening.html

https://telanganatoday.com/louvre-museum-plans-four-year-transformation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history/2020/06/new-york-arts-scene-shuts-down-indefinitely-can-evolve-survive/

https://www.forbes.com/sites/samanthatse/2020/02/29/chanel-to-livestream-fall-2020-collection-as-coronavirus-outbreaks-increase/#679225903ea4

https://learningenglish.voanews.com/a/paris-fashion-week-opens-on-internet/5493455.html

https://www.vogue.com/article/digital-fashion-weeks-2020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