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董登新:科创板应加大新股扩容,主动对接中概股回归和精选层转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董登新:科创板应加大新股扩容,主动对接中概股回归和精选层转板

董登新表示,要想解决科创板的供求失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大新股扩容,在三个通道上都有改进余地。

记者 | 满乐

2019年7月22日,25家上市公司正式在科创板开始交易,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

平稳运行一年后,科创板带给了中国资本市场怎样深远的影响?现阶段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问题?下一步的市场改革又该行至何方?为此,界面新闻专访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享他对科创板一年来发展的点滴见解和思考。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

A股退市真正发挥作用是科创板的功劳

界面新闻:您如何评价科创板平稳运行一周年后,给国内资本市场生态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董登新:从目前来看,科创板的注册制试点非常的顺利、平稳,而且是成功的。创业板的注册制直接复制和模仿了科创板注册制的全套规则,这就足以证明一年来科创板的注册制运行是成功的,得到了市场投资者和监管方认可。

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来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创新。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创造了A股市场多个第一的记录:首次允许亏损的高科技企业上市、首次允许特殊股权结构的高科技企业上市、首次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多通道的ipo标准、首次为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取消了涨跌幅限制。同时科创板也首次把新股上市五个交易日之后的涨跌幅扩大到了百分之二十,让股价运行更充分,让供求博弈更充分,最终达成股价的均衡。

另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科创板也首创了退市制度的“三废”改革:废除暂停上市,废除恢复上市,废除重新上市。

科创板新的退市制度是一次革命性的制度创新,它使得垃圾股和“僵尸”企业没有了存留的价值,没有了财务造假和保壳的侥幸,最终乖乖服从“一元退市”的标准,这是退市制度的一个巨变,极大地提高了退市效率,缩短了退市周期。

我们在2012年就把“一元退市”标准引入到A股退市制度当中来,但是直到去年它才真正发挥作用,这是科创板的功劳。正是有了科创板全新的退市制度,才让投资者的理念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投资者不再去参与炒壳赌壳,不再去对赌垃圾股会不会恢复上市或者重新上市,垃圾股的壳资源分文不值。这也使得这个垃圾股的股价回归正常,回归“一元退市”通道的秩序。

在2019年有7到8家公司是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被“一元退市”标准赶出股市的,这是了不得的进步。今年上半年,又有10多家公司退市,其中大部分也是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被“一元退市”标准赶出市场。“一元退市”标准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退市标准,它赋予了投资者完全的决定权、话语权,由投资者用脚投票来表达他的意志,所以被“一元退市”标准赶出股市的垃圾股或者僵尸企业,无论是发行人、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毫无怨言、没有争议地接受退市的现实。这既是科创板注册制的功劳,也是科创板新退市制度的功劳。

科创板应主动对接中概股回归和精选层转板

界面新闻:目前虽然有中芯国际、九号机器人等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但板块内的红筹企业数量还是相对较少,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董登新:科创板首创了国内第一个硬科技企业的专属市场,对于未来引领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加大力度扶持高科技企业的成长,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年来科创板的运行也非常顺利平稳,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我们的科创板市场和纳斯达克或者香港市场相比,仍然在包容性和开放性方面存在不足,尤其在中概股回归上门槛过高。

在中概股回归的路径选择上,大品牌的、新经济概念的中概股大多都选择回归港交所,而不是内地的沪深交易所,这就是差距。这也表明了港交所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达到了相当高度,甚至可以跟纳斯达克对决。港交所国际化基因和机构投资占主体的优势是其能吸纳中概股回归的关键。

界面新闻:目前有市场声音认为,科创板存量企业供给已跟不上新股发行的速度,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要如何保证科创板申报企业的可持续性?未来科创板是否有可能会放宽行业限制或进行调整?

董登新:科创板开板一年多了,但是挂牌公司总共才不到130家,这也表明科创板的新股扩容比较缓慢。而由于科创板挂牌的公司数量较少、流通股本小,整个科创板市场无法接纳大机构、大资金的自由进出。一旦有大资金集中进入,就会对科创板市场股票价格带来比较大的震动。这完全是供求失衡的结果。要想解决科创板的供求失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大新股扩容,加大新股供给。在加大新股的扩容和供给上,在三个通道上都有改进的余地。

第一是对高科技企业的认定和IPO审核还可以再包容一些,对高科技企业的包容性要做实。注册制最重要的就是包容性,做好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工作和审核工作,那么高科技的标准认定可以包容一些。

第二是对新三板的精选层转板机制的落地实施,要主动对接,要包容。新三板的转板将来会是科创板和创业板重要的上市资源的孵化地、来源地,所以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将来都要对新三板的精选层的转板机制有更多的包容和接纳。

第三是在中概股回归的通道方面,科创板和创业板都应该主动地接纳中概股的回归,尤其是中概股当中的一些大品牌、新经济概念的公司,正是A股市场所不足的。

建议取消新股市值配售,提倡科创企业并购

界面新闻:上交所日前发布了下一阶段科创板改革的思路,包括建立长期投资者制度、完善出台再融资规则等,此前易会满主席也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支持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您认为科创板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内容?

董登新:第一如以上所说,要加速新股的扩容,进一步提高科创板的包容性,包括对新三板转板的接纳以及对中概股回归的接纳都要更包容。

第二,科创板的新股发行要尽早取消市值配售。

科创板打新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它跟主板和中小板的核准制下的打新是完全不一样的。主板和中小板的核准制下的新股定价是窗口指导、行政管制,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能超过23倍,所以人为压低新股的定价之后,在主板和中小板打新就是一个福利,稳赚不赔,且新股上市可以拿N个涨停板,因此主板和中小板特别地要求按市值配售。但是科创板是高风险板,它的IPO定价是市场化的,那么打新可能不再是稳赚不赔,有可能是有损失的或者是高风险的。

因此不能再把市值配售作为一种福利来要求投资者都去打新。必须要取消市值配售,允许场内外的投资者用实际资金、用现金来打新,这应该是大趋势。

第三,建议适当延长沪深交易所的交易时间,跟港交所保持一致以满足沪港通深港通的要求。

第四,建议科创板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交易机制将来可以择机在科创板新行新试。

第五,科创板也要提倡并购。并购将来是科创板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主要手段,科创企业尤其在主业的做大做强方面将来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并购来完成,内涵性的成长和外因的扩张这两个通道要并举。所以将来在相应的制度方面肯定要配套地松绑,包括为并购服务的定向增发,将来应该更加包容,应该采用注册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董登新:科创板应加大新股扩容,主动对接中概股回归和精选层转板

董登新表示,要想解决科创板的供求失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大新股扩容,在三个通道上都有改进余地。

记者 | 满乐

2019年7月22日,25家上市公司正式在科创板开始交易,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板块。

平稳运行一年后,科创板带给了中国资本市场怎样深远的影响?现阶段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问题?下一步的市场改革又该行至何方?为此,界面新闻专访了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享他对科创板一年来发展的点滴见解和思考。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

A股退市真正发挥作用是科创板的功劳

界面新闻:您如何评价科创板平稳运行一周年后,给国内资本市场生态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董登新:从目前来看,科创板的注册制试点非常的顺利、平稳,而且是成功的。创业板的注册制直接复制和模仿了科创板注册制的全套规则,这就足以证明一年来科创板的注册制运行是成功的,得到了市场投资者和监管方认可。

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来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创新。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创造了A股市场多个第一的记录:首次允许亏损的高科技企业上市、首次允许特殊股权结构的高科技企业上市、首次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多通道的ipo标准、首次为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取消了涨跌幅限制。同时科创板也首次把新股上市五个交易日之后的涨跌幅扩大到了百分之二十,让股价运行更充分,让供求博弈更充分,最终达成股价的均衡。

另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科创板也首创了退市制度的“三废”改革:废除暂停上市,废除恢复上市,废除重新上市。

科创板新的退市制度是一次革命性的制度创新,它使得垃圾股和“僵尸”企业没有了存留的价值,没有了财务造假和保壳的侥幸,最终乖乖服从“一元退市”的标准,这是退市制度的一个巨变,极大地提高了退市效率,缩短了退市周期。

我们在2012年就把“一元退市”标准引入到A股退市制度当中来,但是直到去年它才真正发挥作用,这是科创板的功劳。正是有了科创板全新的退市制度,才让投资者的理念得到了颠覆性的改变。投资者不再去参与炒壳赌壳,不再去对赌垃圾股会不会恢复上市或者重新上市,垃圾股的壳资源分文不值。这也使得这个垃圾股的股价回归正常,回归“一元退市”通道的秩序。

在2019年有7到8家公司是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被“一元退市”标准赶出股市的,这是了不得的进步。今年上半年,又有10多家公司退市,其中大部分也是通过投资者用脚投票,被“一元退市”标准赶出市场。“一元退市”标准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退市标准,它赋予了投资者完全的决定权、话语权,由投资者用脚投票来表达他的意志,所以被“一元退市”标准赶出股市的垃圾股或者僵尸企业,无论是发行人、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都毫无怨言、没有争议地接受退市的现实。这既是科创板注册制的功劳,也是科创板新退市制度的功劳。

科创板应主动对接中概股回归和精选层转板

界面新闻:目前虽然有中芯国际、九号机器人等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但板块内的红筹企业数量还是相对较少,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董登新:科创板首创了国内第一个硬科技企业的专属市场,对于未来引领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加大力度扶持高科技企业的成长,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年来科创板的运行也非常顺利平稳,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我们的科创板市场和纳斯达克或者香港市场相比,仍然在包容性和开放性方面存在不足,尤其在中概股回归上门槛过高。

在中概股回归的路径选择上,大品牌的、新经济概念的中概股大多都选择回归港交所,而不是内地的沪深交易所,这就是差距。这也表明了港交所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达到了相当高度,甚至可以跟纳斯达克对决。港交所国际化基因和机构投资占主体的优势是其能吸纳中概股回归的关键。

界面新闻:目前有市场声音认为,科创板存量企业供给已跟不上新股发行的速度,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要如何保证科创板申报企业的可持续性?未来科创板是否有可能会放宽行业限制或进行调整?

董登新:科创板开板一年多了,但是挂牌公司总共才不到130家,这也表明科创板的新股扩容比较缓慢。而由于科创板挂牌的公司数量较少、流通股本小,整个科创板市场无法接纳大机构、大资金的自由进出。一旦有大资金集中进入,就会对科创板市场股票价格带来比较大的震动。这完全是供求失衡的结果。要想解决科创板的供求失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大新股扩容,加大新股供给。在加大新股的扩容和供给上,在三个通道上都有改进的余地。

第一是对高科技企业的认定和IPO审核还可以再包容一些,对高科技企业的包容性要做实。注册制最重要的就是包容性,做好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工作和审核工作,那么高科技的标准认定可以包容一些。

第二是对新三板的精选层转板机制的落地实施,要主动对接,要包容。新三板的转板将来会是科创板和创业板重要的上市资源的孵化地、来源地,所以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将来都要对新三板的精选层的转板机制有更多的包容和接纳。

第三是在中概股回归的通道方面,科创板和创业板都应该主动地接纳中概股的回归,尤其是中概股当中的一些大品牌、新经济概念的公司,正是A股市场所不足的。

建议取消新股市值配售,提倡科创企业并购

界面新闻:上交所日前发布了下一阶段科创板改革的思路,包括建立长期投资者制度、完善出台再融资规则等,此前易会满主席也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支持资本市场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您认为科创板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内容?

董登新:第一如以上所说,要加速新股的扩容,进一步提高科创板的包容性,包括对新三板转板的接纳以及对中概股回归的接纳都要更包容。

第二,科创板的新股发行要尽早取消市值配售。

科创板打新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它跟主板和中小板的核准制下的打新是完全不一样的。主板和中小板的核准制下的新股定价是窗口指导、行政管制,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能超过23倍,所以人为压低新股的定价之后,在主板和中小板打新就是一个福利,稳赚不赔,且新股上市可以拿N个涨停板,因此主板和中小板特别地要求按市值配售。但是科创板是高风险板,它的IPO定价是市场化的,那么打新可能不再是稳赚不赔,有可能是有损失的或者是高风险的。

因此不能再把市值配售作为一种福利来要求投资者都去打新。必须要取消市值配售,允许场内外的投资者用实际资金、用现金来打新,这应该是大趋势。

第三,建议适当延长沪深交易所的交易时间,跟港交所保持一致以满足沪港通深港通的要求。

第四,建议科创板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交易机制将来可以择机在科创板新行新试。

第五,科创板也要提倡并购。并购将来是科创板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主要手段,科创企业尤其在主业的做大做强方面将来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并购来完成,内涵性的成长和外因的扩张这两个通道要并举。所以将来在相应的制度方面肯定要配套地松绑,包括为并购服务的定向增发,将来应该更加包容,应该采用注册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