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乡村振兴发展介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乡村振兴发展介绍

高台乡百家池村位于青神县城东北,距县城5公里,东与高台乡南坝子村,南与白果乡坛罐窑村,西沿岷江,北与高台乡诸葛村和麻柳社区交界,幅员面积(7.11)平方公里,村内有“一江两河”的生态环境,一江、岷江,两河、粤江河、沙溪河穿流而过。

百家池村简介

高台乡百家池村位于青神县城东北,距县城5公里,东与高台乡南坝子村,南与白果乡坛罐窑村,西沿岷江,北与高台乡诸葛村和麻柳社区交界,幅员面积(7.11)平方公里,村内有“一江两河”的生态环境,一江、岷江,两河、粤江河、沙溪河穿流而过。辖区共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1114)户,人口(3291)人,党员(129)人,全村确权耕地面积(5156.42)亩,主要以( 椪柑、草坪、蔬菜、水产),为产业支撑。

2014年评议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 (71)户,(165)人。全部脱贫。全村低保户20户,24人特困户37户,人39人

百家池村2019年人均收入32100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一、产业兴旺

百家池村认真贯彻落实青神县绿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坚持红色先锋引领绿色发展。

1、党支部推进产业强村

百家池村抢抓县委做强椪柑产业发展机遇,做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决定开荒山,种椪柑。2014年,村两委在正月初三就逐户给农户做思想工作,当日工作做通,立即上山实施工作,遇坟迁坟,遇树移树。为了产业道路修上山,移栽果树2000多株,修建道路7公里,占土地面积80多亩。从荒山到种椪柑,百家池村两委干部学习愚公移山,每天蹲点施工现场,把办公地点移到产业带,服务群众,解决土地纠纷。每天村组干部第一时间出工,最后一个收工,大家兢兢业业,做好道路规划,开垦台地,种植椪柑,竭尽全力做好产业发展这件事。让百家池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让村民尽快过上生活富裕的好日子。

百家池村历经3年多的艰苦奋斗,从白手起家,无资金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变为有可能。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家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无道路建成沥清油路,并建成三个观景台,大家站在观景台上环顾四周,就能看到百家池村的全景。百家池村从百亩柑橘发展到千亩柑橘,通过各种途径,种植高标准柑橘品种(爱媛38、椪柑、春见、马克斗),由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由销售难到产品不够销。

2、支部引领、改革勇于走新路,加快产业发展共致富

改革是推动百家池村经济发展快速有效的强大动力,是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有效措施,是增强活力的根本途径。为此,百家池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2014年12月,百家池村迎来了5位有理想有激情的创业者,成立了“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百家池村的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壮大与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三位一体的整体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同时有利于三者作为改革的价值取向。百家池村结合实际,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释放地理优势,使改革、发展、稳定的正效益得到有利提升。百家池村善于改革,在改革中大胆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发展完善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合作社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尝试,创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

2015年合作社吸纳社员98户,其中贫困户11户,青神县财政局用40万资金修建产业生产道路,合作社优先拿出20%量化给11户贫困户,80%资金再次量化给所有社员,这是合作社第一次嘗試股權量化。

2016年合作社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橘香百家”商标,它是一只凤凰与三颗橘子的艺术变形糅合而成的。它象征着我们是以最生态的初级农产品橘子为主打产品,并依靠它引进像凤凰一样金贵的商务合作伙伴落地高台镇百家池村,共同把产品变为商品,把商品变为知名品牌;“橘香百家”有了自己的包装:“橘宝、橘竹”。通过网销,我们为消费者送去新鲜、优质生态的水果,让百家椪柑散发橘香,香飘百家、千家、万家。

2017年迎来新机遇,县委县政府,农牧局给合作社修建冻库的指标。机遇千载难缝。合作社经过理事会会议通过,建两个200吨冻库,政府补助33万元,租用土地5万元,修建厂房和硬化地坪用资18万元,办公用房和创建品牌14万元,共用资金70万元。合作社决定股份合作,建设需要资金,政府政策先建设后补助,合作社9人众资19万元,正在焦头烂额时,县移民局注资18万元,作为高台乡25户特别贫困户入股,贫困户占股23.6%,合作社按照章程,合作社公积金占股10%,村集体经济占股10%,合作社所有成员占股10%,众资人和创始人占股46.4%,合作社从此有了输血造血的功能。

2018年合作社在支部的带领下,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关心下,茁壮成长,合作社社员达到178户,带动全乡果农1千余户,合作社通过“三规范、三统一”创建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被评为四川省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创新达到了领导的肯定,新建了“产业支部”,引发媒体关注,先后在央视报道数次,各级报社纷纷报道。

二、生态宜居

百家池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以打造绿水青山,多彩田园,人居乐业的“世外桃源”。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村组召开社员大会,宣传环保政策,印发村规民约,实行村干部挂组,组长包干制,落实专人清理;村督查制,发现问题不立即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处罚制,邻里互相监督举报制,对举报者与被举报者进行相应奖惩制。

百家池村群众全民参与其中、合力攻坚、强力推进、长效保障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格局井然有序。全村确保道路、林盘、沟渠、河流干净整洁。群众做到一天三清,两天一查。门前三包:包卫生、包庭院整治、包绿化美化。

垃圾分类:2018年12月百家池村破除了垃圾池,2019年村购买分类垃圾桶910对,每户发放1对,从此成了户分类,村转运的机制。全村保洁人员16人。

污水治理: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加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力度,逐步完善农村污水处理体系,百家池村有6个村民小组是平坝,林盘集中,可以集中联户修建污水池,(10至20户联建18个)7.8.9.10组浅邱,联建与散户建设200余个,全村联建生活污水处理池基本完成。

厕所革命:全村共有房屋数786座,长期外出175户,3年内建房23户,其中卫生厕所119户,需要整改469户。 全村公厕3处,厕所分男女位,全村厕所100%完成。

村容村貌:2018年百家池村在一江两河修建观光道路6公里,宽3米。2019年拆除违建、废弃建筑物和构筑物18户。治理柴草乱堆乱放,规整垛放,不占道路,78户。治理畜禽散养。结合地势和村庄布局,对路边沟渠、涵管进行疏浚,顺利排放。在山边、河边、路边、沟边、屋边等部位广泛植树、种花种草,打造绿树掩映、花草相连、美化亮化的绿色生态村庄。保持农房和围墙建设统一设计、突出特色,保持院落整洁美观。对椪柑产业园区和一江两河观光步道,以及江白路院坝进行竹篱笆隔离。江白路、1至6社主干道实行村道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绿化工程,村对江白路、1至6社道路两旁,椪柑产业园区、一江两河观光步道,进行绿化,种植黄花木春菊10万余株,银杏580株,其他树种千余株。

三、乡风文明

百家池村全面实行农业转型,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百家池村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做好教育和引导,今年以来百家池村为每月6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凝聚了干群关系。利用老协会开展每个节日活动,常态化在邻里百家、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多样式活动,加强了农村公共文化、移风易俗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文明建设。

四、治理有效

百家池村两委通过会议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就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特别是我村如何走有特色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道路进行了重点调研和研究,并且特别注重在新时期、新情况下如何有力发挥支部的引领作用,组织动员全村党员群众,团结带领他们,共同描绘、共同规划、统筹协调、牵头落实,共同把百家池村的椪柑、水产、蔬菜、草坪、提档升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质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任务。

百家池村坚持每周一次的例会上,听取两委人员所接收的民意民情,根据问题安排工作,重大问题需要在党员、干部、代表大会上决议后执行。同时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有效制度和管理办法每月开展一次党群集中活动日,结合农民夜校,传达中央、省、市、县相关精神,学习种养殖技术,观看视频教学节目,丰富党员群众精神食粮。村党组织通过微信群和智慧党建,发布最新党建信息,让在村党员和外出党员都能及时了解村社的工作动态。

百家池村在每个组不定时召开坝坝会,宣传党的政策,讲好百家池村的故事,制定好百家池村的村规民约。同时利用好邻里百家空间和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学习与培训。

五、生活富裕

百家池村是以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椪柑产业在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中,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蔬菜、草坪、水产产业实行土地流转,农户每亩保底收入1000元以上,农户就地务工年收入1.5万元以上,通过几年的发展,百家池村的农户从2014年的人均收入7446元,到2019年12月统计为32100元。

六、百家池村未来5年规划

建立美丽乡村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一是要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做好三权分置,实施好土地流转入股,农民变股东,长期有稳定的保底收入,释放二次红利。二要利用好农村闲置农房,激活闲置宅基地,做好农家农宿发展。三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做好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利用一江两河的生态环境,做活水文章。四是挖屈农村地理文化,百家池村的历史文化,双筒车古文化、水碾古文化、杨柳咀地文化、老鹰岩、高台庙特文化。五是要与公司合作做活山、水、田园文章,以青神县田园综合体“竹艺水乡”为一江两河旅游开发。以岷东大道为主干线,形成道路围绕,千亩椪柑(赏花、品果、自由采摘),千亩草坪(休闲漫步),千亩蔬菜,(农耕体验),千亩湖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耕文化,以农促旅,以农促收的田水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神县高台镇百家池村乡村振兴发展介绍

高台乡百家池村位于青神县城东北,距县城5公里,东与高台乡南坝子村,南与白果乡坛罐窑村,西沿岷江,北与高台乡诸葛村和麻柳社区交界,幅员面积(7.11)平方公里,村内有“一江两河”的生态环境,一江、岷江,两河、粤江河、沙溪河穿流而过。

百家池村简介

高台乡百家池村位于青神县城东北,距县城5公里,东与高台乡南坝子村,南与白果乡坛罐窑村,西沿岷江,北与高台乡诸葛村和麻柳社区交界,幅员面积(7.11)平方公里,村内有“一江两河”的生态环境,一江、岷江,两河、粤江河、沙溪河穿流而过。辖区共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1114)户,人口(3291)人,党员(129)人,全村确权耕地面积(5156.42)亩,主要以( 椪柑、草坪、蔬菜、水产),为产业支撑。

2014年评议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 (71)户,(165)人。全部脱贫。全村低保户20户,24人特困户37户,人39人

百家池村2019年人均收入32100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一、产业兴旺

百家池村认真贯彻落实青神县绿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坚持红色先锋引领绿色发展。

1、党支部推进产业强村

百家池村抢抓县委做强椪柑产业发展机遇,做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决定开荒山,种椪柑。2014年,村两委在正月初三就逐户给农户做思想工作,当日工作做通,立即上山实施工作,遇坟迁坟,遇树移树。为了产业道路修上山,移栽果树2000多株,修建道路7公里,占土地面积80多亩。从荒山到种椪柑,百家池村两委干部学习愚公移山,每天蹲点施工现场,把办公地点移到产业带,服务群众,解决土地纠纷。每天村组干部第一时间出工,最后一个收工,大家兢兢业业,做好道路规划,开垦台地,种植椪柑,竭尽全力做好产业发展这件事。让百家池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让村民尽快过上生活富裕的好日子。

百家池村历经3年多的艰苦奋斗,从白手起家,无资金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从无到有,从不可能变为有可能。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大家齐心协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无道路建成沥清油路,并建成三个观景台,大家站在观景台上环顾四周,就能看到百家池村的全景。百家池村从百亩柑橘发展到千亩柑橘,通过各种途径,种植高标准柑橘品种(爱媛38、椪柑、春见、马克斗),由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由销售难到产品不够销。

2、支部引领、改革勇于走新路,加快产业发展共致富

改革是推动百家池村经济发展快速有效的强大动力,是完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有效措施,是增强活力的根本途径。为此,百家池村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2014年12月,百家池村迎来了5位有理想有激情的创业者,成立了“青神县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百家池村的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壮大与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三位一体的整体目标是紧密相连的,同时有利于三者作为改革的价值取向。百家池村结合实际,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释放地理优势,使改革、发展、稳定的正效益得到有利提升。百家池村善于改革,在改革中大胆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发展完善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合作社进行了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尝试,创立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

2015年合作社吸纳社员98户,其中贫困户11户,青神县财政局用40万资金修建产业生产道路,合作社优先拿出20%量化给11户贫困户,80%资金再次量化给所有社员,这是合作社第一次嘗試股權量化。

2016年合作社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橘香百家”商标,它是一只凤凰与三颗橘子的艺术变形糅合而成的。它象征着我们是以最生态的初级农产品橘子为主打产品,并依靠它引进像凤凰一样金贵的商务合作伙伴落地高台镇百家池村,共同把产品变为商品,把商品变为知名品牌;“橘香百家”有了自己的包装:“橘宝、橘竹”。通过网销,我们为消费者送去新鲜、优质生态的水果,让百家椪柑散发橘香,香飘百家、千家、万家。

2017年迎来新机遇,县委县政府,农牧局给合作社修建冻库的指标。机遇千载难缝。合作社经过理事会会议通过,建两个200吨冻库,政府补助33万元,租用土地5万元,修建厂房和硬化地坪用资18万元,办公用房和创建品牌14万元,共用资金70万元。合作社决定股份合作,建设需要资金,政府政策先建设后补助,合作社9人众资19万元,正在焦头烂额时,县移民局注资18万元,作为高台乡25户特别贫困户入股,贫困户占股23.6%,合作社按照章程,合作社公积金占股10%,村集体经济占股10%,合作社所有成员占股10%,众资人和创始人占股46.4%,合作社从此有了输血造血的功能。

2018年合作社在支部的带领下,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关心下,茁壮成长,合作社社员达到178户,带动全乡果农1千余户,合作社通过“三规范、三统一”创建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被评为四川省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创新达到了领导的肯定,新建了“产业支部”,引发媒体关注,先后在央视报道数次,各级报社纷纷报道。

二、生态宜居

百家池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优势,以打造绿水青山,多彩田园,人居乐业的“世外桃源”。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村组召开社员大会,宣传环保政策,印发村规民约,实行村干部挂组,组长包干制,落实专人清理;村督查制,发现问题不立即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处罚制,邻里互相监督举报制,对举报者与被举报者进行相应奖惩制。

百家池村群众全民参与其中、合力攻坚、强力推进、长效保障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格局井然有序。全村确保道路、林盘、沟渠、河流干净整洁。群众做到一天三清,两天一查。门前三包:包卫生、包庭院整治、包绿化美化。

垃圾分类:2018年12月百家池村破除了垃圾池,2019年村购买分类垃圾桶910对,每户发放1对,从此成了户分类,村转运的机制。全村保洁人员16人。

污水治理: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工程的基础上,加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力度,逐步完善农村污水处理体系,百家池村有6个村民小组是平坝,林盘集中,可以集中联户修建污水池,(10至20户联建18个)7.8.9.10组浅邱,联建与散户建设200余个,全村联建生活污水处理池基本完成。

厕所革命:全村共有房屋数786座,长期外出175户,3年内建房23户,其中卫生厕所119户,需要整改469户。 全村公厕3处,厕所分男女位,全村厕所100%完成。

村容村貌:2018年百家池村在一江两河修建观光道路6公里,宽3米。2019年拆除违建、废弃建筑物和构筑物18户。治理柴草乱堆乱放,规整垛放,不占道路,78户。治理畜禽散养。结合地势和村庄布局,对路边沟渠、涵管进行疏浚,顺利排放。在山边、河边、路边、沟边、屋边等部位广泛植树、种花种草,打造绿树掩映、花草相连、美化亮化的绿色生态村庄。保持农房和围墙建设统一设计、突出特色,保持院落整洁美观。对椪柑产业园区和一江两河观光步道,以及江白路院坝进行竹篱笆隔离。江白路、1至6社主干道实行村道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绿化工程,村对江白路、1至6社道路两旁,椪柑产业园区、一江两河观光步道,进行绿化,种植黄花木春菊10万余株,银杏580株,其他树种千余株。

三、乡风文明

百家池村全面实行农业转型,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百家池村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做好教育和引导,今年以来百家池村为每月6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凝聚了干群关系。利用老协会开展每个节日活动,常态化在邻里百家、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多样式活动,加强了农村公共文化、移风易俗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文明建设。

四、治理有效

百家池村两委通过会议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就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特别是我村如何走有特色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道路进行了重点调研和研究,并且特别注重在新时期、新情况下如何有力发挥支部的引领作用,组织动员全村党员群众,团结带领他们,共同描绘、共同规划、统筹协调、牵头落实,共同把百家池村的椪柑、水产、蔬菜、草坪、提档升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质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任务。

百家池村坚持每周一次的例会上,听取两委人员所接收的民意民情,根据问题安排工作,重大问题需要在党员、干部、代表大会上决议后执行。同时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有效制度和管理办法每月开展一次党群集中活动日,结合农民夜校,传达中央、省、市、县相关精神,学习种养殖技术,观看视频教学节目,丰富党员群众精神食粮。村党组织通过微信群和智慧党建,发布最新党建信息,让在村党员和外出党员都能及时了解村社的工作动态。

百家池村在每个组不定时召开坝坝会,宣传党的政策,讲好百家池村的故事,制定好百家池村的村规民约。同时利用好邻里百家空间和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学习与培训。

五、生活富裕

百家池村是以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椪柑产业在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中,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蔬菜、草坪、水产产业实行土地流转,农户每亩保底收入1000元以上,农户就地务工年收入1.5万元以上,通过几年的发展,百家池村的农户从2014年的人均收入7446元,到2019年12月统计为32100元。

六、百家池村未来5年规划

建立美丽乡村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一是要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做好三权分置,实施好土地流转入股,农民变股东,长期有稳定的保底收入,释放二次红利。二要利用好农村闲置农房,激活闲置宅基地,做好农家农宿发展。三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做好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利用一江两河的生态环境,做活水文章。四是挖屈农村地理文化,百家池村的历史文化,双筒车古文化、水碾古文化、杨柳咀地文化、老鹰岩、高台庙特文化。五是要与公司合作做活山、水、田园文章,以青神县田园综合体“竹艺水乡”为一江两河旅游开发。以岷东大道为主干线,形成道路围绕,千亩椪柑(赏花、品果、自由采摘),千亩草坪(休闲漫步),千亩蔬菜,(农耕体验),千亩湖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耕文化,以农促旅,以农促收的田水文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