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8%收益时代终结?做对一件事依然可以乘风破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8%收益时代终结?做对一件事依然可以乘风破浪

8%固定收益时代的最后一道大门也被关上了。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宜信财富 夏芈卬

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就只好一直工作下去”,影响了国内千千万万的信徒们。每个人都在寻找无须负担过多风险,就能躺着稳赚不赔的方法,从各种宝到银行理财,再到信托产品,似乎市场也总是能够提供这样的产品,甚至是接近8%收益的“保本理财”机会。

但近年来,各种“宝宝”收益率回归银行活期水平;资管新规从出台到落地,曾经傲视群雄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纷纷下架;直到今年5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新规)。《信托新规》明确提出坚持私募定位、打破刚性兑付,以及限制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比例等,这意味着早先动辄8%固定收益时代的最后一道大门也被关上。

正视“保本保收益”时代的终结

其实在《信托新规》出台以前,信托公司正在经历一段扩张黄金期。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合计21.6万亿元,其中管理的资金信托资产合计17.94万亿元。从功能看,信托资产主要可分为融资类、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其中,以通道业务为主的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反而最高,截至2019年末已接近50%,此类业务中的多数情况是信托公司依靠自身政策优势,与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合作,成为银行理财资金投向禁止或限制非标资产的通道。

因此本次新规对非标资产投资的限制十分严格,明确限制了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比例:即全部集合资金信托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合计实收信托的50%。

此前的资管新规已经让非标资产这一概念普及,但非标对于信托来说却是第一次在政策中明确提出,表明了监管层将全口径金融机构纳入监管的决心。虽然50%的比例限制,相较于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的35%更加宽松,但还要考虑到资金信托作为“非标大户”,未来仍有可能继续受到监管的进一步要求。

同时,《信托新规》对非标债权的集中度也做了规定,全部集合资金信托投资于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的非标债权资产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的30%,原先的信托计划往往会集中于单一项目,如房地产项目,而现在这些项目即使能够拿到信托的钱,也不能超过产品总资产的30%,因而融资能力将大打折扣。信托公司也不能再只依靠头部几个客户就能发出产品,而需要拓展多个客户,未来营销将很可能走向市场化。

无论是在资管新规出台前,还是出台后,信托一直都是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受限行业、非标资产的“通道大户”,甚至说是通道代名词也不为过,但《信托新规》就像是一幅拼图的最后一块插片,有可能把银行理财资金无限制进入房地产等行业的通路彻底封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银行理财产品彻底收益市场化,告别少数人“保本保收益”的幻想。

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不受影响

在规定非标投资比例的同时,本次《信托新规》对信托的私募定位也进行了强调。

新规中规定:资金信托面向合格投资者以非公开方式募集,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二百人,每个合格投资者的投资起点金额应当符合《指导意见》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拆分信托份额或者转让份额受益权等方式,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或者人数限制。

此前的规定则是: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但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

之前一段时间,一度有资金信托公募化的倡议,从新规来看,这一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本次新规明确规定必须非公开方式发行,且投资者不能超过200人,可见监管层将信托定位在私募性质,定位在银行、公募基金之外的补充资管力量,而不会使之公募化。

此外,本次《信托新规》的重点整顿方向也只是固定在了资金信托方面,尤其是投资非标资产的通道业务,对其他业务目前看影响不大,甚至还有利好。比如以债券为代表的标准化资产就会逐步更受重视,未来,即使是非标投资,也将需要依靠标准化资金信托来扩大分母,因此对债券类信托业务将构成利好。至于在这方面信托公司能否取得优势,就需要看具体每家公司的实际运营和市场化情况而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次征求意见稿,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企业年金信托、慈善信托及其他监管部门认可的服务性信托,明确表示了不属于资金信托范畴,因此以上各类信托未来反而可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越是不确定性时代,越要资产配置

有人说了,购房受限了,银行理财不保本了,宝宝们收益不行了,现在连信托都不能保住收益,难道就没有理财的渠道了么?

其实不然,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思路的转变,如果只是单一追求零风险高收益,那的确只能有一些时代的产物能满足这种不合理的需求,但如果是追求相对低的风险获取较高额回报,那市场上一些优秀的产品依然可以满足。

比如,本次新规也废止了一系列之前的文件。其中就包括2010年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份通知提出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资金原则上不得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但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出台后,明确要求“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最多两层嵌套的限制就使得通过“银证信”或者“银基信”合作进行股权投资的路径被堵死。

如果2010年的72号文中“银信合作禁股令”不再执行,那么“银行理财-信托”两层嵌套做股权投资将被放开,也就是说未来银行理财可以通过信托做股权投资,其收益将远远超过非标债券类投资。

股权投资只是提供了新投资思路的一种,其实最核心的一点还是要树立合理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思想,通过合理地搭配股权投资、权益投资、固收、房地产基金甚至是家族信托,把子女教育、遗产规划、保险、税务法律规划等问题通盘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那几个收益数字上,才有可能有安全边际,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然后再通过长期复利投资,稳健增长,实现并超越原有的收益水平。

赚点钱不容易,每个人都希望赚到的钱能稳健地再派生出新的财富,但如果想在当前乃至未来实现这个愿望,就需要比其他人具备更超前的财富管理思想,那就是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像只无头苍蝇一样被动地寻找纸面高收益产品,而是严格遵循资产配置的黄金三原则:跨资产类别、跨地域国别、超配另类资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适应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乘风破浪、笑看风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8%收益时代终结?做对一件事依然可以乘风破浪

8%固定收益时代的最后一道大门也被关上了。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宜信财富 夏芈卬

巴菲特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能挣钱的方法,你就只好一直工作下去”,影响了国内千千万万的信徒们。每个人都在寻找无须负担过多风险,就能躺着稳赚不赔的方法,从各种宝到银行理财,再到信托产品,似乎市场也总是能够提供这样的产品,甚至是接近8%收益的“保本理财”机会。

但近年来,各种“宝宝”收益率回归银行活期水平;资管新规从出台到落地,曾经傲视群雄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纷纷下架;直到今年5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新规)。《信托新规》明确提出坚持私募定位、打破刚性兑付,以及限制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比例等,这意味着早先动辄8%固定收益时代的最后一道大门也被关上。

正视“保本保收益”时代的终结

其实在《信托新规》出台以前,信托公司正在经历一段扩张黄金期。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截至2019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合计21.6万亿元,其中管理的资金信托资产合计17.94万亿元。从功能看,信托资产主要可分为融资类、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其中,以通道业务为主的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反而最高,截至2019年末已接近50%,此类业务中的多数情况是信托公司依靠自身政策优势,与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合作,成为银行理财资金投向禁止或限制非标资产的通道。

因此本次新规对非标资产投资的限制十分严格,明确限制了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比例:即全部集合资金信托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合计实收信托的50%。

此前的资管新规已经让非标资产这一概念普及,但非标对于信托来说却是第一次在政策中明确提出,表明了监管层将全口径金融机构纳入监管的决心。虽然50%的比例限制,相较于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的35%更加宽松,但还要考虑到资金信托作为“非标大户”,未来仍有可能继续受到监管的进一步要求。

同时,《信托新规》对非标债权的集中度也做了规定,全部集合资金信托投资于同一融资人及其关联方的非标债权资产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信托公司净资产的30%,原先的信托计划往往会集中于单一项目,如房地产项目,而现在这些项目即使能够拿到信托的钱,也不能超过产品总资产的30%,因而融资能力将大打折扣。信托公司也不能再只依靠头部几个客户就能发出产品,而需要拓展多个客户,未来营销将很可能走向市场化。

无论是在资管新规出台前,还是出台后,信托一直都是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受限行业、非标资产的“通道大户”,甚至说是通道代名词也不为过,但《信托新规》就像是一幅拼图的最后一块插片,有可能把银行理财资金无限制进入房地产等行业的通路彻底封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银行理财产品彻底收益市场化,告别少数人“保本保收益”的幻想。

家族信托、慈善信托不受影响

在规定非标投资比例的同时,本次《信托新规》对信托的私募定位也进行了强调。

新规中规定:资金信托面向合格投资者以非公开方式募集,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二百人,每个合格投资者的投资起点金额应当符合《指导意见》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拆分信托份额或者转让份额受益权等方式,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或者人数限制。

此前的规定则是:单个信托计划的自然人人数不得超过50人,但单笔委托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投资者和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不受限制。

之前一段时间,一度有资金信托公募化的倡议,从新规来看,这一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本次新规明确规定必须非公开方式发行,且投资者不能超过200人,可见监管层将信托定位在私募性质,定位在银行、公募基金之外的补充资管力量,而不会使之公募化。

此外,本次《信托新规》的重点整顿方向也只是固定在了资金信托方面,尤其是投资非标资产的通道业务,对其他业务目前看影响不大,甚至还有利好。比如以债券为代表的标准化资产就会逐步更受重视,未来,即使是非标投资,也将需要依靠标准化资金信托来扩大分母,因此对债券类信托业务将构成利好。至于在这方面信托公司能否取得优势,就需要看具体每家公司的实际运营和市场化情况而定了。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次征求意见稿,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企业年金信托、慈善信托及其他监管部门认可的服务性信托,明确表示了不属于资金信托范畴,因此以上各类信托未来反而可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越是不确定性时代,越要资产配置

有人说了,购房受限了,银行理财不保本了,宝宝们收益不行了,现在连信托都不能保住收益,难道就没有理财的渠道了么?

其实不然,这里面存在着一个思路的转变,如果只是单一追求零风险高收益,那的确只能有一些时代的产物能满足这种不合理的需求,但如果是追求相对低的风险获取较高额回报,那市场上一些优秀的产品依然可以满足。

比如,本次新规也废止了一系列之前的文件。其中就包括2010年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份通知提出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资金原则上不得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但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出台后,明确要求“资产管理产品可以再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的资产管理产品”。最多两层嵌套的限制就使得通过“银证信”或者“银基信”合作进行股权投资的路径被堵死。

如果2010年的72号文中“银信合作禁股令”不再执行,那么“银行理财-信托”两层嵌套做股权投资将被放开,也就是说未来银行理财可以通过信托做股权投资,其收益将远远超过非标债券类投资。

股权投资只是提供了新投资思路的一种,其实最核心的一点还是要树立合理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思想,通过合理地搭配股权投资、权益投资、固收、房地产基金甚至是家族信托,把子女教育、遗产规划、保险、税务法律规划等问题通盘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那几个收益数字上,才有可能有安全边际,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然后再通过长期复利投资,稳健增长,实现并超越原有的收益水平。

赚点钱不容易,每个人都希望赚到的钱能稳健地再派生出新的财富,但如果想在当前乃至未来实现这个愿望,就需要比其他人具备更超前的财富管理思想,那就是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像只无头苍蝇一样被动地寻找纸面高收益产品,而是严格遵循资产配置的黄金三原则:跨资产类别、跨地域国别、超配另类资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适应这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乘风破浪、笑看风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