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73天后,“跨省游”终于迎来重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73天后,“跨省游”终于迎来重启

跨省游恢复了,旅游报复性消费会来吗?

文 |娱乐独角兽 漪二

173天之后,广大旅游从业者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朋友圈里做微商了。

7月14日,文旅部发布重磅通知宣布国内跨省团队游恢复,同时将景区接待游客最大承载量由30%上调至50%。这一政策的颁布表明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旅游业的全面复工复产已到了水到渠成的阶段。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消息一出立即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四川、贵州、江西、山东、青海、湖南、山东等七省市第一时间跟进相关政策,宣布在恢复跨省游的同时严格落实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南。

政策的直接刺激使市场反应同样迅速且积极。去哪儿网、携程等OTA平台上的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瞬时搜索量相比开放前暴涨500%,对成都、青岛、厦门、杭州等热门旅游城市的搜索量也直线上升。同时,政策上的开放带动了民航、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股市上涨,国航、东航、南航在7月15日开盘后盘中最高涨幅均超3%。一切的动态似乎都在释放着旅游业已经熬过了“至暗时刻”的信号。

必要的复盘:2020年上半年旅游业情况如何?

人们习惯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比作为「黑天鹅」事件,用以体现出它的不可预测性。诚然如此,突如其来的疫情无论从波及范围还是从后续的防控措施来看,都远远超过从业者们的认知与想象,甚至无法用2003年非典的经验来看待2020年中国旅游业要面对的困境与挑战。显而易见,旅游业作为牵涉板块较多、直接影响经济民生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在疫情中是重灾区之一。

我们将上半年旅游市场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月初—1月20日的正常经营阶段、1月20日—3月中旬的停摆阶段、3月中旬——7月14日缓慢回血阶段。总体来看,损失惨重、复苏缓慢是2020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的两个最主要关键词。

图:2020年春节期间的西安大唐不夜城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根据相关预测在正常情况下2020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约为7万余亿元,并将继续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疫情的来袭使这一测算变成一个无法触及的「愿景」,直接导致对全年旅游最重要部分之一的春节黄金周收入降至近年来最低,同时在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下抑制了全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巅峰智业预测疫情造成的损失额度约相当于疫情前预测总值的22%至25%,损失额度约在1.6万亿至1.8万亿元之间,导致全年预期从同比增长10%变为负增长14%至18%。

虽然对于数据测算来说方式各有不同,但短期内旅游业损失惨重已成为一个事实。这意味着对所有旅游从业者而言,摆在眼前的问题从原本如何最大化的盈利迅速转化为当前如何确保企业活下来,熬过这场寒冬。

在旅游业的停摆阶段,各地政府出台了应对措施及相关扶持政策,例如文旅部向旅行社暂退80%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等;同时行业及企业也积极的开展“云旅游”、线上直播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救,但从整体看效果甚微。旅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及经营压力,在失去收入来源的情况下随时面临资金链断缺的问题。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2020年2月开始,旅行社相关企业注册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今年1月至5月,我国旅行社相关企业注册量为473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注册量同比下跌63.8%。同期旅游相关的企业一共注销和吊销了3万家。其中5月份注销吊销量最多达0.9万家,环比4月增长30.6%。我们固然不能将企业的注册量和注销量完全归结于疫情影响,但这些数据仍然触目惊心,从侧面反映出旅游市场的低迷与脆弱性。

一般来看,旅行社的收入构成中,出境游占比为50%,跨省游占比为40%,短途游占10%。在缓慢回血阶段,旅游业的复苏与疫情防控走势紧密结合。3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省内游得以在第一时间得以恢复。除北京等个别地方出现疫情反弹导致当地旅游市场呈现“W”形走势外,大部分地区复苏趋向平稳缓慢。但失去跨省游、出入境游后,不止旅行社收入大幅减少,半年来国内旅游业完全依靠散客发展周边游、短途游、自驾游等形式维持着上下游企业的基本运营。

这也就理解了恢复跨省游之后的市场反应。它就像一束光,让所有从业者们看到了渡过难关的希望。

跨省游恢复了,旅游报复性消费会来吗?

答案是不会。

报复性消费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消费。而对报复性消费看好的观点中大多以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参考标准,但没有考虑到2003年国内外面临的形势与当前局势早已没有对比性可言。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消费支出9718元,同期相比名义下降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3%;从类别上看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下降35.7%,为类别中下降比例最高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尽管被压抑的旅游消费需求确实存在,但想旅游和去旅游之间有很大差距。根据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报告》显示,疫情下人们对旅游的态度更多的是怀念和向往,即使旅游已成为一种刚性需求,但在人们没钱消费,不敢消费的情况下,对精神产品的报复性消费难以出现。

对于旅行社来说更是如此。即使跨省游恢复,但长期以来对旅行社的不信任感与抱团旅游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也很难让消费者选择他们进行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报告显示,2020年67.7%的人群会将个人游作为今年优先选择的旅游方式,选择团队旅游的比例明显下降。为此,以跨省团队游为主的旅行社需要修炼内功,加紧员工培训,同时也必须根据市场变化推出小规模团队游、精品路线游等多种产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市场。

疫情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旅游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机遇。旅游从业者们能否转危为机赢得市场信任?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73天后,“跨省游”终于迎来重启

跨省游恢复了,旅游报复性消费会来吗?

文 |娱乐独角兽 漪二

173天之后,广大旅游从业者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朋友圈里做微商了。

7月14日,文旅部发布重磅通知宣布国内跨省团队游恢复,同时将景区接待游客最大承载量由30%上调至50%。这一政策的颁布表明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发展,旅游业的全面复工复产已到了水到渠成的阶段。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消息一出立即得到各方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四川、贵州、江西、山东、青海、湖南、山东等七省市第一时间跟进相关政策,宣布在恢复跨省游的同时严格落实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南。

政策的直接刺激使市场反应同样迅速且积极。去哪儿网、携程等OTA平台上的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瞬时搜索量相比开放前暴涨500%,对成都、青岛、厦门、杭州等热门旅游城市的搜索量也直线上升。同时,政策上的开放带动了民航、酒店等旅游相关行业股市上涨,国航、东航、南航在7月15日开盘后盘中最高涨幅均超3%。一切的动态似乎都在释放着旅游业已经熬过了“至暗时刻”的信号。

必要的复盘:2020年上半年旅游业情况如何?

人们习惯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比作为「黑天鹅」事件,用以体现出它的不可预测性。诚然如此,突如其来的疫情无论从波及范围还是从后续的防控措施来看,都远远超过从业者们的认知与想象,甚至无法用2003年非典的经验来看待2020年中国旅游业要面对的困境与挑战。显而易见,旅游业作为牵涉板块较多、直接影响经济民生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在疫情中是重灾区之一。

我们将上半年旅游市场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月初—1月20日的正常经营阶段、1月20日—3月中旬的停摆阶段、3月中旬——7月14日缓慢回血阶段。总体来看,损失惨重、复苏缓慢是2020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的两个最主要关键词。

图:2020年春节期间的西安大唐不夜城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根据相关预测在正常情况下2020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约为7万余亿元,并将继续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疫情的来袭使这一测算变成一个无法触及的「愿景」,直接导致对全年旅游最重要部分之一的春节黄金周收入降至近年来最低,同时在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下抑制了全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巅峰智业预测疫情造成的损失额度约相当于疫情前预测总值的22%至25%,损失额度约在1.6万亿至1.8万亿元之间,导致全年预期从同比增长10%变为负增长14%至18%。

虽然对于数据测算来说方式各有不同,但短期内旅游业损失惨重已成为一个事实。这意味着对所有旅游从业者而言,摆在眼前的问题从原本如何最大化的盈利迅速转化为当前如何确保企业活下来,熬过这场寒冬。

在旅游业的停摆阶段,各地政府出台了应对措施及相关扶持政策,例如文旅部向旅行社暂退80%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等;同时行业及企业也积极的开展“云旅游”、线上直播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救,但从整体看效果甚微。旅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及经营压力,在失去收入来源的情况下随时面临资金链断缺的问题。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2020年2月开始,旅行社相关企业注册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今年1月至5月,我国旅行社相关企业注册量为473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注册量同比下跌63.8%。同期旅游相关的企业一共注销和吊销了3万家。其中5月份注销吊销量最多达0.9万家,环比4月增长30.6%。我们固然不能将企业的注册量和注销量完全归结于疫情影响,但这些数据仍然触目惊心,从侧面反映出旅游市场的低迷与脆弱性。

一般来看,旅行社的收入构成中,出境游占比为50%,跨省游占比为40%,短途游占10%。在缓慢回血阶段,旅游业的复苏与疫情防控走势紧密结合。3月以来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省内游得以在第一时间得以恢复。除北京等个别地方出现疫情反弹导致当地旅游市场呈现“W”形走势外,大部分地区复苏趋向平稳缓慢。但失去跨省游、出入境游后,不止旅行社收入大幅减少,半年来国内旅游业完全依靠散客发展周边游、短途游、自驾游等形式维持着上下游企业的基本运营。

这也就理解了恢复跨省游之后的市场反应。它就像一束光,让所有从业者们看到了渡过难关的希望。

跨省游恢复了,旅游报复性消费会来吗?

答案是不会。

报复性消费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消费。而对报复性消费看好的观点中大多以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参考标准,但没有考虑到2003年国内外面临的形势与当前局势早已没有对比性可言。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上半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3%;消费支出9718元,同期相比名义下降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9.3%;从类别上看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下降35.7%,为类别中下降比例最高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尽管被压抑的旅游消费需求确实存在,但想旅游和去旅游之间有很大差距。根据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报告》显示,疫情下人们对旅游的态度更多的是怀念和向往,即使旅游已成为一种刚性需求,但在人们没钱消费,不敢消费的情况下,对精神产品的报复性消费难以出现。

对于旅行社来说更是如此。即使跨省游恢复,但长期以来对旅行社的不信任感与抱团旅游可能带来的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也很难让消费者选择他们进行所谓的「报复性消费」。报告显示,2020年67.7%的人群会将个人游作为今年优先选择的旅游方式,选择团队旅游的比例明显下降。为此,以跨省团队游为主的旅行社需要修炼内功,加紧员工培训,同时也必须根据市场变化推出小规模团队游、精品路线游等多种产品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市场。

疫情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旅游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机遇。旅游从业者们能否转危为机赢得市场信任?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