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打造“玩具总动员”的皮克斯,凭什么成为爆品永动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打造“玩具总动员”的皮克斯,凭什么成为爆品永动机?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几乎快成了皮克斯的内部颁奖。

文|润商1  星辰庭院

笔者刚刚又刷了一遍皮克斯的《心灵奇旅》的预告片,虽然只是个预告短片,但仍然是非常鲜明的“皮克斯式”风格,画面精美,创意独到,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因为抑制不住长久以来对这家公司连绵不绝的敬佩之情,所以今天来聊一聊为什么皮克斯的动画电影会如此出色。

对于一家成规模的电影公司来说,生产出一两部卖座的电影虽然也得耗力劳神,但只要规划得当,其实出成果也是在预期之内。

跟硬件产品或者其他刚需服务相比,如果想要在电影这样的内容行业里持续的产生爆品,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观众老爷们的口味实在是太难琢磨,在这个性取向都随时会发生变化的时代里,让导演去压中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故事,实在是有些难为人。

更要命的是,还有资方爸爸们在后面虎视眈眈,随时有手段强行改变导演们的性取向。所以,电影制作公司的经营逻辑是依赖于少量的爆品盈利覆盖掉多数的庸品成本,几乎没有公司指望自己生产的每部电影叫好又叫座。

电影制作这种事儿在一定程度上就像玄学,哪怕一家公司刚拍出一部《我不是药神》,狂揽三十多亿票房,下一部就可能来个《直播攻略》,华丽丽地扑街。

但皮克斯例外,这是在行业内凤毛麟角的,有底气这样要求自己的电影公司,而且还是制作成本极高,没有明星流量加持的动画电影公司。

至今为止,成立35年的皮克斯共拿下10次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而奥斯卡是从2001年才正式开始设置这一奖项,所以1995年惊艳世人的《玩具总动员》甚至没有机会获此殊荣。

所以从数量上来看,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几乎快成了皮克斯的内部颁奖,这样的产品输出能力,实在是惊世骇俗。

但考虑到皮克斯是乔布斯这位“产品经理之神”的嫡系公司,这一切成绩似乎又显得顺理成章,就好像大家对梅西一场轰下两三球这样的表现早已见怪不怪。

但皮克斯就是皮克斯,它并不是另一个苹果。相反的,皮克斯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地位,恰恰是工作团队与乔布斯之间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没有让乔帮主的个人影响力在皮克斯肆无忌惮地蔓延。

皮克斯的前CFO劳伦斯·利维曾写过一本《孵化皮克斯》,详实地记录了皮克斯从一个破产边缘的小公司成长为业界传奇的历程。

在这家公司的成长之旅中,乔布斯的精力其实大都放在NEXT和苹果上,并没有太多时间管理皮克斯。

而在公司内部,从总裁卡姆尔,创意天才约翰·拉塞特,再到普通员工,其实都对他们的老板心存戒惧,不少员工认为乔布斯强势自负的行事风格会摧毁皮克斯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

乔布斯与皮克斯团队

乔布斯可以用咆哮命令工程师不惜代价让苹果手机再薄一毫米,但没有办法让一群创意天才在电影艺术上妥协。因此,皮克斯的高管甚至会刻意地限制乔布斯参与到一些业务中,比如非常著名的“智囊团”会议,就从未让他们的老板参加。

考虑到乔布斯是皮克斯的唯一股东,皮克斯也一度依赖于乔老板的私人支票维持现金流,这种要求的魔幻程度,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类似于一个孩子要求控制欲很强的父母不要再过问他的考试成绩,这种事情一般是以这个小孩的臀部红肿为结局。

但有趣的是,乔布斯对这些要求和限制欣然接受,尤其在电影制作上,他并没有过太多次的过分干涉,这不能不说是皮克斯后来崛起的一个必要前提。

之所以让完美主义的乔布斯能够放心的下,最重要的还是皮克斯团队的能力。

皮克斯的创意大师,导演约翰·拉塞特曾将皮克斯的工作心法总结为“科技启迪艺术,艺术挑战科技”,这十二个字可以说是非常精当地展现了皮克斯生命力的两大源泉: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意。

众口难调,一个再精彩的故事也不可能打动所有人,连《教父》这样的电影都有人给出一星好评,更别说是一群玩具或者汽车为主角的动画片。

但如果说起皮克斯的动画制作技术,估计鲜有人会不服气。

在被迪士尼收购前,其技术实力可谓业界标杆。皮克斯的技术基因是天生的,在被乔布斯用1000万美金拿下之前,其是卢卡斯影业工业光魔团队的电脑动画部。

对,就是那个拍摄《星球大战》的卢卡斯影业,所以绝对算得上是师出名门。

公司师出名门,创始人同样师出名门令,皮克斯总裁,奠基者艾德·卡姆尔毕业于犹他大学,师从“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伊凡·苏泽兰(Ed Catmull),苏泽兰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克劳德·香农,也就是“信息论之父”,盛名更是如雷贯耳。

克劳德·香农

在研究生阶段,卡姆尔就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3D动画短片《手》,他将自己的左手通过计算机技术模型化,在制作过程中,卡姆尔给他的左手手标注了350个三角形和多边形。还因为缺乏动画制作经验,用石膏做手部模型,结果把自己的汗毛都给扯了下来。

看一看大佬们的左手都在做什么?这种为科学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9年,卡姆尔荣获了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这个奖项也是对他过去在计算机图形领域做出贡献的认可。在皮克斯,这样出色的技术专家也绝非卡姆尔一人,比如一同被颁发图灵奖的帕特里克·汉拉汗,也曾是皮克斯动画的创始员工。

看起来天才也并不一定孤独,也挺喜欢成群结队。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技术再出彩,讲好故事才是最终目的,所以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创意就成了决定电影成败的关键。

但即使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奈非鹅厂这样的巨头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出产的每部作品都达到预期。

这个难题皮克斯同样需要面对,历经三十五年风霜的皮克斯在保护创意,孵化故事这方面有着自己的有效方法论。

寻梦环游记

这些方法论听来其实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消除层级,鼓励创意,包容失败,坦诚布公,这些话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在强调,但为什么有这样强悍的创新能力还是属于皮克斯呢?

卡姆尔也写过一本关于皮克斯的书《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在书中,他记录了这么一件事:

《玩具总动员2》一开始并不是由约翰·拉塞特这样的元老负责,而是交给了两名完全没有导演经验的动画师。他们虽然在动画制作领域经验丰富,但作为导演还是无法胜任这个项目。

最终在距离电影上映不到一年的情况下被迫换人,重新由拉塞特接手,才拯救了这部电影,但过程中也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员工在加班赶工时付出的健康成本。

在回顾这一并不光彩的事件时,卡姆尔反思“是我辜负了他们”,让项目负责人承受了远超他们能力之外的工作。

这个案例看起来平淡,但很让人感动,恰恰体现了这家公司最高操盘手的坦诚。身为总裁,当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诿过他人,而是反省自己的决策流程。

这里面其实不仅仅是勇于负担责任,而是一种信念与习惯,给予员工最大的空间与信任。只有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以身作则,在一定范围内包容员工的失败,赋予员工以空间,创意的生长才能成为可能。

因为一个好的创意是脆弱的,卡姆尔将电影的早期创意称为“丑陋的婴儿”。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也曾说:就像所有生物刚诞生时都奇奇怪怪一样,所有创新的想法也是如此。

培育创意,一个开放,轻松,坦诚的环境是必需品。所以你在富士康肯定见不到什么创意,不少老板甚至不希望996社畜身上有什么创意,做好执行就可以了,这才符合资本增殖的规律。

话说回来,故事创意其实也可以流水线生产,头脑风暴就是很好的形式,但精彩伟大的故事绝不是如此诞生。

我们回顾皮克斯的电影,其实原版故事和上映电影其实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举个例子,你能想象《怪物电力公司》一开始剧本主角是30岁的男会计而不是女孩阿布吗?

怪物电力公司

所以,最终呈现在荧幕上的动人故事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正,推翻,再修正,再推翻的过程,任何一次组织权力的干涉都需要小心翼翼,在项目进度和保护创意上做到平衡才能最终考验这家公司的底色。

这无异于在钢丝绳索上保持平衡,而皮克斯在这条钢丝绳索上走了三十五年。他走得很好,我也相信他也会继续这样走下去,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故事。

参考资料:

劳伦斯·利维:《孵化皮克斯》

艾德·卡姆尔:《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来源:润商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打造“玩具总动员”的皮克斯,凭什么成为爆品永动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皮克斯

619
  • 华特迪士尼旗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裁员
  • “皮克斯蓬蓬派对”主题展登陆长宁来福士,AI PLAZA西岸凤巢将“布尔熊的家”搬进商场 | 一周有品指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打造“玩具总动员”的皮克斯,凭什么成为爆品永动机?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几乎快成了皮克斯的内部颁奖。

文|润商1  星辰庭院

笔者刚刚又刷了一遍皮克斯的《心灵奇旅》的预告片,虽然只是个预告短片,但仍然是非常鲜明的“皮克斯式”风格,画面精美,创意独到,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因为抑制不住长久以来对这家公司连绵不绝的敬佩之情,所以今天来聊一聊为什么皮克斯的动画电影会如此出色。

对于一家成规模的电影公司来说,生产出一两部卖座的电影虽然也得耗力劳神,但只要规划得当,其实出成果也是在预期之内。

跟硬件产品或者其他刚需服务相比,如果想要在电影这样的内容行业里持续的产生爆品,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观众老爷们的口味实在是太难琢磨,在这个性取向都随时会发生变化的时代里,让导演去压中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故事,实在是有些难为人。

更要命的是,还有资方爸爸们在后面虎视眈眈,随时有手段强行改变导演们的性取向。所以,电影制作公司的经营逻辑是依赖于少量的爆品盈利覆盖掉多数的庸品成本,几乎没有公司指望自己生产的每部电影叫好又叫座。

电影制作这种事儿在一定程度上就像玄学,哪怕一家公司刚拍出一部《我不是药神》,狂揽三十多亿票房,下一部就可能来个《直播攻略》,华丽丽地扑街。

但皮克斯例外,这是在行业内凤毛麟角的,有底气这样要求自己的电影公司,而且还是制作成本极高,没有明星流量加持的动画电影公司。

至今为止,成立35年的皮克斯共拿下10次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而奥斯卡是从2001年才正式开始设置这一奖项,所以1995年惊艳世人的《玩具总动员》甚至没有机会获此殊荣。

所以从数量上来看,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几乎快成了皮克斯的内部颁奖,这样的产品输出能力,实在是惊世骇俗。

但考虑到皮克斯是乔布斯这位“产品经理之神”的嫡系公司,这一切成绩似乎又显得顺理成章,就好像大家对梅西一场轰下两三球这样的表现早已见怪不怪。

但皮克斯就是皮克斯,它并不是另一个苹果。相反的,皮克斯之所以能成就今天的地位,恰恰是工作团队与乔布斯之间维持了一个微妙的平衡,没有让乔帮主的个人影响力在皮克斯肆无忌惮地蔓延。

皮克斯的前CFO劳伦斯·利维曾写过一本《孵化皮克斯》,详实地记录了皮克斯从一个破产边缘的小公司成长为业界传奇的历程。

在这家公司的成长之旅中,乔布斯的精力其实大都放在NEXT和苹果上,并没有太多时间管理皮克斯。

而在公司内部,从总裁卡姆尔,创意天才约翰·拉塞特,再到普通员工,其实都对他们的老板心存戒惧,不少员工认为乔布斯强势自负的行事风格会摧毁皮克斯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

乔布斯与皮克斯团队

乔布斯可以用咆哮命令工程师不惜代价让苹果手机再薄一毫米,但没有办法让一群创意天才在电影艺术上妥协。因此,皮克斯的高管甚至会刻意地限制乔布斯参与到一些业务中,比如非常著名的“智囊团”会议,就从未让他们的老板参加。

考虑到乔布斯是皮克斯的唯一股东,皮克斯也一度依赖于乔老板的私人支票维持现金流,这种要求的魔幻程度,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类似于一个孩子要求控制欲很强的父母不要再过问他的考试成绩,这种事情一般是以这个小孩的臀部红肿为结局。

但有趣的是,乔布斯对这些要求和限制欣然接受,尤其在电影制作上,他并没有过太多次的过分干涉,这不能不说是皮克斯后来崛起的一个必要前提。

之所以让完美主义的乔布斯能够放心的下,最重要的还是皮克斯团队的能力。

皮克斯的创意大师,导演约翰·拉塞特曾将皮克斯的工作心法总结为“科技启迪艺术,艺术挑战科技”,这十二个字可以说是非常精当地展现了皮克斯生命力的两大源泉: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意。

众口难调,一个再精彩的故事也不可能打动所有人,连《教父》这样的电影都有人给出一星好评,更别说是一群玩具或者汽车为主角的动画片。

但如果说起皮克斯的动画制作技术,估计鲜有人会不服气。

在被迪士尼收购前,其技术实力可谓业界标杆。皮克斯的技术基因是天生的,在被乔布斯用1000万美金拿下之前,其是卢卡斯影业工业光魔团队的电脑动画部。

对,就是那个拍摄《星球大战》的卢卡斯影业,所以绝对算得上是师出名门。

公司师出名门,创始人同样师出名门令,皮克斯总裁,奠基者艾德·卡姆尔毕业于犹他大学,师从“计算机图形学之父”的伊凡·苏泽兰(Ed Catmull),苏泽兰的导师是大名鼎鼎的克劳德·香农,也就是“信息论之父”,盛名更是如雷贯耳。

克劳德·香农

在研究生阶段,卡姆尔就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3D动画短片《手》,他将自己的左手通过计算机技术模型化,在制作过程中,卡姆尔给他的左手手标注了350个三角形和多边形。还因为缺乏动画制作经验,用石膏做手部模型,结果把自己的汗毛都给扯了下来。

看一看大佬们的左手都在做什么?这种为科学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9年,卡姆尔荣获了计算机领域的诺贝尔奖--图灵奖,这个奖项也是对他过去在计算机图形领域做出贡献的认可。在皮克斯,这样出色的技术专家也绝非卡姆尔一人,比如一同被颁发图灵奖的帕特里克·汉拉汗,也曾是皮克斯动画的创始员工。

看起来天才也并不一定孤独,也挺喜欢成群结队。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技术再出彩,讲好故事才是最终目的,所以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创意就成了决定电影成败的关键。

但即使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奈非鹅厂这样的巨头也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出产的每部作品都达到预期。

这个难题皮克斯同样需要面对,历经三十五年风霜的皮克斯在保护创意,孵化故事这方面有着自己的有效方法论。

寻梦环游记

这些方法论听来其实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消除层级,鼓励创意,包容失败,坦诚布公,这些话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在强调,但为什么有这样强悍的创新能力还是属于皮克斯呢?

卡姆尔也写过一本关于皮克斯的书《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在书中,他记录了这么一件事:

《玩具总动员2》一开始并不是由约翰·拉塞特这样的元老负责,而是交给了两名完全没有导演经验的动画师。他们虽然在动画制作领域经验丰富,但作为导演还是无法胜任这个项目。

最终在距离电影上映不到一年的情况下被迫换人,重新由拉塞特接手,才拯救了这部电影,但过程中也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员工在加班赶工时付出的健康成本。

在回顾这一并不光彩的事件时,卡姆尔反思“是我辜负了他们”,让项目负责人承受了远超他们能力之外的工作。

这个案例看起来平淡,但很让人感动,恰恰体现了这家公司最高操盘手的坦诚。身为总裁,当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诿过他人,而是反省自己的决策流程。

这里面其实不仅仅是勇于负担责任,而是一种信念与习惯,给予员工最大的空间与信任。只有企业的最高决策者以身作则,在一定范围内包容员工的失败,赋予员工以空间,创意的生长才能成为可能。

因为一个好的创意是脆弱的,卡姆尔将电影的早期创意称为“丑陋的婴儿”。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也曾说:就像所有生物刚诞生时都奇奇怪怪一样,所有创新的想法也是如此。

培育创意,一个开放,轻松,坦诚的环境是必需品。所以你在富士康肯定见不到什么创意,不少老板甚至不希望996社畜身上有什么创意,做好执行就可以了,这才符合资本增殖的规律。

话说回来,故事创意其实也可以流水线生产,头脑风暴就是很好的形式,但精彩伟大的故事绝不是如此诞生。

我们回顾皮克斯的电影,其实原版故事和上映电影其实已经相差十万八千里。举个例子,你能想象《怪物电力公司》一开始剧本主角是30岁的男会计而不是女孩阿布吗?

怪物电力公司

所以,最终呈现在荧幕上的动人故事中间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正,推翻,再修正,再推翻的过程,任何一次组织权力的干涉都需要小心翼翼,在项目进度和保护创意上做到平衡才能最终考验这家公司的底色。

这无异于在钢丝绳索上保持平衡,而皮克斯在这条钢丝绳索上走了三十五年。他走得很好,我也相信他也会继续这样走下去,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故事。

参考资料:

劳伦斯·利维:《孵化皮克斯》

艾德·卡姆尔:《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

来源:润商财经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打造“玩具总动员”的皮克斯,凭什么成为爆品永动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