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香港联交所时隔三年重登全球IPO市场规模第一宝座 2015年共募集2600亿港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香港联交所时隔三年重登全球IPO市场规模第一宝座 2015年共募集2600亿港元

香港强劲的筹备上巿企业名单,使香港联交所在今年三季度反超上交所,收复失去三年之久的全球IPO集资额宝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15年即将落下帷幕之际,香港市场跻身全球IPO排名榜冠军位次。在今年8月全球股巿急剧调整和A股巿场自6月中旬以来的异常波动后,香港IPO的势头便十分迅猛。根据德勤中国的一份报告,前三季度香港已稳居榜首。

海量上升的大型规模IPO和小企业IPO齐齐发力,是联交所2015夺冠的重要原因。

2015年,香港市场规模超过50亿港元的IPO预计将募集2022亿港元,而2014年这一数值为1569亿港元。其中,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华融、中国再保险集团、以及联想控股等中国国内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分别集资347亿港元、320亿港元、178亿港元、155.79亿港元和151.7亿港元,这五家中资公司的IPO规模就已达到1152.49亿港元。

毕马威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今年香港将有117家新公司上市,共募集资金2600亿港元,超过去年109家新上市公司募集的2320亿港元。强劲的表现主要是因为有15宗规模超过50亿港元的大型IPO,它们主要来自金融服务行业,相比之下,2014年只有10家公司的集资金额超过50亿港元。

此外,联交所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在2015年的大幅增长也引起了市场参与者对创业板政策和其定位的关注。

2015年,香港创业板IPO的数量从去年的19家涨至31家。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合伙人(香港)李令德表示:“来自金融服务业的企业,如银行、资产管理、证券经纪、保险和小额信贷等,在2015年持续支撑着香港IPO市场的增长。虽然117家新上市公司当中只有15家来自金融服务业,但他们贡献了超过50%的募资金额。”

反观A股,2015年上半年,其IPO市场经历了强劲增长,这一增长势头一直延续到7月初A股IPO被紧急叫停。之后市场一度陷入停滞,直到11月宣布重启IPO后,方得以改观。

即使A股IPO市场暂停了4个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年的集资金额将比去年的310亿人民币增长3倍至1080亿人民币,IPO数量则比去年的43宗翻倍至89宗。与香港类似,金融服务业在上交所的IPO数量仅占总数的一小部分(3%),但贡献了总募资金额的42%。

凭借这一成绩,上交所将成为全球募资规模第四大的IPO市场。不过,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已跻身全球IPO第二位。

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今年的IPO数量有望达到131宗,总募资金额490亿元人民币,相比2014年的82宗IPO和360亿元人民币集资金额都有增长。

不过,联交所明年是否能连续蝉联第一宝座,还得看A股重启IPO以及注册制的进展情况。

11月6日,中国证监会宣布重启新股发行,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修订草案。这些修订草案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建议,重点围绕解决巨额资金打新、简化发行审核条件、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事项。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刘大昌表示:“中国证监会于11月初宣布重启IPO,并提出了一套改革新股认购的草案,重点围绕解决巨额资金打新、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事项。这些措施还有待落实和执行,但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的发展。”

最近通过的一项草案表示拟于两年内实现IPO的注册制度,这将使得在国内交易所上市更容易。除了注册制,监管机构还提出了包括新股认购改革、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分层以及建立战略新三板等改革措施。

2016年,内地的IPO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发展,而联交所想看2016年蝉联IPO规模冠军宝座并非易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香港联交所时隔三年重登全球IPO市场规模第一宝座 2015年共募集2600亿港元

香港强劲的筹备上巿企业名单,使香港联交所在今年三季度反超上交所,收复失去三年之久的全球IPO集资额宝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2015年即将落下帷幕之际,香港市场跻身全球IPO排名榜冠军位次。在今年8月全球股巿急剧调整和A股巿场自6月中旬以来的异常波动后,香港IPO的势头便十分迅猛。根据德勤中国的一份报告,前三季度香港已稳居榜首。

海量上升的大型规模IPO和小企业IPO齐齐发力,是联交所2015夺冠的重要原因。

2015年,香港市场规模超过50亿港元的IPO预计将募集2022亿港元,而2014年这一数值为1569亿港元。其中,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国华融、中国再保险集团、以及联想控股等中国国内大型企业赴港上市,分别集资347亿港元、320亿港元、178亿港元、155.79亿港元和151.7亿港元,这五家中资公司的IPO规模就已达到1152.49亿港元。

毕马威的一份报告中预测,今年香港将有117家新公司上市,共募集资金2600亿港元,超过去年109家新上市公司募集的2320亿港元。强劲的表现主要是因为有15宗规模超过50亿港元的大型IPO,它们主要来自金融服务行业,相比之下,2014年只有10家公司的集资金额超过50亿港元。

此外,联交所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在2015年的大幅增长也引起了市场参与者对创业板政策和其定位的关注。

2015年,香港创业板IPO的数量从去年的19家涨至31家。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主管合伙人(香港)李令德表示:“来自金融服务业的企业,如银行、资产管理、证券经纪、保险和小额信贷等,在2015年持续支撑着香港IPO市场的增长。虽然117家新上市公司当中只有15家来自金融服务业,但他们贡献了超过50%的募资金额。”

反观A股,2015年上半年,其IPO市场经历了强劲增长,这一增长势头一直延续到7月初A股IPO被紧急叫停。之后市场一度陷入停滞,直到11月宣布重启IPO后,方得以改观。

即使A股IPO市场暂停了4个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今年的集资金额将比去年的310亿人民币增长3倍至1080亿人民币,IPO数量则比去年的43宗翻倍至89宗。与香港类似,金融服务业在上交所的IPO数量仅占总数的一小部分(3%),但贡献了总募资金额的42%。

凭借这一成绩,上交所将成为全球募资规模第四大的IPO市场。不过,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已跻身全球IPO第二位。

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今年的IPO数量有望达到131宗,总募资金额490亿元人民币,相比2014年的82宗IPO和360亿元人民币集资金额都有增长。

不过,联交所明年是否能连续蝉联第一宝座,还得看A股重启IPO以及注册制的进展情况。

11月6日,中国证监会宣布重启新股发行,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的修订草案。这些修订草案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建议,重点围绕解决巨额资金打新、简化发行审核条件、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事项。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咨询组合伙人刘大昌表示:“中国证监会于11月初宣布重启IPO,并提出了一套改革新股认购的草案,重点围绕解决巨额资金打新、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事项。这些措施还有待落实和执行,但我们认为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的发展。”

最近通过的一项草案表示拟于两年内实现IPO的注册制度,这将使得在国内交易所上市更容易。除了注册制,监管机构还提出了包括新股认购改革、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分层以及建立战略新三板等改革措施。

2016年,内地的IPO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繁荣发展,而联交所想看2016年蝉联IPO规模冠军宝座并非易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