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河神2》“变脸”引争议 导演:我花135天是为了拍跟第一部一样的东西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河神2》“变脸”引争议 导演:我花135天是为了拍跟第一部一样的东西吗?

“当时并不是明明给了可选的两条路,我硬要较劲走那条难走的。不是的,就一条路,不走我就掉下去了。”

图片来源:《河神2》官方剧照

记者 | 刘燕秋

2018年底《河神2》开机的时候,主创几乎是原班人马,场务、助理都没有换人,连住的宾馆都和以前一样,这给导演田里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剧组没散,“大家先回去歇了22个月再重新开机”。

回到2017年那个夏天,没有一线明星和大IP加持,网剧《河神》在爱奇艺的点击量突破了17亿,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4分。那时网剧正朝精品化的路线发展,《河神》也给了田里这样科班出身的青年导演出头的机会。借由《河神》,田里和两个合伙人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闲工夫,专注于网剧的制作。

当年拍《河神》的时候,田里压根没想过还会有《河神2》。因为改编很难,原著只有薄薄一本书,还是以故事集的形式,借助郭得友这个人物,把诸多奇闻异事串在一起。但随着《河神》将一个知名作者的非知名作品通过影视化转为IP,将这个IP延续下去的价值便不言而喻。

三年后的夏天,《河神2》姗姗来迟。开局并不顺利。先是李现因为身体原因缺席《河神2》,不是所有观众都愿意接受金世佳对“小河神”的不同演绎;又有主要演员出了花边新闻,虽然《河神2》仍然制作精良,但播出过半,这部剧的豆瓣评分落在7.5——在国产剧里这仍然是一个代表高品质的分数,但和前作相比,影响力和口碑都有差距。

作为导演和编剧,田里对自己的手艺仍然有信心,他认为目前能看到的负面评价,大都归结于自己想要在创作上有所突破给观众带来的心理落差。

田里对现在的观众反馈不意外,当年《河神》的火爆反而在他意料之外。“怎么会这么火呢?我觉得好多地方拍得都不满意。”于是在拍《河神2》时,他期望能做全方位升级,从创作,到制作,再到规划、格局、世界观,都不一样。

这无关好坏,仅仅是个人偏好问题。田里就是单纯地不愿意拍“第二季的第1集是第一季的第25集”那种剧。他推崇的是美剧《真探》和《冰血暴》,每一季说的都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观众能明确察觉到这是同一个系列。但在国内实践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河神2》不可能真如那些美剧一样换一批人物,讲一个新故事。在故事上《河神2》还是延续着第一季的脉络,但在此基础上,田里又想要突破,希望它“哪哪都不一样”。

“最大的难点就在这儿,既希望《河神》还是《河神》,又希望《河神》不是《河神》。”田里说。

一些观众觉得《河神2》节奏变慢了,配角过多抢了主角的戏份。在田里看来,这或许是因为《河神2》讲故事的方式变了——大部分新加的人物都是贯穿性的角色,不像《河神》更多是在单点上展现观众未曾见过的奇观,《河神2》用24集撒了一张大网,终极快感来自于最后收网那一下。

这样的变化也是在为《河神》系列化做铺垫。主观上,田里确实希望几个主要角色的戏份平均一点,他试图通过《河神2》描绘一幅民国市井江湖的众生相。“《河神2》是一个典型的承上启下式的排布,先把世界观凿实了,同时把每个线头撑开,这样无论接下来想往哪拽都有可能。”

这在无形间提高了观看的门槛。“不太适合把它当成爽剧去看,可能在前面埋了一个扣,到七八集以后才解开。”

在创作上,田里是“金线论”的信奉者。《河神2》之外,过去三年,闲工夫筹备的项目还有好几个,但他总觉得“差口气”,这导致三年间公司只拍了一部戏。近日,界面文娱和田里聊了聊有关《河神2》的争议和对网剧行业变化的看法,以下是对话部分内容,界面文娱略作编辑。

左为导演田里

界面文娱对话田里

所有的评价都来源于期待

界面文娱:《河神2》播到目前为止,你个人觉得满意吗?

田里:满意啊,我对最后的呈现是满意的。你要说观众的反馈,包括豆瓣评分之类,肯定是有不理想的地方,但这对我们来说不构成遗憾。以创作者来说,这部分声音固然不应该屏蔽或者不屑,还是要吸取教训、积极正视,但起码可以不用太往心里去,毕竟“场外因素”居多。另外,这样的声音也在我们意料之中,并且是可以理解的。

界面文娱:《河神2》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启动的?

田里:《河神》播完之后有个庆功宴,龚宇博士和国富老师一起举了块牌子,写着《河神2》正式启动。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没太当回事,没机会静下心来思考具体怎么操作。说不清是哪个点触发了这个项目的启动,可能一方面是平台做好准备了,另一方面,我自己也说服了自己,决定了如果要做《河神2》,就得从另一个纬度去讲这个故事。再写24集,做一个48集的《河神》?那就没意思了。

整个过程就是自己在给自己挖坑,得发现这个事情的乐趣之后才愿意去继续跟进。比方说, “小河神”在水里最厉害,他的绝招是“点烟辩冤”,那这次就不让他用这些东西,一上来先把河封了,小河神下不了水,再过几集把“点烟辩冤”也封了。那作为一个叫《河神》的剧,还能怎么发展?我们就硬着头皮往下推。

如果仔细看的话,《河神2》和《河神》处处都不一样,包括那些所谓的《河神》经典符号,我都希望有一些变化,甚至是颠覆。

界面文娱:《真探》和《冰血暴》每一季讲的都是不同的故事,你说的相同的那个部分是指拍摄的风格还是整体的气质?

田里:气质。其实拍摄风格时常会不一样,《冰血暴》第二季用了大量分屏,视听手法和第一季并不完全一样,但你会发现案件跟第一季有关联,主题的内核、讲故事的那种范儿,所谓的“文学性”,是一样的。风格可以千变万化,但范儿是要有一定的规范,在一定的范式当中的。在这个框架里面做突破才叫创新。很多东西很难总结,但就是会从骨子里透露出一种气质,我希望我是这样的导演,也希望《河神》是这样的剧。也许真到哪一天,“津门天团”都已经不是他们四个了,但是观众一看就知道这还是《河神》,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界面文娱:那你想给《河神》定的范儿是什么样的?

田里:贴地飞行。这个也是霸唱老师原著的气质,包括他的其它作品也都带着一点这种感觉。虽然有很多怪力乱神的内容,但不是胡说八道,不是信马由缰地展现想象力,所有东西是有据可查的。所有的民俗、传说、道理、规矩都是来源于当时那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汇聚的港口都市。九国在那里建租界,贫富差距如此之大,又是很多北方曲艺的发源地,大家都是会讲故事的人,天然会把传说合理化,条例化。你会觉得只要是在民国的天津,这么邪乎的事,还就真有可能发生。这是《河神》原著最核心的气质。而故事层面,我们真正借用到剧里的部分,其实很少。

界面文娱:我自己看到现在的感觉是,《河神2》比较走内心戏,强调一些人物的成长、变化,这样的话这部剧瞄准的人群会不会跟《河神》有一些差别?

田里:我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两部剧都是同一批人拍的,主创的品位和喜好没有变,应该不会三年前拍的戏是一部分人爱看的,三年后再拍一部续集,就变成另一部分人爱看了吧。当然会有人觉得《河神》比较恐怖和烧脑,会流失一部分女性观众,是不是《河神2》要稍微照顾一下?多加一些情感戏?但我肯定不是照着这个路径去规划的。《河神2》就是自然而然,要打开格局,夯实世界观,想让它有更多可能性,并且建立一个市井江湖的群像。我没有预设目标观众是谁。

我个人觉得,我没有“停下来”写人,没有为了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戏多丰富就停掉案件进展。《河神2》是明确的探案剧,一定是以案件为依托向前走,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建立人物和描绘情感,最后都要落在案件上。

但我理解部分观众的反馈都来源于期待。我看《河神2》是冲着像《河神》一样光怪陆离的世界,或者奇异的案件来的,我就一直等着看呢,结果我发现你在放慢脚步描绘人物,就造成了心理落差。但我相信这种落差并不是因为本身的品质有问题,我有这个信心。

我看布鲁斯南的《007》看惯了,突然换成丹尼尔·克雷格我也不适应。新版《蜘蛛侠》完全是走青春片的路线,不是孤胆超能英雄的故事了。一定会有人不习惯,不喜欢,这很正常,先入为主是人之常情。但也许我相对理智,不管是新的《007》还是《蜘蛛侠》,我都能接受,甚至更喜欢。

回过头来,作为一个创作人,排除那些恶意谩骂,所有的声音我都接受。没办法,大家就是有那么高的期待,换角也好,花边新闻也好,它都共同形成了一种“观剧体验”,是捏合在一起的。强迫观众只聚焦于故事、创作,不认可他们因为场外因素而给出负面评价,这都是不合理的,也不公平。因此《河神2》现在有这样的反馈,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第一部的观众反馈对我来说倒是个意外,怎么会这么火呢?我觉得我好多地方拍得都不满意。

你问我遗憾吗?我一点都不。当时并不是明明给了可选的两条路,我硬要较劲走那条难走的。不是的,就一条路,不走我就掉下去了。所以我还是挺平常心的,拍《河神》和《河神2》都算得上问心无愧,确实有很多不足,但构不成遗憾。

至于目标观众的问题,我觉得《河神》和闲工夫其它的项目,一直在尝试所谓的“分众”和“精众”概念。我本人就不是一个特别大众化的人,我也不是一个擅长拍合家欢故事的导演。即使我拍商业片,还是会不自觉地往里收,往深走。站在这条线上,我相信喜欢《河神》的人一定会更喜欢。这跟现在复古、嘻哈、克苏鲁、赛博朋克这些亚文化崛起的思路是一样的。原来根本没人关心它,但无论多小的点,只要坚持做精,一定会被放大,或者在它自己的圈子里被放大。《河神》也是,我以后做项目也是,我只期待它在对它感兴趣的那批观众里面被发酵。

界面文娱:所以你倾向于做一些小而美的东西?

田里:不一定是小,也有可能大,但是一定得美。我喜欢极致,比如说我喜欢类型片,恐怖片就吓死我,喜剧片就乐死我。我不太喜欢类似于都市、爱情、科幻各个类型混在一起,用一套精密计算尽量多地打到不同观众的点,走量,铺大面。也许你会说《河神》就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标签,你说它是喜剧,还是恐怖,可能都不极致,但它是在《河神》那个语境下,在《河神》那个范儿里,不断往深了走。这个尺度是我一直很难拿捏的,可能现在境界还不够,以后慢慢再试图寻找所谓创作上的依托。

“总有一根金线在那儿悬着”

界面文娱:《隐秘的角落》也不算那种一看就会大爆的剧。

田里:对,如果要我事前来预估的话,我会说我很喜欢,但不敢说它一定爆。现在国内整个影视行业的大环境,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或者是规格,观众的观影模式也没有固定,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我们就处在这么一个还挺有趣的环境下,它一定会越来越规范,变数越来越少,规律会被总结得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往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靠拢。这当然是好事。但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魅力,对于青年导演来说,乱也意味着机遇。而现在突然又到了大浪淘沙的阶段,疫情也在淘沙,留下来的都是有本事的人。

界面文娱:你也在筹备一些其他的项目,可能需要看得更远一些,你觉得和三年前相比,现在网剧市场或者说观众的口味会有哪些变化?还是说你就是倾向于去做你自己想做的那一类东西,不是特别在意外界的变化?

田里:投其所好太难了,或者说但凡抱着投其所好这个心态去做的,大部分都成不了。但是有一个准则是不变的,就是好故事,品质足够高,不注水,不糊弄。它总是有一根金线在那儿悬着,而且现在的观众越来越认这根线,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不像几年前,市场、营销、咖位……影响成与败的因素很多,甚至于创作本身都不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是现在,喊了这么多年的“内容为王”,好像内容真的“登基”了。

虽然我们老在说,文艺不分好坏,艺术不分贵贱,每个人的创作都应该是自由的,只是口味不同众口难调而已,但是说这话的前提,一定是你站在那根金线上面。如果还没够着那根线,还是在想着糊弄观众,也别谈什么风格各异、百花齐放。

界面文娱:在国产悬疑剧这个领域,大家会觉得2017年是一个关键之年,《河神》包括和你们同期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各有亮点,之后两年就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一直到今年《隐秘的角落》大爆,但它已经不是那种特别传统的悬疑剧了,后面这个类型如果要再出新的话是不是更需要一种其它方向的突破?

田里:这聊到了一个关键,就是在中国做剧、拍电影的出路。《无证之罪》和《白夜追凶》之所以出色,并不是因为创新,而是因为用心,各方面都不凑合,这是好作品的前提。但是在规格制式、讲故事的方式和技术上,算不上很大的突破。这么说也许有点自夸,我觉得《河神》是在创新。到现在,网剧这三年,还是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出来。

所谓的新是新在哪儿呢?得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中国拍东西,太多所谓的借鉴和对标,高呼审查和预算不要束缚我们的手脚,要圆我们的美剧梦。如果真的给你很多钱拍三集,你觉得你就是英剧了?给你很大牌的演员拍十集,你就是美剧了?未必。而且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人家那样呢?纵然我们奉美剧为经典,但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河神》一直在尝试把传统文化、民俗民韵揉进故事和人物,哪怕不成熟,比美剧差好几个档次,但它就是一个外国人拍不了的东西,这是它最大的价值。以后不管是《河神》系列还是闲工夫做的其它戏,我们都会把独特性放在非常靠前的位置来考量。我觉得《隐秘角落》也是这样,它讲了一个不探案的探案剧,它的核心就不在案件上,人家讲的就是中国式的家庭、中国式的少年面临着怎样的境遇。这跟美国和日本的青春片就不一样,它找到了在中国语境下的共鸣,所以能破圈。

《千面英雄》、《故事》、《救猫咪》早就把规律总结完了,怎么写也逃不过那几种类型。你看印度电影,先达到一个量变,它产量巨大,积攒起工业化的经验和流程。之后,再从里面总结规律,找到自己民族和国家独特的文化质感,形成质变。《我的个神啊》这种对宗教的迷茫放在哪个国家都不对;《摔跤吧!爸爸》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极端探讨,跟美国的女权主义也完全不一样。宝莱坞是印度人对独特性的执念和追求。国内的创作者也应该努力去找我们独特的地方。

界面文娱:拍《河神1》的时候有对标美剧的想法吗?

田里:谈不上对标。我们是一代看美国电影和美剧长大的人,心里有把尺子,知道好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我达不到人家那样,我也不能弄一个我平时看不上的东西那样的作品,这是审美和自我要求的问题,死磕我也得朝着高处磕。

小河神是自信和自卑共存的状态

图片来源:《河神2》官方剧照

界面文娱:你们拍《河神》的时候就想找金世佳来演小河神,到这一部的时候是怎么沟通的?

田里:我们以前就认识,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上戏的演员跟北京电影学院的人混得都挺熟。《河神2》得知李现由于身体原因实在来不了的时候,几乎第一反就是金世佳,也就一两顿饭的时间就定下来了。

界面文娱:现在小河神这个角色,你是有照着金世佳想要诠释的那个方向去写吗?还是后来他自己在演的时候演绎了和李现不同的版本?

田里:没有照着他写,是照着郭得友写。就算还是《河神》这个剧本,金世佳一定演得也不是李现那样。李现的痞、帅、灵,都是李现附加在郭得友身上的。他完成得很好,大家很喜欢。但是每个演员,一定有代表他自己的气质和处理方式,只要不跟这个角色违和,一些方向上的差别就都是允许的。

原著里面的郭得友,虽然叫河神,但也只是在他那个圈子里能收获一些尊重,其实就是底层小老百姓。只有同处在下九流的人,才尊称一声郭爷,到了租界都没人搭理他。所以他不是那种趾高气昂的状态,是很卑微的。但他骨子里透着一股傲气,是自信和自卑共存的状态。糙、油、垮、不少年、小富即安,凡事都让三分,但是你别招我,你招我就咬你。这种特质,我觉得金世佳拿捏得很好。两个版本的小河神,是两种处理方式。可以对比,也可以说我喜欢谁我不喜欢谁,但你要说谁更好谁更坏,我可能都不同意,太不一样了,没法比较。

界面文娱:金世佳之前有和你沟通他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吗?

田里:我们的沟通会更随意一点。首先他没看过第一部,也没必要专门补一遍去找这个人物,他只能从剧本里面捕捉。他的理解更多来自于具体的某一场戏上的变化和诠释的方式。他先把自己套在郭得友里面,我现在就是郭得友了,我说话走路都是郭得友的样子。但是在处理具体某一场戏的时候,金世佳会先跳出来,如果我把郭得友往这边捋一点,把这句话这么掰一下,用这个胳膊把顾影搂过来,可能会更好。大概是这么个路子。

界面文娱:到现在为止,这一部里面水下的戏很少。

田里:其实挺多的,都在后面。这次水下拍摄的周期比第一季几乎翻了一倍,难度大得多,追完你就会明白。

界面文娱:难在那里?

田里:单纯拍摄上的难。我们已经算是老江湖了,这次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整个水下团队的配置人员比拍《河神1》多了很多,但依然面临各式各样巨大的困难。我们拍水下打戏需要涉及到水下威亚,水下特效化妆、水下置景等等。涉及到各种部门的衔接和配合。6米深的池子,潜下去,睁开眼,什么也看不见。戴着呼吸器下去,潜到位置准备好,可能已经憋了十秒钟了,然后要再接着演,动作还会消耗含氧量,一条不过怎么办,所有流程再重复一遍。更别说拍在水里打架了,武行兄弟一天就要换一个,没有人能坚持两天。我自己水性还可以,所以也下水当替身了。

界面文娱:整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戏有哪一场?

田里:第八集结尾银铃封那个部分,比开篇九牛钓海妖还难,水牛是难在技术,但银铃封难在设计。看似简单,无非就是纯黑和纯白的场景,但是怎么营造出空间感?怎么能区分不是人物后面立了一块白板,而是整个空间全是白的呢?它如果有顶的话,顶上的白是什么白,侧面白是什么白?两种白衔接的缝,灰度是什么?那种纯粹的距离感和质感,是非常难把握的。我们做了上百个版本的镜头来找感觉。

第8集《银铃封》部分特效

这些都是在制作和呈现上尝试突破一种界限。九牛钓海妖那种大场面,是想说明我们现在的技术和工业水平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但是像“点烟辨冤”和银铃封这种场面,是试图打破一些思维上的界限,让人看到,我们也是可以玩设计的,不是炫技,而是让特效设计跟人物内心相关,跟着案件走。

再比如说《河神》长镜头很多,其实《河神2》也有很多长镜头,但是发现的观众明显少于《河神》,因为这次都是不动声色的长镜头,几乎都是文戏。需要演员和机位的调度各更复杂,拍摄难度很大,但是又要有机地融入剧情,不显得跳脱。

如果你仔细看《河神2》,还会发现几乎没有固定镜头,不光镜头在动,人也在动,看似很随意的一个调度,机器轨道摇臂灯光都要跟着人挪过去,这一挪就是一个小时。我多设计一个调度,拍摄就增加一个小时。你说这有必要吗?不这么做观众就看不懂了?也不是,但这就是影视的魅力。经常弹幕会飘,“画面真好、色调我喜欢、好有电影质感”,可能观众说不上来为什么,但它能感受得到。这些都埋藏在看不见的时间成本里面。

我承认,在这些事情上下功夫,边际收益很低,从60分提升到80分可能不费劲,但是从90分提升到92分,可能要花费三倍的精力,《河神2》做了大量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这是一种对自己的交代,要不然我花了135天就是为了拍了一个跟《河神》一样的东西吗?

界面文娱:后面《河神》还会拍第三部吗?

田里:《河神2》算是打了一个底子,后续的系列化一定会开枝散叶,下一部未必是《河神3》,但它一定是在《河神》这个体系里的。

界面文娱:关于你想做的这些创新,平台会有什么意见吗?公司其他两位合作人,他们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和判断跟你是一样的吗?

田里:出品方都挺纵容我的,包括《河神》的时候也没有干预我太多,从创作到制作,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的团队能说了算的。不管是爱奇艺还是工夫影业,胆儿都比较大,真敢让我这么干。合伙人之间一定是在认知和审美上趋同的。我们都是同届的大学同学,只是在三个不同的系而已,在各自的系都还算是不错的学生,也算是互相欣赏吧。

界面文娱:除了《河神2》,过去三年你们主要是在做哪些工作?

田里:没闲着,同时做了好多项目。我们公司的项目开发周期都很长,就是较真,老不满意,老觉得差口气,可以更好,可以颠覆,所以到目前为止大家看到的只有《河神2》。

界面文娱:其他项目主要是什么类型的?

田里:都有,要说共性的话,就是都不好拍。我们可能还是希望有一种所谓的门槛在吧,在创作上和制作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水准。因为我们三个合伙人剧组属性很强,都是一线的从业人员,还是对“手艺”这种东西比较痴迷。打动我们的项目往往都具备一定的制作门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河神2》“变脸”引争议 导演:我花135天是为了拍跟第一部一样的东西吗?

“当时并不是明明给了可选的两条路,我硬要较劲走那条难走的。不是的,就一条路,不走我就掉下去了。”

图片来源:《河神2》官方剧照

记者 | 刘燕秋

2018年底《河神2》开机的时候,主创几乎是原班人马,场务、助理都没有换人,连住的宾馆都和以前一样,这给导演田里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剧组没散,“大家先回去歇了22个月再重新开机”。

回到2017年那个夏天,没有一线明星和大IP加持,网剧《河神》在爱奇艺的点击量突破了17亿,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4分。那时网剧正朝精品化的路线发展,《河神》也给了田里这样科班出身的青年导演出头的机会。借由《河神》,田里和两个合伙人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闲工夫,专注于网剧的制作。

当年拍《河神》的时候,田里压根没想过还会有《河神2》。因为改编很难,原著只有薄薄一本书,还是以故事集的形式,借助郭得友这个人物,把诸多奇闻异事串在一起。但随着《河神》将一个知名作者的非知名作品通过影视化转为IP,将这个IP延续下去的价值便不言而喻。

三年后的夏天,《河神2》姗姗来迟。开局并不顺利。先是李现因为身体原因缺席《河神2》,不是所有观众都愿意接受金世佳对“小河神”的不同演绎;又有主要演员出了花边新闻,虽然《河神2》仍然制作精良,但播出过半,这部剧的豆瓣评分落在7.5——在国产剧里这仍然是一个代表高品质的分数,但和前作相比,影响力和口碑都有差距。

作为导演和编剧,田里对自己的手艺仍然有信心,他认为目前能看到的负面评价,大都归结于自己想要在创作上有所突破给观众带来的心理落差。

田里对现在的观众反馈不意外,当年《河神》的火爆反而在他意料之外。“怎么会这么火呢?我觉得好多地方拍得都不满意。”于是在拍《河神2》时,他期望能做全方位升级,从创作,到制作,再到规划、格局、世界观,都不一样。

这无关好坏,仅仅是个人偏好问题。田里就是单纯地不愿意拍“第二季的第1集是第一季的第25集”那种剧。他推崇的是美剧《真探》和《冰血暴》,每一季说的都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观众能明确察觉到这是同一个系列。但在国内实践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大,《河神2》不可能真如那些美剧一样换一批人物,讲一个新故事。在故事上《河神2》还是延续着第一季的脉络,但在此基础上,田里又想要突破,希望它“哪哪都不一样”。

“最大的难点就在这儿,既希望《河神》还是《河神》,又希望《河神》不是《河神》。”田里说。

一些观众觉得《河神2》节奏变慢了,配角过多抢了主角的戏份。在田里看来,这或许是因为《河神2》讲故事的方式变了——大部分新加的人物都是贯穿性的角色,不像《河神》更多是在单点上展现观众未曾见过的奇观,《河神2》用24集撒了一张大网,终极快感来自于最后收网那一下。

这样的变化也是在为《河神》系列化做铺垫。主观上,田里确实希望几个主要角色的戏份平均一点,他试图通过《河神2》描绘一幅民国市井江湖的众生相。“《河神2》是一个典型的承上启下式的排布,先把世界观凿实了,同时把每个线头撑开,这样无论接下来想往哪拽都有可能。”

这在无形间提高了观看的门槛。“不太适合把它当成爽剧去看,可能在前面埋了一个扣,到七八集以后才解开。”

在创作上,田里是“金线论”的信奉者。《河神2》之外,过去三年,闲工夫筹备的项目还有好几个,但他总觉得“差口气”,这导致三年间公司只拍了一部戏。近日,界面文娱和田里聊了聊有关《河神2》的争议和对网剧行业变化的看法,以下是对话部分内容,界面文娱略作编辑。

左为导演田里

界面文娱对话田里

所有的评价都来源于期待

界面文娱:《河神2》播到目前为止,你个人觉得满意吗?

田里:满意啊,我对最后的呈现是满意的。你要说观众的反馈,包括豆瓣评分之类,肯定是有不理想的地方,但这对我们来说不构成遗憾。以创作者来说,这部分声音固然不应该屏蔽或者不屑,还是要吸取教训、积极正视,但起码可以不用太往心里去,毕竟“场外因素”居多。另外,这样的声音也在我们意料之中,并且是可以理解的。

界面文娱:《河神2》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启动的?

田里:《河神》播完之后有个庆功宴,龚宇博士和国富老师一起举了块牌子,写着《河神2》正式启动。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没太当回事,没机会静下心来思考具体怎么操作。说不清是哪个点触发了这个项目的启动,可能一方面是平台做好准备了,另一方面,我自己也说服了自己,决定了如果要做《河神2》,就得从另一个纬度去讲这个故事。再写24集,做一个48集的《河神》?那就没意思了。

整个过程就是自己在给自己挖坑,得发现这个事情的乐趣之后才愿意去继续跟进。比方说, “小河神”在水里最厉害,他的绝招是“点烟辩冤”,那这次就不让他用这些东西,一上来先把河封了,小河神下不了水,再过几集把“点烟辩冤”也封了。那作为一个叫《河神》的剧,还能怎么发展?我们就硬着头皮往下推。

如果仔细看的话,《河神2》和《河神》处处都不一样,包括那些所谓的《河神》经典符号,我都希望有一些变化,甚至是颠覆。

界面文娱:《真探》和《冰血暴》每一季讲的都是不同的故事,你说的相同的那个部分是指拍摄的风格还是整体的气质?

田里:气质。其实拍摄风格时常会不一样,《冰血暴》第二季用了大量分屏,视听手法和第一季并不完全一样,但你会发现案件跟第一季有关联,主题的内核、讲故事的那种范儿,所谓的“文学性”,是一样的。风格可以千变万化,但范儿是要有一定的规范,在一定的范式当中的。在这个框架里面做突破才叫创新。很多东西很难总结,但就是会从骨子里透露出一种气质,我希望我是这样的导演,也希望《河神》是这样的剧。也许真到哪一天,“津门天团”都已经不是他们四个了,但是观众一看就知道这还是《河神》,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界面文娱:那你想给《河神》定的范儿是什么样的?

田里:贴地飞行。这个也是霸唱老师原著的气质,包括他的其它作品也都带着一点这种感觉。虽然有很多怪力乱神的内容,但不是胡说八道,不是信马由缰地展现想象力,所有东西是有据可查的。所有的民俗、传说、道理、规矩都是来源于当时那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汇聚的港口都市。九国在那里建租界,贫富差距如此之大,又是很多北方曲艺的发源地,大家都是会讲故事的人,天然会把传说合理化,条例化。你会觉得只要是在民国的天津,这么邪乎的事,还就真有可能发生。这是《河神》原著最核心的气质。而故事层面,我们真正借用到剧里的部分,其实很少。

界面文娱:我自己看到现在的感觉是,《河神2》比较走内心戏,强调一些人物的成长、变化,这样的话这部剧瞄准的人群会不会跟《河神》有一些差别?

田里:我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两部剧都是同一批人拍的,主创的品位和喜好没有变,应该不会三年前拍的戏是一部分人爱看的,三年后再拍一部续集,就变成另一部分人爱看了吧。当然会有人觉得《河神》比较恐怖和烧脑,会流失一部分女性观众,是不是《河神2》要稍微照顾一下?多加一些情感戏?但我肯定不是照着这个路径去规划的。《河神2》就是自然而然,要打开格局,夯实世界观,想让它有更多可能性,并且建立一个市井江湖的群像。我没有预设目标观众是谁。

我个人觉得,我没有“停下来”写人,没有为了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戏多丰富就停掉案件进展。《河神2》是明确的探案剧,一定是以案件为依托向前走,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建立人物和描绘情感,最后都要落在案件上。

但我理解部分观众的反馈都来源于期待。我看《河神2》是冲着像《河神》一样光怪陆离的世界,或者奇异的案件来的,我就一直等着看呢,结果我发现你在放慢脚步描绘人物,就造成了心理落差。但我相信这种落差并不是因为本身的品质有问题,我有这个信心。

我看布鲁斯南的《007》看惯了,突然换成丹尼尔·克雷格我也不适应。新版《蜘蛛侠》完全是走青春片的路线,不是孤胆超能英雄的故事了。一定会有人不习惯,不喜欢,这很正常,先入为主是人之常情。但也许我相对理智,不管是新的《007》还是《蜘蛛侠》,我都能接受,甚至更喜欢。

回过头来,作为一个创作人,排除那些恶意谩骂,所有的声音我都接受。没办法,大家就是有那么高的期待,换角也好,花边新闻也好,它都共同形成了一种“观剧体验”,是捏合在一起的。强迫观众只聚焦于故事、创作,不认可他们因为场外因素而给出负面评价,这都是不合理的,也不公平。因此《河神2》现在有这样的反馈,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第一部的观众反馈对我来说倒是个意外,怎么会这么火呢?我觉得我好多地方拍得都不满意。

你问我遗憾吗?我一点都不。当时并不是明明给了可选的两条路,我硬要较劲走那条难走的。不是的,就一条路,不走我就掉下去了。所以我还是挺平常心的,拍《河神》和《河神2》都算得上问心无愧,确实有很多不足,但构不成遗憾。

至于目标观众的问题,我觉得《河神》和闲工夫其它的项目,一直在尝试所谓的“分众”和“精众”概念。我本人就不是一个特别大众化的人,我也不是一个擅长拍合家欢故事的导演。即使我拍商业片,还是会不自觉地往里收,往深走。站在这条线上,我相信喜欢《河神》的人一定会更喜欢。这跟现在复古、嘻哈、克苏鲁、赛博朋克这些亚文化崛起的思路是一样的。原来根本没人关心它,但无论多小的点,只要坚持做精,一定会被放大,或者在它自己的圈子里被放大。《河神》也是,我以后做项目也是,我只期待它在对它感兴趣的那批观众里面被发酵。

界面文娱:所以你倾向于做一些小而美的东西?

田里:不一定是小,也有可能大,但是一定得美。我喜欢极致,比如说我喜欢类型片,恐怖片就吓死我,喜剧片就乐死我。我不太喜欢类似于都市、爱情、科幻各个类型混在一起,用一套精密计算尽量多地打到不同观众的点,走量,铺大面。也许你会说《河神》就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标签,你说它是喜剧,还是恐怖,可能都不极致,但它是在《河神》那个语境下,在《河神》那个范儿里,不断往深了走。这个尺度是我一直很难拿捏的,可能现在境界还不够,以后慢慢再试图寻找所谓创作上的依托。

“总有一根金线在那儿悬着”

界面文娱:《隐秘的角落》也不算那种一看就会大爆的剧。

田里:对,如果要我事前来预估的话,我会说我很喜欢,但不敢说它一定爆。现在国内整个影视行业的大环境,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或者是规格,观众的观影模式也没有固定,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我们就处在这么一个还挺有趣的环境下,它一定会越来越规范,变数越来越少,规律会被总结得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往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靠拢。这当然是好事。但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魅力,对于青年导演来说,乱也意味着机遇。而现在突然又到了大浪淘沙的阶段,疫情也在淘沙,留下来的都是有本事的人。

界面文娱:你也在筹备一些其他的项目,可能需要看得更远一些,你觉得和三年前相比,现在网剧市场或者说观众的口味会有哪些变化?还是说你就是倾向于去做你自己想做的那一类东西,不是特别在意外界的变化?

田里:投其所好太难了,或者说但凡抱着投其所好这个心态去做的,大部分都成不了。但是有一个准则是不变的,就是好故事,品质足够高,不注水,不糊弄。它总是有一根金线在那儿悬着,而且现在的观众越来越认这根线,这对于创作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不像几年前,市场、营销、咖位……影响成与败的因素很多,甚至于创作本身都不是最重要的环节。但是现在,喊了这么多年的“内容为王”,好像内容真的“登基”了。

虽然我们老在说,文艺不分好坏,艺术不分贵贱,每个人的创作都应该是自由的,只是口味不同众口难调而已,但是说这话的前提,一定是你站在那根金线上面。如果还没够着那根线,还是在想着糊弄观众,也别谈什么风格各异、百花齐放。

界面文娱:在国产悬疑剧这个领域,大家会觉得2017年是一个关键之年,《河神》包括和你们同期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各有亮点,之后两年就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一直到今年《隐秘的角落》大爆,但它已经不是那种特别传统的悬疑剧了,后面这个类型如果要再出新的话是不是更需要一种其它方向的突破?

田里:这聊到了一个关键,就是在中国做剧、拍电影的出路。《无证之罪》和《白夜追凶》之所以出色,并不是因为创新,而是因为用心,各方面都不凑合,这是好作品的前提。但是在规格制式、讲故事的方式和技术上,算不上很大的突破。这么说也许有点自夸,我觉得《河神》是在创新。到现在,网剧这三年,还是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出来。

所谓的新是新在哪儿呢?得找准自己的位置。在中国拍东西,太多所谓的借鉴和对标,高呼审查和预算不要束缚我们的手脚,要圆我们的美剧梦。如果真的给你很多钱拍三集,你觉得你就是英剧了?给你很大牌的演员拍十集,你就是美剧了?未必。而且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人家那样呢?纵然我们奉美剧为经典,但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河神》一直在尝试把传统文化、民俗民韵揉进故事和人物,哪怕不成熟,比美剧差好几个档次,但它就是一个外国人拍不了的东西,这是它最大的价值。以后不管是《河神》系列还是闲工夫做的其它戏,我们都会把独特性放在非常靠前的位置来考量。我觉得《隐秘角落》也是这样,它讲了一个不探案的探案剧,它的核心就不在案件上,人家讲的就是中国式的家庭、中国式的少年面临着怎样的境遇。这跟美国和日本的青春片就不一样,它找到了在中国语境下的共鸣,所以能破圈。

《千面英雄》、《故事》、《救猫咪》早就把规律总结完了,怎么写也逃不过那几种类型。你看印度电影,先达到一个量变,它产量巨大,积攒起工业化的经验和流程。之后,再从里面总结规律,找到自己民族和国家独特的文化质感,形成质变。《我的个神啊》这种对宗教的迷茫放在哪个国家都不对;《摔跤吧!爸爸》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极端探讨,跟美国的女权主义也完全不一样。宝莱坞是印度人对独特性的执念和追求。国内的创作者也应该努力去找我们独特的地方。

界面文娱:拍《河神1》的时候有对标美剧的想法吗?

田里:谈不上对标。我们是一代看美国电影和美剧长大的人,心里有把尺子,知道好的东西是什么样的,我达不到人家那样,我也不能弄一个我平时看不上的东西那样的作品,这是审美和自我要求的问题,死磕我也得朝着高处磕。

小河神是自信和自卑共存的状态

图片来源:《河神2》官方剧照

界面文娱:你们拍《河神》的时候就想找金世佳来演小河神,到这一部的时候是怎么沟通的?

田里:我们以前就认识,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上戏的演员跟北京电影学院的人混得都挺熟。《河神2》得知李现由于身体原因实在来不了的时候,几乎第一反就是金世佳,也就一两顿饭的时间就定下来了。

界面文娱:现在小河神这个角色,你是有照着金世佳想要诠释的那个方向去写吗?还是后来他自己在演的时候演绎了和李现不同的版本?

田里:没有照着他写,是照着郭得友写。就算还是《河神》这个剧本,金世佳一定演得也不是李现那样。李现的痞、帅、灵,都是李现附加在郭得友身上的。他完成得很好,大家很喜欢。但是每个演员,一定有代表他自己的气质和处理方式,只要不跟这个角色违和,一些方向上的差别就都是允许的。

原著里面的郭得友,虽然叫河神,但也只是在他那个圈子里能收获一些尊重,其实就是底层小老百姓。只有同处在下九流的人,才尊称一声郭爷,到了租界都没人搭理他。所以他不是那种趾高气昂的状态,是很卑微的。但他骨子里透着一股傲气,是自信和自卑共存的状态。糙、油、垮、不少年、小富即安,凡事都让三分,但是你别招我,你招我就咬你。这种特质,我觉得金世佳拿捏得很好。两个版本的小河神,是两种处理方式。可以对比,也可以说我喜欢谁我不喜欢谁,但你要说谁更好谁更坏,我可能都不同意,太不一样了,没法比较。

界面文娱:金世佳之前有和你沟通他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吗?

田里:我们的沟通会更随意一点。首先他没看过第一部,也没必要专门补一遍去找这个人物,他只能从剧本里面捕捉。他的理解更多来自于具体的某一场戏上的变化和诠释的方式。他先把自己套在郭得友里面,我现在就是郭得友了,我说话走路都是郭得友的样子。但是在处理具体某一场戏的时候,金世佳会先跳出来,如果我把郭得友往这边捋一点,把这句话这么掰一下,用这个胳膊把顾影搂过来,可能会更好。大概是这么个路子。

界面文娱:到现在为止,这一部里面水下的戏很少。

田里:其实挺多的,都在后面。这次水下拍摄的周期比第一季几乎翻了一倍,难度大得多,追完你就会明白。

界面文娱:难在那里?

田里:单纯拍摄上的难。我们已经算是老江湖了,这次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整个水下团队的配置人员比拍《河神1》多了很多,但依然面临各式各样巨大的困难。我们拍水下打戏需要涉及到水下威亚,水下特效化妆、水下置景等等。涉及到各种部门的衔接和配合。6米深的池子,潜下去,睁开眼,什么也看不见。戴着呼吸器下去,潜到位置准备好,可能已经憋了十秒钟了,然后要再接着演,动作还会消耗含氧量,一条不过怎么办,所有流程再重复一遍。更别说拍在水里打架了,武行兄弟一天就要换一个,没有人能坚持两天。我自己水性还可以,所以也下水当替身了。

界面文娱:整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戏有哪一场?

田里:第八集结尾银铃封那个部分,比开篇九牛钓海妖还难,水牛是难在技术,但银铃封难在设计。看似简单,无非就是纯黑和纯白的场景,但是怎么营造出空间感?怎么能区分不是人物后面立了一块白板,而是整个空间全是白的呢?它如果有顶的话,顶上的白是什么白,侧面白是什么白?两种白衔接的缝,灰度是什么?那种纯粹的距离感和质感,是非常难把握的。我们做了上百个版本的镜头来找感觉。

第8集《银铃封》部分特效

这些都是在制作和呈现上尝试突破一种界限。九牛钓海妖那种大场面,是想说明我们现在的技术和工业水平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但是像“点烟辨冤”和银铃封这种场面,是试图打破一些思维上的界限,让人看到,我们也是可以玩设计的,不是炫技,而是让特效设计跟人物内心相关,跟着案件走。

再比如说《河神》长镜头很多,其实《河神2》也有很多长镜头,但是发现的观众明显少于《河神》,因为这次都是不动声色的长镜头,几乎都是文戏。需要演员和机位的调度各更复杂,拍摄难度很大,但是又要有机地融入剧情,不显得跳脱。

如果你仔细看《河神2》,还会发现几乎没有固定镜头,不光镜头在动,人也在动,看似很随意的一个调度,机器轨道摇臂灯光都要跟着人挪过去,这一挪就是一个小时。我多设计一个调度,拍摄就增加一个小时。你说这有必要吗?不这么做观众就看不懂了?也不是,但这就是影视的魅力。经常弹幕会飘,“画面真好、色调我喜欢、好有电影质感”,可能观众说不上来为什么,但它能感受得到。这些都埋藏在看不见的时间成本里面。

我承认,在这些事情上下功夫,边际收益很低,从60分提升到80分可能不费劲,但是从90分提升到92分,可能要花费三倍的精力,《河神2》做了大量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这是一种对自己的交代,要不然我花了135天就是为了拍了一个跟《河神》一样的东西吗?

界面文娱:后面《河神》还会拍第三部吗?

田里:《河神2》算是打了一个底子,后续的系列化一定会开枝散叶,下一部未必是《河神3》,但它一定是在《河神》这个体系里的。

界面文娱:关于你想做的这些创新,平台会有什么意见吗?公司其他两位合作人,他们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和判断跟你是一样的吗?

田里:出品方都挺纵容我的,包括《河神》的时候也没有干预我太多,从创作到制作,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的团队能说了算的。不管是爱奇艺还是工夫影业,胆儿都比较大,真敢让我这么干。合伙人之间一定是在认知和审美上趋同的。我们都是同届的大学同学,只是在三个不同的系而已,在各自的系都还算是不错的学生,也算是互相欣赏吧。

界面文娱:除了《河神2》,过去三年你们主要是在做哪些工作?

田里:没闲着,同时做了好多项目。我们公司的项目开发周期都很长,就是较真,老不满意,老觉得差口气,可以更好,可以颠覆,所以到目前为止大家看到的只有《河神2》。

界面文娱:其他项目主要是什么类型的?

田里:都有,要说共性的话,就是都不好拍。我们可能还是希望有一种所谓的门槛在吧,在创作上和制作上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水准。因为我们三个合伙人剧组属性很强,都是一线的从业人员,还是对“手艺”这种东西比较痴迷。打动我们的项目往往都具备一定的制作门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