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7500亿复苏基金悬而未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验欧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7500亿复苏基金悬而未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验欧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陆婷认为,在目前欧洲一体化根基未被动摇的前提下,欧盟成员国仍然具有增强凝聚力和共担财政风险的动力,在复苏基金上的分歧仍然有弥合的可能性。

文|时代财经

当地时间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进入第4天。

这场在疫情中举行的欧盟领导人线下会议,似乎想给世界展示一个正在摆脱疫情影响的欧洲。但疫情之下,是人的博弈——在经过4天的讨价还价后,原定两天的会议继续“拖堂”,而且前景仍然不明朗。

荷兰总理吕特、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源:美联社)

根据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提议的最新计划案,原定的5000亿欧元无偿拨款将缩减为3900亿欧元,70%的无偿拨款将于2021-2022年发放,剩余的部分将于2023年发放。前半段无偿拨款的分配将以2015-2019年各成员国的平均失业率等指标进行衡量,而2023年将以前两年各成员国GDP的下降幅度进行衡量。

对于会议最终能否达成协议这一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陆婷认为,在目前欧洲一体化根基未被动摇的前提下,欧盟成员国仍然有增强凝聚力和共担财政风险的动力,在复苏基金上的分歧仍然有弥合的可能性。

陆婷在7月20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每7年一次的欧盟长期预算谈判也是这样,几度陷入僵局,拖到最后一刻已是常态。”

被“深层裂痕”破坏?

尽管整个欧洲都希望摆脱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对于如何筹集这笔庞大的复苏基金,以及如何为受益国附加条件存在着分歧。有观点认为,这场谈判拖得越久,援助计划延迟推出或规模缩水的风险就变得越高。

据美联社报道,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会议期间的晚宴上“质问”欧盟27国领导人:“我们是打算重建欧洲的团结与信任,还是向世人展现一个被深层裂痕所破坏的软弱欧洲?我希望欧洲媒体明天的头条将是‘欧盟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峰会会议室的入口处,竖立着“保持1.5m社交距离”的警示牌。(图源:路透社)

经历了疫情后的欧洲内部,是更团结了还是更分裂了?

据德国之声报道,反对无偿拨款的节俭国家势力似乎在扩大。以荷兰总理吕特为首的“节俭四国(荷兰、奥地利、瑞典和丹麦)”拉拢了芬兰,并在会上对无偿拨款“寸步不让”,频频引发众怒。意大利总理孔戴甚至直接指责荷兰的反对意见是在“勒索”。

但事实上,“节俭四国”的态度并非国家领导人的一意孤行。比如,荷兰总理吕特的立场就反映了他所在国家的政治现实。据路透社报道,荷兰选民对无偿拨款表示愤慨,抱怨荷兰是欧盟预算中最大的净捐助国之一。类似境遇也使得芬兰加入了“节俭四国”的阵营。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李罡在7月20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节俭四国’长期以来都是欧盟的资金贡献国,但自欧债危机以来,它们国内反对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济南欧国家声音就越来越明显。”

李罡认为,欧洲经济至今仍然受到欧债危机余波的影响,加上英国脱欧和今年的新冠疫情,欧洲经济已经到了一个重要节点。

因此,从短期来看,无偿拨款可能对“节俭四国”的好处不明显,但如果欧洲整体的经济环境差,对外依存度高的“节俭四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经济账”,欧洲内部也开始算起了“政治帐”。

匈牙利在会上成为了南北分歧的焦点,“节俭四国”试图用赠款来敦促其维护国内的民主法治,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则指责这种干涉的原因是吕特和匈牙利有着“个人恩怨”。

对于匈牙利的情况,李罡指出,匈牙利在此前的欧洲难民政策等决定上很少妥协,经常是以本国利益为优先,再加之其相对集权的政治环境,成为众矢之的情有可原。

“但这并不能说明欧洲内部分歧加剧,”中国社科院欧洲助理研究员杨成玉在7月21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事实上,“节俭”国家要求南欧国家节约开支、实行结构性债务改革,包括对东欧国家的人权和法治提意见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只不过疫情的冲击使得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但陆婷认为,在经历了疫情后,以德国为首的西欧国家较原先展现出了更多的担当,这有利于欧盟内部的团结和相互妥协。

经济衰退下的“强心剂”

尽管这场峰会原计划在7月18日结束,且有关复苏基金的谈判也已经“拖堂”多天,但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似乎并不着急。她在7月19日对路透社表示:“如果各国领导人能够达成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协议,花更多时间也是值得的。”

按理来说,目前各国都是百废待兴,急需资金,那么这笔金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到底“急不急”?对此,专家们的看法不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晨在7月21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从复苏基金历史性的金额规模和发放方式可以看出,欧盟当前很需要这笔钱来应对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经济衰退和其他挑战。

与此同时,杨成玉也认为,许多欧盟国家面临着财政和政府公共债务过高的风险,所以也都指望复苏资金到位后尽快发展经济,并完善落对后地区的医疗体系。

但陆婷认为,“目前欧洲的疫情控制的成效比较好,复工有条不紊,经济在4月的低点之后实现了V型反弹,所以复苏基金的迫切程度并不算特别强烈。”

陆婷同时强调,今年三、四季度的欧洲经济肯定不可能像五、六月份那样快速恢复,经济增长疲弱、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疫情在某些领域比如劳动力市场的后续负面效将逐渐体现,导致欧洲经济极需财政支持,因此复苏基金有必要尽早启动。

除此之外,复苏基金对于欧盟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也十分关键。

陆婷指出,在美欧贸易摩擦爆发初期,欧盟就已经意识到自身对于战略自主的需要,希望继续深化单一市场,修复和重建欧盟内部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同时,欧盟也希望能够在数字、绿色经济等领域承担起国际主导者的角色,意图通过在相关重点项目上的资金投入,引导各国经济向数字化和绿色发展转型,而这些战略意图的实现都有赖于复苏基金的支持。

事实上,虽然欧盟一体化程度已经很高,但要27个成员国在基金规模和分配使用规则上达成一致并非易事,吕特和默克尔也曾公开表示在此次会议上可能难以达成共识。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笔欧洲复苏基金与欧盟2021到2027年的财政预案是绑定的,而后者如果迟迟没能决定,将导致后续的欧盟预算都成问题,欧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可能面临无法执行的困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7500亿复苏基金悬而未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验欧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陆婷认为,在目前欧洲一体化根基未被动摇的前提下,欧盟成员国仍然具有增强凝聚力和共担财政风险的动力,在复苏基金上的分歧仍然有弥合的可能性。

文|时代财经

当地时间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峰会进入第4天。

这场在疫情中举行的欧盟领导人线下会议,似乎想给世界展示一个正在摆脱疫情影响的欧洲。但疫情之下,是人的博弈——在经过4天的讨价还价后,原定两天的会议继续“拖堂”,而且前景仍然不明朗。

荷兰总理吕特、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源:美联社)

根据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提议的最新计划案,原定的5000亿欧元无偿拨款将缩减为3900亿欧元,70%的无偿拨款将于2021-2022年发放,剩余的部分将于2023年发放。前半段无偿拨款的分配将以2015-2019年各成员国的平均失业率等指标进行衡量,而2023年将以前两年各成员国GDP的下降幅度进行衡量。

对于会议最终能否达成协议这一问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陆婷认为,在目前欧洲一体化根基未被动摇的前提下,欧盟成员国仍然有增强凝聚力和共担财政风险的动力,在复苏基金上的分歧仍然有弥合的可能性。

陆婷在7月20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每7年一次的欧盟长期预算谈判也是这样,几度陷入僵局,拖到最后一刻已是常态。”

被“深层裂痕”破坏?

尽管整个欧洲都希望摆脱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对于如何筹集这笔庞大的复苏基金,以及如何为受益国附加条件存在着分歧。有观点认为,这场谈判拖得越久,援助计划延迟推出或规模缩水的风险就变得越高。

据美联社报道,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会议期间的晚宴上“质问”欧盟27国领导人:“我们是打算重建欧洲的团结与信任,还是向世人展现一个被深层裂痕所破坏的软弱欧洲?我希望欧洲媒体明天的头条将是‘欧盟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峰会会议室的入口处,竖立着“保持1.5m社交距离”的警示牌。(图源:路透社)

经历了疫情后的欧洲内部,是更团结了还是更分裂了?

据德国之声报道,反对无偿拨款的节俭国家势力似乎在扩大。以荷兰总理吕特为首的“节俭四国(荷兰、奥地利、瑞典和丹麦)”拉拢了芬兰,并在会上对无偿拨款“寸步不让”,频频引发众怒。意大利总理孔戴甚至直接指责荷兰的反对意见是在“勒索”。

但事实上,“节俭四国”的态度并非国家领导人的一意孤行。比如,荷兰总理吕特的立场就反映了他所在国家的政治现实。据路透社报道,荷兰选民对无偿拨款表示愤慨,抱怨荷兰是欧盟预算中最大的净捐助国之一。类似境遇也使得芬兰加入了“节俭四国”的阵营。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李罡在7月20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指出,“‘节俭四国’长期以来都是欧盟的资金贡献国,但自欧债危机以来,它们国内反对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济南欧国家声音就越来越明显。”

李罡认为,欧洲经济至今仍然受到欧债危机余波的影响,加上英国脱欧和今年的新冠疫情,欧洲经济已经到了一个重要节点。

因此,从短期来看,无偿拨款可能对“节俭四国”的好处不明显,但如果欧洲整体的经济环境差,对外依存度高的“节俭四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经济账”,欧洲内部也开始算起了“政治帐”。

匈牙利在会上成为了南北分歧的焦点,“节俭四国”试图用赠款来敦促其维护国内的民主法治,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则指责这种干涉的原因是吕特和匈牙利有着“个人恩怨”。

对于匈牙利的情况,李罡指出,匈牙利在此前的欧洲难民政策等决定上很少妥协,经常是以本国利益为优先,再加之其相对集权的政治环境,成为众矢之的情有可原。

“但这并不能说明欧洲内部分歧加剧,”中国社科院欧洲助理研究员杨成玉在7月21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事实上,“节俭”国家要求南欧国家节约开支、实行结构性债务改革,包括对东欧国家的人权和法治提意见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只不过疫情的冲击使得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但陆婷认为,在经历了疫情后,以德国为首的西欧国家较原先展现出了更多的担当,这有利于欧盟内部的团结和相互妥协。

经济衰退下的“强心剂”

尽管这场峰会原计划在7月18日结束,且有关复苏基金的谈判也已经“拖堂”多天,但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似乎并不着急。她在7月19日对路透社表示:“如果各国领导人能够达成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协议,花更多时间也是值得的。”

按理来说,目前各国都是百废待兴,急需资金,那么这笔金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到底“急不急”?对此,专家们的看法不一。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晨在7月21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从复苏基金历史性的金额规模和发放方式可以看出,欧盟当前很需要这笔钱来应对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经济衰退和其他挑战。

与此同时,杨成玉也认为,许多欧盟国家面临着财政和政府公共债务过高的风险,所以也都指望复苏资金到位后尽快发展经济,并完善落对后地区的医疗体系。

但陆婷认为,“目前欧洲的疫情控制的成效比较好,复工有条不紊,经济在4月的低点之后实现了V型反弹,所以复苏基金的迫切程度并不算特别强烈。”

陆婷同时强调,今年三、四季度的欧洲经济肯定不可能像五、六月份那样快速恢复,经济增长疲弱、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疫情在某些领域比如劳动力市场的后续负面效将逐渐体现,导致欧洲经济极需财政支持,因此复苏基金有必要尽早启动。

除此之外,复苏基金对于欧盟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也十分关键。

陆婷指出,在美欧贸易摩擦爆发初期,欧盟就已经意识到自身对于战略自主的需要,希望继续深化单一市场,修复和重建欧盟内部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减少对外部的依赖。同时,欧盟也希望能够在数字、绿色经济等领域承担起国际主导者的角色,意图通过在相关重点项目上的资金投入,引导各国经济向数字化和绿色发展转型,而这些战略意图的实现都有赖于复苏基金的支持。

事实上,虽然欧盟一体化程度已经很高,但要27个成员国在基金规模和分配使用规则上达成一致并非易事,吕特和默克尔也曾公开表示在此次会议上可能难以达成共识。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笔欧洲复苏基金与欧盟2021到2027年的财政预案是绑定的,而后者如果迟迟没能决定,将导致后续的欧盟预算都成问题,欧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可能面临无法执行的困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